发布时间:2023-11-04 08:24:55作者:几分真心来源:网络
每个人对于自己人生的规划都是不同的。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规划自己的人生。比如喜欢艺术的人,就会培养自己的文艺气息、喜欢创作的人就会为自己规划创作者的道路。但其实,一个人一生中会走上哪条路,其实都是八字所决定的。
生辰八字纳音五行
阳历:2021年05月09日
阴历:辛丑年三月廿八
干支:辛丑年 癸巳月 丁巳日
天干:[偏财] [七杀] [日元]
乾造:[辛丑] [癸巳] [丁巳]
地支:[食神] [劫财] [劫财]
五行:[金土] [水火] [火火]
纳音:[壁上土] [长流水] [沙中土]
体内蕴含巨大能量
出生在2021年母亲节这天的牛宝宝,体内具有非常强大的能量,可激发出无限的潜能。他们天性温和,拥有难以抗拒的性感魅力。对美丽与自然的喜爱是很深刻的,会表现出灵活的生意手法,在艺术或商业上都有很好的成绩。不会把精力和金钱投资在不稳当的事情上,稳健经营的成果才是她他们想要的。
一生运势如何
另外,出生在这天的宝宝,无论男女,都长相俊美可人,天生丽质。但他们空有一大堆的点子却很少能付诸实际计划。某个目标已经表明了难以实现,他们仍然会紧抓不放。都应该学会有时候要懂得放弃对理想的执着,看看事情的真相。拥有天生的说服力和领袖魅力,所以从不缺乏朋友和支持者。为了自己以及亲朋好友的安全,要多学习控制自己的脾气。
相关推荐:
2021年5月9日母亲节出生的宝宝生辰八字
母亲节出生的女孩一生 财路通畅但官运不通按照“五一”放假调休安排,5月8日(星期六)是工作日。别忘了明天是长得像周五的周六!另外,5月9日(星期日)是母亲节,别忘记给妈妈准备节日礼物哦!
来源:综合新华视点
【编者按】
青少年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4.60%,重度抑郁症占比7.4%。
春季开学前后是每年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高发时段。近日,澎湃新闻采访了多位孩子出现心理障碍的家属、心理治疗师等,发现孩子遇到心理问题初期可能不易被发现,他们“求救”或爆发时问题已经较为严重。而要帮助他们度过心理危机,则需要家庭等各方认识到问题并做出改变。
对于孩子内心的隐秘角落,我们需要投入更多关注。
杨圆清晰地记得那一天。
她下班回家,女儿小瑶正默默地写作业。虽然察觉到女儿情绪不高,但她并没有在意。晚饭后,小瑶从房间走出来,对她说,“妈妈,你帮我找一个心理医生吧。”
那天是2021年5月9日,听到女儿说出这句话前,杨圆从未意识到自己的孩子可能需要心理方面的帮助——当时小瑶14岁,上初二,和她关系亲密,常常主动聊起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而且,小瑶性格不算外向,但也不怕生人;从小到大,学习勤奋,在家长会上总是被老师点名表扬。
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有着复杂的成因,有时能辨认的只是某个具体的诱发因素。人们渐渐意识到,心理问题并不单与个人成长、家庭或学校相关联,也许还受到更为广泛的社会层面的影响。但家庭,或许是最重要的“心理港湾”。
上海市精卫中心,韩慧在工作中。 本文图均为 受访者 供图
迟来的关注
小瑶“求助”时,她遇到的问题可能已经比较严重了。
杨圆带她去看了心理咨询师,又去了精神卫生中心。小瑶做了电脑上的各种题目,和医生聊天,最后确诊为重度抑郁症。在咨询室外,杨圆隐隐约约听到女儿和咨询师说了几句话便开始哭泣,越来越大声。
杨圆心里难受,之前她问过小瑶,是不是有什么不开心?女儿什么也没说。
