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14 18:13:09作者:往事如风来源:网络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皖高峰工作室】
视频加载中...
“咚咚擦、咚咚擦......”一阵鼓响,武士打扮,头戴斗笠,在战旗引领下,六十人整齐列队,随着行进步伐,击鼓面巧鼓边,阵容威武,场面壮阔。
“接龙喽!”一声高喊,龙头昂起,身后,板凳拼凑,收尾相连,龙身越接越长,村民越聚越多。四周,锣鼓声、呐喊声、叫好声,此起彼伏。
…….
元宵前夕,安徽黄山休宁县状元广场上,游人如织,人声鼎沸。杖鼓敲响,长龙起舞,得胜鼓、板凳龙等4支传统民俗表演队伍轮番上阵,给现场观众送上一场别开生面的视觉盛宴。
市民薛冰早已带着孩子等候在此,“我们从屯溪赶来,提前一小时排队,这才抢到了前排。”看着龙身从面前经过,薛冰兴奋地说,很久没见过这么热闹的场面了。一旁,儿子目不转睛,忍不住拍手称赞。
来自休宁县溪口镇石田村和齐云山镇岩脚村的舞龙队在表演。 崔吉沛 摄
传说,为纪念将军保境安民,得胜归来,每逢农历七月二十日,休宁五城百姓杖鼓欢庆,历时三日,热闹非凡,得胜鼓因此得名。
先前,在民间,得胜鼓平日不轻易擂响,只有在祀祖、庙会等庄严的场合方能演奏。唢呐与锣鼓同步,小打行云流水、欢快流畅;大打气势磅礴、庄重热烈。2017年11月,休宁得胜鼓入选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随着名声渐长,我们每年外出表演能有二三十场。”休宁县五城镇五城村得胜鼓表演队负责人吴向勇介绍。
来自休宁县鹤城镇右龙村的板凳龙队正在表演。 施亚磊 摄
当晚八点,一片喧闹的锣鼓声中,掌灯人张光武将板凳龙引进表演场地。绕场盘旋,一点一点舞向中心。随着龙头高高昂起,围观群众齐声呐喊,演出进入高潮。
春节舞板凳龙,是休宁县鹤城乡右龙村村民的一件“要紧事”。
徽州,自古地少山多,过去水旱灾害频发,每逢元宵,舞龙祈求风调雨顺成了传统。舞龙时,村头巷尾,鼓乐伴奏,爆竹齐鸣,人山人海。
源于明代,盛行乡野。相传,500多年前,右龙村民斫竹破篾,制作龙头、龙尾,砍树锯板,拼接打磨龙身。板凳两端,凿有圆孔,木制手柄,穿孔连接。一块板凳,三盏灯笼,当年元宵,第一条板凳龙由此诞生。
“今年春节,县里组织4支传统民俗表演队伍进城巡演,我们有幸入选。”张光武介绍,听到消息,村民们争先报名。
右龙村村民张奕华在为表演做准备。 崔吉沛 摄
今年刚满18岁的高三学生张奕华是队伍中年龄最小的。扛起一张板凳,点亮三盏红灯,在声声喝彩中,他越舞越起劲。
聚似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舞龙时,一条条板凳从家家户户走出,串成长龙;散场后,村民们扛着一截截龙身归家,期待来年。“板凳龙板板相连、节节紧扣,要的是大伙心往一处想,劲朝一处使。”张光武笑着说,“这种团结的精神要一板一板接下去,一代一代往下传,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2008年1月和12月,徽州板凳龙先后被列入市级和省级非遗名录。13年后,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板凳龙位列其中。为了更好传承保护,右龙村还成立了板凳龙管理队伍,每次舞龙,人员统一调配,活动专人管理,保障表演顺利开展。
眼下,休宁县文化馆每年会安排专业艺术表演人员进村入户,创新动作,指导排练,助力板凳龙表演与时俱进。令人欣喜的是,舞板凳龙的队伍中,年轻面孔越来越多。对张光武来说,非遗需要传承,队伍年轻化,却能赋予传统技艺新的生命力。
表演中的右龙村村民张丽兰。 崔吉沛 摄
这两年,邻村的板凳也加入进来,右龙村的板凳龙,一年长似一年。在村民张丽兰看来,只要有意愿,扛起板凳就能连成串,”我们特欢迎,希望大伙的日子都能越过越红火。”
统筹 | 吴 焰
文字 | 游 仪 李俊杰
视频 | 崔吉沛
出品 |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皖高峰工作室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皖高峰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