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6 17:41:08作者:煮酒送别来源:用户分享
昆明老城区的文庙横街与直街,文明新街高处往北看两条街道走向呈现反写的单人旁形状。
文庙横街东起正义路,西接华山西路,紧依文庙南部,全长一百多米;文庙直街北临文庙横街,南连光华街,与文明新街直对,全长约两百多米,宽约五、六米,以正对文庙得名。
这两条街两廊在清代都是一些很简陋的,参差不齐的平房,街的宽度也只有三、四米,初年统一拓宽为五、六米,房屋也按规定格式改建为土木结构的两层或三层楼房。
文庙横街北廊有文庙东巷和西巷;文庙直街两侧有巷道数条,即海天阁巷、郭家巷、余庆巷、曙光巷。还有几条小短巷,因院落及住户少,又不贯通,小巷就未取名,门牌仍编为文庙直街。
2008年文庙直街改造初期情况(本文图片均源自作者在彩龙社区的发布)
我从未在这两条街居住过,但小时候一直与这周围有着密切的关系。那时我家住兴华街小绿水河,家中多年接做文庙直街便帽厂的活计(加工成品或半成品帽子)。故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几乎每隔两三日就要往返的抱着或背着较沉重的活计,穿如意巷,走长春路,进入这两条街区直至帽社交领活计。
我大舅爹时开设的“马源美帽局”就在文庙直街西廊中段,2009年还可看到前店后厂原址仍挂着“昆明市制帽厂”牌子。
再说深入一点,文庙直街的便帽厂原是我大舅爹马履恒、二舅爹马履泰兄弟俩,在我外公马维善制帽手艺的基础上创业合开的“马源美帽局”。据有关资料记录:“在昆明的众多帽业同行中,以马源美、富有号、象乾斋等著名,但最为有名则首推‘马源美帽局’。
马源美老招牌制作的帽子产品质量高,信用卓著,1956年合作化高潮时整个行业组织了生产合作社。文庙直街同业在马源美帽局原址成立了昆明市第一便帽生产合作社。另一部分刺绣业及童帽生产者在长春路财盛巷组织了第二社。以后两社合并,历经变化改称昆明市便帽厂。”
改革开放后,这条街逐渐变成为了一条制作招牌、匾额及灯箱广告类的专业街,只有街边的昆明市制帽厂原址至今尚存,帽厂招牌仍挂在门前。还多少证明这条街曾经以制帽闻名于世。
我大舅爹家就在帽厂附近的海天阁巷内
我大舅爹家就在文庙直街帽厂北边的海天阁巷里。此巷与西边云贵总督衙门(今胜利堂)仅一墙之隔。因清代道光年间总督阮元在督署内建了个海天阁,高数丈,登楼可远眺滇池。
墙外巷里人家据此取名海天阁巷,阁已早毁不存,巷名流传至今,他家门口右侧古井的石井栏仍光滑如初。曾记得,三十多年前我大舅爹马履恒用毛笔书写在井后粉墙上:“井水冬暖夏凉,洁净可饮,禁止污染”。现如今井水只可洗衣服,用水桶打上来细观已稍显混浊。
我外祖父还在世时,母亲每周末早上都带我们到海天阁巷的娘家团聚。因整个院子都是大舅爹家居住,故庭院环境较宽敞整洁,经济条件也相对较好,并且,我们的大舅妈贤惠好客,操持家务又是把好手,所以我们弟兄很爱陪母亲回娘家,年龄相仿的表兄弟也多,又好玩又好吃,总是到天黑才回家。
海天阁巷内的水井
我大舅爹、二舅爹已先后去世十多二十年,但老俩位和善的人品印象仍然深刻地留在我弟兄们的记忆中。他俩一生待人宽厚,内在充分具备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德才兼备的优良素质。因此才开创了当时省城响当当,并首屈一指的名牌老字号“马源美帽局”的雄厚基业。
