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八字

戏曲台步口诀(戏台八字步)

发布时间:2024-03-05 01:46:24作者:鹰视狼顾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山西戏台:让历史有一种动感

翼城·武池乔泽庙·元代舞楼

看啦,作家葛水平笔下的山西民间舞台,从历史人物到世间传说,在一出出上演……六七步九州四海,三五人万马千军,舞台上春秋代序、落英缤纷。

中国无疑是文化大国,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文化普及率又极其低下,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和精神,就是越过“文字”从“舞台”流入民间,并与民间生活互动,共同谱写我们民族气象万千的历史风光。

中国现存的12座元代戏台都在山西,所以山西戏台几乎就是中国北方戏曲的活历史。西方歌剧与观众往往有一种“高雅的距离”;而中国戏曲,像那些流动的民间剧团,演员与观众则融为一体,表演者与观看者相互追逐,往往村子有多大,戏台就有多大。

导读也是开场锣鼓,赶紧拉开舞台幕布吧。

-----------------------------------------------

戏在民间,让历史有一种动感。

大幕二幕层层开来,逝去的历史开合在人间戏台上。乡间的风花雪月都是在台上和台下的,台上的行事带风,一言一行一招一式,程式化。

“上场舞刀弄枪,张口咬文嚼字。”

“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

戏台子在夜晚逗历史开心,都知道是假的,可生活就是偏偏喜欢假,不管理由是什么,假让人联想到掩饰技巧的日臻成熟。

戏剧是人唯一用来对抗真实的工具,并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人的感官和精神之间存在某个桥梁,有时达到神化的程度,并暗含了江山的分离和愈合。

中国,有多少个村庄就有多少个戏台。

秋罢,粮食丰收了,一台戏水到渠成,台子下那些脸庞的隐现,台上锣鼓家什猛一响,台下黑乎乎清一色核桃皮般的脸上,会漾开一片十八岁春光。

一、中国是世界上造神最多的国家

戏台,是一个村庄最重要的场所,在寺庙,在村子里,很显赫地坐在视觉的高处,与四周简陋的房屋形成鲜明对比,是与日常重复的劳动生活划开的区域,有许多激动人心的时光。

纵观戏曲的发展史,戏台总是与戏曲的产生和发展同步。

戏曲萌生的北宋之前,尚为歌舞伎乐表演,这种表演只是划一块地方,晋东南人叫“打地圪圈”。

撂地为场,有天性活跃的人在场地中央手舞足蹈。后来出现了露台,把艺人抬高。有史料记载,这种舞台始于汉,普及于宋,到11世纪的北宋中叶,在北方的农村庙宇内开始出现了专供乐伎与供奉之用的建筑——舞亭。

舞亭的消失与舞台的出现有关,大众化给戏曲艺术走向成熟提供了适宜的土壤。

一天中最值得记忆的时候是从早晨开始的。

一年中最值得记忆的喜庆是从秋收后的锣鼓家伙开始的。

中国是世界上造神最多的国家,有伏羲、女娲、炎帝、舜帝、汤王、关帝、城隍、玉皇等诸多国家级本庙,更有二仙、崔府君、马仙姑、张宗祠等诸多的地域庙宇。

人敬畏神,神不言而恒永。

一座戏台的出现可以让村庄的天空改变分量,连贫穷也像绸缎一样富足无比。

戏台是村庄伸出的手臂,向神表示敬意,是人借着神对自己的暧昧。倘若村庄里没有戏台,“不唯戏无以演,神无以奉,为一村之羞也”。凡是村庄的神庙必有戏台,甚至戏台都能与庙宇的主殿相媲美。戏台是主庙之后最华丽的建筑。

我始终不能忘记,阳光总是很妖艳地照在戏台上,人们将历史搁置到高处,开始娱乐历史,享乐历史。于是就有各路英雄死在舞台上,死在锣鼓家什里,看他们的人生曲曲折折,既熟悉又陌生,坐着,说笑着看历史,笑戏台上的人一生都下的是啥力气,过的是啥日子,心里受的是啥委屈,担的是啥惊慌。

看的人傻了,演的人疯了。当热闹、张扬、放肆、喧哗,牢牢地挂在台上台下人的脸上时,神这时候也变得人性化了,神明白自己是人世间最人性的神,是人在操控着神的心力。

山里人对戏台真是太热爱,他们把唱戏看作是村庄的脸面,村庄的荣光。一年能开上两台戏,村庄里的人外出走动都得挺起胸脯仰着脸。

戏台,拢着几千年中国的影子。

从前的四方步,伴着梆子板眼敲打的节奏,彩面妆穿行在写实与象征的两重世界。人生如果是一场梦,演员演到极致便回到了自己的前世,前世演过跌宕起伏的大戏,今生却不知依旧还是戏在演绎自己。

人不知舞台上萧何月下追韩信,为何要义无反顾?为何?刘邦说:“母死不能葬,乃无能也;寄居亭长,乞食漂母,乃无耻也;受胯下辱,一市皆笑,乃无勇也;仕楚三年,官止执戟,乃无用也!”

有谁知?追来的人到最后落下一段唱:“到如今一统山河富贵安享,人头会把我诓,前功尽弃被困在未央,这才是敌国破谋臣亡,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人生苦哇,若干年后,江苏淮安推出“漂母杯”文化大奖,如若不是韩信谁能知道那个无名氏“漂母”?

天下事:“演朝野奇闻兴废输赢可鉴,唱古今人物是非曲直当资。”

我看见过山西省万荣县孤山脚下北宋石碑,碑上记录着民间集资建造的最早中国戏曲舞台。北宋叫“舞亭”“乐楼”,在大都市汴京还被称作“勾栏”“瓦舍”“乐棚”。

山西翼城也有两座元代戏台,戏台上唱不尽晋国历史的喜怒哀乐。

中国现存的12座元代戏台都在山西,其中临汾市有5座,两座在翼城。翼城现存的元明清戏台就有65座,文化之中心;山西古戏台号称中国古建、北方戏曲的“活历史”。

乔泽庙戏台是为祭祀晋国大夫栾成而建。春秋时曲沃伐翼,栾成战败被俘,铁骨铮铮,宁死不屈,后追授将军,宋代敕封水神乔泽。先有乔泽后有舞楼,前瞻栾成大义凛然,后续戏台源远流长。

宋金时期,除了专门用于神仙仪典的祭台和献台以外,普遍出现了专门用于乐舞戏曲表演的乐台、舞亭和戏楼。殿前的广场上,设置两座露天的方台,一座是摆设供品的献台,一座是用于乐舞戏曲表演的露台,当时在露天舞台上,表演的乐舞戏曲演员叫做“露台弟子”。

露台的分离意味着乐舞演出与食品供奉的分工,乐舞摆戏表演作为精神文化需要在庙会中越来越显得重要。金元之交,戏曲在乐舞摆戏的摇篮里脱颖而出。庙会期间,除了社火以外,人们更喜欢雇请专业的戏班。露台和舞亭逐渐演变为殿阁的形式,戏楼和神庙之间又留出了开阔的观众场地。

自从杂剧出现之后,戏楼跟戏曲之间,有一个互相适应、互相磨合的过程。从古戏台的形式上看,有歇山顶,有单檐歇山顶,还有重檐歇山顶,还有十字歇山顶。特别是金元戏台,作为建筑的一种遗存,古戏楼本身除了演戏之外,又是一个综合的艺术品,从装饰上,有雕梁画栋,琉璃、砖雕、木雕,还有石雕镶嵌的戏楼。

“六七步九州四海,三五人万马千军。”

四个龙套,一个主将,舞台上转一个圈从长安一下就北上出了雁门关外。

到宋金元时期,从“惟有露台阙焉”、“既有舞基,自来不曾兴盖”等神庙碑文所记来看,露台或舞亭已经成为当时许多神庙必备的建筑之一。舞台在不断扩建中一点一点消失,消失在人的欲望扩大下。

清,戏台最活跃的是春秋二祭,即春种时来祷告许愿,祈神降雨,盼望春耕顺利,秋祭时杀猪献五谷请戏班子唱大戏。

神庙大都坐北朝南,正中间叫正殿,正殿代表着一个礼的概念。要在那儿举行仪式,对面的戏台,则代表着乐的概念,古老的礼乐,礼以兴之,乐以成之。礼乐不是一种技艺,不是任何训练,是一切,是一个人从生到死与自己苦难相关的敬畏。

走上戏台,我惊讶地发现,一些恍若锣鼓的家什,一派高亢的梆子腔,都被封在它的木板和廊柱的木纹里了,一起风,咿呀呀似有回放。

二、移民把戏剧带到流入地

出门人成了外乡人。

山西历史上有过6次大移民,据史载,明初从山西迁民,不管老百姓家在何府何州何县,都要先集中到洪洞县广济寺。

明政府在广济寺为移民登记,“发给凭照、川资”,尔后再由此处编队迁送。

生存是漂浮在水上的一块薄冰,据说当时是按照“四家之口留一、六家之口留二、八家之口留三”的比例从山西向全国各地迁移。

此时的离家,一切障碍物都荡然无存,悲剧不仅仅在于它的结果,还在于它的过程,远方锯齿一样锯割着离乡人的心。

当时,负责迁移的官员下令:“如在限定时日内抵大槐树下报备,可以不迁。若未到者,全部迁移。”立时各地百姓携家带口齐聚大槐树下,却被官兵绳索捆缚,一连串连接起来强行迁移了。

渐行渐远,只看见冬日广济寺前“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大槐树上,错落其上的个个老鸹窝。

“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没有在既定日期抵达洪洞的,得知这一消息后,奔走相告:“去了洪洞就被骗,好人不在洪洞县!”

