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07:56:44作者:舍我其谁来源:网友上传
多地婚姻登记大数据显示,全国初婚平均年龄正渐渐后移。“十几岁时偷偷恋爱,二十几岁恐婚常态”,年少的时候不被家长允许都要为爱痴狂,而到了适婚年龄,我们为什么却又远离爱情?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文刊于《中国妇女》杂志
国家统计局2022年6月发布的《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而十年前人均初婚年龄是24.89岁。十年间,中国人结婚的“社会时钟”往后推移了4年,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十年间,中国人结婚的“社会时钟”往后推移了4年
错把婚姻当解药
现在的年轻人真的不再向往爱情吗?实际上,那些口口声声说着“不婚不育保平安”的人,可能正在偷偷刷着“如何快速脱单”的视频呢!
前不久,有位男明星宣布和相恋16年的女友分手,遭到全网的暴击。这说明,在我们的集体潜意识中,“婚姻是爱情的终点”“婚姻是爱情的最高表现形式”依然是不能被替代的真理。其实,并不是这一代年轻人不再需要婚姻,而是我们需要更高质量、更完美的婚姻。
乐乐今年28岁,到了家人催婚的“临界值”。不管是亲戚朋友,还是同事邻居,见到她都会问一句“最近谈着吗”,每次听到这种催促,乐乐的焦虑就会加剧:我的真命天子到底在哪里?
乐乐心中有一把严格的标尺。大学毕业那年,乐乐考入国企,她形象气质佳,性格活泼开朗,在婚恋市场十分抢手。她本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原则,一直在寻找一位如意郎君。首先硬件条件上,最好是有房有车,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其次在软件条件上,长得不求太帅,但至少能带出去不丢人;学历不求太高,但至少也是本科;性格自然是善解人意、幽默风趣最好,但也不能太油嘴滑舌。
如果硬件和软件条件都符合了,乐乐才会答应去见一见。见面之后,如果感觉可以继续深聊,才会关注有没有灵魂共鸣,三观是否符合,共同语言多不多……
可能乐乐的每一项择偶条件拎出去讲,都不算“高规格高配置”。但要把这一项项加起来,遇到真命天子的几率就太小了。对婚姻抱有美好期待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总是带着“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的念头,把婚姻当成了幸福的良药。
我们总是觉得婚姻是个能够“解决问题”的东西,解决我们孤独的问题,解决我们原生家庭的问题,或者解决我们不快乐、焦虑的问题,等等。而那个完美的人,就是打开幸福大门的“钥匙”。这把“钥匙”要非常精确,差一丁点也不行。这种过度期待会让我们变得过于挑剔,难以找到一个完美契合的人,从而很难遇见那个真命天子。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缘分”成了一个高度商业化的词语,大数据的匹配,让人们对绝对合拍的婚姻期待过高。然而,现实中完美的配偶并不存在,婚姻是需要双方不断协调、磨合和包容的。哪怕世界上真的有一个盖世英雄,他踏着七彩祥云来接你,那也不可能是“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婚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我们和另一个人携手并进、共同成长的过程,而不是谁拯救谁、从此改变人生的戏码。
“母职惩罚”吓退职场女性
结婚年龄越来越晚,除了与我们对婚姻的期待越来越高有关,还有一些女性晚婚的原因是,她们在职场与母职的夹缝中,很难找到舒适的生存姿势,为了不影响职场升迁,选择将婚姻推后,甚至很多女性选择用单身的方式,表达对社会期待的抗拒。
菲菲在一家外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凭借自己的努力一路“杀”到了中层位置。她知道自己不是名校毕业,也没有什么背景支撑,就用所有的业余时间提升自己,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没有辜负过任何一个夜晚”。她有稳定的男朋友,即使双方父母催促,也并不想迈入婚姻殿堂。因为她不想过早被婚姻羁绊,影响在职场的发展。
作为HR,她深知职场规则,一旦自己因产假不得不离岗,那么她的位置立刻就会有人来替代。而且有了孩子后会分走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至少在几年内无法完全专注于工作,但在职场法则中,不能进就只能退。所以,菲菲并不是不向往婚姻,也不是不相信爱情,而是不知道如何去完成“母职”,如何在做好妈妈的同时也能做职场上“更好的自己”。菲菲的纠结代表了很多女性的现状,仅仅是维持职场现状,她们都要拼尽全力,更何况要面临结婚、生育这样的“职场倒退”危机。