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工作的6年里,心理治疗师韩慧见过许多青少年患上抑郁症、焦虑症、进食障碍等心理疾病。他们的状态表现各异,有的和家庭成员存在矛盾,或难以适应人际交往,有些则正处于休学状态,共同的特点是正经历着情感上的痛苦。她还注意到,近几年,来就诊的青少年年龄越来越小,很多来到精卫中心就诊的孩子只有十一二岁。
父母们一般通过孩子的行为表现来判断是否需要就诊。一些孩子到医院时,已经表现出社会功能上的受损,例如不想上学、游戏成瘾、和父母频繁发生冲突。当孩子心理上的问题从日常中浮现,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心理障碍发生的原因往往受多种因素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官网介绍,在任何时候,各种个人、家庭、社区和结构因素都可能会成为精神健康的保护因素或破坏因素,包括情绪技能、遗传等。面临不利环境(包括贫困、暴力、残疾和不平等问题)的人属于高风险人群。对于某些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经历一些不良生活事件可能使患病的风险更大。
2020年9月,在山西读高一的女孩林林,刚开学不久便告诉母亲方璇不想再去上学了。那天,林林和学校老师发生冲突,成为引爆压力和情绪的导火索。她躲在厕所给方璇打电话,一边说一边哭。方璇从电话里听见老师叫孩子出去的声音。
一些症状随之而来。那段时间,林林常常头疼、胃疼,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烧、失眠等症状。在医学上,这些表现被称为躯体化,指不良情绪或心理障碍转化为身体上的症状表现出来。
方璇带女儿去医院,检查做了不少,但除了鼻炎和腰椎间盘突出,其它方面都没事。在亲戚的提醒下,她和林林去看了一位心理咨询师。咨询师告诉方璇,林林是重度抑郁症。
2020年11月,林林开始请假在家休息,过完年,方璇去学校办理了休学手续。
林林拍下的晚霞
漫长的诊疗
有时候,小瑶一个人坐着,低着头不说话,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严重时,会有更明显的躯体反应,比如手抖、肚子疼。
确诊重度抑郁症后,小瑶开始每日服用精神类药物。头两周,药物反应让杨圆不忍,小瑶精神差,经常恶心、头晕。但杨圆甚至没机会担心药物可能造成的长期影响,“当时的状态只能吃药,不吃药能怎么办?”同时,杨圆坚持带小瑶去进行心理咨询,密集的时候一周两次。
2021年6月,小瑶参加了学校的期末考试。暑假期间,杨圆没要求她做任何作业,纯粹在家休息。9月开学第二个早自习结束,小瑶就回家了。她暑期没有预习,听不懂课,但同学好像都懂。10月,杨圆正式帮她办理了休学。
她和女儿到学校提出休学时,班主任劝她们再考虑考虑,说如果继续上学,可以和每位老师说好,不要求孩子完成作业,也鼓励孩子只要坚持上课,升学一定没问题。小瑶不说话,只是低头落泪。
杨圆没有犹豫,坚持休学,“我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别的都不要。”但另一方面,她又陷入迷茫和无助,为什么已经吃了快4个月药、看了无数次心理咨询,孩子还是那么痛苦?
心理疾病的恢复周期,通常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限。韩慧在医院的临床心理住院病房做心理治疗师。在这里住院的孩子有患进食障碍的,也有患强迫症、抑郁症等疾病的。不同类型问题的患者入院治疗的周期不同,进食障碍患者住院周期一般在两三个月左右,抑郁和焦虑患者住院时间一般在一两个月左右。
但出院不意味着完全康复。以抑郁症为例,抑郁科普平台、康复社区“渡过”发布的《2022年青少年抑郁功能恢复蓝皮书》显示,抑郁发作后,青少年患者伴随残留症状以及社会功能受损。而受复发及残留症状等因素的影响,抑郁症更趋于慢性化。
