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04:52:56作者:依稀久忆来源:网友整理
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对一个人的评价有着很多方式,每个方式都代表着这个人文化水准的高低程度,像我们就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评价某个小年轻的时候说他是“天生反骨”,这个天生反骨到现代社会之中已经演变成为了说他具有叛逆性格,而不是过去的那种一定要造皇帝的反的人,被评价为这种的人一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们的做事风格和一般人大不相同,不能用常理去度量,他们的这种行为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很多烦劳,但自己还洋洋自得以为自己做得很好。
天生反骨名词的起源
熟悉《三国演义》的人一般都知道天生反骨这个词语的意思,而这个词语的意思也的确是起源于这本书籍之中。这个词语的具体出处是来源于明朝初期著名文学家罗贯中写就的《三国演义》第150回中,当时的诸葛亮第一次见到魏延就给刘备评价这个人说: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故而斩之。
这是刘备早期进入益州时候的一个战局,那个时候的魏延作为刘备攻打下成都平原的大功臣,刘备自然是不可能随便的就把魏延给杀掉了的,所以在诸葛亮说魏延脑后长有反骨之后的确是把魏延下了一跳,以为自己大祸临头,但刘备这个人精于算计,他知道自己现在还没有完全攻下刘璋的益州,如果贸然的杀掉魏延,那势必会使得益州城中的投降势力寒心,魏延第一个投降都是这种下场,那他们又怎么敢投降刘备呢?
正是出于这种利益关系上面的考虑,即使是诸葛亮的建议,刘备也没有马上听取,而是选择了继续观察和刀下留人,既给魏延提醒了一下,不敢在刘备和诸葛亮有生之年反叛,也塑造了刘备一副贤能爱才的形象,所以我们会发现长着反骨的魏延在刘备在世的时候是根本就得不到重用。
诸葛亮后期使用魏延作为蜀国的大将其实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因为五虎大将相继离世,后继者像关兴,张苞这些人英年早逝的英年早逝,不能独当一面的不能独挡,只有魏延这个人还勉强算得上是一个综合性的人才,所以诸葛亮只能使用魏延,而天生反骨也随着诸葛亮的名声被后人给牢牢的记住了。
天生反骨真正的含义
一千多年之后是鲁迅解开了诸葛亮背后的面纱,诸葛亮这个人实际上并没有我们想象之中的那么神秘,他其实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三国演义》之中其实有点过度神化了。所以诸葛亮评价魏延的反骨让很多古人都不知道到底是指的人体头顶的哪一个具体部位,到后来现代解剖医学发展之后我们普通人才知道诸葛亮所说的反骨其实就是人头颅的后脑部分。
那些民间说法之中后脑袋长者反骨的人,他们其实都是后脑凸起的人,这些人的脑袋整个看起来就是十分的圆滑。跟一个球差不多的样子,因为我们看待事物很喜欢从事物的表面出发,所以古代很多民间百姓就认为这些一出生脑袋浑圆的孩子有着很多小心思,这些人的思想和精神都和我们一般人不一样,毕竟脑袋大装的东西就是比较多的,在一些人看来这种孩子长大之后不是为国为民的大英雄就是那种遗臭万年的大奸大恶之人。
在今天的中国社会之中,很多老人和长辈都喜欢把这种不服管教,不听从家里人意见,我行我素,固执己见且具有破坏性的人定义为长者反骨的人,一个家族之中如果出现了这种人,就当是没有出现过吧!因为你如果有这样的后辈,你越是劝他努力,他就像弹簧一样反弹的越厉害,最后还会伤了你的心,自己却像一个没事人一样。
天生反骨之人的三个特征‘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开放的中国,是一个思想极度包容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面的我们就像是两千多年之前的百家争鸣时代一样,对于这种思想的人,我们也不能贸然的去做决定,来定义他的好坏,至少今天人所生活的时代已经和古代以及几十年之前的我们生活的不一样了,今天的人说没有经历过他人的苦楚,就不要劝他人向善,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所以为了研究这种反骨之人,学者总结了以下的三个著名特征。