因此,一些女性选择单身,往往意味着她们希望通过自主和独立来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发展,当女性在社会发展中受到了某些限制和压制,这导致她们对婚姻中传统性别角色分工的选择感到困惑或失望,可能就会把“拖延结婚”当成一个逃避选项。终身大事,只能一拖再拖。
女性应该拥有自己选择婚姻、职业、生活方式的权利,也没有义务去满足所有的社会期待。但是问题是,很多女性在拖延结婚的过程中,并不是自洽的、舒适的、自我满足的,而是充满了内耗与焦虑。她们一边害怕步入婚姻,一边又恐惧晚婚带来的种种影响。
让亲密关系照见自己
妙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生,公众号“妙黛有言”创始人,出版书籍《所谓父母,不过是有了孩子的孩子》
其实“晚婚”并不是什么问题,而是一场“自己认清自己”的命题。我们在纠结与拧巴的过程中,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平衡“自我期待”与“他人期待”,如何自洽又坦然面对自己的婚恋需求。
很多人觉得婚姻是一场豪赌,我们押上自己的一腔热血,押上自己的自由与灵魂,押上自己的奋不顾身,赌他永远爱你、不离不弃。就像网上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话:本以为嫁给他能给我遮风挡雨,结婚后才知道生活的风雨都是他带来的。
可是,婚姻到底会带来风雨,还是生活本身就是有风雨的?婚姻不是豪赌、不是避难所,也不是改变生活方式的捷径。它只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就像一件外套一样。一件外套可能会放大我们的身材缺陷,也可能掩盖我们的审美缺陷,但它并不能改变我们身材的本质问题。
小甲和小乙都是30多岁的未婚女孩,她们两个人的状态却是截然不同的。小甲很想结婚,但只想找个各方面条件都好的人,挑三拣四的后果就是现在开始后悔,恨不得赶紧找个人嫁了。小乙则截然相反,她不抗拒谈恋爱,身边也不乏护花使者,只是不想尽快结婚。她努力赚钱,认真生活,用心恋爱,生活状态非常洒脱。
像小甲和小乙的问题,其实并不是结不结婚带来的,而是自身的成长问题。亲密关系最珍贵也最值得珍惜的,其实并非是能为我们遮风挡雨,而是帮我们照见自己。
在关系中,我们能看到自己的纠结、拧巴、遗憾、痛苦,从而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得失。
爱情与婚姻其实是一个自我整合的过程,我们既要学会爱别人,也要学会爱自己,学会自我成长。不想结婚、不想恋爱这并没有什么错,单身也不会“触犯天条”。但是,如果我们认为女性的人生只有“当贤妻良母”和“晚婚晚育”两种选项,那就相当于把自己从一个困境,推到了另一个困境。
被迫结婚和被迫单身,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如果我们自由地单身,自在地面对关系,那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我们是因为恐惧,因为害怕受伤,因为不敢面对而畏手畏脚,反而会错过人生更多美好的体验。
当我们更好地看见自己,认识自己,整合自己,就会发现结不结婚并不是最重要的。在亲密关系面前,真正的自由不是不婚,而是不管结不结婚,我们都能保持自洽。爱情来了,大胆去爱。爱情走了,敢于孤独。
从这个角度来看,晚婚也有一定积极意义。晚婚可以使个体更加理性和成熟地对待婚姻,从而降低婚姻矛盾和家庭冲突发生的可能性。这种积极意义和个体的发展水平及自我认知水平紧密关联。
成熟而理性的个体,能够更好地进行婚姻选择,对伴侣关系有清晰和正确的认识,从而使婚姻更加稳定和持久。
让我们记住,可以放弃婚姻,但永远不要放弃对爱的渴望。真正治愈人的,绝对不是婚姻本身,而是深入的、真实的、融合的亲密关系。
来源: 中国妇女
原创 千寻麻麻 东西儿童教育 2023-03-24
大家好,我是千妈。
朋友在杭州医院当儿科医生,吐槽最近生长发育门诊都快被家长挤爆了,天天加班累成狗。
我说是季节原因吗,孩子“蹿个”就看春天。
朋友说季节只是很小因素,主要是国家3月1日发布了最新版《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很多家长对着老版看,娃身高正常,对着新版看,发现居然快跌出正常值了,顿时就有点慌。
《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
▲ 图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完整版文末有提取方式~)
我去网上查了下,这次修订距之前制定的儿童生长标准已有10年,这10年里,中国孩子确实是越来越高。
之前大家不是闹着公交免票应该从“量身高”变成“看年龄”嘛,很多娃才幼儿园,身高就超过免票标准1.1米了。
根据2020年发表在柳叶刀(Lancet)的研究,目前我国19岁女性平均身高已是163.5cm,位居东亚第一,19岁男性平均身高是175.7cm,增幅也很可观。
这个大背景下,修订儿童生长标准也是必须。
只是一些狡猾的商家和媒体,就开始利用变化贩卖焦虑:
最新儿童身高标准出台!快看看你的孩子拖后腿了吗?