在“渡过”的调研中,近五成的青少年患者病程超过2年,其中有约10%达到5年以上。另外,调研中一半以上患者经历过复发,其中约22%的患者复发次数在3次以上。
韩慧见过住院两三次的患者,有的出院一周又回到了病房,但她对“复发”的定义更为谨慎。“可能他觉得自己(恢复)差不多,想出去试一试,但其实还没有准备好,回家之后没有安全感。”她解释,“心理疾病有一种不确定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好,可能反而更焦虑了。”
她注意到,许多再次回到病房的患者和家人都会有心理上的负担,担心会不会再来一次,也有人会调整心态,说没关系,“但悲伤的情绪还是在的。”
家庭的反思
有观点认为,家庭要为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承担最主要的责任。但韩慧也理解家庭的不易。
“家庭对每个人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我不认为是决定性或者绝大部分的。人是一个多样性的生物,除了家庭,还要去接触外界(环境),社会的、学校的。”她说,有的父母完全暂停了手上的工作,陪伴孩子住院、一点点好转。
家庭是支持青少年度过考验的关键。在医院,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往往结合起来运用。住院期间,医院提供多种形式的团体辅导,例如会有游戏、艺术治疗,也会使用认知行为疗法、辩证行为疗法等。韩慧所在的病房允许家长陪护,陪床的家长们和孩子一起学习课程,进行家庭治疗。
有些青少年的症状多表现在家庭中。韩慧见过一个10岁女孩,和家里人不交流,也不愿意上学,洗澡、吃饭都很被动。家长把她送来住院时,女孩一句话也不说。她觉得,孩子挺严重,似乎交流、日常生活等社会功能受损。但出乎意料的是,女孩独自在医院住了一星期,慢慢开口说话了,和同院的小伙伴一起做游戏,表现得挺外向。
从女孩的口中,韩慧了解到,女孩父母之间冲突大,意见往往不一致。她给女孩父母做家庭治疗,也发现两人总是控制不住地相互指责。韩慧向这对父母直言,“如果此刻我是你的孩子,我都感到呼吸很困难。”
“爸爸妈妈意见不一致,孩子最后就不愿意讲话了,我到底帮谁呢?但是她脱离了家庭环境后,病房又有很多小孩子,培养起来纯真的友谊,又可以玩游戏。换了一个环境,她好像慢慢地又活过来了。” 韩慧说。
女孩在医院待了一个月,韩慧给她的父母做了4次家庭治疗。到后来,这对夫妻已经能意识到他们一直在争吵,以及争吵给孩子造成的影响。渐渐地,他们发生冲突的频率在降低。“他们之间有隐藏得很深的情绪,4次咨询肯定不够。但他们的确在思考,接下来怎么做,至少在孩子面前要一致。”韩慧说。
在女儿林林确诊一段时间后,方璇才明白孩子曾经的表现意味着什么。初二的时候,林林常拿笔在手腕上画,画出割裂的效果。心理咨询师告诉方璇,孩子有自杀念头好久了,幸亏他们去得还算及时。
方璇寻找孩子生病的原因,回想着和孩子相处的每个细节。林林成绩中等,从小学开始就说不喜欢上学,但是安静、听话、懂事。到高中,林林偏科比较严重,高一英语能考到满分,数学只有20分。方璇不要求成绩,但丈夫严厉,从林林小学开始就因为学习打骂孩子。
因确诊抑郁症提出休学时,方璇丈夫仍不同意。他脾气火爆,让孩子必须上学。“孩子说要去死,爸爸就说那你去死吧,然后摔门走了。”方璇说。
方璇逐渐意识到,父母之间的冲突关系、父母和孩子间的不良沟通,都可能给孩子造成伤害。
她想起一件事。有一次,林林想全家人一起去旅游,方璇丈夫心里是想去的,但是因为工作不好请假,所以一直拖着不回复孩子。孩子有点不开心,方璇就去问他。丈夫被逼急,夫妻俩吵了起来。林林哭着说,“你们如果不生我还有这些事情吗?为什么要生我?”
