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3 21:29:33作者:横行天下来源:用户分享
北京商报
一个行业的完整产业链包括设计、生产、营销、销售、消费多个环节,环环相扣、彼此协调才能维持整个链路的畅通。鉴于疫情的周期,务虚消费将进一步让位于务实消费,在时尚领域,代加工厂这个其中一环,随着国际品牌“暂停键”开始受到影响。3月24日,一则东莞代工厂公告在腕表零售商朋友圈流传,来源正是美国腕表品牌Fossil在华代工厂。公告称,最重要客户美国Fossil品牌已全部停止下单,同时取消或暂停原订单,导致工厂无常开工,经营出现重大危机,面临随时关停的风险,全厂放假暂定3个月。
代工厂的困境
发出停休3个月公告的公司即东莞精度表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莞精度)。目前来看,除了东莞精度外,暂未爆出相关代加工厂停工消息。但就钟表行业而言,东莞精度的例子具有警示作用。
“疫情造成影响是肯定的,毕竟目前欧美品牌停产、关店。但作为一家经营多年的代加工厂,不可能是只有一个客户,也不太可能因为一个重要客户丢失濒临倒闭,”时尚专家张培英就东莞精度的公告分析道。他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即便是品牌暂时性停产,前期订单的相关款项、首款、尾款等也是分阶次给到代加工厂。
“但就眼下形势而言,关厂停工确实是将损失降至最低的方法。”张培英表示,一旦开工,人力成本、供应链采购都在增加,且风险还不可控,外加码头封闭、货仓封闭等,工厂停产是不得已的上策。
根据中国钟表协会数据,东莞所处的广东珠三角地区是中国钟表代工厂的集中地之一,集中了大量为西方钟表品牌生产钟表的中小型代工厂,东莞精度只是其中一家。
北京商报记者以流水线生产、制造最多的石英表为例,在天眼查搜索定位于广东东莞市涉及石英表业务的公司达到200家,单纯搜索表带相关的公司达到965家。“精度表业只是东莞钟表中小代加工厂企业受困的一个缩影,国外疫情来势汹汹,不少企业原本订单被取消,甚至已经生产的产品因为相关海关政策无常流通,这些都加重了代加工厂的负担。”一位腕表零售商对比表示。
更有分析认为,今后随着后期国外疫情趋缓,若外贸订单再次返回,届时国内外贸企业也可能无法消化。“因为外贸企业需要3个月内零收入情况下留住生产工人,很少有工厂能有资本熬过去,这就要看相关部门是否能够给予外贸企业更多的政策支持。”
北京商报记者就此联系了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他表示,目前暂未有具体相关针对外贸企业的政策出台,但相关部门正保持密切关注,后期如有需要会有惠利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北京商报记者就此联系东莞精度,但截至发稿,该公司电话未能接通。
全链路影响几何?
如果说东莞精度只是东莞代加工行业的一个缩影,那么钟表行业也只是全球经济高度协同的今天,时尚产业领域的一个缩影。
根据网友反馈来看,以鞋类代加工厂出名的福建以及服饰类代加工闻名的广州,分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网友Naked_sss表示:“坐标福建,鞋服的著名生产地,已经有多家公司倒闭,劝员工自谋出路。”
一个行业的完整产业链包括设计、生产、营销、销售、消费多个环节,环环相扣、彼此协调才能维持整个链路的畅通。代加工厂受影响只是其中一环。
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就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目前境外的整体状态,疫情所导致的现状将至少还要持续两个月以上,即影响至少会持续到2020年上半年,对于行业以及中国市场相关行业的影响不容忽视。
周婷分析,从消费端来看,2020年全年全球奢侈品行业终端零售额将暴跌20-30%。“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透支了大众消费者,特别是中产群体的消费力,信贷、子女教育、减薪等,将让部分中产群体有所负重,他们的消费力会明显降低。”她还补充道,较长时间的疫情持续,已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习惯,务虚消费将进一步让位于务实消费。
