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03 12:32:35作者:作茧自缚来源:网友投稿
本文目录一览:
位于广东省北部的韶关市,古称韶州,是客家文化的聚集地、石峡文化的发祥地和禅宗文化的祖庭,自古被誉为“岭南名郡”。在韶关,你可以在千年历史的珠玑巷里追寻时光流逝的印记,在丹霞山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也可以去南华寺里感受禅宗六祖惠能的南宗禅意。
韶关南华寺,初名宝林寺,坐落在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东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离韶关市区南约24公里。寺院依山面水而建,建筑面积一万二千多平方米,寺内院落宽敞,古树成林,环境幽静,四周峰峦奇秀,云雾缭绕,风光旖旎,自古就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
据记载,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印度高僧智药三藏自西印度来到中国,经过曹溪口时见这里山清水秀,神似佛祖创立佛教的“宝林初地”,于是在此地创建了宝林寺,并预言百余年后,会有无上法宝来这里弘宣佛教,而来此修行的信众将会像树林一样多。
然而到了隋朝末年,宝林寺毁于兵灾,逐渐荒废。唐贞观十二年二月初八日(公元638年),佛教禅宗六祖惠能诞生。他得到禅宗五祖弘忍传授衣钵后,于唐高宗仪凤二年(公元677年)来到宝林寺弘法,并在曹溪传授佛法37年,使宝林寺得以中兴,成为禅宗道场。
禅宗六祖惠能的思想,集中体现于《六祖法宝坛经》,他采用通俗简易的修持方法,大倡顿悟法门,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使“南宗禅法”远传世界各地,成为中国禅宗的主流。而宝林寺作为“南宗禅法”的发源地,被公认为“禅宗祖庭”和“东粤第一宝刹”。
六祖惠能圆寂前,不吃不喝,打坐入定,使体内营养和水分逐渐耗尽,最终坐化圆寂,享年76岁。僧人们将遗体以夹纻法塑造成六祖真身像,供奉在六祖殿内。这尊真身像高80厘米,面形清瘦,双眼微闭,至今仍栩栩如生、容颜依旧,成为南华寺最珍贵的文物。
宋太祖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宋太祖赵匡胤敕赐寺名“南华禅寺”,并沿称至今。千百年来,南华寺因六祖惠能在中国佛教史和哲学思想史上的崇高地位,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慕名到访,并留下了大量诗篇,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望南华》。
宋哲宗绍圣元年 (公元1094年),59岁的苏轼遭贬南迁,他在前往惠州的途中拜谒了南华寺,并且见到了六祖的真身像。他在祖师像前顶礼膜拜,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南华寺》: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亭亭塔中人,问我何所见?可怜明上座,万法了一电。饮水既自知,指月无复眩。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抠衣礼真相,感动泪雨霰。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
除了“镇寺之宝”六祖真身像,南华寺内还珍藏有大批国宝级珍贵文物。其中的北宋木雕五百罗汉造像,通高49.5至58厘米,每尊造像都是用整块木坯雕刻而成,姿态各异、风格浑厚质朴,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宋代木雕五百罗汉群像,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南华寺作为“南宗禅法”的发祥地,每年都吸引着大量香客游人前来观光朝拜,春节期间更是人山人海,香火鼎盛。交通:韶关韶华酒店(沿火车站前解放路前行大约15分钟可至)前有国营中巴开往南华寺,15分钟一班,票价5元,车程30分钟。
坐落于广东韶关市曹溪之畔的南华寺是中国禅宗著名祖庭,寺庙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因禅宗六祖惠能在此弘扬“南宗禅法”,也称六祖道场。1500多年来,禅宗佛子无不以来南华寺参拜祖师惠能、憨山、虚云作为自己的无上荣光。