看戏的人一定记得《苏三起解》,起解,也就是押解的意思。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据此写的《玉堂春落难逢夫》,收入《警世通言》,流传后世。不过,戏曲小说中,都会是正能量,让冤情得到昭雪。

这出戏很经典了,三堂会审,风趣幽默,常使人会心一笑。

剧中苏三受审那场戏中,潘必正问:“鸨儿买你七岁,你在院里住了几载?”苏三答:“老爷,院中住了九春。”又问:“七九一十六岁,可以开得怀了,头一个开怀的是哪一个?”苏三答:“是那王……啊郎……”

苏三那兰花指一翘,那些花阴月影下,照他孤零,照奴孤零,轻弹浅唱出奴给你的温柔就全部洇出来了。

离乡人那此起彼伏的心情,为了打破苦难,娱乐吧。大概真是上天之旨,无论人情还是地理,一方人又养了一方水土。

移民不惮万里跋涉、离乡背井、身处异地,面对与出生地区迥异的方言、风俗习惯,在精神上急需一种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家乡戏”作为当时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自然也被带到了迁徙地。

如蒲州梆子在明成化年间流播河南卢氏县。《卢氏民俗志》在谈到境内居民的来源时说:“历代兵乱之后,直接或者间接迁来的移民后代,如元、明来自山西洪洞的,有口皆碑;历代工商业和手工业者,从四面八方流入的……”

“黄河水绕着准格尔流,她是蒙汉人民的结亲酒;草原上挑马一搭搭高,蒙汉人民最相好。”

在“中国民间艺术(漫瀚调)之乡”准格尔旗,不分城镇、乡村,本地人几乎个个能甩开嗓子唱上几句。

清嘉庆、道光时期一度实行“借地养民”政策,使大量汉族移民流入准旗,形成了蒙汉杂居、农牧兼营的局面。移入汉民不但开拓了农业经济,同时也促进了蒙汉之间文化艺术,准旗的“漫瀚调”便由此而产生。

阴山南麓的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地处农牧交错地带,走西口增进了中原腹地与北方草原的文化交流,曾流行于山西等地的二人台在这里扎根、成长。

取自于民间的说唱艺术,同样遵循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大多数人,即通常所说的“老百姓”,作为创作的主体和接受的主体,他们在一个历史阶段的社会行为和审美取向,直接决定了戏剧的存亡和发展。

社会的不安定,成为戏剧得以在夹缝中成长的机遇。

“音随地改”,外乡人生根落地,随着日子流逝,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韵味的杂交戏剧。

移民中不仅是普通老百姓,更多的是工商业和手工业者。一旦站稳脚跟,有钱人便开始修建家乡会馆,会馆是寓居一地同籍人士的汇聚之所,是同乡人复制乡井氛围的一种组织,会馆主要有行业会馆和移民会馆两大类。

对于一般移民来说,移民会馆是他们联络乡谊、共祀乡土的神灵和乡贤,从事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会馆重要的文化活动就是唱戏。

星光与夜鸟的鸣唱在彼此胸腔汹涌。那时间,出门人觉得大地上的声音开始乱了,望着乡音乡戏,看着老树横杈上落着一层来看戏的乌鸦,那眼泪是一次一次滴落在胸口。

三、拿最旧的故事打动最新的人

小时候,家里喂养了一头母猪,生了一窝小猪,不知何故不愿意喂猪娃子奶,我爸用自己做下的二胡在猪圈墙上荒腔走板边拉边唱,地上站着黄狗,弦乐扯开,狗脖子竖着捋直嗓子叫,也是不能发出正经音调。我爸拉了一段梆子戏哭腔,并配了唱,那声音灌满了整个村庄,悲凉、凄苦、不舍、求饶。

想当年那辽邦设下虎口

你弟兄去赴会大战幽州

你兄长一个个命丧敌手

不成功便成仁壮烈千秋

唯有你小畜生投降萧后

配了她桃花女得意悠悠

我爸捏着嗓子唱完收住琴弓,发现母猪主动靠墙躺下叫猪娃子吃奶。

人养一个定乾坤,猪养一窝拱墙根。猪是家庭中最没出息的家畜,也懂得人间悲凉。父亲认定是自己唱出了戏剧的特质并因此感动了母猪。

母亲认为,母猪与其听父亲尖声浪气唱不如喂猪娃子奶。

最狠的打击莫过如此。

那时的我还未曾开蒙,受炕围画的熏陶,也知道几出老戏。比如“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苏武牧羊”“梁山伯与祝英台”,窑炕上因了炕墙画,有一股心境说不出的勃勃生机。

在乡间,会画炕墙画的油匠很吃香,谁家没有两铺炕呢。炕墙画的艺术形式,是壁画、建筑彩绘、年画的复合体。躺在炕上脸朝炕墙,看那月光下的美好,常常会觉得自己要融化进戏里了,整个夜晚的世界会在入睡前忘记贫穷。

上世纪90年代末期我有过一本画册《传统戏剧故事人物画》,是用于画炕围画的。其中有一张画的是汉苏武牧羊图。画中的苏武满脸愁苦,站在贝加尔湖边,向南而望。飞雪如鹅毛般飞舞,寒气如命运中戕害他的利刃正威逼而来。

浓墨重彩下有字写在画的左上方:“塞外牧羊十九年,汉朝苏武大英贤,不服番邦总归汉,功臣阁上姓名传。”

长髯、节杖,以及他单薄的黑色斗篷,这些都让我看到了一个汉使的忠贞和尊严。

能够演好苏武的演员不多,演员不仅靠的是韧长有力、极富感染力的唱功,还要有一股子文学情怀。

我们这个民族,在国难当头或国民精神萎蔫时,总有文化人要以戏曲舞台上的人物,作为寓教于乐对象,从而传递出民族的精神高度。苏武活在孤独和希望中,对忠贞不二的价值捍卫,艰难到了自己来证明自己的地步。

拿最旧的故事打动最新的人,一直是戏曲的真谛。

历史是不可改造的,唯一敢改造历史的是戏。

19年,时间是可怕的,死亡的气息离苏武那么近,这不是他最怕的,最怕的是他精神上的孤独和骄傲,他无法和这个世界交流,整个时代都找不到值得对话的人。

历史上乱世英雄,都是来历不明的飞贼,都是由戏剧演绎出来的。

《林冲夜奔》一出戏养活了多少后来人。林冲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一夜之间被高俅以莫须有的罪名,褫夺了一切——功名利禄,妻子家庭;一夜之间不仅变成了赤贫的无产者,而且被脊杖、枷钉、刺颊,流放两千里外的沧州,看守大军的草料场。

昔为天上,今入炼狱,前后反差之大,想必林冲感慨切肤。但是即使如此,林冲也并没有“反”的愿望,而是安于命运,只求存活。直到陆虞侯等人要害他性命,林冲才奋起反抗,杀人逃亡,最终被“逼上梁山”。

戏剧总是叫一个人的命运雪上加霜。如果没有风雪,茅草屋就不会倒塌,林冲也就不会上山神庙,就不会遇到陆谦,就不会知道他们的阴谋。

林冲说:“千里投名,万里投生。”

《两狼山》是杨家戏,由杨家衍生出来的戏很多。杨家的男子、女子,就连风烛残年的佘太君最后都要向她的国家交还一把骨头,有大国子民的气魄。

杨家戏在舞台上所用道具最多的是马鞭。马上马下,奔波于疆场要依靠的是他们坐下强悍的马匹。

马是龙的近亲,工业文明没有到来之前,农耕文明推动的战争,良马可以使萎靡的军队振作起来。

我的一位本家爷爷喜欢唱戏,也算民间把式,唱《两狼山》里的杨继业,唱到苏武庙碰碑那场戏,台上台下遍地哭声。盖世英豪,撩起征袍遮面,一头向李陵碑碰去!叹坏苏武,愧煞李陵。苍天啊,泪雨漾漾,洒向人间都是怨!