从营销传播层面来看,随着品牌加速线上化,KOL功能或被减弱。“奢侈品牌自身的内容运营将成为奢侈品牌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伴随品牌本身内容建设的提升甚至后期流量变现能力的同步提高,KOL作用减小。”
从销售端来看,随着供给端线上传播和线上销售的加强,品牌零售人员网红化,也会让奢侈品牌重新定位零售人员的素质模型,导致更多的零售人员可能不再符合现有的需求。“疫情后,将会出现一边是奢侈品行业从业人员大范围改变,一边是奢侈品牌暂时较难招不合适人选,两种情况并存的局面,”周婷表示。
转危为机
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场覆盖全球的新冠病毒疫情战中,中国无法置身事外。如何转危为机寻找突破口,成为当下时尚行业、企业都在面临的问题。
“就时尚行业而言,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短期损失和业绩下滑是无法避免的。奢侈品购买场景、使用场景发声变化,半年到一年以上是恢复正常秩序的预计周期,但这种影响并不会是毁灭性的。”时尚专家张培英表示。
他举例道,例如代加工厂可以尝试转型或是生产非常时期需求型产品。“所谓转型是针对相对具备实力的中型企业,可以尝试品牌化道路或是行业整合等,在此期间做更多战略层面规划与思考;就小型企业而言,利用现有的产能力、技术和品质管控能力生产口罩、防护服等产品,同时注重外贸转内销,寻求国内客户的开发和维护等,将是一条可行之路。”
而就品牌而言,张培英表示,相对更具优势。“品牌利用本土供应链以及线上私域流量、网红直播等,发力线上更是可行的。”他坦言,疫情倒逼中国线上网红经济提前爆发了一到两年,品牌团应该尽快调整市场策略、规划作出中长期的数字化市场转型之路。
对此,周婷也表示认同。不仅如此,她也表示新冠疫情时期,是企业夯实自身内在功力的最佳节点。“例如做更多市场调研、了解掌握一手市场信息,同时在团队层面做出更多训练如适当的培训等都是当下阶段不同业务的企业都能做的。”
北京商报记者 王晓然 陈媚/文 图片来源:腕表零售商朋友圈、天眼查截图、品牌天猫旗舰店截图
垃圾不分类一直是困扰城市的难题。近日,重庆各大小区出现了一个名为“小黄狗”的智能垃圾回收柜,采用有偿回收的方式回收可利用的垃圾。据悉,《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要求生活垃圾按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实施分类,未分类将罚款。这对再生资源行业将是一大利好,未来垃圾回收将成为趋势。
现状:
智能垃圾回收设备入驻小区
一提起垃圾回收,很多人会想到拎着沉重的纸板、塑料去废品收购站的情景。现在,垃圾回收变得更加便捷,掏出手机扫一扫,再放入箱门,就能获得根据废品市场价格计算的返现金额。这一形式出现在重庆各小区后,受到了不少居民的围观,也带动了一波回收潮流。
“以前要将报纸攒到一定数量后,拎去废品收购站卖掉,卖的钱不一定多,但过程很费时费力。所以很少去卖废品,不管是不是可回收利用,都直接扔掉。”家住南岸区山水长天小区的刘阿姨告诉记者,自从智能垃圾回收设备入驻小区后,她已经成了“小黄狗”的常客,家中有了快递箱子等垃圾都不直接扔掉,而是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去喂“小黄狗”。“既能回收垃圾,又可以获得返现,一举两得。”
而90后白领文小姐则认为智能垃圾回收设备的出现,有利于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以前垃圾不知道可以投向哪里,现在多了一个地方,而且离家非常近,这算是在引导人们爱护环境。而且投放垃圾的过程,与在快递柜寄快递很相似,比较便捷,并且还可以返现,对习惯的养成有一定的帮助。”
记者在现场操作时发现,用手机扫一扫设备上的二维码,就能打开微信小程序或下载小黄狗APP,注册后,选择好垃圾类别后,箱门会立刻打开,将垃圾投放完后,屏幕上会弹出类别、重量以及金额,整个过程可在1分钟左右完成。
