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06 01:39:55作者:舍我其谁来源:网友上传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我国是非常重视孝道的,特别是对于自己的祖先、自己的父母等。而自古以来,祭祖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习俗,而一年里祭祖的时间是有很多次的。而在过年期间,也是会有一次重要的祭祖活动,希望自己的祖先能够给自己好运,让自己在新的一年能够顺利。
除夕祭祖的说法
其实无论是在除夕还是在春节,都是会有人祭祖的。主要是要看当地的习俗文化。在除夕上坟祭祖,主要是为了给已故的先祖报平安。因为这个时候出门在外的亲人都回来了,这个时候祭祖,告知一年之中的收获等等。同时会烧点纸钱撒点黄酒之类的,和离去的亲人一起过节,也是寄托哀思,告诉他们活着的人生活的很好,没有将他们忘记,以安慰逝者。m.bazi5
春节祭祖的说法
春节祭祖,则是要把自己的祖先送回去,一般在大年初一下午,天色稍黑(老人认为:故去的人白天没法走路)进行上坟祭祖。这个传统上叫送家堂。过年因为很多灵魂会走在路上,孝顺的子孙把祖先请回家,不孝顺的很多孤魂会到处游荡,所以,不要把衣服晾到外面,怕被这些鬼穿,明年一年都不会顺利,身体还容易得病。
祭祖的规矩流传
首先,我们要准备一个木棍或者是石块,在祖坟画上一个圈,并且在圈内摆放上祭品,纸钱等。然后再把酒洒在地上祭奠一下,为祖宗敬献鲜花或者纸花。有的地方,还要在祖坟前燃放鞭炮,渲染出一种热闹喜庆的气氛,告诉祖宗要过年了,家里的子孙后代都挺好的。最后是磕头,磕头是为了充分表达对先人或者尊贵之人的虔诚和敬意。
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出现,总是要回故乡过年的,今年自然也如此,且恰恰没有特殊情况发生。
按照老家的风俗,年初一的第一件事是祭祖。早晨要早早起来,吃过早饭后,立即到祖上的墓地去,各自去祭奠自家的祖先。
其实,祭祖活动是贯穿在过年的整个过程中的。杀年猪、宰年羊之前要焚香祭祖,告诉祖先“年”已经开始了;蒸年馍、炸年货之前要焚香祭祖,通知先人,“年”已经在准备了;蒸出年馍或炸出年货之后,必须要先端出来敬过祖先之后,子孙才可享用;年三十的上午还要去祭祖,是去给祖先孝敬过年的钱。只不过,这一切祭祖活动的主场则是在年初一早上。
今年的年初一早上起雾了,雾很大,100米开外的人影就模糊不清,难以辨认了。早上吃过饺子之后,同宗的一行人,就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走到田间,天还没有完全亮,本以为够早的,没有想到,刚刚出发,田野里就到处响起了鞭炮声。鞭炮的爆炸声被大雾给闷住了,很是沉闷,如夏日的闷雷,没了过去的那种清脆或尖厉。
空气中弥漫着鞭炮爆炸后的火药味,呛人得很,让人难以呼吸。不大会儿,纸钱化过之后留下的那种难闻的气味也开始弥漫开来,让人的呼吸更加困难了。
我们一行人在迷雾中前行。在故乡,雾再大,即使在漆黑的夜晚,也是不会迷失方向的。我们准确地来到祖坟前面,开始祭祖。年初一祭祖是有程序的。先是在每一个先人的坟前化纸钱,然后是给每一位先人斟上三杯酒,接着是燃放鞭炮。
社会在进步,技术在提高。如今生产的鞭炮,不但特别响,而且特别长。家乡的人如今都富裕了,祭祖用的鞭炮,比赛似的,一家比一家长。年轻人负责燃放鞭炮,他们把成盘的鞭炮散开后,就绕着祖坟排放,然后点燃。鞭炮就在祖坟上一圈一圈地炸响,足足有三四分钟。
听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我一边捂紧耳朵,一边心里就产生了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坟里的先人,听到这样的炸响,该是何种感受?与我相同,烦得要命?抑或是像后辈所想象得那样,惊喜万分?
我是不同意在祖坟前燃放鞭炮的,尤其不能容忍把鞭炮绕着祖坟燃放,但我终于没有上前制止。因为我不知道坟里的祖上持哪种态度,而且永远不可能知道,所有的答案只能是自己的猜想,我也就没了制止的权力。
随着最后一颗鞭炮炸响,所有在场的人,按“一”字型排开,作揖,跪下,三叩首,算是给祖先拜年。拜完年之后,年初一的祭祖活动就到此结束了。
回来的路上,雾浓得连50米的能见度也没有了。我知道,加强浓度的不是雾,而是燃放鞭炮产生的浓烟。二哥患有轻度哮喘病,浓烟呛得他咳个不停。我问二哥:“年前政府不是有令不准燃放鞭炮吗?怎么都不听呢?”
二哥说:“上坟放鞭炮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今天又有雾,政府又没下来人,他们不就大胆了吗?有人敢第一个站出来破坏规定,别人不就敢跟着学了吗?”
二哥分析得有道理。但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就一定是对的吗?我们必须传下去吗?规矩是有好坏的,年初一的祭奠祖先,燃放鞭炮,我觉得就是一条很坏的规矩,因为先人未必欢迎。在他们身边,燃放那么长、那么响的鞭炮,于他们肯定不是一种享受。
今年的年初一祭祖结束了,明年再祭祖时,真不希望再有鞭炮声
2023 NEW YEAR
兔年说兔:兔毫妙笔
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庆,民谚中说“百节年为首”。随着时代变迁,不同地域的人们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春节习俗。今天是大年初一,那么,阿拉上海的这些年俗你都知道吗?
春节年俗:祭祖、拜年、穿新衣
《咱们一家子向您拜年》(戴敦邦作)
正月初一,人们正式步入新的一年。按传统,不论男女老幼,都要衣冠崭新,堂前点燃红烛,以茶果、粉圆、年糕祭祖和祀神,焚香叩头,献供新茶,以祈一岁康宁。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或者对着祖先的遗像祭拜,此举既是慎终追远,不忘祖先恩德,也是阐扬敬祖追宗的美德。
1946年的上海,过年穿新衣的小朋友在一起玩
祭完祖先之后,晚辈再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晚辈装满“压岁果子”的糖果盘,其中少不了红橘、荔干、甘蔗之类。“橘荔”谐音吉利,甘蔗寓意“节节高”,均取吉祥之意。
汤圆、年糕
早餐吃汤圆、年糕或春卷。午餐一般“吃斋饭”,年夜饭吃多了大鱼大肉,初一全家人都吃素食。“斋”与“灾”同音,而吃斋也意味着“吃灾”,将新的一年中的各种灾难全部“吃掉”,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
1951年四明银行工会向志愿军光荣家长拜年(上海市档案馆藏)
元宝茶,茶内放有青果(青橄榄),春节期间以此待客,不仅讨口彩,还能解腻消食
新春拜年,大家围坐一起边吃点心边聊天,孩子们则高高兴兴地领压岁钱
传统上,大年初一也有许多禁忌,如这天不动扫帚,假使非要扫地,须从外头扫到里边。新年里也不可打碎家中物件,如果不小心打碎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此外,也不宜动气、吵架,待人接物和和气气,彼此见面时须说贺年吉利话……
春节期间的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摄影:周馨)
兔年说兔:兔毫妙笔
兔年来说兔,关于兔子的这些传统文化和历史典故,你都知道吗?
刘继卣《双兔图》
清 竹管兰亭真赏紫毫笔
文字:上海发布
编辑:高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