搞得很多家长坐不住,稍有点偏下,就带孩子去看生长门诊。
朋友说起来颇有些无奈,我也很感慨,这都能卷,也是够了。
不过也别说其它人,天下父母都差不多,前几年我和千爸也为小妞身高担心过,踩过坑。回想起来,那些经历还蛮有参考意义,今天就借机分享出来,或许能帮大家避避弯~
❤️ 今日分享经历:孩子身高的迷思
阅读收获:避坑+科学的长高辅助
#1
一个因焦虑踩过的坑
千寻从出生就在华西做儿保,儿保每次都会量身高,进幼儿园前,她的身高指数算起来,属于同龄人里的中等偏下。
但当时华西医生告诉我,只要孩子生长曲线保持平稳,就不用太担心,所以虽然指数偏低,我也保持着比较佛的心态。
后来幼儿园入学体检,带娃在社区医院排队,排在她前后的女娃都高出半个头,一问年龄差不多,就留了个心。
正式入园后,我观察班里孩子,发现千寻比大多数孩子都要矮半个头,虽然知道她年龄偏小,还是有点焦虑了。
于是三岁半时,带妞去了家附近一家三甲医院看专家门诊。
医生人狠话不多,直接开了测骨龄、抽血测激素等等一堆检查。
我对这么小的孩子要不要抽静脉血有点犹豫,正好下午三点医院血液科停止抽血,当天就只测了骨龄。
▲ 图源:网络
结果出来后,医生瞟一眼数据,说骨龄都4岁多了。
严肃的表情吓得我不轻,以至于他后面介绍生长素什么,我都没注意听,只记得脑袋嗡嗡的。
当天晚上,我就把手机拍照的数据发给做儿科医生的朋友,朋友看了跟我说,很正常啊,影像显示就是3岁~3岁半。
唉,真是人间处处都是坑~
▲ 图源:网络
随后我又咨询了朋友,孩子多大需要测骨龄。
朋友说,3岁以上都可以,但测骨龄不是看年龄,是看需求。
比如家长明显感觉孩子不长个,比同龄人矮,就可以测。
同时,朋友还提到一个真实案例,我觉得值得大家留意。
说是一个十岁左右女孩来医院体检,朋友目测她双侧发育和成年人差不多了,就建议家长测下骨龄,一测发现已经13岁,很快就要闭合。
女孩当时虽然有1.45米,但按骨龄推测,后面可长空间只有5cm左右,也就是说,她的最终身高可能只有150cm。
拿到结果,女孩妈妈眼眶都红了,后悔没早点关注孩子发育情况。
朋友一问,又是过度喂养导致的性早熟。(说是接诊中这类情况特别多)
女孩一家三代同住,爷爷奶奶总担心孙女长不好,每天伙食都按高标准安排,女孩也确实“长势喜人”,但问题是身高长的同时体重长更快,145cm时候,体重就45公斤了。
▲ 图源:网络
朋友说,很多家长尤其是老人,觉得孩子胖点没什么。
殊不知肥胖会促发性早熟,因为脂肪细胞要分泌一种芳香化酶,在它的影响下,会促使产生雌激素,进而导致性早熟。
孩子体重超过60斤,就可能启动性腺发育。目前最新指标是,女孩7.5岁前第二性征发育或者10岁前月经来潮,男孩10岁前性发育,都可以诊断为小儿性早熟。
所以,儿科医生的建议是:
一定要科学喂养,孩子可以保持适度饥饿感,人体在饥饿的时候,脑垂体反而会分泌更多生长激素,刺激骨骼生长。
同时,如果孩子体型偏胖,家长一定要做好骨龄监测。
#2
一个对孩子长个很有
帮助的运动
与医生朋友的通话缓解了我们的焦虑。
随后,除了日常饮食保证孩子必需的蛋白质,不过度喂养外,我们开始按朋友建议,加强运动引导。
我家的运动项目比较多元,篮球、网球、跳绳......回头看,跳绳可能是对孩子长个影响最大的。
因为有年春天,正好也是幼小衔接期,我每天坚持带千寻在小区练跳绳,就那个季节,她的个头突然蹭蹭往上窜了好几厘米。
