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10 06:07:43作者:几分真心来源:互联网
合体字:黄金万两 合体字:招财进宝
民俗字是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书法形式,又叫组合字或者合体字、团结字、吉利字。其源头,可追溯至先秦时君主用来传达命令或徵调军队的符文,通常是把几个篆字合并在一起,刻在竹或木上,再剖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组合字书法:吉祥如意
到了道教流行的汉代,这种手法便被道士们借用到所谓符篆上,称为“复文”。因为合体字长期被应用在道教符篆上,而符篆向被认为带有召鬼神、镇精魅的奇特力量;民间亦深受其染,造成以吉语合成文字的兴起。
婚庆吉祥语组合字书法:鸾凤和鸣
晚从宋代起,合体字已从道士画符,演变为民众表达避凶求吉愿望的一种手段。传说老子李耳以及武则天等人,都有组合字传世。我们在清代的厌胜钱上,可以见到连笔减划的“黄金万两”、“招财进宝”之类的四字合体。
合体字:招财进宝
合体字:黄金万两
相传唐伯虎独创的汉字,和“才”“财”一样读音,“日日有见才”,勉励自己每天要勤奋。后被人们延伸为“日日有财见”
特别是在商店门上及节日、婚嫁喜庆之时,民俗字常被大书于红纸之上,以图吉祥如意,表达人们的喜悦与期盼。只是有的组合字没有明确的读音,不免另人遗憾。不过,这些有读音和没有读音的组合字能够长期流传下来,说明吉祥语组合字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种民俗特色在于它兼蓄着诸多的装饰性、趣味性、观赏性和艺术性,成为一种寄意式的吉祥辞语。
民俗字又叫组合字或者团结字。这些字是汉字“词字”的一种,往往一个字是由3到4个字组合而成,合字不合音,不仅具有装饰性而且表
每一个民俗字都有丰富的故事和含义。有时表达同一个意思的字,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变体。比如一个被视为起着辟邪作用的组合字,到了合肥,就在原本已经十分复杂的字体上又加了一个“包”字。因为包公在合肥,他的威严在民间被人们奉若神明。
沈阳一修堂国学文化中心:“孔孟好学”。常挂在读书人的书斋,揭示着主人的精神品格
清代“孔孟好学”砖香炉
民俗字历史悠久但是散轶较多,很多民俗字只有老一辈的人才知道,如果这些老人不在了,说不定那些字也就从此消失了。这些字既不是国家承认的正字,也不属于很多学者研究范围内的俗字。这些字游离在正字和俗字的中间地带,一直被主流文化忽略。其实,每一个怪字的后面都有很深的民俗文化。虽然民俗字这个概念不为人们所熟知,但是汉字中包含的民俗现象却很常见。
民俗字的形成方式不尽相同,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赋予汉字新的意思,即不改造原来的字形,寄托自己的思想。如古代的拆字、测字。测字中有象形法,就是根据某字的形体表达自己的意思。二是改造字形。一般为创造者自己改变和创造新字。女书、水书都有一定数量的自造字。“其实自造也有两种方法,”陆教授解释道,“一为改变原来字形形成新字,另一种则是采用象形的办法另外造新字。”
民俗字运用范围一般比较小,具有局限性,往往在某些群体、某些人之间流行。如江永女书和水族的水书等。对于圈外人而言,民俗字则是圈内人联系的“暗号”。比如,女书是江永的瑶族妇女之间沟通的语言,其他地方的女子无法读懂女书,甚至当地的男子也不懂女书中每个字的意思。
让我们一起去细细体会中国文字的魅力吧。
“日进斗金”剪纸
黄铜“日进斗金”,账房先生聚财大摆件,乾隆年制款
正面:“唯吾知足”;背面:“纫佩”
收藏陈设,聚财辟邪。“唯吾知足”最早出现在汉朝的古钱币上,利用了方孔钱中间的那个方孔作“口”字偏旁,上、下、左、右共用一个“口”字,从右向下旋读是“唯吾知足”,所以后人又称它为“借口钱”。“花钱”始见于西汉,是民间对所有不作货币流通钱品的统称。遗俗流传就成了现在的纪念币,通常用作玩赏、装饰、节庆、馈赠、纪念、压邪、祈福之用,也有为传习诗文、习俗和圣贤语录而作。历代花钱是古代民俗文化、民间生活形态和时代生活理想的形象记录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收藏价值。
“唯吾知足” 即知足者常乐,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朴素的心愿、寄托和追求,不但构思巧妙有趣而且寓意深刻。精神上知足的人即使生活过的贫困也会感到快乐,而精神上不知足的人即使生活得很富裕也感觉到不快乐. 知足的人不在意物质的富与贫,不抱怨物质的多与少,而是用心珍惜生活的乐趣.“吾唯知足”告诫人们要珍惜大自然所赐予的一切,超乎物质财富的限制,对自己所拥有的感到知足.