寺庙大雄宝殿内供奉着代表中、东、西方不同世界的三世佛像。中间一尊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掌中托着琉璃塔;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掌中有一莲台,表示接引众生的意思。
在三世佛背后供奉着一尊4米高的金身观音菩萨,左手倒持净瓶,右手轻执柳枝,跣足立于鳌头俯视着芸芸众生。大殿墙壁上还雕刻有五百尊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罗汉像,这些绚丽夺目的塑像是国内寺庙首创的大型立体雕塑珍品,具有相当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参访南华禅寺不可错过“一塔一殿一泉”。其中始建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的灵照塔为供奉六祖慧能的真身所建,初建时为木塔,因多次焚毁重建,至明成化年间改为砖塔。塔内辟有螺旋形阶梯直到塔顶,塔顶放置大型铜铸净瓶及铁铸覆盆。
“一殿”就是南华寺最重要的佛法圣地祖师殿。该殿位于灵照塔后侧园内,殿内供奉着三尊肉体真身菩萨,左为明代丹田和尚真身;右为明代憨山德清和尚真身,上图居中者为禅宗六祖惠能的真身。这些真身历经劫难,至今仍栩栩如生、容颜依旧。
作为一尊在南方长住的真身舍利,能保存完好到如此地步确实不可思议。据说抗日战争时期,有日本军医知道惠能真身的故事,特地跑到南华寺用手术刀划开其后背肌肤,发现里面内脏肉身均为真实不虚,当时就吓得落荒而逃。
“一泉”即南华寺卓锡泉。据《南华通志》记载,当年六祖初住曹溪,苦于寺内无甘美的清泉。此后六祖数次寻察,见寺后山林郁茂、别有仙山水气,于是振锡卓地,果然仙泉应手而出,后人命名为“卓锡泉”。据说此泉水很灵验,游客们争相往头上浇圣水。
南华寺的建筑均为供养佛、菩萨和六祖真身的神圣之所,但在中轴线上却有一座世俗人家的祖坟。当年财主陈亚仙将祖坟所在的山林无偿馈送给六祖惠能扩建寺庙,惠能承诺一定会保护好陈家祖墓。陈家也是积了大德,祖墓1500多年来一直受着南来北往的香火。
位于广东省北部的韶关市,古称韶州,是客家文化的聚集地、石峡文化的发祥地和禅宗文化的祖庭,自古被誉为“岭南名郡”。在韶关,你可以在千年历史的珠玑巷里追寻时光流逝的印记,在丹霞山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也可以去南华寺里感受禅宗六祖惠能的南宗禅意。
韶关南华寺,初名宝林寺,坐落在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东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离韶关市区南约24公里。寺院依山面水而建,建筑面积一万二千多平方米,寺内院落宽敞,古树成林,环境幽静,四周峰峦奇秀,云雾缭绕,风光旖旎,自古就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
据记载,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印度高僧智药三藏自西印度来到中国,经过曹溪口时见这里山清水秀,神似佛祖创立佛教的“宝林初地”,于是在此地创建了宝林寺,并预言百余年后,会有无上法宝来这里弘宣佛教,而来此修行的信众将会像树林一样多。
然而到了隋朝末年,宝林寺毁于兵灾,逐渐荒废。唐贞观十二年二月初八日(公元638年),佛教禅宗六祖惠能诞生。他得到禅宗五祖弘忍传授衣钵后,于唐高宗仪凤二年(公元677年)来到宝林寺弘法,并在曹溪传授佛法37年,使宝林寺得以中兴,成为禅宗道场。
禅宗六祖惠能的思想,集中体现于《六祖法宝坛经》,他采用通俗简易的修持方法,大倡顿悟法门,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使“南宗禅法”远传世界各地,成为中国禅宗的主流。而宝林寺作为“南宗禅法”的发源地,被公认为“禅宗祖庭”和“东粤第一宝刹”。
六祖惠能圆寂前,不吃不喝,打坐入定,使体内营养和水分逐渐耗尽,最终坐化圆寂,享年76岁。僧人们将遗体以夹纻法塑造成六祖真身像,供奉在六祖殿内。这尊真身像高80厘米,面形清瘦,双眼微闭,至今仍栩栩如生、容颜依旧,成为南华寺最珍贵的文物。