大舅爹温文尔雅,性格较内向;二舅爹豁达诙谐,性格外向一些。虽说大舅爹看似内向又严厉,可有时还喜欢给我们讲故事,说到关键环节时,还表演得很生动,能把我们的情节感受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但平时我们弟兄送活计去帽厂交收时,他验收的苛严态度,让我们感到他完全不像自家的舅爹。
我最记得有一次我送去的活计,被他细检中发现有极少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半成品,竟当着众人之面“大加挑剔”,并把我厉声责备得想找地缝钻,这只是小菜一碟。
给我们记忆最深地是上世纪60年代初发生的一件小事:我大舅爹最小的儿子在学校星期日放假时到翠湖玩,用临时自制的简易钓竿钓起两条较大的鲤鱼拿回家想尝鲜解馋,被我大舅爹发现,给予严厉批评,并及时拿水桶装上鲜活的鲤鱼,亲自陪我表哥到翠湖公园管理处赔礼道歉,还执意要缴纳罚金。
当时公园领导看到竟有如此高觉悟的市民,倍受感动地坚决不接收罚金,可最终还是拗不过他老人家的固执行为。事后,公园把此情况报知《云南日报》编辑,报社即时登载表彰了这一事迹。一时成为昆明传诵的佳话。
曾听我二舅爹聊过:“旧时帽铺行业多集中在文庙直街的街面上,一般是“前铺后坊”(即前面营业,后面是作坊)数十家外,其余多在巷内,多是夫妻、父子、及兄弟共同劳作,自产自销。竞争最激烈的时候,昆明帽行超过一百多家”。说到这些,他有些自豪地说:“我家马源美帽局算是龙头老大。
昆明刚解放,1950年4—8月,帽行上组织了两百多人为解放军制造军帽九万顶,我帽局就承当了大头的光荣任务,而且质量最好,并受到地方新政府的赞誉。过去,帽类产品一部分在昆明销售,大部分销往外县及农村。
清末产品有冬帽(冬天戴)、凉帽(夏天戴)、方中帽、小帽(俗称瓜皮帽,现戏称地主帽)及妇女戴的绒箍、绒帽等。只是小帽销路最广,上自官吏富商,下至农夫野老,都是买主。
辛亥革命后,冬帽、凉帽停制,改做操帽、军帽等,小帽、绒帽、女帽仍有销路。解放后小帽还少量生产,主要销路是农村或更边远的山区。”我的童年还亲手做过,而且各个加工程序至今都记得。
如今已成这样,是近些年制帽厂租给商家才打造成仿古怀旧酒店
清代和时期的两条街面上旧时还有很多各行各业的铺面,刻招牌和刻印章的店铺很多,还有很多象牙店、灯笼铺、绸缎铺、铜器作坊店、饮食餐馆、报馆、书店、药店、大索行(殡仪类的行道)等。
说起昆明如今都很希罕的象牙店,当时不足为奇,是因云南昆明邻近缅甸、泰国、老挝这几个产象国家,商人便易将象牙运到昆明卖与象牙店,经雕琢人员加工制造成印章、小摆件、牙筷、烟杆及其它工艺品出售。
顾客购得后再到附近雕刻店按自己的意图加工把玩,刻字店也刻玉石、琥珀、青田石、寿山石等图章,其技艺超过省城其他街的同行。
解放前有象牙店五、六家,刻字店三、四家。解放后象牙店大都转业,再加《野生动物保护法》执行多年,现已无一家存在,只保留壮大了一些刻印章、刻招牌及制作广告的店铺。
旧时的灯笼业主要集中在总督衙门附近的几条街上。清代官员奉委后,都在辕门口(今光华街)灯笼铺定制灯笼,灯笼上标明官衔、官署。灯笼铺除接做上述活计外,还制造纱灯、宫灯等。
