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02:43:00作者:往事如风来源:互联网
正常情况下面试后的一周内能够获得面试结果,候选人可以得知是否通过面试、是否进入下一轮面试或是否进入谈offer的阶段。除了等待官方通知外,候选人还可以在面试现场通过以下观察对自己的面试表现和结果做一些预判。
面试时间过短。正常情况下面试时间会在20分钟以上或者更长。如果面试时间过短,则代表了面试官对候选人失去了兴趣,不愿意再彼此耽误双方的时间。值得需要注意的是,这也很代表了候选人在第一印象或硬件条件没能满足企业的招聘要求,或候选人下意识地做出了不符合面试官要求的行为。例如:
着装和言谈举止极其不得体,和企业的价值观严重背离。例如面试商务类岗位的候选人衣着不整、面试教师岗位的候选人普通话不过关、候选人喜欢讲脏话或夸夸其谈等。面试官发现了候选人简历或经历造假,或出现了严重的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行为。如学历造假、职业定位混乱、人际关系糟糕、存在诚信合规历史等。候选人在专业经历上存在重大缺口,无法领会和理解面试官的问题,被一票否决。候选人不尊重企业或面试官,表现得过于自大、自信和无理。或从细节中观察到候选人缺乏基本的礼仪和素养。企业确实无法满足候选人的职业发展和薪资诉求,候选人实际水平和其诉求并不匹配。候选人的描述被频繁打断。倾听是面试官的基本素养之一。如果候选人的面试描述被频繁打断,代表面试官已经出现了对候选人很不耐烦的情况,例如:
工作介绍过于关注细节或夸夸其谈,不够简洁,不够有条理,占用了面试的大多数时间,显得候选人工作效率和专业性不强。候选人无法理解和正确回答面试官的问题或回答逻辑过于发散,无法聚焦面试官专注的能力点。面试官不询问和岗位相关的问题。一般这个时候面试官已经决定无法让候选人通过面试,但出于尊重的目的还是要做必要的沟通。因此面试官时常会抛出以下一些问题来象征性地延长面试时间,如“现在企业的组织架构”、“员工福利政策”、“员工离职情况”、“对行业的看法”、“来面试的交通方式”、“详细介绍兴趣爱好”等。
就某一话题频繁更换面试官进行多次面试。这种情况多发生于面试官对候选人的表现不十分满意但无法下结论的情况,因此面试官会尝试邀请其他人一起参加面试,从多个角度相对客观地评估候选人。但我们不得不说,多个面试官重复询问一个话题本身就对候选人的能力产生了质疑,后续成功率不会超过50%。
只测评不面试。企业为了节省面试时间往往会将测评和面试一同进行,通过测评和面试的候选人有更高的概率被录取。但如果候选人只参加了测评环节不再有后续安排,说明测评结果不佳或排名不佳,不太可能进入下一轮面试了。
面试官开始给予职业发展建议。如果候选人的态度和意愿强烈,整体面试表现的素养合格,但在专业能力上面存在欠缺,则在面试结束后面试官是愿意给予候选人一定的职业发展建议的,这代表了面试官对候选人的关注和一定程度的认可和尊重。此时的职业发展建议可能是刺耳的,但会切实对候选人未来的努力方向给出了相对前瞻性的提醒,对候选人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另外,也有一些管理更加规范的企业对所有候选人一视同仁,表现得非常装也和敬业,在面试时长、面试官语言态度、面试节奏把握上趋近相同,避免在面试过程中过早地给予候选人心理暗示。这样的话,候选人安心等待面试结果就好了。
喜欢职场原创,就关注“职有锋哥”。
小马去一家公司面试,面试官看了小马的简历,对小马的背景不是很满意,对小马的工作能力也有所怀疑,认为小马的能力很难胜任这个岗位,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独立上岗。
这让小马很是沮丧,以为面试没戏了,可是谁成想,上午面完试,下午小马就接到HR的电话,通知他尽快入职,小马很是不解,面试官在面试中的意思应该是不合适,可又怎么还会录用他呢?