宋太祖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宋太祖赵匡胤敕赐寺名“南华禅寺”,并沿称至今。千百年来,南华寺因六祖惠能在中国佛教史和哲学思想史上的崇高地位,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慕名到访,并留下了大量诗篇,其中最著名的一首,是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望南华》。
宋哲宗绍圣元年 (公元1094年),59岁的苏轼遭贬南迁,他在前往惠州的途中拜谒了南华寺,并且见到了六祖的真身像。他在祖师像前顶礼膜拜,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南华寺》: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亭亭塔中人,问我何所见?可怜明上座,万法了一电。饮水既自知,指月无复眩。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抠衣礼真相,感动泪雨霰。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
除了“镇寺之宝”六祖真身像,南华寺内还珍藏有大批国宝级珍贵文物。其中的北宋木雕五百罗汉造像,通高49.5至58厘米,每尊造像都是用整块木坯雕刻而成,姿态各异、风格浑厚质朴,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宋代木雕五百罗汉群像,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南华寺作为“南宗禅法”的发祥地,每年都吸引着大量香客游人前来观光朝拜,春节期间更是人山人海,香火鼎盛。交通:韶关韶华酒店(沿火车站前解放路前行大约15分钟可至)前有国营中巴开往南华寺,15分钟一班,票价5元,车程30分钟。
男女朋友出去旅游一定是增进感情的好渠道,在旅途的过程中,一起看美丽的风景,吃沿途特色的美食,留下一些最深刻的记忆。
但是身边的很多朋友或者你们也听别人说过,有些地方情侣一定要避忌,一起出去游玩时绝对不可以去,去了必定分手。有时候真的是不信不行,因为身边确实有太多的事例了。
那么今天就来跟大家说说哪些地方在恋爱过程中的情侣一定不能去。
1.厦门鼓浪屿充满文艺气息的鼓浪屿,脚下有碎石沙滩,路上洒满了人们的笑语,沿着海边一路悠扬。尽管这个地方确实很浪漫,但是身边的人去了之后回来,不用过多久,必分无疑。
2西樵山西樵山是专门供奉菩萨的地方。在当地有这样一个传闻,西樵山大观音的眼睛是看着前面的一座桥,如果情侣手挽手走过桥,会被观音菩萨看到。菩萨为了芸芸众生,孤独这么多年,因此心生嫉妒,就让他们分手了。
3.韶关南华寺据说是因为南华寺内佛音袅袅,会让人忽然顿悟,看破红尘,因此会去跟对象提出分手。
4.杭州没想到旅游天堂杭州都能上榜,但是想起来好像也有道理,那里有雷锋塔,而且电视剧也有说,人家许仙和白素贞都在这里分手了。
5.八卦山在八卦山有一个“恋人魔咒”,传说曾有一对得不到祝福的情侣,相约在大佛的双耳,一人一边上吊自杀,由于地点隐密,尸体直到干枯后才被发现。加上寺庙内供奉孚佑帝君,就是相传的“分手神”吕洞宾,因此一直以来被列为“恋人禁地”。
#粤语挑战赛#南华寺坐落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县马坝东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离韶关市南约22公里。
南华寺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是禅宗六祖惠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
南华寺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天监三年,寺庙建成,梁武帝赐“宝林寺”名。后又先后更名为“中兴寺”、“法泉寺”、至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宋太宗敕赐“南华禅寺”,寺名乃沿袭至今。因禅宗六祖在此弘法,也称六祖道场。
南华寺建筑面积一万二千多平方米,由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六祖殿等建筑群组成。
建筑除灵照塔、六祖殿外,都是1934年后虚云和尚募化重修的。
1983年,南华寺最早一批被国务院定为国家重点寺院。2001年06月25日,南华寺作为明、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