我的本家奶奶,性子滚烫,地里做工不输男人,搂茬割麦,打场,没有人敢把她看作是个女子。家里也是一把好手,做黄豆酱、腌萝卜芥菜,稍带做醋,日常生活拿得起,还要赶会,看丈夫唱戏。

有一年在台下看到丈夫“碰碑而死”,她托小腰,一步三晃,走上舞台递一罐头瓶胖大海泡开的水要丈夫喝,台下笑场。

人间纷扰,形形的诱惑比仙界多得多,白蛇变化成白娘子下凡来了,想过人间的日子。

《白蛇传》是佛和俗展开的内心搏斗和尖锐的世俗交锋。人生会有这样的世俗情景,它需要某个人成全某件事,假如没有法海,一本戏就泄了;假如没有许仙左右摇摆的性情,两个人的爱情则无戏可演。断桥是《白蛇传》里的重要背景,背景对于剧情有非常重要的凝神作用,极大地形成了故事的向心力,并告诉我们爱情是在雨中诞生的。一把伞是道具。

戏剧就是这样,在熟识的世界里尽量叫你感觉陌生化。

我们这个民族是喜红的,比如国画里桃子、牡丹都是很生动的色彩,很民间,我赏读它们时会心生一份稚童的眼光,觉得世俗是喜人的。又想到舞台,艳若桃花,满台都是锦绣。

舞台上大富贵之人都是黄袍加身。黄袍成为皇宫颜色的专利,似乎是汉武帝太初元年的事,用“五德”“以土代水”说,宫服才有尚黄之举。“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

想起春天便想起桃花挑开的月色,一壶热茶退隐到呼应的气息之后,一群女子挽腰搭背吆喝着看戏去。

春暖花开了,我要看戏去,戏剧里生动的色彩,让我眼睁睁地醉下去,醉在快要被人遗忘的戏曲里,到最后遗忘了我自己,才叫个好!

四、一台戏可以拢住村庄里的人气

“春祈秋报”,是远古先民留下的对土地神灵的崇拜。

山西上党,民俗文化历史悠久,至今保存了许多悠久的民俗事项与活动。比如“迎神赛社”。

源于周代十二月的蜡祭。

人们在农事结束后,陈列酒食祭祀田神,并相互饮酒作乐,称为“赛社”。每逢大赛要有主礼、乐户、厨师参加。民间流传有“大赛赛三行,王八厨子鬼阴阳”之语,这里“王八”是指参加演出仪式的乐户,乐户在旧社会属于贱民,这个称呼体现了其地位的低下;“厨子”就是厨师,仪式上奉神的供品都要由他们来操作;“鬼阴阳”则是指仪式上的主礼。

赛戏的日子的到来不仅萦绕禽畜鼎沸,更是全村人都在繁忙地往返。一台戏把血和肉粘连在躯干上,把外出的脚步声拽了回来。

赛戏开始,台上关公手举大刀追杀华雄,从戏台上踩着锣鼓点一鼓作气追到台下。

两位演员在观看的人群中穿梭,那时节,一个胸前挂着鼓,一个臂弯上挂着锣的乐队跟着他们,有一下没有一下地敲打着,他们绕场子边打边跑,一时又跑到了场子外的街道上。鸡们狗们家畜们,老者站在村边的路沿上,下巴壳一翘一翘的,嘴张着笑不出声来。

笑在肚子里乱串。

一群大小娃娃跟在后头,走进村街,关公和华雄沿途随意抓取摊贩卖的吃食,边吃边打,觉得寒风并不都是冰凉刺骨,亦有千姿百态。打一阵子,摊主笑逐颜开地再一次扔给他们吃食。

舍得,是福报是大吉大利。

一群娃娃横晃着膀子钻到演员前面,两张挂了油彩的脸齐齐对着娃娃们扮鬼脸,娃娃们呼呼四散,敞亮的空地上,把历史演得玩儿似的轻松。

敲锣的敲鼓的,不时吼一声,此时打斗到了戏台下。演出快要结束时,跑得满头冒汗的关公和华雄重新登上戏台,关公大刀挥舞,斩下华雄首级。

民间剧团就像一个走街串巷、流动的表演群体。演员与观众融为一体,演出气氛高潮迭出。表演者和观看者相互追逐,村子有多大,戏台就有多大。

历史给戏剧最重要的一点是戏说。

民间奔田地、奔日月、奔前程的普通人,能知道多少历史中的事情真相。看戏看热闹,热闹中那些想象,闭眼、睁眼、醒着、梦着,黄尘覆盖着村口大道上,一出戏明晃晃亮过来,历史中的真真假假对后来人没啥坏处,那就娱乐吧!

涂脂抹粉,更换各种鲜亮的戏装,放开喉咙歌唱和扭动肢体耍弄,民间没有严肃,严肃在简单的民间是犯忌的。

谁见过这样的演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走至村口的人都要愣愣站站,步子里显出几分怀念,盼一场戏开始,不光是人,鸡呀狗呀的,都盼。

乡村的戏台经历了完整的嬗变过程,它是热闹的中心,于平淡平常之中系着撕心裂胆、揪肠挂肚的乡情。

要说什么地方最能体现乡村的味道,肯定是戏台。

只要唱戏了,生活就进入了最饱满最疯癫的时刻。很多人平常想不起来,在你就要忘掉的时候,一转身却和他在戏台下碰见了。

天涯海角走远的家乡人,到了过会的节点上,再忙也要找一个借口,回乡看戏去。

回乡看戏,啥时候念着了,心吊在腔子里都会咣咣响。

戏台除了演绎历史,戏剧脸谱也好看,来源于生活,也是生活的概括。生活中晒得漆黑、吓得煞白、臊得通红、病得焦黄的人脸,在戏剧中勾勒、放大、夸张,成了戏剧的脸谱。关羽的丹凤眼、卧蚕眉,张飞的豹头环眼,赵匡胤的面如重枣,媒婆嘴角那一颗超级大痦子等,夸张着我们的趣味。

不管怎么说,历史都是一张面具,戴着面具离审美才会很近。

从前的舞台上没有麦克,声音不装饰,将自身作为人物的一部分,尽量让音乐从人烟当中响起,那热闹糟乱到极致,现在不是了,变换多端的灯光让戏剧花里胡哨。

记得有一年麦黄时节,山外我姑姑家的女儿爱苗进山里来看我,适逢我家窑里新画炕墙画。小小的一方炕上有着历史的血缘,是历史的基因留下的印迹,民间手艺人用自己的方法描绘出来。我看到的画中人,永远没有微笑,看不到他们的内心,但可以感觉到他们的忧伤。

国仇家恨,传达着一分无可言说的神秘力量。

我和爱苗胳膊上挂了丝巾当水袖,两个人在炕上对唱《断桥》,小奶奶坐在对面炕上咧开嘴笑,细碎的阳光紧贴在她的头发上闪着光辉,她的眼神随着我们的表演湿润。

人这一辈子有多少人事可以入了戏?戏剧人生,人生戏剧,它就埋伏在村庄那头,随时可能扑向我们。

生活需要戏剧化,只有等到合适的时机,普通人事才可获得再生,生活背后的苦难才会获得新生。

戏是共同记忆的符号,那样的时分下,我是西湖中的一条白蛇,爱苗是西湖中的一条青蛇,我们把小爷爷的炕当了舞台,观众是我们的小奶奶。我们不正经的表演,不可避免地成了小奶奶的快乐。

我们没有许仙。

小爷爷拍打着尘土进窑的那一瞬间,哈呀,许仙来了。我们一定要小爷爷喊我一声“娘子”,小爷爷不叫,小奶奶捂着嘴笑,生活是生活,戏是戏,朴素的小爷爷是真不会也不敢说戏话。

一场庙会结束后,冬天真正开始了。村庄成了麻雀的世界,它们把饥饿和焦躁嚷嚷得满世界都知道。冬天里的乡村就像黑白电影,而在生活中交谈的人们,无异于在重复从前的每一个冬天,他们抑制着自己的情绪,在黑白世界里想着明年春来第一场戏。

女人们冬天里看不得男人闲着,日常生活中会施以他们一些小惩罚,女人们总喜欢制造一些生活的争吵打闹,喜欢在冬天里交出眼眶中的泪水。

旺盛的日子,一天胜似一天,一直到入了腊月。腊月里少有消停,杀猪、宰羊、磨豆腐、买新衣裳,家家都忙乱得很,一个最大的节日在等着,那是一个样样儿不能耽搁下的好日子:年。

我反复回忆那个冬天的夜晚,我是那个冬天里舞台上的一枚花旦,我甩着长长的水袖,我为我的故乡唱戏。

我站在现代文明的中央,四围尽是塌落的旧砖瓦,风物已是比不得昨日,上下八方,村庄都少了人烟,谁还记得老庙内的从前,一声老腔,突然在一个什么地方响起,如同放逐的囚徒——咿呀!丝丝寒凉,余音袅袅拖曳得很长,很长。

