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04 02:50:15作者:凉话刺骨来源:网友上传
史上著名变法人物商鞅,死于秦惠文王之手(见本号历史文章“对于功高盖世的商鞅,为什么司马迁的评价非常低?”)。秦惠文王是秦国第一个称王的君主,在位期间重用张仪,灭蜀国、取义渠,开疆拓土,颇有作为。
秦惠文王的弟弟和儿子,都有些与众不同。
同父异母弟弟嬴疾,家住樗里(chū lǐ,位于今西安),被称为樗里疾、樗里子。诙谐多智,有“智囊”的名声。
樗里疾被哥哥重用,带兵打仗颇有战功。秦惠文王去世,儿子秦武王继位,对叔叔倍加重视,让甘茂和他担任左右宰相。
秦武王身强力壮,喜欢玩武力游戏。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因此被提拔,官位显赫。
这帮好兄弟经常聚在一起玩乐,直到最终玩脱。有一天,秦武王和孟说比试举重,咬着牙举起大鼎,一时撑不住,大鼎脱手砸断腿骨,最后伤重不治。倒霉的孟说则被王室处死灭族。
秦武王驾崩后,弟弟秦昭襄王上位,继续重用叔叔樗里疾。
昭襄王七年,樗里疾去世,葬于渭水南岸、章台之东。临终前,这位王叔预言道:“百年后,此地一定会有天子的宫殿,把我的墓夹在中间。”
到了西汉年间,长安为都城,长乐宫建在樗里疾墓的东面,未央宫在西面,皇宫武库在正对面。百年前的预言成真,后人将他归为堪舆名家。
那时候秦国流传一句谚语:“力则任鄙,智则樗里”,果然有些门道。
左丞相甘茂是外来户,也是著名的智谋之士,通过张仪、樗里疾的引荐,位极人臣。
秦国的实力碾压诸国,睥睨当世,秦武王开始觊觎周王室的地位,对甘茂说:“如果能开辟一条容纳兵车的大道,通往韩国三川(黄河、洛水、伊河)郡,以窥视周王室,那么寡人死而不朽。”
拿人工资,替人分忧。老板发了话,甘茂便去积极奔走,联络魏国一起打韩国。他到了魏国,却安排副手回去禀告秦武王,别打韩国。
秦武王在息壤与回国的甘茂会面,询问原因。
甘茂讲了一番很有名的话:“打韩国,先要拿下宜阳,这是一座坚城。大王冒着风险调兵遣将,千里行军发动进攻,难啊。从前鲁国出了命案,杀人犯与大贤曾参同名。有人跑去告诉曾母:‘曾参杀了人’,曾母镇定自若地织布,不当回事。一会儿,又有个人跑来说曾参杀人,她仍然镇定自若。再过一会,第三个人跑来说曾参杀人,她扔掉机杼,离开织机,跳墙逃走了。以曾参的贤德和母亲对他的信任,三个人怀疑他,母亲就害怕了。我并无曾参之贤,大王对我的信任肯定不如曾母对儿子的信任,怀疑我的又不止三个人。如果有风言风语,恐怕大王会‘扔掉机杼’。我不过是寄居在秦国的客卿,一旦樗里疾等人非议攻韩的策略,大王能做到听若未闻吗?”
秦武王想了想,重重道:“寡人与您在此立约,绝不听他们的!”
于是甘茂领兵进攻宜阳,可是历经五个月还不能取胜。樗里疾本是甘茂的荐主,后来同为丞相,关系一落千丈,果真与其他大臣一起非议甘茂。
秦武王动摇了,下令召回甘茂,就此罢兵。甘茂回信说:“咱在息壤的对话还记得吗?”
“嗯嗯,寡人想起来了!”秦武王再下决心,大举增兵。甘茂终于攻下宜阳,斩首六万。
到了秦昭襄王年间,甘茂被朝臣倾轧,不得不跑路去魏国,并死在那里。他的孙子甘罗,堪称人间传奇,后世很多地方戏曲都有“甘罗拜相”的节目,因此妇孺皆知。
甘罗十二岁的时候,拜在丞相、文信侯吕不韦门下,打卡上班。
吕不韦执掌秦国大权,有意联合燕国一起欺负赵国,便委派大臣张唐去担任燕相。
张唐不愿挑这副担子:“我屡次攻打赵国,他们怀恨已久,扬言谁能抓到我,可以受封百里之地。去燕国必然经过赵国,我哪能自投罗网。”说罢扬长而去。
老吕被驳了面子,很不高兴。
甘罗自告奋勇替老板分忧:“我去说服张唐。”
“去去去。我亲自开口都不行,你小孩子家家的,逞什么能。”
“项橐(读如驼)七岁而为孔子师,我今年十二啦!您何必急着斥责,且让我试试。”
甘罗上门给张唐提了两个问题:“您的功绩比白起大吗?”
