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07 09:57:58作者:谁为谁伤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洞头靠海,永嘉靠山,鹿城隔着一条黄泥瓯江,中间还有乐清、平阳、泰顺、苍南、文成、瑞安……讲起麦饼,头个会想起永嘉,真是山岭爬爬,麦饼啃啃,喝一口山水,心头冻冰冰。
永嘉地处浙南山区,早年种田人揣一个麦饼下地务农,到了下午三点一刻,取出一个麦饼啃啃。等于是现代人的下午茶。另一些时候,农户上山砍柴,下山担柴,肚子饿啊,捉个麦饼填填肚,再掬点山水灌下去 —— 该肚啊,胀起你天光吃落,到屋底日昼饭都弗吃,人啊得你撑死(这个肚子啊,胀得你早饭吃完,到了午饭都不用吃,得把人撑死)!
可以看出,它既以点心的形式存在,又可以做干粮,携带方便、扛饿顶饥。明明是一种农户的小食,为什么又会在市区或其它县区风靡起来?
最初麦饼只是农户外出干活时带着充饥的小食,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地方特色吃食,而且花样越来越多。© 犀犀
因为人活着,总要想办法给自己挣上一口饭吃。20 世纪 80 年代,底层的劳动人民,读书少,出身苦,就需要脑筋活络,排出该阵(想办法),养活屋底娒儿(孩子)和自己,是别开天地,另创一家。麦饼的花样也是越做越多,从早年的咸菜肉、梅干菜肉发展到后来的萝卜丝肉、香菇肉、紫苏菜和秋风丝。
从地域上来说永嘉麦饼的派系,已经被划分成:沙头麦饼、岩坦麦饼和塘头麦饼三派,后期塘头又衍生出一种小麦饼,算是镇店之宝。这种麦饼,最好吃的是刚出饼缸的时候,涌烫烫的一个,手都拿不住,等微微放凉一会儿,用嘴小心且仔细的咬开一个口子,内里真章即显,是一道蓬松且薄脆的内壁,梅干菜被饼缸内的热火烤到焦糖褐色,越焦、越脆、越甜滋滋。
你肯定要问了,麦饼不应该是咸的吗?
这个又要从温州人的饮食习惯上讲起了,我尼(们)温州人,尤其是老一辈,他们就好这种甜中裹咸或咸里携甜的小食。你讲它是甜的,比如马蹄松,饼身是用红糖和面粉制作,但馅里又要塞进去一些咸的肥肉丁。你讲它是咸的,比如塘头小饼,透着又是一股子梅干菜的甜滋味。如果说这些小食是一部戏,那肥肉就是配角,往往起到托衬的作用。比如马蹄松,说是甜食,内里没得肥肉,就没得灵魂!又比如八字桥的松糕,没有肥肉,就没得内在!还有就是塘头小麦饼,没得肥肉裹携,就没得滋味!
麦饼的馅料以梅干菜和肥肉丁为主打,二者携手,犹如一对亲密夫妻,即便不是情比金坚,那也是蜜里调油,恩恩爱爱。烘出饼坯,肥肉在热火中炙出油渍,把梅干菜的微酸给浸透了,而这种酸又可以化解肥肉的腻。最后,被钳出饼缸的塘头小麦饼,以梅干菜的酸甜,饼身的松脆,让食客一口入魂,似山崩地裂、海潮翻涌般惊艳。
麦饼的馅料有多种选择,其中最经典的是梅干菜和肥肉丁的搭配。© 浪毛线Joe
耐存放,是麦饼的另一个特色。
对馋人而言,食物在当天吃光,即是美味,隔夜或隔几天,它的滋味会渐渐寡薄泛陈。但小麦饼,你可以存上好几日。话转回来,一家食肆做出招牌来容易,想要保留住这份美好,仍需手艺人不断创新和用心。因为大众的嘴巴,在时间的河流里会被各式美食养刁钻,加上口味这件事,自身就是一件难稳住的玄学。