第一个特征就是天生叛逆,总感觉没有安全感。现代人所认为的一类具有反骨的人其实就是这种野性十足,跟这个古代的反骨没有直接的关联的,这一类人在一出生的时候其实和普通孩子没有什么两样,他们最为主要的还是受到了后天家庭和社会的一个影响,在一些打骂为主的家庭之中,很多孩子心理本身就是不健康的,最后生活在这种阴暗的环境造就了他后来叛逆的性格,所以说培养下一代是一个人后半辈最伟大的事业。
第二个特征就是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见利忘义,在自恋之中背叛很多人。天生反骨的人一般做事的时候心中都只想着自己,他们心中没有父母,也没有家庭和亲人,这些人只是顾着自己享受,他们对别人好也只是因为这些人身上还有他需要的东西,等他学完之后就会一脚把你踹开,他们的意识之中有一种世人都不懂我的感觉,在任何方面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只是顾着自己享受,全然没有感恩与回报可言。
最后一个特征就是特立独行,从来都不合群。这种人和那种追求个人的空间与生活的人又有着很大的不同,那种人不去过群体生活,他们会自己悄悄的躲起来,而不会去打扰到别人的一丝一毫,这种人就不同了,他完全就是见不得团结生活,他认为周围的人都很傻,只有自己才懂得自我,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还有可能会专门的破坏团体事业。
’
小说《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中,魏延在献长沙城后投降刘备时,一旁的诸葛亮却喝令刀斧手将魏延推下去斩首。刘备惊讶问其原因,诸葛亮说:“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后来还是在刘备的劝说下才免去魏延的死罪。自此,一个满腔热血、弃暗投明的大将之才魏延就被分类到了历史的反面角色中,直至死去。
当然,这是演义中虚构的情节而已,正史上的魏延并未提及有什么反骨之说。《三国志·刘彭廖李刘魏杨传》中记载魏延是从跟随刘备入蜀作战时说起的,其余关于诸葛亮、黄忠的记载中也没有提及魏延有反骨之说。因而,关羽与黄忠交战、魏延救黄忠、斩长沙太守韩玄、献长沙城等等都是演义中的故事,历史上并无此事。
一、正史中的魏延正史中的魏延性情骄矜高傲,“善养士卒,勇猛过人”,他在随刘备入蜀后,作战勇猛,战功卓越,被刘备封为牙门将军。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夺得汉中后,自称汉中王,当时人们都认为汉中应当由张飞来驻守,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刘备竟封了魏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可见刘备是非常信任魏延的。
刘备死后,丞相诸葛亮辅助后主刘禅即位,兴复汉室,鞠躬尽瘁。魏延几次追随诸葛亮北伐攻魏,第一次还提出进兵子午谷、奇袭关中之计,但未被诸葛亮采纳;第三次魏延于阳溪之战大破魏将郭淮等;第四次魏延还于卤城之战中打败魏军;第五次诸葛亮死于北伐途中,魏延在与参军长史杨仪的争斗中被马岱斩杀,还被诛灭了三族。
《三国志》: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以上是正史中的关于魏延生平的记载,可以看出,魏延在诸葛亮死后,不满的是诸葛亮没有将兵权交给自己,而是交给了杨仪。魏延和杨仪素来不和、势同水火,所以魏延带兵赶在杨仪前头烧毁栈道,并不是谋反,也不是降魏,而是想要同杨仪火并,置杨仪于死地。
文人执拗,武将自傲,这是文臣武将的通病。当执拗的杨仪遇上自傲的魏延后,二人的矛盾便爆发了。《三国志》记载:“唯杨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诸葛亮、费祎等也常常为二人调解。尤其是诸葛亮死后将兵权交给了杨仪这件事,让大将魏延更是怒火中烧,论战功、论资历怎么也轮不上你杨仪啊。是故,发生了魏延与杨仪火并一事。
其实诸葛亮在病重之时并未安排杨仪暗中杀掉魏延一事,诸葛亮只是“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就是说如果魏延不听从命令退兵的话,那就由他去吧。