当然,也可能不全是跳绳原因,或许也是妞正好到了长个的年纪。
但跳绳的确是得到国际公认的“长个运动”。
美国儿科医生普遍认为,孩子身高大部分由基因决定,还有部分取决于后天,最重要就是营养和运动。
其中运动以能伸展身体,弹跳的“纵向运动“效果最好,而跳绳就是跳跃类运动里唯一纯粹的纵向运动!
本身跳绳也是学校体考的必过项目,所以,非常建议大家带孩子养成好习惯,每天花上十来二十分钟跳一跳,对身体有好处。
▲ 图源:网络
【PS:关于如何选跳绳,如何教孩子跳绳,如何用世界跳绳冠军张少华老师的两个方法提速,我都放在这篇里了《“既长身高又长智力”的运动只有它!中考体改后,我更觉得要早抓》】
#3
一个特别好的运动视频
最后,再给大家分享一个孩子长高用的运动视频:
Little Sports
“Little Sports”是专为儿童制作的运动视频课,在国外特别火,据说对长高效果显著,被称为幼儿版Keep。
当孩子不方便户外运动,我们就可以借助这套视频,在室内玩起来、动起来!不需要器材,非常方便。
除了运动长高的“刚需”,我觉得Little Sports那么受家长欢迎还有几个原因:
一是虽然针对儿童设计,但并不是低幼的蹦蹦跳跳,很多动作大人都可以和孩子一起练,很有亲子氛围感!(顺便自己也动动,权当减肥咯^v^)
二是每集都是一个主题训练,科学地帮娃训练体能,非常有针对性,需要练哪就练哪,秒杀市面很多体能课!
比如,专门的增高运动:
唤醒身体器官的全身运动:
操作性很强,娃肯定喜欢的趣味运动:
养成良好身姿的站立运动:
还有专为小胖墩定制,能减肚子的减肥运动:
除了专项练习,还有7天挑战赛、3天训练营等供娃选择,锻炼耐力和恒心:
三是Little Sports每集时长10-30分钟,看上去运动量不小,但因为设计科学,孩子实操起来压力不大,也不容易受伤。
比如,每组运动间隙,都会有个rest time修整时间,等孩子呼吸平缓,再进行下一组:
一组运动结束,会有拉伸时间,帮助舒展肌肉,避免受伤,很讲运动科学~
参照人物的动作也非常真实,我放个动图大家感受下~
视频里两个小孩动作虽然一样,但频率和幅度都是不一样的,现实中的运动也是如此:
【PS:视频资源文末有提取方式】
EASTWEST
现在千寻的身高一直保持着中等偏上的指标,而我和千爸的心态也渐渐趋于淡定。
我慢慢意识到,家长的焦虑似乎贯穿了整个育儿过程,小时候我们担心孩子生长发育,睡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大一些,又开始关心她的兴趣发展和学习成绩。
但每每回溯从前,也总会发现,当时的很多担心,其实都没有必要。
人啊,就是这么奇怪,明明从自己经历中已经懂得,大多曾经视若泰山的事,回头看都是过眼烟云,却依然抵挡不住做父母的魔障,继续在孩子身上操着莫名的心,忘记成长有差异,不该被一时的数据乱了阵脚,扰了安宁。:)
最新《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和Little Sports视频课的免费版,都为大家准备好了,你只评论回复,小助手看到后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