咨询师告诉方璇,对孩子来说,吃药、住院、咨询都只是辅助手段,只有父母改变自己,孩子才能真的好起来。
方璇主动学习心理学知识,去了解情绪的发生与处理,并希望影响、改变丈夫。在和丈夫发生矛盾时,她先肯定丈夫好的一面,再谈具体问题。为了让丈夫更了解抑郁症,她找来网上的科普视频。丈夫和孩子沟通时,她录下对话,把录音放给丈夫听,让他知道沟通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让方璇松一口气的是,丈夫听了录音说,觉得自己不对,他此前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这样的。
(为保护隐私,除韩慧外,其余受访者均为化名)
来源:澎湃新闻
5月的北京美极了,正可谓:京城无处不飞花。我牵着女儿的手,在家附近的孕婴店闲逛。最后免不了大包小包满载而归。
溢乳垫,喂奶服,喂奶靠枕,吸奶器,中间有个洞洞的坐垫……女儿距二胎预产期还有两周左右,她希望能无痛分娩,而所选的医院除了满足这个愿望外,还有月子餐,每天各种的汤,会让产妇的奶水足足的。
图片来源:摄图网
回到家,女儿靠在新买的靠枕上,摸着肚子,自言自语地说:小贝,妈妈一定让你吃奶吃到一岁半,上班时,就把奶吸出来,放冰箱里,可不让你跟大宝姐姐似的,只吃几个月的奶。
对于大宝,她一直觉得很亏欠,整个哺乳期奶水一直不好,各种的催乳,也只勉强喂了八个月,奶水竟渐行渐远,最后不辞而别了。以后的定期体检,一直是乳腺增生。
这天是5月8号。那还是4月份的某一天,女儿终于决定提前休产假了,她在某杂志社当编辑,整天的写呀采访呀,看着都累。这下好了,静静地待产啦!随着浴室的哗哗水声,不时传来轻松的哼唱。
沐浴后女儿若无其事地对我说:“妈妈,我下边的肋骨上,有个硬硬的东西,之前没有啊?”
我摸了摸,尖尖的,像石头一样硬。随口对她说:“你整天趴在桌子上,敲呀敲呀,这准是软骨发炎了。”
“不对,妈妈,我之前软骨有些发炎,会疼的。”
“那就是增生了吧?去骨科看看吧,千万不能做CT啊……”
以后的事,现在想来,福祸各半。骨科就医时,大夫说挂得不对,应挂胸外。胸外看完,大夫说,你做个B超吧,看看这个东西的根在哪里!现在不好判断。这么一来二去的,就到了5月8号。
2021年5月8日,于我,恐怕是哪怕得了阿尔兹海默症也会留下的记忆。
我们娘俩坐地铁去北大医院,已经上地铁了,女儿说,坏了,忘拿B超单子了。又找了一遍,还是没有找到。我当时真够聪明,下一站返回,让女儿待在地铁站里等我,我回家拿。
出了地铁口,现鼓捣手机,又是注册又是登录地开了个小黄车,径直蹬往单元门口(值班保安正在看手机,没发现),远远看见一大哥正开了门禁往里走,我就高喊:“师~傅~,等我一下……”那大哥也真是逗,应声说:“好的,悟空。”也真够意思,一直等我停好自行车,进得门来。
进屋找到B超单子,原路返回,马不停蹄的奔向医院。
B超后,闺女特别冷静地说,“妈,大夫说像妊娠乳腺癌。”
我也想都没想地说:“胡说呗,谁肋巴条上长乳腺啊?”
话虽这么说,还是赶紧找大夫看吧,可经过之前的耽搁,乳腺科的大夫都没地瞧了。眼看着该接大宝了,我们兵分两路:闺女去妇产医院咨询,我回家接大宝。
一路上百度,线上问诊,多数都倾向良性,还真没大着急。
晚上,女婿也回来了,闺女也在妇产医院咨询回来了,但没有结论。主意自己拿,催产倒也可以,但风险不小。一时陷入两难境地。
图片来源:摄图网
虽然已进预产期,但生孩子这事早个十天八天或晚个一两周哪有准儿啊?担着个疑似乳腺癌的名,哪个能淡定哦?
几个人都往嘴巴里不停地塞东西,相信,没人知道啥滋味儿!闺女说,不吃了,一着急就要上厕所,还嘿嘿地笑了两声。
我和女婿互相看了看,此题无解:咋办呀?先生孩子还是先看病?找谁看呢?问题是啥检查也做不了,怎么个看法……
忽然,卫生间传来一声惊呼,“妈妈,见红了……”
哎哟,乖乖,你是看大家太为难了吧?果断地提前来了吗?(我家二宝小贝,整个月子里我都没正眼瞧过她,总认为我闺女的病是她惹得祸,现在已快十个月了,特别乖巧,我知道姥姥错怪她了。现在喜欢的不得了。)
这一声惊呼就是命令,女儿女婿拎包赶紧叫车,直奔妇产医院去了。我领着大宝回到家,懵懵懂懂的,仿佛做梦一般,从不迷信的我,不自觉地双膝跪地:各路神仙啊!保佑我闺女母子平安吧!