一台戏或许让村庄在大地上缓过身子来,然而,我还是听见了秋虫干死的爆裂声,人声居然捂不住虫鸣。戏台上凝聚的光与色,在释放与渲染中似乎是记忆的显影,那些人老得真快啊,没有秩序地老去,卑微地老去,戏也叫不醒他们脸上的春天。

戏台,牵动着我的想象,让我相信世界上不仅存在着精神与念想,同时还有守候。我能够守候这些美好的事物,在生存的距离里与自然更为亲近,是因为我曾经学过的戏曲,它告诉了我太认真的事都该由唱腔中的“咦、呀、呼、哪、咳、哎”这些虚字、衬字带过,这样,人生才好舒展明朗。

(本版摄影:刘伟)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

舞台知识——戏曲台步

舞台知识——戏曲台步

【八字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因脚步站立时呈八字状而得名。动作程序:身体直立。挺胸,立腰。两脚脚跟靠拢,脚尖向左右两侧分开约三十厘米,呈八字状。上身根据剧情、行当、人物的年龄、性格选择当的姿势,眼平视,提神亮相。在舞台表演中,八字步是文官和老者及身穿蟒、袍、褶、披等服装的武官站站时的常用台步,如《徐策跑城》中的徐策、《空城计》中的孔明、《四进士》中的宋士杰、《满江红》中的岳飞等。表现人物情绪稳定和讲究礼仪,亦便于走慢台步和亮靴底。

【大八字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即两脚在站立时,将两脚跟的距离拉开的站立姿势。动作程序:①身体直立,两脚分开,站成跟自己的肩一样宽的距离。②两脚跟再往内扣,站成大八字状。上身根据剧情需要、人物年龄、性格及行当选择适当的姿势。③身体稍向左或右侧,两膝稍蹲,眼平视,含胸。大八字步在舞台表演中,适用于老年者、年迈体弱、身染重病的人物。表现其老态龙钟、年老体衰、气力欠佳的神情,如《清风亭》中的张元秀、《女起解》中的崇公道、《金玉奴》中的莫稽等。

【丁字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亦称\"紧丁字步\"。即两脚站立时,呈丁字状而得名。动作程序:身体直立。左脚跟紧靠右脚窝。两腿绷直,身向左脚尖方向挺胸,,侧身。上身据剧情需要、人物的年龄、性格选择适当的姿势亮相。可左、右式站立。在舞台表演中,丁字步多用于着\"短打\"扮相的角色,如穿袍衣袍裤、打衣打裤者,也用于扎大靠、箭衣者,如《三岔口》中的任堂惠、《打店》中的武松、《长坂坡》中的赵云、《八大锤》中的陆文龙等,常用丁字步站立,表现人物精神振作、精力充沛和受过严格的武科训练。

【前丁字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是丁字步站立的另一种形式。动作程序:身体直立。右脚跟往左脚尖处站立,上身微向后靠。上身根据剧情需要选择适当的姿势亮相[见图]。可左、右式站立。前丁字步在舞台表演中,主要是表现人物勇猛异常的\"武气\"。常用于武打或即将上阵前的亮相中,体现人物的威武气质,是武生、武二花、武丑常用的台步。如《挑滑车》中的高宠、《武松打虎》中的武松。站立时应注意分寸,前面的脚跟不可超过后面脚的脚尖,否则显得\"野\"、姿势不规范。

【远丁字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是丁字步站立的另一种形式。动作程序:身体直立。左脚站在右脚尖的前方约十厘米远,拉开距离。身体重心在右脚上。身往后坐,向左侧身而立。上身根据剧情需要选择适当的姿势亮相[见图]。可左、右式站立。远丁字步在舞台表演中,多用于性格怪癖、粗野的人物,体现人物的\"野性\"和\"怪异\"的神态。如《钟馗嫁妹》中的钟馗:《红梅阁》中的判官、《闹天宫》中的巨灵神,也适于其他神怪角色。

【紧丁字步】即\"丁字步\"。因区别于远丁字步、前丁字步而得名。详见\"丁字步\"。

【上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指往前上一步移动身体的动作。动作程序:左(右)腿绷直,\"勾脚\",迈八字步向前上一步,右(左)脚随即跟上一步并向左脚靠拢,恢复上步前的步式。根据人物所穿的服饰和行当,两手选择合适的姿势亮相,上步的跨度依剧情而定。旦行上步后,仍须恢复到上步前的踏步式站立,身随腿动,目视前方。上步在舞台表演中,多用于人物与人物之间情感交流时,以表现人物各种不同的心情,适应剧情所需的舞台调度,同时也用于演唱中,适应抒感的需要,如在表现\"有某承担\"、\"勇往直前\"、\"末将愿往\"等意思时,多用上步的形式。一般只上一步或两步,不宜上多步,上步时还需保持上身稳,不可左右晃动。

【撤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指往后退一步移动身体的动作。动作程序:左(右)脚往身后退一步,未退的右(左)脚即稳住身体重心。待后退的脚站好位置后,另一只脚随即靠拢先退的脚,恢复撤步前的步式。退步的幅度及两手的姿势,视人物行当所穿的服饰而定。男女动作均同。撤步在舞台表演中,除适应剧情及舞台调度所需外,多用于表现人受惊、退让、恐慌、犹豫的神情,如表现\"我心中害怕\"、\"不敢向前\"、\"大事不好\"等意思时,撤步时,除剧情所需外,一般忌低头和上身乱动。

【亮靴底】戏曲步法表演程式。即\"勾脚\",将靴底亮出来的抬腿迈步动作。动作程序:①站成左丁字步或八字步。左腿先曲膝上抬,慢慢地将腿伸直,然后勾脚,用力蹬脚后跟。腿抬起后,脚尖往左侧撇,呈八字步状,让观众看到靴底。亮一会儿后再慢慢地放下,往前一步。②站稳后,右腿随即上步到左脚前,然后同左腿一样的做亮靴底的动作[见图]。此动作适于生、净、丑行角色,亮靴底在舞台表演中,常用于人物初次出场亮相时,如起霸中连续迈三步亮靴底,表现人物的气质、风度。根据行当和人物的性格、年龄可选择适当的亮靴底的高度、力度和迈步的跨度。亮靴底时,要求挺胸,立腰。站立的腿须绷直,切忌坐腰、撅臀。

【弓箭式】戏曲步法表演程式。因适用于拉弓射箭而得名,动作程序:①先站成八字步式。②右腿向身体右侧上一大步,曲膝,让大腿与地面平行,称\"右腿弓\"。左腿绷直,脚掌满脚落地,称\"左腿绷\"。上身挺直,挺胸,立腰。两手根据剧情需要和人物性格、年龄及行当,选择合适的姿势和动作,提神亮相[见图]。此动作可左、右练习或表演。是武生、武净、武丑必备的行当功。多用于起霸、走边和武打中。常以弓箭步的规范程度,区别人物的武艺水平。年老者,弓箭步偏高;性格粗野者偏低;无一定功底者腿绷不直,如《打渔杀家》中的教师爷。弓步时,切忌撅臀、窝胸、仰头。

【踏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别步。动作程序:①先站成八字步式。②将右脚勾起,往左脚的左后方撤一步,右脚掌\"点\"地。右膝稍蹲。身体重心落在左腿上。左腿绷直站立,挺胸,立腰,目视前方,提神亮相[见图]。上身根据剧情选择适当的姿势。此动作可左、右式地站立表演。左脚在后者名\"左踏步\"、右脚在后者名\"右踏步\"。踏步在舞台表演中,用以表现古代妇女站立的神态,是旦行角色主要的站立姿势。如《拾玉镯》中的孙玉姣,《铡美案》中的秦香莲,《穆柯寨》中的穆桂英等。有时也用于小生、娃娃生或武生扮演的年轻角色,表现人物的英俊、秀气。

【别步】即\"踏步\"。因一条腿别在另一条腿之后而得名。详见\"踏步\"。

【踏步蹲】戏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盘卧式\"。动作程序:①先做踏步式站立的动作。②两腿曲膝下蹲,蹲到臀部将要坐上后蹲踏步的小腿上为止。踏在身后的右小腿不能触地。两腿同时稳住身体重心。上身挺胸,立腰,身向右(左)侧身。两手根据剧情、人物的性格选择合适的姿势亮相[见图]。此动作可左,右式练习或表演,男女动作均同。踏步蹲在舞台表演中,用以显示人物的机智和灵巧。常用于走边中,表现隐蔽、侦察、藏匿的情节。是武生、武旦、刀马旦、武净、武行的行当功。如《三岔口》中的任堂惠,念\"雀鸟归巢\"手指右上方时,就亮此姿势,格外精神,又如《芦花荡》中的张飞,在做\"隐藏在芦花荡\"时,也是用此动作。要求动作迅速。切忌撅臀、低头。