除了永嘉瓯北出麦饼外,乐清镇上还有一种麦饼,即是芙蓉麦饼。
这种麦饼和小麦饼不一样,大个头,扔出去狗都能被打跑。但是奈不住它味道好,咬起松泛,闻之喷香,勾得许多食客慕名前来。馅料以鸭蛋、洋葱、赤虾(虾皮)、猪肉糜、咸菜为主,搁在饼坯上,像做包子一样往里收口、包拢。最后,用擀面杖擀成饼的样子,放在饼铛里烤制,以皮薄馅足为卖点。而塘头小麦饼,则是以炭火饼缸来烤,成品的梅干菜麦饼,酸甜口,鲜脆,酥香为主打。二者相较,只能说平分秋色,分不出个上下。
塘头小麦饼和芙蓉麦饼各有特色,相较之下,难以决出谁更胜一筹。© xxxl
除了以上麦饼,还有一种是家常味。以我母亲为例,过去当地人养女儿,基本上松糕会炊,麦饼会做,除了基本的家务外,她们在厨艺上,更不会输给省外的姑娘。麦饼做的就是家常味,没有任何花哨,麦坯厚实,用料简单,五花肉、菜咸(咸菜)、赤虾搁盆里拌一拌,搁一口大铁锅里先炒熟。过去是将一只煤球炉凳道坦底(摆在院子里),是煤球炉烧烧,锅里配料炒炒,真是一家做饼,引得全院闻香。
麦饼是搁在高压锅里做,不上盖子,倒少许的油沾锅底,饼身往下一贴,等到外头一层饼衣涌出凹凸不平的汽泡后,再翻个个头继续。反复几次,这麦饼算是摊熟了。站在一旁的同志佬(青少年)还没等自家阿妈喊就已经伸手去捉了。
「娒(小孩儿),留心烫!」
话才落下,一双手已经捏住自己的耳朵。老师姆(妇人)笑笑,这双长年累月勤劳苦干的手,早就磨出厚厚的老茧子,不怕烫了,捡起一块圆卵卵、涌烫烫,被烤得松脆喷香的麦饼,扔在板砧上。咔嚓!菜刀一斩,搁在板砧上的饼身已是扑簌簌地往外掉渣了。切大一点,一分为四,切小点一分为八。
吃麦饼要趁烫,热气从内馅里跑出来,像一只调皮的小手捏住鼻子,拐着胃就不肯再松手,势必要让你臣服于它的美味裙摆之下。咬开一口,带出一串油啦啦的菜咸,温州人真真有意思,话喜欢倒着讲,砧板,喜欢讲「板砧」,咸菜喜欢讲「菜咸」,拖鞋要讲「鞋拖」,哎,就是这样子的!
刚出炉的麦饼,切的时候往往酥脆得掉渣。© 叶家厨娘
这一刻的幸福就像是漫画中的教堂钟声响起。松脆实丕丕的饼身,四溢出小麦的香气。你瞧,那五花肉是肥中裹瘦,既有肥白的脂腻,又有瘦肉的韧劲。梅干菜的前世是雪里蕻,许是芥菜干,被晾干、堆黄后,加盐腌制,最后装坛。以它自有的一曲异香,裹着五花,是你滋养着我,我扶润着你,简直是天作之合,佳偶天成。这个时候,赤虾也加入了,你们俩怎么可以忘了我?在虾皮的参与下,口感在层次感上,又爬上一个阶梯,是一览众山小,是画龙点晴的那一笔。混搭之下,才不是什么桃园三结,是东风吹,战鼓擂,势必要把肚子中的馋虫勾出,让你无处可逃,又垂涎欲滴。纵是才吃饱饭,也要让你眼大肚子小,真是调皮呐!
当四分之一的一块麦饼才刚落下肚子,手心不由自主的又想找寻的时候,才发现板砧上早就空落落了。哎,闹(没)办法,谁让阿妈做的麦饼太香了,你才刚尝个滋味,别人已经趁你在吃的时候,又捉个起一块塞肚子里。
五花肉是肥中裹瘦,既有肥白的脂腻,又有瘦肉的韧劲;梅干菜则以它自有的一曲异香,裹挟着五花。© Pinkers
如果说永嘉人认为麦饼配山水啤酒最畅快,窃以为配双鹿干啤酒才对味,创立于 1972 年,历时 49 年,是真正的本地啤酒,饮起来不是山水胜过山水,这真是正宗温州味配温州味!