据了解,有别于传统的回收模式,“小黄狗”通过在小区、写字楼、学校等地设点,由用户自助分类投放垃圾,进行称重和计算后,通过APP现金返现给用户。当箱体满70%后,设备会自动提醒回收员前往回收,回收的物资会进行分类运输,统一运送至指定的回收分拣站,经过精细化分拣并打包压块后,运送至相应的再生资源处理厂进行处理。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小批量和高频次投放垃圾。
小黄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可回收的垃圾主要包括:金属、塑料、纺织物、饮料瓶、纸类、玻璃及有害垃圾7类,可根据不同应用场景自由组合。箱体具有自动识别、智能称重、箱体定位、自动消毒、满载预警、摄像监控等功能。截止目前,已经在重庆主城九区、荣昌、大足、江津等布局了970台设备,注册用户达到了25万,回收垃圾重量达到了1420吨。
传统回收模式 面临升级
一边是新式的智能垃圾回收设备,一边却依然是传统的回收模式。
在渝北区紫园路,一条路上有大大小小5、6家传统再生资源回收门市,门外几乎都摆放着还未整理好的废品,门市里也显得较散乱。
记者通过了解,发现这些门市和许多年前一样,大多等候客户送货上门,有时也会去小区、小工厂蹲点收货。
李大姐是其中一家生资源回收门市的老板娘,她告诉记者,她一般在家等附近社区的居民把纸板、废铁等拿来卖,顺便把已收好的废品归类。她老公则在外面跑,收好再拉回来,进行拆分、整理。
“这样攒到一车,我们就拉到专门的资源回收公司卖,赚差价,比如纸板卖给只收纸的,铁卖给回收钢铁的。”李大姐说,她在行业干了十几年,一直都是人力为主,有时候运气好一天能够装一车,有时候要三五天,除去房租、人工成本,赚得都是辛苦钱。
同样的,传统回收的流程也未有改变。小代曾经和奶奶去卖过一次废品,因为数量太少门市不愿上门回收,她们不得不拖着一堆纸板走到另外一条街,最终卖了很少一点钱。之后,她也和大多数人一样,把废品统统装进垃圾箱,不愿意将可回收物分类积攒了。
“中小回收商竞争大,较同质化,且信息化程度低。”从2000年进入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李勇,开了家叫“龙浩”的再生资源回收公司。他说,中小回收商客户靠熟人推荐,或上门拿大喇嘛广告,上门回收靠电话,拉货、搬运无专业团队。
同时,中小回收商拆分回收物大多自己凭借经验敲敲打打,无法完全分离,导致有些物品卖亏了。他认为,成千上万家中小回收商需要升级转型。
产业:用“互联网+” 改造传统回收商
2016年主要十大再生资源回收量2.56亿吨,产值5903亿元,随着《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报告显示,旨在到2020年将主要再生资源利用率提升至75%。业内预计,到2020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整体产业链产值将高达3万亿元。
万亿产值,也吸引了创业者入局“淘金”。
今年5月,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创立了一个叫“回收壳”项目,定位于互联网+可再生资源回收。
据项目负责人曾国庆介绍,居民可以在微信预约,回收人员上门回收,提供包括旧物、废品、闲置物品等可再生资源的网上回收服务,目前已经完成近万订单,覆盖合川城区13个社区。
“最开始我们是想做一个校园闲置交易平台,后来发现毕业季学生有卖废品的需求,就建立了互联网回收的平台。”他告诉记者,快毕业的学生积攒了四年的书籍太多,无法带回家,同时搬运书本跑去线下门市太麻烦,学生们不愿意,因此想出了上门回收的方式。
虽然上门回收价格有时候较个体回收户的低,但操作如此便捷,也不用费心和个体回收人员打交道,“回收壳”在移通学院传播很快,今年毕业季就收了13吨废书,利润在80%以上。
看到回收的利润如此大,学生们又有上门服务的需求,曾国庆和团队招了专职上门回收人员,并将模式复制到周边学校和社区,可很快他遇到了难题。
“高校回收有淡旺季,毕业的时候才是旺季,加上专职人员培训成本、人力成本太高,远不如升级传统中小回收商快。”10月开始,曾国庆和团队开始召集合川区原有的小回收商,教他们用微信,提供免费的背心,给他们划区域,把微信订单推送给他们,让他们上门回收,成交后再每单收取10%的信息费。
由于原有的小回收商懂回收流程、知行情、上手快,不到两个月,他们就帮“回收壳”覆盖了当地绝大部分的社区,提升了再生资源回收总量和种类,每月回收再生资源近20吨。