每年元宵节灯会应时制造走马灯、兔子灯、狮子灯、金鱼灯等。辕门口操此业者十多家,延伸到文庙两街有六、七家。
但旧时著名的灯笼铺以辕门口的聚升号最有名,当时称为“陈灯笼”。老板陈玉琳能书会画,他设计的各式灯笼,美观大方,精巧悦目,深得老昆明人喜爱。
上世纪末,我张氏弟兄也曾在海天阁巷大舅爹家开过灯笼铺。主要承接各式展灯及喜庆装潢,也批零各式灯笼。张氏灯笼制作的很有特色,其中尤为是龙型灯制作精巧高超,独具匠心,一时生意红火,灯展订单远及云南省各地州,在文庙两街可说是颇有名气,独领风骚。可惜的是,后因其它原因远迁别处,失去有利区位和氛围而被迫转做它营。
文庙直街老院碳素笔写生
文庙直街的“周滇缎”创始人叫周朝选,字钦臣(1838年——1906年)昆明官渡人,青年时期至省城文庙直街一家油纸店当学徒,后来自己开油纸油布店,还开过纸铺。由于他勤俭节约,积累了一些钱,在本街买了房产。
光绪二十年(1895年),周朝选试制滇缎成功并投入生产。地址即在今文庙直街90号。滇缎产品分艳五彩、淡五彩两种,都用湖丝和苏丝做原料,可织造不同颜色交织成方块的十锦被面、男袍女袄,而且水洗不脱色。用川丝织造的较粗,多为姜黄色或赭黄色,宜于做坐垫等。
滇缎的销售不量尺寸长短,而用秤称重量,以两计价。问世后就畅销省内外,远达东南亚诸国。据昆明著名老记者罗养儒(1879——1967年)写的《记我所知集》中提道:“往昔云南之手工业不多,以昆明而论,特殊品物只有数事,最著名者厥为滇缎,采取生丝作纬,熟丝作经织法,有类于编布,故不能提花。其质有似山东绸,望之不甚光滑,且不细腻,但坚结甚,制成一件单袍可穿二十年,也能织被面。余一被面由十八岁盖至四十五岁,亦只旧而不滥,尚可改作垫褥用,真坚结已极之一种丝织品也。售卖者只周滇缎一家铺子。”
铜器的小件工艺品制作多集中在过去的文庙横街及万钟街(今昆明百货大楼西侧)、民生街、民权街一带,估计不下百家,大都是前店后坊,只要路过此地,就听得见叮叮当当的打制铜器的声音,每日清早至深夜响个不停。铜制品分打铜,铸铜两种,铸铜多为大一些的产品,如佛像、钟鼎、香炉等。
小件铜器多用碾好的铜皮打造而成。如生活用具,文房用具,戏曲敲的锣钹等过去铸造大型铜制品,是借用中和巷里的石屏会馆铸造,小一点的产品就在文庙街一带作坊后面制作。
铜器有乌铜、紫铜、青铜、黄铜、白铜等。铜器制作的发达,使得云南出现了几种特殊的铜制工艺,其中最有名的是乌铜、斑铜和白铜。
所谓乌铜,世上没有,其实是一种人工变色铜。乌铜制品叫做乌铜走银或走金,是云南独有的一种工艺。
近来我在云南省博物馆三楼“金玉满堂”展厅内仔细观赏过一个“岳应制”乌铜走银山水墨盒,墨盒盖面为寒江独钓图,图左上方题有“广平仁兄惠存 李毓桢赠”等字样。构图意境深远,图案精美,线条流畅,书法颇具神韵,錾工金银工艺精细考究,是为乌铜走银的精品。
据有关史料记载:“乌铜走银工艺,创始于清雍正年间,为云南省石屏县冒盒岳家湾,岳姓工匠所发明。岳家湾的岳姓为宋代名将岳飞长子的一支后裔,于明初从湖南衡山县迁居云南。其法是将铸好的铜器物深刻图案花纹文字后,将金或银溶化浇入其间与铜胎融为一体,再经磨制抛光,氧化完成。”
关于乌铜走银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冒盒岳家湾在清雍正年间有一手艺超群的铜匠岳中正,能打造各种精巧的铜器,在一次熔铜时,岳师傅不慎将一只金戒指掉进铜汁翻滚的熔炉中,当冷却后,已无法把金和铜分开。
