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6 20:55:47作者:若即若离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不知不觉敲打出如上六个字的标题。
但不知道从何写起。
人生总是不如意的。
所以万事如意是最常见的谎话。
从恋爱到婚姻到家庭,是普通的幸福路。
最近打算重看日本电影《东京塔,我和妈妈,有时还有爸爸》。
如你所知,这部电影对我个人经历影响深远。
这部电影的台湾译名是《东京铁塔,老妈和我,有时还要老爸》。口语化,昵称化。
《東京タワー~オカンとボクと、時々、オトン~》是日文名称。
《Tokyo Tower:Mom and Me, and Sometimes Dad》是英文片名。
导演是松冈锭司。
男主角由小林切让扮演。是儿子的角色。
女主角由树木希林扮演。是母亲的角色。
电影主要由小田切让的角度回忆成长的岁月。
小时候的他由于老爸和老妈的离婚,离开了故乡小仓。年轻的老妈带着他回到筑丰老家,她一边在小料理屋帮忙,一边培养自己的孩子。学校放长假时,他也会去老爸住的地方。上了中学,他想着从这个小地方出去,就这样,他一直走到了向往的东京。但作为大学生的他却过着失败的日子,勉强留级后毕业,老妈对此毫无怨言,尽管患病却一心支持着儿子。后来他终于醒悟找到了工作,还清积欠的债务,成为插图画家、专栏作家还做广播节目。他把老妈接到了东京一起生活,她受到了朋友们的尊敬和喜爱。这时离他15岁离开老妈后过去了15年,后来老妈却癌症复发离世。
那么这部电影对我的影响又从何说起呢。
从愧疚感说起。
他大学无法毕业时,打电话给老妈,想要退学好了。老妈说那就留级吧,请无论如何努力。他终于振作起来。振作的原因,就是对老妈的愧疚。
这份愧疚感过于沉重了。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著名影评人在豆瓣的影评这样说:
“结果在童年到长大间,分了两次看完,最后躺床上看着老妈不堪病痛折磨(真是抱怨让小田切让哭得太多了,还好角色是从小一直爱哭),自己也跟着稀里哗啦一直掉泪。雅也在东京上大学混日子的酸样,勉强毕业后又没工作,拖来拉去,老妈啥都没怨言,就是给他钱,终于待到他觉悟,好好做人,又接到东京生活。有过灰暗日子的人大概都会清楚些类似的苦涩,就个人而言,基本上也是要钱才伸手,否则都爱理不理。有机会时总是一次次错失,基本上也没啥成就可言。在初中时候,自己总是恨不得他们俩离婚算了,回个家都没几天清净。现在见不着,也不知道还是不是那样,不重要了的。当然,也不至于看完影片就打个电话去安慰老人说想念他们之类,很多像我这样的人,表达起感情从来不是这样的(甚至不大会表达),反倒做好正事才对。 看完片尾演职员表,再一次回想为什么会一再哭了,大概是自己也曾经混得很差,或者现在也不怎么好。家里抱怨过,唠叨过,按照他们的固定思维来牢骚认为应该找个稳定的,有地位的工作,却没真正的翻脸不认。《东京塔》里的老妈确实完美,除了她自己说的失败婚姻。分不清这是日式的、东方式的还是世界通行的母爱大义,然而,衡量间,又发觉雅也的幸福在于他是难得的大孝子,终于日本电影里破碎家庭里畸形压抑的长大成人终于修炼成了中国式千金难买的浪子回头型,不多见的亲切。这很容易被人打成温情打成催泪,但谁说家庭不合一定要种出难吞的恶果。我看,都是人的天性。 有批评说片中雅也(小田切让)画得并不好,讲的荤段子也很差——那是不是可以这样看,他确实混得不怎么成功,否则早该发亮了。问题还有,即便是做不到最好,又有什么关系,因为这样就无颜见江东父老、家中老母?一定要做得完美才能将老妈的事情搬出来说么,显然未必。”
这部电影上映于2007年4月。
我看到它的时间自然不会早于2007年。由个人经历推断,大约是2007年的仲夏。
应该是无意翻看中找到它,偶然地看到的。
从年份来看,我看到它时,累年囤积的愧疚感,正在开始慢慢消散之中。
这消散的雾气中,我似乎看到老爸和老妈,似乎看到了未来的自己了么?