“天圆地方,道在中央”,代表“口”字的方孔位于正中则表示人心。方孔是空的,暗示人心本是空的,是人自己贪欲太多,不知满足,导致身心疲惫,烦恼重重。唯有虚心、空心,才能容纳一切,才能有所得。《道德经》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知足才能避免灾祸,才能全生保身。方孔 “口” 字,还暗喻人不能贪心,要弃舍贪欲,知道满足,懂得感恩,学会珍惜,否则就会被欲望的大口吞没。
诸多“唯吾知足”花钱中,以背“纫佩”最为著名,语出《离骚》:“纫秋兰以为佩”。纫,连缀。佩,佩饰,比喻对别人所施的德泽或教益,铭志不忘。
日本京都龙安寺石刻手水钵“唯吾知足”
日本山田平安堂化妆箱“唯吾知足”
两枚“借口钱”:“叩石如兄”,“唯善呈和”
米芾“叩石如兄”,表达相石拜石的心情。陆游云:“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故可以为师、为兄、为友、为子。
“唯善呈和”乃是佛家开导世人的教化语,与“善恶昭彰”相对应。意思是说施善政,人与人善行相待,只有善才能保证社会和谐发展,只有善是人类的美德。石碑位于鬼城“丰都”。
济南民居浮雕“魁星踢斗”图
魁星是北斗七星中前四颗星的总称,又称奎宿,也称作文昌君。据说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魁星相貌丑陋,长得像个小鬼是主宰文章兴衰和人才选拔的神。其一手捧斗,一手执笔,一脚向后翘起如踢斗状。故日: “魁星点斗”或“魁星踢斗”。更有“魁星踢斗”站立鳌字或鳌图之上,寓意“独占鳌头”,状元及第。
另有两句话“克己复礼”和“正心修身”则藏在魁星的形象之中,魁星由这两句话八个汉字组成。手上的笔和手指成一个”克”字,另一只拿著砚台的手是一个”己”字,中间腹部是简写的”复”,双腿又形成了简写的”礼”字,头发是一个草书的”正”字,胡子和嘴巴部份,则是一个”心”字,胸部和肋骨部份形成”修”字,左边大腿和小腿成了一个长长的”身”字。
克己复礼出自孔子《论语》“克己复礼曰仁”,正心修身出自《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图像中隐含自身的礼仁修养,自身诚心后方能实践於社稷,并得到神明庇佑加持。
“魁星点斗”图的绝妙之处在于图中藏字,字中寓意。反映的是中国的正统文化。中国的正统文化是儒家文化,儒家讲究“学而优则仕”。中仕的人都是国家人才,国家人才必须克己奉公,维护封建秩序。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当此重任。可以说。 “魁星点斗”图有着较深的文化内涵,它是我国特有的文化形式——文字游戏中的一件佳作。
一“带”含有十六个字
“带”字中含“一带山河,举世无双;少年努力,万古流芳”十六个字
桂林阳朔碧莲峰石壁上,刻有一摩崖巨字“带”,字呈草体,有3米多高,为清代道光年间阳朔县令王元仁所书。这个“带”字到底由几个字组成,历来众说纷纭。传统的说法是含有“一带山河,少年努力”八字笔意。近年来有不少爱好者作过探索,至今已有人理出字中含“一带山河,举世无双;少年努力,万古流芳”十六个字,不同的人悟出不同的意境,或尚含别意,有待深究。
“一片冰心在玉壶”,七字篆书,喜气满堂,组成一壶型,匠心独具;壶意喻福,有喜有福,吉祥美满。
唐朝诗人王昌龄的送别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湖南省黔阳县芙蓉楼玉壶亭 “三绝碑”。碑上刻有王昌龄的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壶”,七字以篆书行笔组成一个玉壶,亭由此得名;碑上玉壶由清代状元、书法家龙启瑞书,著名石刻家陈玉生所刻,合为“三绝”,而“一片冰心在玉壶”,既表明了王昌龄为人处世的态度,更体现了中国文人的一种人文追求。
“年年有余”,“贺新禧”
2006年发行的《贺年专用邮票》2枚,整体构图采用了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的篆刻艺术表现形式,两枚邮票就是两幅中国印章的拓本。前者采用了双鲤的图案,像两枚剪纸图案,成功地诠释了“年年有余”的良好祝贺;后者通过部首之间的组合和变化,即“贺新禧”这一短语合为一个字,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竹编工艺:元亨利贞
元亨利贞,是利用《易经》算命的一种乾卦,本意是以元为仁,亨为礼,利为义,贞为正,意思是为人做事要遵循“仁义利正”四德规范,现在作为卦辞就是一个做人的坐标。
宋徽宗“天下一人”花押及题款
“天下一人”安徽亳州华佗酒业
宁德三都澳斗帽岛斗姥景区“天人合一”石刻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东方先哲告诫我们,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天人合一\"的思想无处不在,甚至在中国特有的茶文化中,由盖、碗、托三件套组成的茶盏就分别代表了天、人、地的和谐统一、缺一不可。
井巷子墙上的“井”字标志铜牌
“宽窄巷子”是四川成都青羊区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城市老式街道及其之间的四合院群落组成,于上世纪80年代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宽窄合体组合两个字很像一把竹椅。
韩愈的一句治学名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民族英雄林则徐题于书室的一副自勉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独立组合为:“天道酬勤”,“地道酬精”,“人道酬善”,“和道酬诚”。整个作品又可读为:“天地人和”。
清气为“天”;南员(古时朝南开的衙门里的官员)为“官”;方便为“赐”;财主为“福”。汇成一句吉言:“天官赐福”。
八仙合体:
(铁)拐李祖师得道高,(汉)钟离先生把扇摇,
(吕)洞宾背剑清风客,(蓝)采和果山献蟠桃;
(张)果老求进长生酒,(韩)湘子瑶池奏玉箫,
(曹)国舅手执云扬板,(何)仙姑寿庆羡凤毛。
哈,朋友,考考您:看看以下这几个,您能不能看得懂?