而熔有金戒指的铜块经多日在手摩挲,本来呈水红铜色的铜块竟一天天渐变成乌黑色,且宝光内含,十分好看,于是他研究配比,一种不会生铜绿及锈蚀的乌铜便诞生了。不过,这只是一个未证实的传说。
从此一脉相承,到岳永康这一代,把作坊搬到昆明,在民权街开了个代铺面的作坊。他的作坊大约在如今文庙横街附近胜利广场处。制作方法极为保密,至今外人还摸不清其中的诀窍。
据传是先把铜碾成一定厚度的铜皮,有人说就在碾制的铜中先兑上一定成色金子,不知确否?再将铜皮按需要裁成一定规格大小。便在上面精细刻出各种花纹,图案等。
然后置炭火上烧红,再将融化的银汁或金汁倾倒在刻的部位上面,让它填入刻纹中。这样,金、银水便“走”入刻好的细纹中。冷却后打磨平滑,将各小片焊接成器形,再打磨。此时呈红铜色,再由汗液大的人日夜用身子捂着成品,几天后铜色便变成乌铜色。
这样,器皿的底色是黑的,而上面的文字图纹则是银白色或金黄色,颜色对比分明,十分美观,古朴高雅,在文具中,可称极品。过去大富人家都争相到岳家去订制墨盒等工艺品送人,并在上面加上款识,算是高贵的礼品了。就连的云南省主席龙云都常订购赠送中央来滇的大员。故如今藏家除挑选精致美观外,也更注重是否是名人收藏过。
2008年摄下的文庙直街南端
斑铜一般是用紫铜或红铜制作成成品,再经药水处理后,周身现出斑斑剥剥的块状花纹而成。本来造型就十分独特精美,加上斑纹,更显高雅古朴的味道,但这样的制作方法叫熟斑。
还有一种制作的方法更了不起,是用自然铜来铸造,铸成后加以打磨,斑纹是自然显出,是一种透心的天然斑块,比浮在表面的熟斑更加明显美观。两者都可算云南独有又杰出的艺术品。然而,因自然铜较稀有而价格也较贵,所以成品工艺也较难。其制作方法仍保密,据说,近来仅有东川有一位老师傅还能制作天然斑铜。
斑铜工艺起源于东川,后传到昆明,它大约起源于清代中期,传到昆明后有十多家会生产。早年较有名的有福照街(今五一路)的宝鸿号、文庙街的造化庐等。其制作方法是师徒相传,师傅要选诚实可靠的徒弟才传授。拜师前,徒弟要赌咒发誓不乱传人,才渐传秘诀。
斑铜制品样式多为花瓶、文房博古、佛道神像、香炉等,全属高级工艺品。据2006年作古的云南文史馆馆员、德高望重的李瑞老先生写的《文庙街一带的铜制品》一文有载:“过去王吉兴开的宝鸿号很有名,他生平最得意的作品是三座九龙鼎,工艺精巧绝伦。其中一座被某大官用十一两黄金买去赠送。
另外一家是栗长青开的造化庐,在文庙街。栗长青,昆明南郊官庄人,幼年到昆明城内一家叫冶古堂的铜器作坊当学徒。他为人聪明勤奋,很得师傅喜欢,坊主便将手艺全传给他。再经他不断的琢磨改进,使斑铜工艺达到了顶峰。他能在一件工艺品上配搭上好几种铜色制就,增加了产品的色快美。如一尊关圣像,脸用红铜,胡须用乌铜,战袍是斑铜,大刀是黄铜或白铜等,色快用得十分协调,加上造型十分生动;如‘勒马望荆州’、‘夜读春秋’等很多佛神像,他都使用‘三折身’的造型,头望一方,身子折向另一方,足部又折向一方,叫做‘三折身’,动感极佳,比起外地的铜制人像那种正儿八经的样子自然生动得多……产品多数销到东南亚,甚至转销到欧美。各地的客商来订货,往往要呆在昆明多天才取得着货。栗长青日夜劳苦操作也供不应求。”
2008年摄下的文庙直街北端
文庙街也有白铜制品出售,白铜出现较早,我是古币收藏爱好者,现手里就有明、清用白铜铸造的钱币。白铜工艺品最早出现在京、津一带。