按照木卫二先生的八卦信息,片中年轻时的老妈由树木希林的女儿内田也哉子扮演。所以年轻时的老妈自然和晚年的老妈长得相像。
去年春节,我在老家取下的相框上,找到老妈和老爸,在乡粮站的合照,和老妈年轻时的照片。这些老照片,回望过去的二十多年,我都没有看见。记忆中的老妈和老爸是九十年代的他们。
小林切让在片中的女人,由松隆子扮演。
一个男人碰到一位懂得在你身边,静静欣赏你的人生的女人,是幸福的事。
她对他就是这样。
上面那条八卦信息的后续是这样的。
内田也哉子的丈夫是主演《入殓师》的本木雅弘,二人育有二子一女,大儿子叫做雅乐,女儿叫做伽罗,小儿子叫做玄兔。而且是入赘到她家,所以本名内田雅弘。
但是这篇文字本不打算从《东京塔》谈到《入殓师》。
有才的网友说《会呼吸的痛》唱的是这部电影。
“在东京铁塔,第一次眺望。
看灯火模仿,坠落的星光。
我终於到达,但却更悲伤。
一个人完成,我们的梦想。
你总说,时间还很多,你可以等我。
以前我不懂得,未必明天,就有以后。
想念是会呼吸的痛,它活在我身上所有角落。
哼你爱的歌会痛,看你的信会痛,连沈默也痛。
遗憾是会呼吸的痛,它流在血液中来回滚动。
后悔不贴心会痛,恨不懂你会痛,想见不能见最痛。
没看你脸上,张扬过哀伤,那是种多麼,寂寞的倔强。
你拆了城墙,让我去流浪,在原地等我,把自己捆绑。
你没说,你也会软弱,需要倚赖我,我就装不晓得,自由移动,自我地过。
我发誓不再说谎了。多爱你就会抱你多紧的。
我的微笑都假了,灵魂像飘浮著,你在就好了。
我发誓不让你等候,陪你做想做的无论什麼。
我越来越像贝壳,怕心被人触碰,你回来那就好了。能重来那就好了。”
大概是因为歌词第一句就提到东京铁塔吧。
众所周知,东京铁塔只有一个。
想念也只有一个。痛也只有一个。
映画「東京タワー オカンとボクと、時々、オトン」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虾米的电影原声碟。简介这么说。
“出版至今,畅销突破210万的日本国民小说,日媒体誉为“使读者不禁潸然泪下的作品”终于映象化!改编自日本畅销国民小说《东京铁塔:老妈和我,有时还有老爸》,感动超越210万人次,再掀大众阅读狂热。日本全方位创作艺术家Lily Franky--自述在前一半人生中与他老妈相处的回忆。喔对,有时候还加上他老爸、他女友的感人故事,但如同男主角小田切让所说:「这也是一个关于我、也关于你的故事。」电影音乐由曾为「NANA」电影配乐的上田祯担纲,收录「东京铁塔主旋律」、「俩人的路」等,还有电影主题曲「东京也有」演奏版特别加收!”
但是我要找寻的,是这部电影对我施加的影响。
理论力学研究的是力的平衡,材料力学研究的力产生的变形,结构力学研究的是变形的平衡。
上学时我是如此这般理解三大力学的,应该是不对的吧。
最近敏感的词是治愈。很治愈的某某。治愈系的某某。某某宠物是治愈系,某某物品是治愈系。那个萌孩子是治愈系的。这些词语和观念,是建立在人需要被治愈的基础上吧。
人当然需要被治愈。我也需要被治愈。写这篇文字,也是尝试治愈自己的方式之一。
有网友说到“无可逆转的无力感”。查阅记录,在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的岁月,我曾经写了一篇名叫“无助感”的日志。
“生活中常有崩溃前夕,是无助感弥漫的季节,每每难以抵抗,只能听之任之,最后崩溃到最低点,然后一切重头。这种恶性循环一直延续了,构成了生命的轨迹。想来多可怕。”
当时这么写。
这种无助是对个人失望的无助,是自信的破灭,是自卑的顶点。
而那种“无力”,是对命运的无力。命也运也。无力改变,无可逆转。
从个人经历来看,个人的无助,终究也是“无可逆转的无力感”的一种吧。
仿佛在游乐场乘坐滑梯,一路滑下去。下滑,下滑。
当你的人生轨迹走成一条波浪线,你终究会有起有落。
委婉的说法,无所谓起落,不过是弯弯曲曲。
这取决于你将人生看成立体还是看成平面。
但是这篇文字也不是要探寻人生的曲线。
小林切让在片中,还有一位一直叫他老师的女人,由伊藤步扮演。
一个失意的男人,有一位崇拜你的邻家女孩在身边。这是电影里的设定。
电影没有交代的世界,是老妈离世以后的人生。
片中儿子将老妈接到东京以后,每天都会看到东京铁塔。正是这些短暂的日子,成就了片名。
但愿你会懂,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