“不敢不敢。白起攻城略地不计其数,我愧不能及。”
“当年应侯范雎掌权,比如今的文信侯更强势吗?”
“应侯不如文信侯。”
“应侯让白起指挥攻赵,白起拒不从命,结果走到距离咸阳七里的杜邮,就被绞杀。如今文信侯让您出差,您也拒绝。我真不知道,您将死在何处!”
“啊这……”
张唐的觉悟顿时有了飞跃,主动向吕不韦承认错误,愿意去最危险的地方。
揽了事就要负责到底。甘罗不做半吊子,向吕不韦申请了五辆车,经秦王嬴政批准,先行一步去开导赵悼襄王。
强秦派来的使者,哪怕是个小孩子,赵悼襄王也不得不亲自站在郊外迎接。
甘罗下车就问赵悼襄王:“燕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您知道不?”
“听说了。”
“张唐要去担任燕相,您知道不?”
“听说了。”
“秦、燕两国互动如此密切,如果联合起来打赵国,那后果,啧啧啧……这样吧,大王您给我五座城,我去请求秦王遣返燕太子丹。咱们联合起来欺负燕国。”
赵悼襄王权衡再三,捏软柿子的贪婪心理占了上风,于是割让给秦国五座城,秦国依约遣返燕太子丹。赵国仗着强秦撑腰,出兵攻打燕国,占领三十个县,其中的十分之一转送给了秦国。
甘罗出使,不费一兵一卒,为秦国捞到大量好处。秦王嘉奖少年英雄,封他为上卿,并把从前甘茂的田地宅院赏赐给他。
神童的传奇止步于此,后来再无事迹传世。
这就是甘罗的故事。小小少年聪慧过人,凭仗吕不韦和秦王的信任,背靠秦国强大的国力,让重臣、国君乖乖听话,成就了千古美名,不过并未拜相。
相关文章:对于功高盖世的商鞅,为什么司马迁的评价非常低?
日长一智:典籍中不为人知的智慧之光:
让你微笑,让你思考。有故事,有进步。谈吐有料,才能交往有趣,这个圈子有意思: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4岁能作文、7岁能写诗,13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当时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今北大)”,创下这些“奇迹”的神童林庚白,其在青史留名,却是因为他的“神算”。
袁世凯复辟时,年仅19岁的林庚白竟托命书算出:袁世凯即将暴卒。他还以此表达自己的反袁情绪,鼓动民众反袁。
袁世凯果然在不久后暴亡,也是在此后:他在江湖上声名鹊起,许多名流上门请他“算命”。最红火的时候,名流找他算一次命,要花费400个大洋的天价。
林庚白替人算命,不像普通“半仙”那样摇头晃脑,他毕竟是北大高材生,每次给人算命,他都先看命理排盘,然后还要结合各种经典进行分析。找他算过的名流中,无数人有多“奇验”。
说来也真是诡异,林庚白起先并不信命,他当年算出袁世凯暴毙,纯粹是把袁世凯的生辰八字拿去试探性地测算了一下。袁世凯被“奇验”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依旧不信命,所以他甚至还说:
“这本是偶然的,但中国人为侥幸心所支配,更因了历来的封建政治,都以命数为愚民之具,同时在家族制度的社会,也有很多利用着命数之处,所以‘玄之又玄’的命数,不期然而然的,普遍了整个中国的人们潜在的意识中,我就不得不倒霉,而被认作‘预言家’,虽则我并不以此为职业。”
不那么信命,且是“一不小心”成为预言家的林庚白后来开始信命了,没办法,他每次随手一算的“命”,最后都一次次被应验,他能不信吗?
林庚白
后来的林庚白给陆小曼、徐志摩等等名流都算过,他准确测算到了徐志摩的死期。徐志摩果真因飞机失事死在了34岁那年,那以后,林庚白更加相信“人的命数系天定”了。
徐志摩死的那年,林庚白鬼使神差地给自己算了一命,得出的结果是:命中有一吉一凶。吉是指他能娶到才貌双全的妻子,凶是指他活不过50岁。
林庚白显然不大满意这个结果,所以他又反复给自己算了命,算出来的结果居然都一样。他在感叹“这就是命”的同时,也暗暗下决心要和妻子许今心离婚。
林庚白想:“命里说我会有才貌双全的妻子,可现在的妻子既无才也无貌,那不就表明她不是我命中注定的妻子吗?”