如今的白铜墨盒,底上打的款还常见得到“京、津×××制”等字样。然云南生产的白铜工艺却超过了京、津,产品反而能打到京、津、沪等大城市。
白铜是用鸡血铜加镍的合金,色泽光洁如银,而银器易发黑,远不如白铜坚美,白铜若常使用把玩,就更加光洁宝气。
老昆明文庙街一带生产的白铜工艺造型美观,经久耐用,如最大宗的是白铜洗脸盆,其次是水烟袋、茶壶、墨盒、手烘炉、帐钩及旱烟杆的烟锅头等高档一些的日用品。
解放初期,文庙横街与直街还曾繁荣了一阵,到1956年公私合营中大小商企合并后,两条街的很多小商铺和作坊迅速消失而变为住户,两条街逐渐冷清下来。
我最记得文庙横街北廊曾开有几个餐馆,文庙西巷口左侧“民生餐厅”,文庙东巷口右侧分列“豆蔻饭店、永康甜品店”,两巷口之间还夹有许多铺子,有各式作坊、刻字刻印店、酱菜铺等。
对面南廊东起商铺为时装缝纫店;接着戏剧用品社铺面,其社专制作供给昆明地区京剧、滇剧、花灯等穿戴的冠帽、袍褂、髯口、面具、刀矛兵械及一系列道具。
隔壁就是百年老字号糕点铺“吉庆祥”;紧邻还有绣铺店和锦旗挂幅店、招牌点、中药店等。曾听老父说:时,《云南日报》报馆也在此条街。
文庙横街上的文庙东巷
20世纪末,文庙横街的北廊商铺因扩人民中路而全部撤出,使清初重建的省城文庙的棂星门成为北扩的临界线。由此,文庙横街的街名散失,编进了人民中路的系列。
文庙横街的南廊还保留几间老商铺。21世纪初又因保护重建“文明街片区”工程, 横街的南廊老商铺才被彻底撤出。
首先显露在外的建筑是清末至初年,国内有名的银行家——王炽(字兴斋)开创的“同庆丰”票号。现仿照老昆明街区样式,打通一条南北走向街道,冠名“钱王街”。
2008年摄下的文庙横街,这段街名在20世纪90年代末消失,已融入人民中路的一段。文庙棂星门已变成人民中路上的临街文庙大门。
而文庙直街除上所叙述的外,解放前后,直街西廊曾开有书店、粮店、煤炭铺、药店、修鞋店等。我最记得直街东廊中上段有位姓苏的一家开的大索行(殡仪类的行道)。
我童年时,看店主人已是饱经沧桑的中年人了,光头标志,留着八字胡,皮肤黝黑(这也许是常年户外出苦力劳作的缘故),身材魁梧,形象酷似《水浒传》里的鲁智深造型,多年爱穿一身老式扣瓣中长黑衣。媳妇还娶得俊,生有两子,相貌随父。
那时昆明城里还时兴装棺土葬,半城人谁家有丧事,都找他办理内外事务,他能马上召集十几个体力强健的同行前往雇主家。丧事的全过程料理得极为娴熟,让旁人惊叹。
新建的正义牌坊就是衔接原长春路与文庙横街的地标。
改革开放文庙直街两廊的铺面房,由一半居住一半商铺再次变为制作招牌、灯箱、商品广告等的繁华街区。
现生活工作在这里的人也许不觉得这里的商业再次复兴,而曾居住或熟悉的人偶过,会发现就连以前的粮店和煤炭铺都改成了做大黄铜金字的店铺。
这是经济发展,商业兴旺的最鲜明体现。同时,也最幸运的是:文庙直街在这物流横溢的大趋势下,初期的建筑格局总算较完整的保留住了。正好为近些年文明街片区的传统建筑保护创造好条件,打实了修旧如旧的基础。
●悲剧!网红直播丧礼,围墙突然倒塌!事发昭通,18人重伤!
●公安部督办!昭通\"黑老大\"张自勇等36人受审,被控14项罪名令人发指
●欠债数十亿、老板被拘、公司里贴满符咒…云南金马源公司被查,风光不再
● 一年几十万!昆明的小区业主赶紧看,这笔钱你们也能找物业要!