【盘卧式】即\"踏步蹲\"。因双腿曲膝下蹲,如盘腿坐卧状而得名。详见\"踏步蹲\"。

【马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骑马式\"。动作程序:①站成大八字步式。根据自己的身高和行当,酌情拉开大八字步的距离。②两腿曲膝下蹲。大腿呈斜坡状,小腿垂直,挺胸,立腰。两手根据剧情需要、人物的年龄和性格,选择适当的姿势亮相[见图]。马步适于生、净、丑行的角色。在舞台表演中,常用于表现骑马的情节。有时作为舞枪舞刀亮相的特殊姿势,以体现人物的稳健、端庄。如《一箭仇》中的史文恭舞枪花下场时就用此步式。切坐腰、撅臀和大腿呈水平形状。

【骑马式】即\"马步\"。因姿势似骑马状而得名。详见\"马步\"。

【蹲腿式】戏曲步法表演程式。又名\"竖桩子\"。因腿部曲膝下蹲以支撑身体重心而得名。动作程序:身体先直立,然后,右腿曲膝下蹲,支撑身体重心。左腿绷直,绷脚,左脚\"点\"地,左腿稍向正前方伸。挺胸,立腰。两臂根据剧情需要和行当,选择适当的姿势亮相[见图]。此动作可左右练习或表演,男女动作均同。蹲腿式在舞台表演中,是舞单刀、舞剑的常用动作,表现人物的敏捷、精明。扎大靠和穿长而宽的服饰时不宜使用。切忌向前弯腰,要保持身体直立。

【竖桩子】即\"蹲腿式\"。因下蹲的腿,不仅要支撑身体重心,还要似桩子般的稳住而得名。详见\"蹲腿式\"。

【戳脚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戳腿式\"。因脚步绷直戳立而得名。动作程序:身体直立,右腿呈\"八字步\"绷直站立。左腿曲膝,绷脚,脚后跟踮起,脚尖\"点\"地。身向左方侧身而立。两手根据剧情需要和人物的性格,选择适当的姿势亮相。挺胸,立腰,目视前方[见图]。此动作可左、右练习或表演。戳脚步在舞台表演中,是尚武的侠客、兵士及着短打服饰的将士常用的站立台步。多用于走边或武打中,表现人物的\"腿功\"、步法讲究、受过严格的武科训练,体现人物的精明强干、利索。如《恶虎村》中黄天霸、《三盗令》中的蔡庆。是武生、架子花、武丑的常用步式。站立时切忌坐腰、窝胸、撅臀。

【戳腿式】好即\"戳脚步\"。详见\"戳脚步\"。

【前踮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因站立时将前面一脚脚跟踮起而得名。动作程序:①先站成右丁字步式。②右脚绷脚,往右侧上半步,腿绷直。右脚跟踮起,以脚尖点地。身向右侧身而立。两手根据剧情需要和人物年龄、性格选择适当的姿势亮相。挺胸,立腰,目视前方侧身位的前方,提神亮相[见图]。此动作可左、右式练习或表演。前踮步是尚武的侠士、兵士及着短打服饰的将士站立的常用步式。在舞台表演中,常用于走技巧前或武打中,以起到提神起法儿,引起观众注意的作用,是短打武生、武净、武丑的常用台步。切忌坐腰和后腿弯曲,上身必须向踮步的方向侧身而立。

【后踮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因掖放在身后的脚步将脚跟踮起而得名。动作程序:①站成右丁字步式。②左腿绷直往后撤一步。左脚绷脚,左脚跟踮起,脚尖\"点\"地,身朝前腿方向侧身而立。两手根据剧情需要和人物性格,选择适当的姿势,挺胸,立腰,目视前方,提神亮相[见图]。此动作可左、右练习或表演。后踮步在舞台表演中,是尚武的女英雄、女侠士、女兵士常用的站立步式。可用来表现人物远眺、观察及准备作战和主动向对手进攻情节。是刀马旦、武旦常用台步。要求后腿绷直。切忌曲膝和脚后跟着地,否则同于踏步式站立。

【打脚尖】即\"雀行步\",行走步\"。行走时,两手向前方平伸,手心朝上,脚尖踢手心,也可用手打踢起的脚尖,故名\"打脚尖\"。详见\"雀行步\"。

【慢台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指生、净、丑行人物上场后慢步行走的台步。动作程序:①站成八字步,两臂端成小弧圈,双手松握行当所需的拳式,然后中翘起大拇指,勾住水袖以防止滑下。眼平视前方,身体直立。②走步时,左腿先稍弯曲膝关节,脚掌\"点\"地,脚跟踮地。③左脚跟往左前方蹬,撇八子脚,亮出靴底。左腿绷直。同时,右臂稍弯肘往腹前抬起,左臂往身后晃,眼平视。④左脚以先脚跟后脚掌的方式落地。右脚随即跟上一步,站成右丁字步。⑤接着迈右腿,以同样的方式重复以上左腿迈步的动作,走右腿的迈\"慢台步\"[见图]。左、右腿先后地迈步前进即是。根据行当、人物的年龄、性格、上步时可分别选用不同的跨度和蹬脚跟的力度、亮靴底的高度。一般规律是,老生台步跨度自然适中,高度偏低,力度小;小生台步跨度比老生大,高度适中,力度适中;而武生台步跨度偏大,高度稍高,力度稍大;净行无论文武角色,其跨度、高度、力度都稍大些。需根据人物酌情而定,灵活运用。慢台步在舞台表演中,常用于人物初次出场亮相时,如《铡美案》中的包公。以三步慢台步来展现角色的身份和风度。还表现人物舒缓的心情。要求腰部立直,保持自然和谐,切忌端肩、扣胸。

【快台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即连续迈步前进的动作。动作程序:表演时,基本动作同于\"慢台步\"。但迈出的台步比慢台步的速度要快。当前脚落地后,后脚随即上步,同前脚一样继续抬腿迈步前进。两手随上步做前后晃动。手臂端圆,目视前方[见图]。快台步在舞台表演中,是生、净、丑行当做快步上前行走的规范动作。表现人物的自然、潇洒的情态。常用于人物初次出场走三步\"慢台步\"之后,以快台步上前进入规定的戏剧情境。表演时,还得根据剧情所需、人物的年龄、性格及行当,选择适当的上步的跨度、力度和速度。要求保持上身平稳,切忌晃动。

【圆场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跑圆场\"。即快速迈步前进的动作。动作程序:①站成左丁字步。旦行占成右踏步式。左手端拳,弯肘置于左腋下。右手做单山膀式。起跑时,先抬左腿,做前别腿抬起,目视前方,挺胸、立腰,提神亮相[见图1]。②左腿伸直,左脚跟蹬劲,先撇成八字脚,勾脚,以满脚落地,随即抬右腿。右腿曲膝上抬,迅速绷直,撇成八字脚,稍亮一会儿相[见图2]。③右脚随之迈向前,然后,两脚以压脚掌的方式做满脚落地,交替上步向前迈步。稍蹲身,以膝关节带动小腿迈步,在舞台上先慢后快,不停地绕圆场上步前进[见图3]。旦行除上步的跨度和高度较小外,动作大同小异。均应保持上身平稳。前进的线路,可据剧情所需,分别选用横线、直线、半弧圈、斜线、S字形、8字形及圆圈形跑圆场。圆场步在舞台表演中,主要用于表现人物急速前进的情节。显示人物步履轻快、健步如飞。急促而小步的圆场,还可表现人物心急似箭的神态,如《长坂坡》中的糜夫人抱着阿斗冲出重围时的圆场步。圆场步是各行当必备的行当功,是戏曲特有的表演程式,尤见功力。跑圆场时,切忌端肩、扣胸、撅臀,切勿跳跃前进,要做到\"靠旗不动\",上身平稳。

【跨步】戏曲步法表演不程式。用前别腿的方式做上步的动作。动作程序:①左手做行当所需的拳式,弯肘置于左腋下。右手做\"单山膀\",向右侧伸直抬平。站成左丁字步式。起步时,左腿曲膝,吸腿往上抬,抬成前别腿式。左脚脚,目视前方,挺胸,立腰[见图]。②左脚向前方伸腿上步,满脚落地。右腿随即以同样方式往前曲膝上抬,抬成\"前别腿\"式。同左脚一样迈步前进。两腿交替做跨步前进的动作。跨步在舞台表演中,表现人物兴奋和激动的神情。如《黑旋风李逵》中的李逵、奉宋江之命下山执行任务时,就是用跨步前进表现其心花怒放、兴高采烈的神态。跨步有时用于踢腿前,以引起观众注意,为踢腿做准备,常用于起霸、走边中。一般跨步只做三次,即俗称\"三跨腿\"或\"三跨步\"的组合动作。要求上身直立,眼随手走,脚步轻松自然。