许今心其实并不差,她贤良淑德,对子女也很有爱,她还是林庚白姐姐的小姑子,他们在18岁那年的结合,多少是“亲上加亲”。
林庚白有了想离婚的想法后,就开始寻觅自己“命里的妻子”了,他看来看去,找到了在友人宴席上认识的铁道部女职员张璧。
看到张璧后,推崇欧美社会主义文艺和马克思与燕妮的关系的林庚白,自作多情地认为:张璧可以与他志同道合,如“燕妮”一样做他的“革命伴侣”。
林庚白越幻想,其离婚的意愿也越发强烈起来。以至于,有时,他竟在梦里一边喊着“离婚”,一边惊醒过来。
1931年,为了离婚,林庚白不惜“净身出户”:他将家产、子女全部给了许今心。
林庚白
可当林庚白迫不及待地找到张璧,并将自己离婚的种种告诉她时,张璧却表示非常震惊。显然,张璧和他想象中不一样:清高的她,怎么能忍受一个什么都没有的离婚男人呢?
无论林庚白如何死缠烂打,张璧都能找到各种理由拒绝和他结婚。一年多后的1932年10月30日,两人彻底分手。分手时,林庚白痛苦极了,他后来在自传里这样形容他当时的心情:
“忍受着我生平所未曾经历的痛苦,和我个人的精神上、物质上,空前的损失与牺牲。”
偏偏,这时候的林庚白在政治上也不如意,因对国民政府感到失望,他辞去了南京市政府参事的职务。重重打击下,林庚白异常苦闷地说:
“对于灰色的人生,更起了模糊的观感,感着人生的一切,都没有什么趣味,于是我要找寻刺激、麻醉,来替代我幻想中的慰安。”
林庚白找寻刺激的方式,是追女人,他认为:让自己麻醉的最好方式不是,而是女人。因为坚信自己命里会有一个“才貌双全”的妻子,他追女人只追家室、才貌过人者。的很多名媛,都曾被他追求过。
奉行“广撒网”原则的林庚白,还真就找到了一个才貌双全且愿意嫁给他的女人,这个女人,就是他后来的妻子:比他小了20岁的才女诗人林北丽。
林北丽是才女林徽因的堂妹,琴棋诗画样样精通,还非常善于写旧体诗。娶到林北丽后,林庚白更加信命了。
林庚白与林北丽
通过实践去验证了“命”的林庚白,对自己曾算出的“一吉一凶”更加笃信了。他自己也未曾想到,达成了那个“吉”后,他会对那一“凶”产生极大的恐惧。
林北丽的年轻貌美和才学过人,在倾倒林庚白的同时,也加重了他对自己“活不过50岁”的惧怕。他开始频繁做噩梦,梦里经常出现他惨死的画面。醒来看到身边熟睡的妻儿,他竟会忍不住在半夜啜泣起来。
到此时,“早死”已经根植进了林庚白的潜意识。而一旦某种思想进入潜意识,它将很难被改变,林庚白没有学过心理学,他不懂潜意识,更加不懂潜意识的巨大力量。某种意义上,人的潜意识就是所谓的“命”,它将很难被改变。
林庚白要改变“命”,实际只要转变观念,也就是“不信自己算出的命”就可以了。可林庚白并没有,那些相信他的人,也相信了他算出来的“命数”,所以他们和他一样:都终将验证“命”。
抗战爆发后,林庚白更加觉得自己命不久矣。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林庚白携妻子避难于重庆。抵达重庆后,见日寇不断用轰炸机进行轰炸,他料定重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陷于战乱中。
这时的林庚白再次给自己算了命,算命的结果与之前类似:他不久将死于非命。林庚白不甘心,日军每轰炸一次,他就要将自己的八字重新推算一遍,希望找到破解之法。
眼见自己无法找到破解法,他决心向外寻求帮助,之后,他辗转在重庆找到了一位看相名家。这个看相名家叫陶半梅,人称“陶半仙”。半仙仔细看了他的面相后分析说:
“你算对了,你确实会在不久后死于非命。现在情势这么紧张,我劝你去乡下暂避。”
半仙算完后,回到家里的林庚白再次给自己排八字,结合了半仙的看法后,他终于从自己的八字里发现了一线“生机:如果能到没有战争的南方去,或许能逃过一劫。于是,林庚白决定到当时尚在英国统治下的香港去避难。
林庚白刚刚抵达香港一周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随后侵占香港。一向主张抗日的林庚白恐惧极了,要知道,当时的日军正大肆搜捕与国、共两党有关的人士,而他林庚白正是国民政府的立法委员。
慌了的林庚白决定偷渡回内地,他还与几个朋友雇了一艘渔船,预备趁着夜色偷偷离开。可因为日军看守太严,他们的这个计划被搁置了,无奈的林庚白只好先在香港住下。