(先不要看答案)
答案分别是:正义、知足常乐、福禄寿喜、宾至如归。
哈,朋友,上面这个和以下这几个,请您随意欣赏:您看懂了吗?
常言道:“汉字之美,美在形体。汉字之美,美在风骨。汉字之美,美在精髓。汉字之美,美在真情。”汉字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历史的载体,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有着鲜活生命的“你”“我”“他”。在每一个方块字中都潜藏着丰富的审美和诗意,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有着深厚的中国情结。
图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摘自:老张的书房
在后世学书者眼中,米芾的书风特点大概只一句“风樯阵马,沉着痛快”足矣描述。
世俗的眼光,大多只注意到了后人的评价,却没切实的体会米芾自身对书法的感悟,他在《论书.答翟伯寿》中也曾说八个字“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米芾所言八字与后世所评八字大有不同,却也有微妙关系。
后人总结的八字重表米芾之面,而米芾言八字则是说书法用笔之本。
大概可以理解为,很多人只看到了他外表的才华与癫狂,却没体会到他在驾驭癫狂之中所下的功夫和磨砺!
如能体会米芾书法的内在,则一如后世学米大家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曾感叹: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八字真言,无等等咒也。
世人在研究米芾,而米芾在研究书法。
今天我们就从这两句十六字来切入米芾的书法,真正体会其书风的特点。
“风樯阵马,沉着痛快”,言其气势雄壮,用笔迅猛。
这八字其实之着重表现了两点,第一是“沉着”,谓之用笔沉着,指用锋力度。
米芾为刷字,多用中侧锋,而沉着一词,就已然表明米芾用笔的沉稳,以中锋为主,侧锋取妍的特点。
当然,沉着这一点是根据速度来说的。
众所周知,运笔的难度不在沉着,速度慢一点,笔力自然显得“沉着”。之所以米芾的“沉着”为特色,完全因为其建立在“痛快”之上。
慢中沉着,是常态,众人皆可为。而快中沉着,则指对笔的驾驭能力,本质上是在处理一种非常困难的矛盾,非功力高深者不可为。
所以,在后世的评价中,多在关注米芾的“形质”,第一外形上,用笔痛快,第二线质上,笔力沉着雄强。
但在米芾自身来说,他把书法归为“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一个人的观点,是建立在个人思考之上的。
米芾是一个天才式书者,他对书法自然也有日久弥深的思考,无论是对书法本身,还是对自身的风格。
一个优秀的书者是会经常反思自己的,是会时刻思考笔下的矛盾的,他在自身的书风中,看到的并不是“快”,而是其矛盾的对立面——“慢”。
自然,他“慢”的地方,就成了他认为书法最可贵之处。
这种思考模式,历代多数大家都曾有过,无论王铎苏轼黄庭坚之类,他们都对书法有各执一面的说辞,但终究他们说的却是一件事儿。
之所以说辞不同,乃是因为他们自身所擅长,以及其不足的不同。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启功非常在意“结字”,有很多关于结字的结论,甚至以此反驳过赵孟頫,为何呢?
因为在他学字的过程中,他所克服的最大的困难,并不是笔法,乃是结字。
米芾讲自己对书法的感悟如此,他对自己字的理解,肯定是要比外人更深刻的。
别人看到的都是他外在的特点,而米芾自己,则是看到的自己笔法内在的特点,这才是其对后世影响最深之处。
所以学米大家董其昌对米芾的八字真言评价为“无等等咒”,也就是无上真理。
董其昌才是得了笔的人,并没有拘泥在形上。
“无垂不缩”,关键在一“缩”字。
“无往不收”,关键在一“收”字。
米芾的“风樯阵马”,在米芾看来,重点并不是其快在何处,而是其“慢”在哪里。
顺势下行的笔,要缩。横势去往的笔,要收。
关键不在起笔,而是在收笔。关键不是在行笔快,而是在行笔中抻着一股劲儿,使其中侧互化而不失主。
这就是米芾的书法中的哲学,跟其人一样。
米芾虽“颠”,那只是他的表态,遇到师友也非常恭敬;米芾虽“狂”,也不过是其性格,遇到尊长也懂拍马屁。
观米芾之书,最能体会“矛盾”二字,行笔自如太极阴阳一般,相互牵制,相互推动。
只不过后世把大多注意力放到了其“快”处,忽略了其“慢”处,所以很多人在学米芾时,只是一味强调快,并没注意他快中的“控制力”,故而多入野路。
注:本文搜集整理自网络资源,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