但是在火并中,由于杨仪占据了绝对兵马的优势,所以他就派马岱领兵斩杀了魏延。当马岱将魏延的人头献给杨仪后,杨仪恨得用脚踩着魏延的头颅,骂道:“庸奴!你还能再作恶么?”这还不算完,杨仪还私自派兵诛灭了魏延的三族。
杨仪后来的结局如何呢?杨仪诛灭了魏延后,常自恃功高,认为自己理应接替诸葛亮的位置,不料却是资历和才能都不如自己的蒋琬代替了诸葛亮的位置,于是杨仪就跟后军师费祎说了很多怨言的话,费祎就秘密地将这些话奏报上去了,杨仪自然是被废为了平民,流放到了汉嘉郡。流放中的费祎不仅不思悔改,还是到处宣扬诽谤,结果朝廷派人捉拿他,他就自杀了。这是建兴十三年(公元235年)发生的事,距离魏延被杀也就才一年的时间。
分析了正史中魏延的这么多话题,无非是证明魏延的一点:魏延对蜀国绝对是忠心耿耿、战功显著的。魏延也并没有谋反和降魏一说,如果魏延要谋反,他大可以回到汉中自己的领地去谋反;如果魏延要降魏,他大可不必折回,直接北上去投降曹魏就可以了。魏延的死实在是可惜,他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私人恩怨上,这让本来就人才匮乏的蜀国更加无人可用了。
二、演义中诸葛亮为何会说魏延有反骨呢?演义中魏延的出场是在第四十一回,即荆州刘表死后,曹操南下大举进攻刘备,刘备想进刘表的次子刘琮镇守的襄阳城躲避,刘琮听从其舅舅蔡瑁的话不让刘备进城。这时魏延挺身而出,打开城门迎接刘备,刘备为避免惊扰百姓就没有进城。城中的文聘看到魏延投降刘备,就与魏延打了起来,魏延势单力薄,就出城投靠长沙太守韩玄去了。
后来孙刘联军火烧赤壁,打败曹操后,刘备向南攻取长沙、零陵、武陵、桂阳四郡。长沙城的老将黄忠与关羽交战两日斗了三次,不分。长沙太守韩玄认为黄忠手下留情,犯了通敌之罪,就要斩首黄忠,此时魏延出来救了黄忠,斩了太守韩玄,献城投降了关羽。这才有了文中开头诸葛亮要斩魏延之事。
诸葛亮认为魏延“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魏延共两次犯上作乱,一次是在襄阳城,一次是在长沙城,对此不忠不义之人,诸葛亮为了警示一下魏延,预防他日后再做出这种卖主求荣的类似的事情,就借故说“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
至于魏延脑后有没有反骨、反骨长什么样,演义中也没具体描述,总之,遭此一吓,魏延日后必定是忠心耿耿、小心翼翼了。
演义中在此还为日后魏延的谋反作了个铺垫,就是在诸葛亮第五次伐魏途中去世后,为防止魏延谋反,诸葛亮临死前偷偷安排马岱如此这般行事,结果诸葛亮死后魏延果然谋反,就在魏延与杨仪对阵时,魏延大喊三声“谁敢杀我!”而身旁的马岱出其不意地一刀将魏延砍死。
演义必然是虚构的情节而已,但是魏延的形象就被演义给彻底抹黑了,几千年来,人们一直信奉诸葛亮的神鬼莫测,同时也就认定了魏延就是一个反面的人物,魏延的死也是死有余辜,魏延他就是一个长有反骨的卖主求荣的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三、反骨究竟长啥样?指的又是什么意思?反骨又名后山骨,指的是脑后的枕骨与常人不一样,枕骨稍有隆起,侧面看就像一个问号“?”的形状,也有人额头特别突出,称为额前反骨,俗称"锛儿头"。
反骨其实是一种封建迷信的说法,古代指那些具有叛逆性精神的异端、不忠不义之人。据说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以及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等等就生有反骨,所以他们敢起来造反,要改朝换代。
从科学的角度讲,反骨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现代脑科学证明:突出部位的大脑神经正是主管人的逻辑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部分,这部分发达,正是说明此人的逻辑思辨能力极强。
这种人在现代被喻为勇于开创、思维敏捷的象征。这种人一般多为领导、老板或科学家等人才,如爱迪生、爱因斯坦的脑袋就异于常人。
总之一句话:魏延有没有反骨不重要,重要的是魏延有没有做谋反的事情;现代人有没有反骨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一个有智慧、有头脑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