和女婿一直微信联系,后半夜,等来了消息,小贝出生了。我看了下挂历,2021年5月9号,母亲节!(现在我知道了,这一天开始,大小宝贝的母亲、母亲的母亲,准备渡“劫"!)
有时我就想啊,这医生是不是跟老师似的,术业有专攻?
妇产医院请来乳腺科专家会诊,专家手诊完说有韧性,仍倾向良性。妇产科大夫说,如果不准备母乳,可先回奶。
又一个艰难的选择。我家先生的医生同学也打来电话,说如果感觉不好,就不要哺乳,否则会发展很快。
也许命中注定吧,生大宝时,好几天才下奶,而且因为黄疸的事,闺女一着急还没奶过。这回,当天奶就涨得不行,闺女还是强烈地想喂她的孩子,心怀侥幸是真的,而专家的倾向良性,更是一颗定心丸,无论怎样,这充足的奶水伴着小贝,在医院度过了三天幸福的时光!
图片来源:摄图网
而这短短的幸福,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
就在穿刺过程中,在大夫已说百分之八九十不是好东西时,我闺女竟然还问:“能不能喂奶?”
气得大夫说:“你还是先保命吧!!”
(不过,有个奇葩专家真说过:你可以用另一个喂奶呀!他大概是以为两个各配有开关键吧?)
我这边也没闲着,现在想来,就是病急乱投医。而且我们还有个致命的观点,就是找熟人,还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其实,现在大多数专科医院效率都挺高的,一步步的挂号看病完全可以的。当时我就觉得得找人,早点知道那个东西是好还是坏,好踏踏实实让孩子坐月子,擅长月子餐的月嫂我们都早已找好了。
就这样,我们在产后第二天,托人看了某综合医院的专家门诊,第三天,做了穿刺,又过了三天,乳腺癌确诊。
可是,这奶水却是说啥也回不去了,麦牙水喝呀喝,大剂量维生素B6吃呀吃,可仍是一听孩子哭,奶水就自动溢出来。
可这病得治啊,而且得去专科医院治啊!这期间我们也是毫无经验可言,只有教训。
挂了某大伽的特需,大伽说奶涨得这么厉害,没法看,还是先回奶,怎么回?不知道,你去问妇产科。我们说:那在您这约手术可以吗?等回奶后,您立马给治疗?大伽答道:我下月就要离职去深圳了……
真想骂人啊,你个肿瘤医院的外科专家,再有几天就离职了,你还出什么诊啊?抢个号那么容易吗?人命关天啊,您知道吗。
好在小助手说,一个名叫“溴隐亭”的药可回奶,还算没白折腾,500块钱的挂号费就当信息费了。这药买的也挺曲折,但事实证明,管用,副作用什么的已来不及计较。
也是啊!从一怀孕,你的身体就在为哺乳做准备,怀胎十月,准备了十月,你又要让人家走,也太难为人家了呀!只是可怜了我闺女,一天月子也没坐,风雨无阻地奔波在路上,那些准备用来母乳的物品,静静地躺在那里,无人问津!
经过艰难的抉择和难熬的等待,终于等来了可以住院的电话,那一天,正是小贝满月的日子!
以后的治疗也是坎坷不断,失望沮丧相伴。好在都熬过来了。
我作为一个患者的妈妈,一个已近退休颐养天年的人,真的如同历经一场梦。当侥幸一再地破灭,我几近撑不住了,每个夜晚都得跑出去两三次,家里待不下,窒息感,沿着河边,时走时跑,无助感充斥全身的每一根神经。
只有在心里默念:爸爸妈妈帮帮我吧,保佑我的孩子平安无事,别让我老无所依呀…也许我的想象力有点丰富吧!我甚至看到了自己孤单单的坐在轮椅上随风飘摇的白发,真是太可怜了,现在想一想,嘿嘿,想多了,其实好日子还长着呢!