八字能够揭示一个人的体貌特征。古人根据长期的观察实践,认为人的身形相貌特征,与其八字的日元五行息息相关。
日元为木的人,肤色苍白,颜面长而头小,肩宽,身体修长而挺直,然而手脚小口尖、发美、声音尖锐。如果命中日主处于休囚,则多体质瘦长、发少;于月时死绝时,颀长、而喉结突出、眉毛不正,身体干燥而且坐卧不正。如命中土多时,则为黄色;有火的,呈红色;带金则成白色;带水,稍黑。
日元为火的人,其色赤,面貌奇特,上尖下丰,头部小而脚稍长,眉浓而印堂窄,准头丰而稍大,说话语速快,经常会摇摆身体,或者缩脚。命中火不及时,面呈黄色,瘦而尖。火旺盛之人,气血旺盛且鬓须多,面部最为平板。
日元为土的人,其色黄,脸园而头大,肩部美而腹部大,手足小,肉多然而全身上下匀称,背园腰大,鼻大而成方形,眉毛淡且眼不秀,皮肤肌色为黄色。太过时,更为粗狂;不及时,颜色常带忧色,鼻低眼毒。
日元为金的人,其色白,脸部方,而头小,肩背、手足、腹部都很小,身体清廉洁白、爽朗丰满,面貌俊秀、眉毛高而眼梢深邃,鼻子直略带红色,声音清晰、脸呈方形。若太过时,则会显得蛮武;不及时,面貌丑陋。
日元为水的人,其面色较黑,面貌不平而头大,肩小腹大,且手脚常动,步行时身体会摇摆不定,身材较为矮小,发多,聪明好动,记忆力强。若不及,个子不矮,性情急躁,皮肤黑黄;命式良好,则皮肤细而白。
根据八字理论的不断完善,人们发现人的体貌特征,实际上与八字组合的信息取象关联更大。其总体原则是:以八字中的木行,看人的高度;以水行,看人的矮度;以金行,看人的骨骼架构;以土行,看人之皮肉;以火行,看人之肤色,或者五官、毛发的特征。
当然,这种分析也不能一看见甲木,就说这个人很高,关键还要看这个甲木是否得时和是否透干,只有这样方能说这个甲木高壮;乙木得令、透干、身旺方言乙木修长,乙木自坐食神,那就不是修长,而是偏壮了;庚金需要得地始能论壮;否则,需要相对打折。癸水论矮,也不是所有的癸水都会矮,癸水得令、透干会矮;反之,癸水失时,或者不能透干也就不会矮了。其他的依此类推。
一句话,要根据某种五行的旺衰的具体程度进行具体的分析,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比如某种五行虽然得令、透干,但是又被其他的五行耗泄的,就要给与相应的折扣了。
还有从八字五行组合看人的外型特点。
八字中呈现土、金、木三行俱旺组合的,体格魁梧、粗狂;呈现壬水、丁火、己土配合,体格短小或者矮胖;呈现乙木、辛金、丁火(或者癸水)配合,体格瘦高、或者修长、或者不胖;八字中遇到甲木、丙火、庚金、戊土、壬水五阳干透干多的,代表高壮、膨胀、丰厚(体力劳动型)、粗硬、横展等性能;八字中遇到乙木、丁火、己土、辛金、癸水等五阴干透干多的八字组合,代表细长、精干、清秀等等性能;八字中燥土多的人,一般都会肌肉丰厚结实;八字中湿土多的人,肌肉虽丰厚却多脂肪。
李向东,周易学家,佛学家,命理预测师,专职周易预测,愿成为您终生的朋友。让您了解自己的命运,在顺应本命中选择最好的人生道路。微信号:lxdzyyc (李向东周易预测)
记忆里八字胡的主人都命途多舛,性情阴柔。
而大多八字胡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演变成一幅小人的模样,没有彪悍的颜值做支柱,根本就是不能看的。这类人不建议蓄胡子,如果想要蓄胡最好等到50岁以后。
对于八字胡的男性,很多人天生就带着一股子反感的意思,先是形象不过关,再是这类人较为敏感。
虽然不能手外貌决定了一切,可长着稀疏八字胡的男孩子50岁前,蓄胡会对自己的运势造成很大的影响。
不过有一种例外,有人的八字胡就长的好看,像陆小凤这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还被人叫做有四条眉毛。
其实很多很时候八字胡的外观之所以不够有美感,不是因为八字胡本身不好,而是主人不会搭理八字胡。要知道八字胡在古代可是贵族的象征,而到现代几乎成了坏人的代名词。
长了八字胡的朋友也觉得自己的形象不忍直视。
其实是你没有打理过自己的胡子。
而长八字胡,之所以会被人讨厌,也无非是因为你不会修理自己的胡子,或者你的胡子本身太过稀疏零散不好打理 ,这种类型的我们已经说过建议50岁之后再蓄胡,这样对命格也有好处。
有的朋友对自己的形象充满信心,觉得自己的八字胡长得黑又浓密,修一修就可以像陆小凤一样获得个四条眉毛的好称号,那也无妨。
就留着!或者你拥有林志颖的颜值也可以!
同样在与八字胡之人交往时,不可虚情假意,这类人在这方面是有天生的嗅觉的!欺骗的后果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