如今,看着该模式在合川区打通,曾国庆正在开拓B端市场,和重百、新世纪等超市建立回收合作关系,并计划将模式复制到主城,未来或在平台上增加家政、家电维修等服务,增加盈利点。“项目可复制性高,轻资产投入,按规划,一期在重庆、成都等西南片区的10来个城区进行复制推广,二期在全国100个城区进行推广。”
建筑实现一体化再生利用
不仅生活垃圾可以回收,建筑垃圾、工业废弃物等,也可以变废为宝。
2011年成立的重庆昊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从事固体废弃物资源再利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对他们而言,工业废弃物、污水处理厂污泥、建筑垃圾等不是垃圾,反而是“城市矿产”,能够成为新型绿色建材的主要原料。
“以前的垃圾处理模式以填埋为主,其实这种方式是将隐患埋在了地下,从长远来看不是解决之道。可以参照日本、新加坡在垃圾处理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升垃圾循环利用率,节省资源和空间,从而保护环境。”重庆昊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域表示,通过组建专业的技术团队,以及与中科院、北大、重大等高校合作,已经实现用工业固废、污泥等生产出可利用、并且标准化的建筑产品。
“以工业固废为例,其中粉煤灰、污泥等废弃物可生产轻质外墙板,可以满足装配式建筑的需求,属资源可循环的节能环保材料;而钢厂的高炉废渣和粉煤灰可生产矿渣保温棉,应用于建筑和工业设备的保温节能。”陈域指出,目前全国的污泥、工业废弃物等污染物每年排放增长在10%以上,而我国的固废处置率仅为60%左右,其余的40%主要采用填埋的方式,容易形成二次污染。
“目前资源回收行业的综合类公司较少,一些专业领域并没有涌现太多头部企业,原因在于很多人对垃圾回收的认知还停留在表层,以及垃圾分类回收体制不完善、专业人才匮乏、技术门槛限制等。尤其是在工业废弃物、生活污泥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市场空白。”他指出,随着国家逐渐重视环保,并出台垃圾分类回收的相关规定,市场的涌入者将会越来越多。
专家: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要注重建壁垒
“互联网是工具,可以给传统行业提高效率,但企业需要产业纵深,打造壁垒。”曾投资过科大讯飞、京东金融等独角兽企业的重庆赛伯乐盈科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伟告诉记者,“互联网+回收”的项目,大多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即没有掌握回收工艺,只是作为垃圾回收的代收点,导致无法从回收中找到更好盈利点,回收客单价低,人工成本高,很难实现盈利。
目前大部分平台太专注线上线下回收,在后端处置利用能力不足。蔡伟建议,互联网回收平台可以建立传统的线上线下回收模式,完善后端处置链条,打造回收、物流、分选和利用,完成产业闭环,扩展盈利空间。
“对于传统的资源回收行业,配套服务是机会。”硅谷最著名的孵化加速器Plug and Play重庆分公司总经理陶珊珊认为,针对传统资源回收行业中物流、仓储、管理人员标准不统一的情况,创业者可以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例如帮线下资源回收门市运输,帮他们搬运、整理、分类。以此提升行业效率,提高再生资源拆分精准度,增加价值。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唐小堞 韦玥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 是一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很多人认识木心,或许是因为他的文字、他的画作,或许是因为他颇为神秘的个人生活和与不少艺术界朋友的交往故事。2015年,木心的诗作《从前慢》被改编成歌曲,登上了春晚舞台。木心的才华从小众的圈子,走到了大众眼前。