【三跨腿】即将\"跨步\"的动作连续做三次。详见\"跨步\"。

【踢脚尖】即\"雀行步\"。因行走时,用脚尖尽力往上踢而得名。详见\"雀行步\"。

【分水步】戏曲手法表演程式。因动作似水下行走状而得名。动作程序:双腿下蹲,先蹲成\"矮子步\"。双手做成\"掌式\"交叉于胸前。行走时,双腿同时往左侧横向蹲跳一步,与此同时,两手分开,眼看右侧,两手做按掌式,双腿同时起跳又同时落地,横向跳跃着前进。挺胸,立腰[见图2],眼随手走,此动作可向左或向右行走。在舞台表演中,分水步主要是表现人物在水下行走前进的情态。如《雁荡山》中的\"水战\",兵士们在水下搏斗,都走这种步式。要求挺胸、立腰,切忌撅臀。

【蹉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动作程序:①先站成马步式。②随即右腿以右脚腕用力,横向地往左侧蹉,催动左脚向左移动。即右脚催左脚向左移动。即右脚催左脚,上身保持直立平稳,随两脚蹉动向前移动。向左侧移动时,以小腿和脚腕的力量,使身体平稳地向左侧行进[见图]。此动作可分别向左、右两方向横向蹉步表演,男女动作均同。蹉步在舞台表演中,常用蹉步表现人物心情紧张、恐慌、焦躁以致于忙脚乱的神态。如《汾河弯》中的柳迎春和薛平贵分手时就是走的\"蹉步\",以体现两人难舍难分、焦灼不安的神情。走蹉步时,要始终保持马步式,不管是向左或向右横向蹉移时,上身要保持平衡,切忌前后或左右晃动,尽力用双膝或小腿及脚腕的力量。

【碎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以急而促的零碎脚步向前移动的台步。动作程序:①先站成马步式。②双脚的脚跟踮起,脚掌点地。让小腿肌肉收紧,靠两膝急促地轻抬腿,以脚掌小而碎地哆嗦着向左或向右侧移动前进。两手根据剧情选择适当的姿势或动作[见图]。在舞台表演中,碎步常用于表现人物心情激动、焦灼不安的情态。如《钟馗嫁妹》中的钟馗、《芦花荡》中的张飞、《打金砖》中的刘秀,他们均用这种小碎步表现其激动或恐慌的心情。在走碎步哆嗦前进时,要用腿部力量擒住劲的法儿,使身体慢慢地向前移动,切忌振动舞台台板,发出不应有的跺台板声,影响演出。

【踏步蹉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别腿蹉步\"。因以\"踏步\"的姿势做蹉步向前的动作而得名。动作程序:①先站成踏步式。②让右脚(踏步的脚)赶左脚,催动左腿往前上步,小碎步地向右前进。两手根据剧情需要或人物的、性格选择适当的姿势或动作[见图]。此动作可左右练习或表演,男女动作均同,踏步蹉步在舞台表演中,常用于表现人物心急而引起脚步零乱的情态,如《徐策跑城》中的徐策,唱道\"三步三当作两步行\"时就用此台步。有时,还用来表现人物在狭窄的道路上行走的情节和\"趟马\"中催马急驰的神态。要求上身保持平稳,切忌左右摇晃。

【别腿蹉步】即\"踏步蹉步\"。因将一只腿别在身后成踏步式地前进而得名。详见\"踏步蹉步\"。

【趟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在水中或泥泞中行走的台步。动作程序:①站成左丁字步式。双手握拳或做拎褶前衽状。目视前方。起步时右腿膝关节稍弯曲慢慢提起,右脚掌稍离地面向右侧方向迈步。②右脚满脚落地后呈半弓步状。腿同时向前曲膝抬起,拖着脚步,用脚掌\"点\"地,准备迈步。③待右脚站稳后,左脚慢慢抬起,脚掌稍离地面向左侧迈步[见图]。④左脚满脚落地后呈半弓步状,右腿便重复以上动作。两腿先后交替地用以上方式迈步即成\"趟步\"。当左、右腿先后趟步前进时,左、右手也随之自然晃动,不可僵硬。两脚落地时成八字步式,不可直线行进,速度宜慢。趟步在舞台表演中,专以表现人物在溪水或沼泽泥泞地带行进的情节,但有时也用来体现人物精疲力竭或年老体弱、行走艰难的神情。趟步行走应和着缓缓进行的打击乐节奏做,否则失去\"趟步\"的作用。

【拔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即往上提拔着腿向前成步的动作。动作程序:①站成左丁字步。两手呈提甲式或持剧情所需的道具。起步时,左脚掌蹬地,上身往前倾。右腿趁劲曲膝上抬,如将腿从泥中拔出状,向前迈步。左手做行当所需的掌式弯肘至胸前,上身稍往前探[见图1]。②右腿提抬着迈至左脚前,呈八字步站住,右腿仍呈半弓步状。左脚随即踮起脚跟,曲膝上抬,如将腿从泥中拔出状,往前迈步,同右脚一样呈八字步状往左脚前上半步[见力2]。两腿以同样方式先后向前迈步,缓缓前进即是。拔步在舞台表演中,专以表现人物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艰难行进的情态。如在风雪中、沼泽泥泞地带、急流险滩等。如《关羽走麦城》中,关羽带着残兵败将在风雪中败走麦城时便用此台步,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生行滑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后跌步\"。即滑行后往后跌倒的台步。动作程序:①站成左丁字步式。右手做折托袖式。左手做提褶式,目视前方。②起步。左脚往正前方上一步,眼看地,表示道路难走[见图1]。③当左脚满脚落地站稳后,右腿顺势向左腿前迈一步。随即上身后仰做滑倒状,右手水袖下垂,左手\"翻折水袖\"往上举。左手掌心朝上,眼看右手下垂的水袖[见图2]。左腿曲膝急速下蹲,盘腿坐地。右腿勾脚绷直上抬。右手撑地。左手从上而下至胸前做按掌式。稍\"窝胸\",\"梗头\",目视前方亮相[见图3]。此动作可左右练习或表演。滑步在舞台表演中,常用来表现人物匆忙赶路或在风雨、泥泞中不慎往后跌倒的情节。多用于小生和老生行。如《断桥》中的许仙,急匆匆地逃出金山寺,追寻白素贞时就有此动作。后跌时,切忌驼背、弯腰,下跌时,要擒住劲,做到跌下虽快,但落地很轻。

【后跌步】即\"生行滑步\"。详见\"生行滑步\"。

【栽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前跌步\"。即滑行后往前跌倒的台步。动作程序:①右手做\"折托翻\"盖于脑后。左手做\"拎褶式\"站成左丁字步,目视前方,然后看地,抬右腿[见图1]。②迈步行进时,右腿稍抬高一点,向前迈步。右脚的脚掌着地,身体稍往上冒,待右脚脚跟落地后,左腿在身后踮起脚跟,双手正面翻起水袖。上身往前倾[见图2]。③左脚突然地往前迈步。曲膝做栽倒状。右腿曲膝跪地。身体向前倾扑,右手立即撑地,左手端撩褶子前衽。眼看地[见图3]。此动作可左、右式练习或表演。栽步在舞台表演中,可表现人物在急促行进中突然前跌栽倒的情节,以及在风雨或黑夜中因不慎失足向前跌倒的神态。如《放裴》中的裴生,黑夜里逃出书房后,就用此动作表现其惶恐不安、不慎失足的情态,另外,此动作应配合褶子水袖的表演,方能使动作既准确又美观。在做前扑跌倒动作时,上身不宜过于前爬,头部稍低,若戴上甩发可以大低头,让甩发从身后至身前,坠于地上。

【前跌步】即\"栽步\"。详见\"栽步\"。

【捣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倒步\"。即脚步左右捣动着迈步行进的台步。动作程序:①先站成大八字步式。两臂松弛呈小弧圈。双手松握行当所需的拳式或做\"抓袖\"动作。起步时,先迈右腿。让右腿往右侧外绕一小弧线,自然放松地往左腿的左前方,先脚掌后脚跟地落地站住。左腿在身后成左踏步式,两臂按步行方式自然晃动[见图1]②待右脚站稳后,左脚随即往左侧外绕一小弧线,自然放松地往右腿的右前方,先脚掌后脚跟地落地站住。右腿在身后成右踏步式[见图2]。③左、右腿按以上动作程序反复做即成捣步。直至满足剧情需要时止,再转做另一项表演动作。捣步在舞台表演中,常用于表现人物在恍惚不定、精神失常的情况下行走时的情态,如疲惫不堪、酒醉、眩晕、惊慌不定、病衰、伤重等。如《徐策跑城》中的徐策,跑到最后疲惫不堪时,即用此台步体现其气喘吁吁的神态。因步行三步为一节奏,故又称此为\"三捣步\"。表演中,若配合水袖及手中道具来做,更能表现人物神智恍惚而引起步履踉跄如\"捣蒜:似的神态,起到渲染舞台气氛的作用。要求两臂甩动要自然、和谐,上下身配合协调,不可做作使动作发僵。