不能不佩服我女儿。
图片来源:摄图网
她在我面前崩溃的时候只有两次。(背地里哭几次无从得知)
第一次是确诊后,她对我说:“两个孩子一定要我帮她带大……”
我的回答是:“不可能!把你带大培养成人是我的责任,你的孩子健康的长大,是你们夫妻的任务,我没有那义务,你应该去托付给你的老公,你的老公不能带她们长大,就让他们去孤儿院!”
第二次是一天夜里,不知为何,她痛哭起来,诉说自己的若干得不甘心,我们都没有说话,也不知说什么,就让她在那哭,在那语无伦次的诉说,一直到半夜的时候才停下来。
慢慢的,她就变得很积极的来面对生病这件事了,而且还一直在开导我,鼓励我,让我觉得自己真是很惭愧。
后来我发现她的这些转变是因为看书,她先后看的书有《梅奥拯救全书》,《得了癌症之后,我这样吃多活了14年》,还有凌志军的《重生手记》以及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住院期间,她还利用自己学到的常识,给其他病友做科普,所以经常看到她的周围围观,好多人在听,还不时有人来询问。
后来也经常开导我,比如说,史铁生在书中说过的话:
“当四肢健全、可以随意奔跑的时候,常抱怨周围的环境如何的糟糕。
有一天,突然瘫痪了,坐在了轮椅上,这时候,抱怨自己怎么坐在了轮椅上,于是怀念当初可以行走、可以奔跑的日子,这时才知道那个时候多么阳光灿烂。
又过了几年,坐不踏实了,长褥疮,各种各样的问题开始出现,突然开始怀念前两年可以安稳地坐在轮椅上的时光,那么的不痛苦,那么的风清日朗。
又过了几年,得了尿毒症,于是开始怀念当初有褥疮,但是依然可以坐在轮椅上的时光。
又过了一些年,要透析了,不断地透析,一天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少,于是怀念刚得尿毒症那会儿的时光"。
还有他说的人生不能只看结果,如果那样就会显得很虚无,要注重活着的过程。我觉得女儿是看进去了,所以他后来变得很豁达,也很理性。如果说抗癌真有什么秘籍的话,这个应该算一个吧!
妊娠期乳腺癌是指妊娠期间发生或产后1年内哺乳期间发生的原发性乳腺癌,是妊娠期间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大约2.5万例妊娠相关乳腺癌,占45岁以下乳腺癌病例的2.6%-6.9%。
妊娠期乳腺癌的诱因很多:
01
乳腺癌是激素依赖型肿瘤,当女性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时,体内的雌、孕激素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会导致肿瘤发生或迅速增大。
02
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可能会经历长时间的情绪低落甚至抑郁状态,这也是诱发肿瘤生长的一大因素。
03
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晚婚晚育或生育多胎,长期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哺乳的艰辛、长期无法释放的负面情绪,也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妊娠和哺乳期的女性在孕激素和催乳素的作用下出现生理性增生肥大,常常包裹癌肿块而不易于发现,或者出现肿块后误以为是乳腺炎性肿块或良性肿瘤而延误诊治。楼女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些在哺乳期间发现的乳腺癌,发现肿块时患者误以为是积乳或炎症,就诊时已经是晚期乳腺癌。
医生建议,孕期乳腺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就医:
自检时发现有硬块;
早中孕期出现溢乳或溢血往往是生理性现象,需要及时就诊,咨询专科医生;如果在妊娠晚期出现少量溢液或溢乳,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临近分娩,促乳素分泌过多所致,属生理性现象。
出现红肿疼痛;
发现不对称、局部皮肤改变,比如酒窝征、橘皮样改变;
触及不明原因的肿大腋窝淋巴结。
一旦确诊妊娠期乳腺癌,需要乳腺外科、产科、肿瘤科、儿科等多学科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一般来说,在孕早期发现乳腺癌,最好的策略是终止妊娠,避免因妊娠而延误检查和治疗;如在孕中期或者孕晚期发现患有乳腺癌,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治疗的方案,不一定必须终止妊娠,需通过积极的化疗或者手术治疗来控制乳腺癌的发展。
综合治疗策略是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征、分期、孕周等共同决定,具体治疗流程应结合孕周进行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