木心,1927年生于浙江桐乡乌镇东栅。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纽约。2006年,他回到了暌违50多年的故乡,在那里度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光。2011年12月21日木心去世,享年84岁。
2021年4月18日,距离木心离开近10年后,他晚年的憩息之地“晚晴小筑”终于正式向公众开放。人们将有机会进入木心最后岁月的生活情境,了解木心的童年及成长,了解他更丰富的艺术生涯。
东栅财神湾186号里的童年时光
乌镇自古以来,一直都是江南富庶之地。镇上有两条东西向的支流(又分别俗称东市河和西市河),河岸两侧商铺、作坊、住宅林立,形成乌镇繁荣的东栅和西栅。
木心曾在散文《乌镇》中这样写道:“明清年间,乌镇无疑是官商竞占之埠,兵盗必争之地,上溯则梁朝的昭明太子萧统在此读书……唐朝的银杏树至今布叶垂荫、葱茏可爱。乌镇的历代后彦,学而优则仕,仕而归则商,豪门巨宅,林园相连……寻常百姓也不乏出口成章、白壁题诗者,故每逢喜庆吊唁红白事,贺幛挽联挂得密密层层,来宾指指点点都能说出一番道理。而我,年年‘良辰美景奈何天’,小小年纪,已不胜惆怅‘赏心乐事谁家园’了。”
5岁的木心随父母及姐姐入住东栅财神湾186号。 资料 图
1931年,5岁的木心随父母及姐姐入住东栅财神湾186号,那里便是他记忆中最早的 “孙家花园”。 外婆精通《周易》,祖母为他讲《大乘五蕴论》、母亲也喜欢舞文弄墨,孙家上下完全是“书香人家”的气派,而乌镇浓厚的文化氛围也熏陶了幼年的木心。
“我们小时候的小学教科书,有许多世界名著。唱莫扎特,我们却不知道。那时我就在教科书上读到了勃朗宁的诗,非常喜欢,叫做《花衣吹笛人》……这首诗有寓言童话的性质,但更有诗味。”
“我小时候心目中的诗人,就是雪莱、拜伦、普希金。秀丽,鬈发,大翻领衬衫,手拿鹅毛笔——那时看到这副样子,就觉得是诗人,羡煞,却没想到‘诗’。”木心曾回忆说。
然而好景不长,抗日战争爆发,一家人避居嘉兴。而后,16岁的木心离开故乡前往杭州,三年后转赴上海等地求学,一走便是几十年。
虽然这个家没有呆多少年,但是每一个名字都记忆犹新。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翻拍
人走了,老屋的命运也颇为多舛。1958年,乌镇手工艺生产合作社在孙家花园开设铁钉厂。1961年又改建为东栅铁器社。据乡邻回忆,当时中堂老厅、楼房尚完整,后屋建造了十来个铸铁“冲天炉”。1977年,东栅铁器社并入乌镇五金轴承厂。1995年年底,该厂破产,孙家花园彻底荒废。
孙家花园如今的“重生”,得益于1999年古镇保护与开发的全方位启动。时任乌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主任的陈向宏无意中在报纸上看到了木心关于故乡的散文后,决心将他请回乌镇。2000年初,经多方辗转,乌镇与木心取得联系,而后买下孙家花园的产权,迁出废弃已久的工厂,耗时五年,进行大幅度修缮。
2006年,感恩于家乡的诚意与盛情,年近80岁高龄的木心归来,并将翻新的祖屋易名为“晚晴小筑”。
摄于1946年,此时木心在杭州第一次举办画展,时年十九岁。 资料图
“晚晴小筑”里的最后岁月
如今进入东栅财神湾186号,临街的三进屋子被改造为了木心纪念馆,由生平馆、绘画馆、文学馆三部分组成,展示了木心大量的画作、手稿、遗物及影像资料。其中还有一张全家福,拍摄于1931到1932年间,孙璞(木心)和父亲孙德润、母亲沈珍、大姐姐彩霞、小姐姐飞霞五口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极为珍贵。
不过因江南潮湿,展厅中的纸品与摄影展品均为高仿真制品,所有真迹已移入西栅中心美术馆,永久陈列。
晚晴小筑的正面 本文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图
穿过庭院门墙,“晚晴小筑”的真貌终于展现在眼前。整个“小筑”包括花园和主楼两部分,花园中的树木、水池、亭榭、紫藤架,一仍其旧,草木郁郁葱葱,十分江南风情。
晚晴小筑一角
花园
主楼为两层中式住宅,一层的正厅为明清风格,左右两排桌椅,厅堂正面墙上挂着其好友陈丹青为其书写的挽联——“此心有一泛泛浮名所幸私愿已了,彼岸无双草草逸笔唯叹壮志未酬”,内容摘自木心遗稿。
陈丹青为其书写的挽联——“此心有一泛泛浮名所幸私愿已了,彼岸无双草草逸笔唯叹壮志未酬”,内容摘自木心遗稿。