嫌货才是买货人“嫌货才是买货人”是一句台湾俚语,意思是说,嫌货品不好的人才是有意愿购买你产品的人。
面试官之所以“嫌弃”求职者的背景和能力,不正说明他对求职者的背景和能力有兴趣吗?正因为面试官对求职者有兴趣,才会认真去看待和了解求职者的背景,也才会提出更多的意见和看法。如果面试官对求职者无动于衷,甚至都不愿意跟求职者多交流,那么,可想而知,面试官对求职者一点兴趣都没有。
这个跟买东西是一样的,只有不断围绕着商品进行询问和提出看法的人,才是真正要买的人,因为想买,才会格外关注细节,否则看都不会多看一眼的。
贬低是为了压价为什么要贬低呢?目的就是为了压价。
买东西的时候,如果看到一件商品很不错,但一看价格有点贵,这时候我们会怎么做?直接跟老板商量能不能优惠点,这是常规做法,但老板也不见得会同意,再者就是挑这个物品的毛病,通过挑毛病让老板觉得这个商品有缺陷,有人肯要,那就降点价卖掉算了。
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在面试中,面试官说你这不太行,那不太行,可最后还是录用了你,不过,虽然录用了,但在谈薪酬时,就会以此来压你的薪酬。
HR会说领导认为你的能力跟岗位的要求差一点,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去适应,但是领导觉得你很有潜力,价值观跟公司也很匹配,愿意给你一个机会,所以决定录用你,但因为你的能力与岗位要求有差距,薪酬没有办法给到你的期望那么高。
这种做法高明就高明在,让求职者以为自己原本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但用人单位还愿意给自己机会,那不得感激涕零?工资少一点,却能换来一个赏识和认同自己的领导,那不是损失,而是赚大发了,不少人就倒在“先贬后扬”的迷魂汤里了。
招聘不过是性价比做过招聘的都知道,招聘永远不是找最优秀的人,而是找合适的人。
假如要招一个岗位,一群人来面试,有的能打90分,有的能打60分,70分或者80分,你会选择哪一个?
有人说,这个闭着眼睛也知道选90分,从人才选择上看,选择最优秀的人才是没有错的,但是最优秀的人也就意味着薪酬要求高,对岗位的期望高,而这些,企业往往满足不了。
这就像企业是一家老爷车,却招来一匹千里马,千里马虽快,可套上老爷车,在短期内确实能将老爷车带起来,可是随着速度的加快,老爷车也容易散架,到最后,千里马认为老爷车配不上自己,而老爷车却认为千里马期望过高,不适合现实的需要。
所以,招聘并不是谁最优秀就选谁,而是选择综合之下,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人选,简单地说就是选择那些能力与薪酬相平衡的人。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很优秀的人也有面试失败的时候,他们不是不适合那些公司,而是那些公司用不起或者不敢用。
在招聘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面试官见了第一个,觉得一般般,可是当他们见完一批人后,却发现第一个反而是最合适的,因为后面要么薪酬要求更高,要么能力还不如第一个,所以没有办法,最后还是选择第一个。
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凡事必有因果,不能只从表面去看本质,尤其是在招聘中,有的人面完试,信心满满,认为面试绝无问题,可是最终却没有下文,而有的人面完试,感觉一般般,甚至于认为面试官对自己并无好感,应该没戏了,可最终却意外地被录用了。
如果在面试中表现不好,或者感觉面试官对你印象不佳,最后还被录用了,那么你就要注意用人单位在跟你谈薪的时候,是否有意压薪,如果确实有这个意思,那说明他们就是想通过贬低你来达到压薪的目的,至于你接不接受,那就看你自己判断和决定了。
--更多职场原创,欢迎关注“职有锋哥”--
面试时,我们喜欢实现写好问答的草稿,模拟面试官提问的情景。我们细心琢磨的对白,本以为是天衣无缝,实际上,却给自己挖了不少坑,掉了进去也不知道。
求职者往往没有站在面试官和公司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只根据自己的“自以为是”来面试,得不到面试官的欢心,让自己失去了入职的机会。
到底,面试时有哪些话是不能说的,说了只会让自己掉价?
01我不懂,但我可以学相信很多求职者都会把“我可以学”这句话挂在嘴边,目的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勤奋好学态度,把学校里的干劲都搬到工作中去,领导会喜欢,同事会欣赏,自己也显得聪明过人。
但是,实际上,这句话是面试官很反感的。原因是,公司是以盈利为主,招聘人才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帮公司赚取更大的利益。因此,公司不是慈善机构和学校,免费支付工资让你学习,不是有一句话这样说的吗:教会徒弟没师傅。公司也担心栽培你以后,结果你却过桥拆板,跳槽到别处,那对于公司来说是一个大的损失,时间成本加大。
因此,面试时,这句话千万不能说。
02感谢公司给我提供发现自我的舞台这句话看似很客气,实际上跟上一句话大同小异。
对于应聘者来说,他们看重公司的发展平台,是否有晋升渠道、广阔的资源以及丰富的人脉提供给应聘者。
这就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公司支付薪酬给你,是为了让你能发挥所长,为公司增加收益,而不是你从公司身上获取某种利益唯我所用。面试时,最好先谈付出,再谈收获,会显示出应聘者务实的态度,让面试官有个好印象。
03我相信公司挑选我是最好的选择这句话很多时候会出现在自我介绍后面的总结句。本来前面的洽谈一切顺利,但是到了最后一句,就马上掉价了。
原因是,这句话充满了轻蔑与傲慢。公司只是从你的简历和交谈中大致了解你的为人和能力,但没有实际上的接触,很难会知道你是否就是最好的那个人选。但如果应聘者冲口而出这句话,就容易让人反感。
如果事实并不如你所说的,就容易使得面试官打脸。越是骄傲自满,越是容易惹来反感,能力并非你口中说出来的,而是你的行动表现出来的。
因此,这句话最好不要说,说了只会让人觉得你形式大于实际。
我是羊仔的职场之路,职场无小事,处处大道理,每天分享一点点,每次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