【倒步】即\"捣步\"。因行走时,身体似左瓜架\"。动作程序:①站成八字步式。两臂自然下垂。起步时,右脚往右侧抬,上身却往左侧斜,左腿支撑身体重心。右腿从右至左往左腿前方左侧上步,左腿在身后做\"踏步蹉步\"。右腿随即支撑身体重心[见图1]②待右腿站稳的,左腿往左侧抬,从左至右地往右腿前主右侧上,左腿在身后做\"踏步蹉步\"。左腿随即支撑身体重心[见图2]。③根据剧情需要将以上动作反复做,还可逐渐加快速度地做,让两腿不停地交叉着绊来绊去地向前行进。因两腿交叉有如用竹杆搭黄瓜架的路数,故名\"搭黄瓜架\"。绊步在舞台表演中,除表现人物在神智恍惚不定的情况下向前行走外,还可表现人物在道路曲折、坎坷不平的羊肠小道上行走的情节。当速度逐渐加快向前走时,可体现人物心情慌张、手忙脚乱的情态。

【老头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即老年人走的台步。动作程序:①站成大八字步。两手松握拳,双臂在两腿前面呈弧形状向下垂,两腿微曲,胸部稍窝,但不可驼背,目视前方。②迈步时,脚跟先提起,后抬脚掌,脚步迈出后,往前上步,满脚掌着地部稳,再按上述方式迈下一步。③走动时,身体不能挺真,而要稍前倾,两臂呈弧圈状自然晃动,头部稍向前探,或每走一步稍有点动。行走时,应有稳重的感觉。老头步在舞台表演中,主要用以表现老年人年迈体衰的行走状态,常用于老丑行,如《女起解》中的崇公道就用此台步。走动时,两臂自然晃动。

【跪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即单腿跪着向前行进的动作。动作程序:①表演时,右腿曲膝下蹲,满脚落地。左腿曲膝下跪,以膝盖着地,左脚在身后成八字脚,以脚的内侧落地。上身根据剧情需要、人物年龄、性格及行当,选择适当的姿势亮相[见图]。②跪步走时,用左膝蹬地向前,催动右腿抬足向前移动。即后腿膝赶前脚地向前行走,直至满足剧情需要时止。此动作可左、右式练习或表演。跪步在舞台表演中,用以表现人物在战败、气急、赔礼、焦灼、困闷等情景时的情态。如《黑旋风李逵》中的酒店主人王林,当女儿被歹徒抢走后就用跪步,既表现其年老体弱、无力追赶的神情,又体现其气急恼怒的心情。跪步是老生、小生、铜锤花脸、老旦的行当功。走跪步时,切忌上身乱晃。

【跪蹉】戏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膝步\"。即双膝跪着向前行进的动作。动作程序:①两腿曲膝下跪。身体向右,目视右侧。两手根据剧情需要和人物的行当特点,选择适当的姿势亮相[见图]。②行进时,膝关节用力,勾腿,以膝部迅速上抬,让后腿膝部催前腿膝部,小碎步地向左或向或、向前或往后的行进。挺胸,立腰,目视一侧。男女动作均同。跪蹉在舞台表演中,主要是表现人物心情沉痛、悲苦万分、郁闷压抑等情景时的神态。如《鬼怨》中的李慧娘蒙冤见判官时,就用跪蹉表演,以抒发内心的愤懑和冤屈,烘托戏剧演出气氛,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跪蹉是青衣、小生、老旦、老生的行当功。跪蹉行进时,应保持上身平稳,切忌左右晃动。

【膝步】即\"跪蹉\"。因用双膝跪着行走而得名。详见\"跪蹉\"。

【醉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酒醉后的台步。动作程序:①站成大八字步式。两臂自然下垂,让水袖展平下坠。两手松握行当所需的拳式。眼微闭,全身松弛[见图1]。②起步,左脚向右脚的右侧捣步,上身向右倾倒,右腿曲膝做往前趱的准备[见图2]。③左脚稍一站稳,右脚随即往右侧紧上一步,以防倾倒,身体向右侧倾斜,重心落在右腿上[见图3]。④紧上一步的右脚站稳后,左脚再向前上关步,呈大八字步状,身体重心稳至中间,恢复到动作程序①的姿势[见图1]。⑤按以上方式迈右步,即反向来做便是。两腿先后交替地向前行进却成\"醉步\",男女动作均同。醉步在舞台表演中,是表现人物酒醉后行走的特殊方式,体现人物昏昏沉沉、神智不清的情态。如《打金砖》中的刘秀、《贵妃醒酒》中的杨贵妃,均用此台步展现其醉态。要求动作自然、真实,既表现\"醉\"意,而步子又要美,切忌做作、僵硬。

【青衣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即旦行慢台步。动作程序:①表演时穿女帔长袖,站右踏步式。双手小袖挂在手腕上,左手弯肘置于右胸前。右手弯肘置于右侧右腹前。含胸,梗头,目视前方。②起步。先抬右脚,勾脚面向前迈步,快落地时,将脚尖向右外侧方向稍撇成八字,稳步上前[见图1]。③右脚脚跟先、脚掌后地往下压,满脚着地并站稳[见图2]。④按以上方式迈步。两脚先后慢慢地上步前进,至剧情所定的舞台位置而止。青衣步在舞台表演中,是正旦、青衣慢步行走的规范步式。常用于人物初次出场亮相后,缓步向前至舞台中场,进入规定情境进行表演。着重体现古代妇女贤淑、文雅的神态,如《秦香莲》中的秦香莲、《牡丹亭》中的杜丽娘、《二度梅》中的陈杏元均走这种台步,展现其轻柔、秀丽、典雅、端庄。是正旦、青衣、刀马旦、花旦必备的行当功。要求行走自然大方,上身不可乱晃,每步相距约十二厘米,步子不宜大。

【花旦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又称\"旦行快步\"。动作程序:①表演时,双手用手背先做叉腰姿势,站成右踏步式。腰直立,微笑,目视前方。②起步。先抬右脚,勾脚,向前迈步,双手自然下垂,呈\"旦行拳式\",但握拳时手指放松,双手手臂同时从左向右侧轻轻摆动。摆动时以手腕带动手臂,上身随移动的脚步自然扭动[见图]。③当右脚以脚跟先脚掌后的方式满脚落地站稳后,左脚以同样的方式抬脚,勾脚上步。让两脚不停地向前连续行走,中途不停顿,直至走到剧情所定的舞台位置为止。花旦步在舞台表演中,着重表现天真、活泼的青春少女的神态。如《春草闯堂》中的春草、《拾玉镯》中的孙玉娇、《卖水》中的梅香及《红娘》中的红娘均走这种台步,表现其步子轻快、敏捷、灵活。行走时,上身应随步子自然晃动,身、腰配合协调,切忌做作。

【花旦跑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青春少女跑动时的台步。动作程序:①表演时,先站成左踏步,双臂弯肘置于胸前。两手做成\"旦行拳式\",或捏着手帕。右拳高,左拳低,眼看前方,面带微笑,做起跑准备。②起跑。先抬左脚。左脚先往后勾,然后往前方伸直。当抬起左脚时,右拳带动右肘向前方小圆圈形划动。左肘却往后小圆圈形划动[见图]。③当左脚站稳后,右脚随即勾起抬起,用同样方式向前伸腿上步。左、右肘也以同样方式小圆圈形地做前后划动,带动身体向前移动。两脚先后逐渐加快速度向前跑,至剧情所定位置而止。跑步时,头颈随脚步移动做左右轻轻摇动。上身柔和地晃动。跑步在舞台表演中,主要是体现青春少女的纯情、活泼、天真的神情,常用于郊外游览、传递消息的情节。如《红娘》中,红娘对内喊\"小姐随我来\"后,即走这种花旦跑步,引着小姐到郊外赏景观花,显得格外天真烂漫、充满生气。花旦跑步是花旦行必备的行当功。

【花梆子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亦名\"花旦碎步\"。在花梆子的乐曲中走的台步。动作程序:①双手做成\"旦行掌式\"或持扇、甩辫子。两臂做成左\"顺风旗\"式。正步站立。以脚掌点地,脚跟踮起。目视左侧。挺胸,立腰,微笑亮相。②起步。若往左行,左脚掌向左侧点地移步、右脚掌随即跟上。然后以右脚掌催赶左脚掌向左行进。移动时以小而碎的步子侧身行进。上身保持平稳、不可乱晃。两手根据剧情选择适当的动作[见图]。可左、右式地表演。花梆子步在舞台表演中,是专门表现少女的天真、活跃、充满朝气的台步形式。往往走这种台步均伴有\"花梆子\"乐曲。轻快,跳跃、体现小姑娘的灵敏、欢快的情态。如《打焦赞》中的杨排风、《挂画》中的叶含嫣均用此台步上场,富有生气,是一项饶有趣味的台步形式。走时,上身应挺胸立腰,保持平稳,靠脚掌不停地占地移步向前行进,切忌脚跟落地。