右手边为会客厅,会客厅里的皮沙发和家具,有一部分是从古董市场淘来的,一部分是友人赠送,还有一个小小的玻璃展柜,里面陈列着木心生前的书籍、手稿以及家人的照片。
会客厅
书桌上摆放着家人的照片。
正厅的左手边为木心自己设计的书房,中式的风格,有一整面墙的书柜,书桌旁安放着木心晚年使用的轮椅。
木心自己设计的书房
书房内部
往里走还有画室和饭厅,作为木心生前活动最为集中的地方,木心生前用过的种种器具都保留着原来的样子,尽可能传达老人生前的气息。
木心的画室
木心的作品
“可以看到,我们现在在书房里摆了一张办公桌,但其实他从来不会跑到书房,一本正经在书桌上写作。”木心故居纪念馆馆长陈丹青告诉记者。
陈丹青说,据照顾木心晚年起居生活的侍护者小杨、小代回忆,木心晚年最喜欢在饭厅里写作,有时候想到了什么,随手抓起一张纸巾、一个香烟盒子的反面,都能写。
木心晚年最喜欢在饭厅里写作。
“他有一个习惯,比方说我跟他打电话,聊天途中讲了某句笑话,他自己感觉也很有意思,就会赶紧写下来。他就是这样‘抓句子’,是个文句家,只要灵感来了,随时随地都能写,所以你找不到一张木心在书桌前的照片。”陈丹青说。
二楼为起居室(暂不开放)、中西式客厅与东西厢,均保留原样。值得一提的是,在与老人朝夕相处的岁月中,小代、小杨也先后学起了画画。如今两人曾居住的东西厢房,被布置成两位青年的绘画展室。
二楼的客厅
二楼客厅壁炉上的摆设
小杨绘制的梵高肖像组图
陈丹青:他像哈姆雷特一样,是个“难搞”的人
在“晚晴小筑”,虽然楼上楼下都有客厅,每个房间里都有沙发和茶几、好似一个常常招待许多客人的主人家。但其实在木心最后的时光里,除了唯一的亲人和几个老朋友外,木心几乎谢绝了所有的拜访。
“晚晴小筑”有很多客厅,但木心并不是一个乐于社交的人。
“他性格就这样,在国外的时候,就是一个‘宅男’。比方说我们约好什么时候到大都会博物馆看个展览,几个月前就说好了,他也说‘好,走’,确认了好几次,最后他不去了。还有我们都想到欧洲去,几个朋友都跟他计划好了,他自己也兴奋得要命,但最后又不去了。”
“他就是哈姆雷特,去还是不去,见还是不见? To be or not to be……不知道他在思考什么。”陈丹青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木心的转印画作品。拍摄于木心美术馆。
木心的转印画作品。拍摄于木心美术馆。
在陈丹青的眼里,木心是一个“很难搞”的人,不仅体现在离群索居、孤僻的性格上,还有他留下的浩浩荡荡的文字里,许多的手稿甚至没有标记年月和标题。
但在亦师亦友的近三十年的相处中,陈丹青认为,木心就像沧海遗珠式的老侠客,潜藏很深,故事很多。木心的孤绝、局外,不全是外界和历史的缘故,而是出于他自己的安排和选择。这一选择,非常明确、固执,而且持久。
上世纪九十年代,木心和陈丹青在纽约。 资料图
1982年,经历人生几度沉浮和牢狱之灾的木心在56岁这一年选择出国,打算在纽约以画画为生。1983年,木心受邀请在华语报刊发表文章,开始重新写作,在文坛初露头角。 1989 年元月,木心先生在纽约为陈丹青等一众海外华人艺术家开讲世界文学史,一讲便讲了整整五年,深受欢迎。
木心和旅外艺术家们在一起。
在文学圈,木心是一个低调的人,出版的著作也并不算多。不少读者和评论家佩服木心的淡泊、隐匿,超然世外,不过在陈丹青看来,那是一个大误解,“他渴望,但是拒绝,他拒绝,同时渴望,那才是他之所以珍贵的理由。”
对陈丹青来说,木心最吸引人的是他的谈吐。“他的谈吐很好玩,永远吸引我,自从走了后,就没有人跟我这样聊天了。因为他让我真的看到一个人在这个时代,如何用柔弱的方式,尝试着不被这个时代吞没。你要我灭亡,我就是存在,做我喜欢做的事情。他没有采取任何对抗,而且不可能对抗。”
对陈丹青来说,木心最吸引人的是他的谈吐。
也许木心的孤僻和倔强,正是源于他对文学、艺术最纯粹的热爱。他或许没有发表过什么惊世骇俗的作品,但他从未停止创作。正如他自己说的,“我的倔强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我对艺术的忠心.....我能活到现在,战胜一切痛苦,是不辜负艺术对我的教养”。
2015年,木心美术馆落成后,依托社交媒体的传播,很快成为了乌镇当地的 “网红打卡地”。如今“晚晴小筑”的开放,乌镇又多了一个了让人怀念木心的地方。
责任编辑:徐颖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