当年12月19日,林庚白和妻子孩子带着简单的行李,前往朋友家避风头。因为怕被日军认出,他还特意将自己扮成了当地人的模样。
林庚白与林北丽
林庚白和妻子的装扮颇费了一番心思,若不仔细看,日本人很难认出他们来。就在他们打扮好,欲从后门外出时,几个日本兵从天而降,还口口声声要找“林委员”商量商量。
日本兵为何要找林委员?原来,他们搜集的情报有误,他们误以为林庚白这个小小的立法委员是中央委员。立法委员和中央委员,两字之差,却是千里之别。
日本人进门后,林庚白夫妇听到房内喧嚣,心里发慌便一路朝前奔跑。他们的匆匆步履引起了日本人的怀疑,一个日本宪兵追上他并对他上下打量。宪兵见林庚白其貌不扬,打扮又很土气,压根儿就没把他和“林委员”相联系。
日本宪兵盘问了他们几句后,以为认错了人,遂挥挥手让他过去。可此时的林庚白却在看了一眼不远处抱着孩子的妻子后,立马想起了自己算出的“一吉一凶”的命数,他整个人竟都愣住了。
林北丽见日本宪兵放行了,丈夫却愣在原地,忙走过来挽扶着丈夫一齐走。林庚白在妻子的搀扶下向前走去。
林北丽
林北丽发现了丈夫的异常:他的腿因为紧张有些绵软,以至于走路竟有些发抖。日本宪兵发现了异常,其中两个宪兵互相使了个眼色后,一个宪兵厉声道:“站住!”
听到这一声喊叫,本就已吓得魂飞魄散的林庚白竟鬼使神差地转身朝住所方向走去,日本宪兵见状终于动了杀心:一颗子弹从后面射入林庚白的背部。
倒下的瞬间,林庚白惊恐地睁圆了眼,他曾经算过的“死于非命”“定会见血”,终于被应验了。后世认为:与其说林庚白是死于命,不如说‘他是自己把自己算死的’。的确,若他没有因为算到自己“不久就将死于非命”,他何以会躲到香港,又何以会在被盘查时因过分紧张而被杀呢?
这次枪杀事件中,林北丽在扶住丈夫的瞬间,也吃了一颗子弹,夫妻俩双双倒在血泊中。林庚白死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林北丽在此后因受刺激太大,一直郁郁寡欢。
可叹,因局势恶劣,友人们自身难保,林庚白的丧葬事宜被处理得分外潦草:他被下葬时,竟连棺材也没有,而他葬身之地,竟是附近一户人家的菜地。
抗战胜利后,妻子和友人回到他的葬身之地,想将其尸骨挖出重新下葬,可他们寻遍了各处,也未能找到他的遗骸。
因受丈夫影响,林北丽也非常信命,她后来找了江湖术士,算出自己晚景凄凉后,她对人生完全失去了希望。她终日如行尸走肉一般,对两个子女的照顾也经常出现疏忽。如此一来,其子女自然也未能被培养成才了。
算命之所以被认为是“害人的把戏”,就是因为如林庚白和林北丽这样的人太多了,他们对命太执着,因而导致他们无视生活本身,无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他们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很早以前的一个真实故事:
一个农村娃通过算命得知,他长大后将是一个挑大粪的。农村娃哭了一宿后对自己说:“我要拼命读书,改变命运,绝对不做挑大粪的。”
后来,农村娃通过努力考上了顶级名校的医学专业,毕业后,他做了一名肛肠科医生。
农村娃算得命准吗?准,却也不准,准在于:他做的工作依旧和大粪有关;不准在于:此挑大粪和彼挑大粪却是天然之别。
若林庚白看到农村娃的故事,他对“命”的理解应当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吧,那样一来,他即便确实死于非命,其结果也将完全不同。
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孔子这话有一层隐含的意思:人应该知命,但却不能认命,知命后,人还应该“尽人事”。所以,他这话更多的是强调对“现实”、“事实”的接纳、臣服。
“命由天定,运由自己掌控,且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命。”这句话,早已被无数先哲论证过。可惜,林庚白却始终未曾看透,以至于被困于命,让自己和家人下场如此凄凉……
可怜之人亦有可恨之处,这话,用在天才神童林庚白身上,再恰当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