【旦行栽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旦行的滑行后往前跌倒的台步。动作程序:①站成右踏步式。右手做托天掌式或折托袖式。左手做怀\"抱月指\"或拎裙式。目视左侧前方[见图1]。②起步,右脚向前上一步,左脚随即跟上一步,当右脚再向前上一步时,右脚绷直向前滑出,腰部同时往后闪,双手同时往右侧\"按掌\"[见图2]。③随即,右脚满脚落地,左脚跟踮起,左手臂急速返回往下缓并向前伸,使身体往前倾,做向前的扑倒状[见图3]。④左脚随身体向前倾时、急往右脚前上一步,如绊倒状。双腿顺势曲膝下蹲,成盘卧坐状。左手在身后伸臂。右手立即从右后方向前方地上按地,眼看地[见图4],做惊恐状亮相。旦行栽步在舞台表演中,专门表现人物在急促行进中突然前跌栽倒的情节,还可表现在风雨和黑夜中因不慎失足各前跌倒的神态。此种步式虽经美化,已成为较固定的程式,但却有真实感,是表现女性跌倒的特有姿势,已成为正旦、青衣、花旦行必备的行当功。动作舞蹈性强,要紧密配合面部表情。

【旦行滑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旦行的滑行后往后跌倒的台步。动作程序:①站成右踏步式。右手做托天掌式或折托袖式。左手手指拎起裙子,目视左侧下方。②起步。右脚先上一步,左脚随即跟上一步。当右脚再上一步时,右腿绷直向前滑出,身体往后闪,右臂同时往右下方按,左手做成托天掌式,眼看右侧[见图1]。③随即双腿曲膝下蹲成盘卧状,臀部着地,右手按地,上身向右后闪身欲倒,左手仍做成托天掌式[见图2]。④右手推地,两脚蹬劲起身站立。左脚往前上一步,右脚相随跟上一步站成右踏步。双手同时做托天掌式或双折托袖式,身向左侧身而立,目视左侧,做惊恐状亮相[见图3]。旦行滑步在舞台表演中,常用于表现旦行角色匆忙赶路或在风雨、泥泞中不慎往后跌倒的情节,如《奏香莲》中,韩琪奉命追杀秦莲,秦香莲携儿女拼命逃奔,匆忙中就用此步式表现跌倒,显得格外紧张、慌忙。现已成为一项较固定的表演程式,是青衣、正旦、花旦的行当功。要求上下身配合协调,动作虽舞蹈性强,但要紧密配合面部表情。

【旗鞋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古代满族妇女穿旗鞋走路的台步。动作程序:①穿上旗鞋后,站立时应收腹提气,两肩自然放松。双手握成旦行拳式,但手指放松。两手臂自然垂直靠近大腿,眼平视。起步时,左腿勾脚直线向前迈步,右臂同时直线向前摆动,挺胸、立腰[见图]。②当左脚以满脚着地站稳后,右腿勾脚直线向前迈步,左臂同时直线向前摆动。③左、右腿按以上方式交替迈步,缓缓前进。动作不宜快,旗鞋步没有跑圆场的形式,同时应区别于穿厚底的迈步方式,不可走成八字步式,只可直线向前迈步行走。旗鞋步在舞台表演中,是专以表现旗装贵妇人走路的台步,体现其庄重、娇贵、端庄的神态,如《大登殿》中的代站公主、《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三关摆宴》中的萧太后等均走这种台步。穿旗鞋走台步时,要立腰、提气,谨防扭伤脚腕儿。

【老旦步】戏曲步法表演程式。动作程序:①站成八字步式。双臂呈弧形下垂或右手持拐杖。左手松握拳置于左腿前,两肩松弛,目视前方。②迈步时,左腿稍曲膝,然后再勾脚,向左侧稍撇脚尖,往前迈步,右臂同时向前晃动,或将拐杖向前撑。上身保持平稳,目视前方[见图]。③左脚满脚站稳后,右脚按同样方式向前迈步。左、右替缓步向前行进,至剧情所定的舞台位置为止。老旦步在舞台表演中,是专门刻画老年妇女行走的特殊台步,着重表现老年妇女年迈腿软,行走缓慢的情态,如《杨门女将》中的余太君、《赤桑镇》中的吴妙贞等均走这种台步。要求头部端正,眼平视,步子沉稳、缓慢、上身保持平稳。

【云步】戏曲台步表演程式。台步似在云中飘浮状而得名。云步分为八字云步和双脚移云步两种形式。动作程序:1. 八字云步。①先站成八字步,身体正身直立。眼平视前方。两手做成\"顺风旗\"式或根据剧情选择适当的姿势亮相。②若往右侧方向走时。左脚掌点地,脚跟踮起后往右侧移,与此同时,右脚掌抬起,右脚跟着地,将右脚尖往右侧移,形成左脚跟和右脚尖同往右移的形式。③移动后,又变成右脚跟和左脚尖同往右移的形式,两脚在地上成为\"∧∧∧∧∧\"的脚印,上身不动,缓缓移步,向右侧行进,也可反向做[见图1]。2. 双脚移云步。①两脚并拢,正步站立,挺胸,立腰。两手做成顺风旗式或根据剧情选择行当的姿势亮相。②走时,双脚的脚跟同时往右或往左移,然后双脚的脚跟着地,抬起脚掌,双脚的脚掌又同时向右移。当双脚的脚掌到位后又踮脚跟向右移,如此反复做,即是双脚移云步,也可左右来回移动[见图2],以上动作男女式均同。云步在舞台表演中,专以表现人物在云雾中穿云拨雾地行走或腾云驾雾地遨游太空,还可表现在江河中驾船荡舟的情节,如《秋江》中的陈妙常和老艄翁驾船时就用此云步。以两脚平稳移动,给观众以云飘、舟行的幻觉,再配以所规定的戏剧情境中所需的上肢动作,则更显得情景交融,富有艺术魅力,云步是特殊戏剧环境中的特殊动作。

更多精彩
  • 八字定生死期和看人生灾伤病寿标志(八字定生死)八字定生死期和看人生灾伤病寿标志(八字定生死)
    本文目录一览:八字实例分析,生死大灾应验期判断江湖算命绝技,看流年月日推生死,空亡速查表,命犯童子煞,天罗地网如何用生辰八字看生死如何用生辰八字看生死八字实例分析,生死大灾应
    2024-03-05
  • 八字测大运流年免费(八字测大运流年)八字测大运流年免费(八字测大运流年)
    本文目录一览:简单易学!八字算命——大运流年篇八字如何排大运流年简单易学!八字算命——大运流年篇算八字必背口诀简单易学!八字算命——大运流年篇简单易学!八字算命——大运流
    2024-03-05
  • 男孩带官运大气的名字(从政当官好的男孩名字)男孩带官运大气的名字(从政当官好的男孩名字)
    本文目录一览:宝宝起名取名字:为官从政,寓意才华横溢的男孩名字宝宝起名取名字:为官从政,寓意才华横溢的男孩名字
    2024-03-05
  • 什么是从财格八字(财格八字)什么是从财格八字(财格八字)
    本文目录一览:八字财格逢劫莫要怕,救格有食伤和官杀什么是从财格都说从财格的人都是富豪,那么你的命局具备从财格的命理特征吗?财格的喜忌#易经文化格局详论-财格都说从财格的人
    2024-03-05
  • 凯字笔画(凯字)凯字笔画(凯字)
    本文目录一览:“凯”字释义男孩女孩取名汉字推荐(带解释)“凯”字释义凯(kǎi)是一个汉语汉字,繁体写作“凱”。凯字何义?我们从字象入手加以研究。先看看早期的字形。来自百度百科
    2024-03-05
  • 四柱三阴(八字三阴柱)四柱三阴(八字三阴柱)
    本文目录一览:风水心理学:命中注定是夫妻的八字有何特点?风水心理学:命中注定是夫妻的八字有何特点?有些人在冥冥之中就有夫妻相,今生注定在一起;有些人明明很爱对方,但总会因为一些
    2024-03-05
  • 外八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外八字是)外八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外八字是)
    本文目录一览:“外八字”的几个常见原因“外八字”的几个常见原因“外八字”的几个常见原因“外八字”是指足部及腿部旋向身体外侧(左下肢逆时针旋转、右下肢顺时针旋转),是一种
    2024-03-05
  • 甲戊庚三奇成格条件(甲戊庚三奇八字实例)甲戊庚三奇成格条件(甲戊庚三奇八字实例)
    本文目录一览:详说奇门遁甲之三奇(一)详说奇门遁甲之三奇(一)按照中国人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从古至今流传这样一句话:“天上三宝日月星,地上三宝水火风,人身三宝神气精”
    202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