话外音:
「你吃个麦饼先?」
「我弗(不要)吃,肚饱!」
「你尝尝味道嘛……」
「真离不牢你(受不了你),做人那般客气,闹(没)见过。」
「吃吃嘛!」
「哎,你弗讲(不要说),我尼(们)温州的麦饼,味道真是闹讲道(没的说)!」
「那是当然了,我们温州靠山傍海,物产丰盛,有这个底气,去洞头有海鲜吃,爬永嘉山头有烤全羊,苍南炎亭有鱼饼,叫你吃了,倒带转(带回去)!」
温州人的一点思乡与骄傲都在这一亩三分地的吃食里了。
文:郑明晓,字愚之,号云溪山人,1966年生,原籍浙江瑞安,迁居温州,浙江诗词与楹联学会会员,喜山水旅游,著有《云溪山人诗词》、《云溪山人游记》。
图:胡炎。
永宁巷比七枫巷宽些,遇到小汽车时,行人让让身车就能通过。老巷所剩老屋已经不多,数得上号的更少,金树德堂(古德院)还有几间,“大生堂”只剩门楼、“爱吾庐”只剩门台,保存修缮完好的也只有王屏周烈士故居了。“金树德堂”是乾隆赐给重德修性的房屋主人金氏,后由陈显珍购得,于此经营油漆生意。王屏周烈士故居在永宁巷50号,王屏周中学时就参加进步青年爱国运动,1925年入黄埔军校一期,1926年入党,1928年6月任永嘉县委书记,同年12月被捕,1930年牺牲。温州受革命影响较早,早在1924年,谢文锦就创建了温州独立支部,他自己在创建之初的1921年,就加入中国,不久与、任弼时、罗亦农、萧劲光被党派遣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温州很早就播下革命的种子,是浙江省革命的活动中心,红十三军、挺进师及之后的浙南游击纵队就主要活动在浙南大地,浙南游击纵队还以自身的力量和平解放了温州,建立人民,迎接解放大军南下。我们在“金树德堂”、 王屏周烈士故居,稍停留了一下,就走到巷东尽头温二中后门,看到巷角停满的小黄车,两人各骑了一辆往朱自清故居骑,骑行中闪过一庙,停下来看,见庙仪门上写着“永宁寺”,象发现新大陆似的,忙叫回骑在前面的胡炎。永宁巷,也名永宁坊,为温州古城三十六坊之一,这里巷因寺名。寺院为合院式神庙建筑,坐北朝南临巷,庙里供奉有永宁圣王。进仪门,正殿、厢房便全然入目,老式建筑,抬梁黑瓦,主体梁架结构为清早中期风格,建筑构造独特,与宋代营造法式一脉相承,有较高的建筑研究价值与历史价值,现为温州市文保单位。寺庙的来历,说法多种,一种说法是东晋时永嘉郡所属的永宁县治曾设于此处,永宁巷和永宁庙因此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来自民间传说《洗马桥祭羹饭》,据说书生刘文龙在金榜题名后,他的一名仆人永宁为他护送马蹄金回乡,途中遇害,后来刘文龙封侯后,建殿纪念忠仆。明朝时,永宁巷被称为“大忠坊”,《弘治〈温州府志〉》记载:“大忠坊”,旧名永宁坊,内永宁庙在焉。古时朔门一带街坊繁华,每逢庙会更是热闹。北宋永嘉郡守杨蟠《永宁桥》诗云:“过时灯火后,箫鼓正喧阗;三十六坊月,一般今夜圆。”现在的永宁巷很冷清,东巷头有家理发店,理发的都是些中老年人,西巷头有家小店卖的花生、菱角味道还不错,我早上出来得早没吃早饭,过路巷口时就买了些拎着吃。东巷口对面有一家温州老字号“八字桥松糕老店”,以前永宁巷里有间“猪油糕”店,提起它来,一些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永宁巷林定寿老人的“猪油糕”是最正宗的,林定寿老人故居在永宁巷205号,现这门手艺据说由老人的外甥接手,店开在巷口对面,还是正宗的味儿,喜欢猪油糕的朋友,在进巷前不妨买一块吃吃,感觉还是蛮不错的,甜甜腻腻的滋味,含在嘴里又软又浓,传统的口感,在老街古巷中似乎更有味儿了。朔门历史街区是温州古城“北埠”的重要组成部分。朔门老街、七枫巷、永宁巷三条横街,东起打绳巷,西至解放北路,我们花不到二个小时,就走完了,从旅游的角度来说,格局稍小了点,老屋也少了点,是不是在保留街区原貌的基础上,将一些民居改为仿古建筑,尽量恢复原来的历史风貌,引入更多的具有温州的特色元素,勾引人们的食欲和记忆,并在街区与海坛山之间建一条直通的登山步道,拓展街区的外延,使人们在游览朔门历史街区之余,登上海坛山,远眺瓯江,怀一绪古城之幽思。本文为作者授权发表,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文:郑明晓,字愚之,号云溪山人,1966年生,原籍浙江瑞安,迁居温州,浙江诗词与楹联学会会员,喜山水旅游,著有《云溪山人诗词》、《云溪山人游记》。
图:胡炎。
永宁巷比七枫巷宽些,遇到小汽车时,行人让让身车就能通过。老巷所剩老屋已经不多,数得上号的更少,金树德堂(古德院)还有几间,“大生堂”只剩门楼、“爱吾庐”只剩门台,保存修缮完好的也只有王屏周烈士故居了。“金树德堂”是乾隆赐给重德修性的房屋主人金氏,后由陈显珍购得,于此经营油漆生意。王屏周烈士故居在永宁巷50号,王屏周中学时就参加进步青年爱国运动,1925年入黄埔军校一期,1926年入党,1928年6月任永嘉县委书记,同年12月被捕,1930年牺牲。温州受革命影响较早,早在1924年,谢文锦就创建了温州独立支部,他自己在创建之初的1921年,就加入中国,不久与、任弼时、罗亦农、萧劲光被党派遣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温州很早就播下革命的种子,是浙江省革命的活动中心,红十三军、挺进师及之后的浙南游击纵队就主要活动在浙南大地,浙南游击纵队还以自身的力量和平解放了温州,建立人民,迎接解放大军南下。我们在“金树德堂”、 王屏周烈士故居,稍停留了一下,就走到巷东尽头温二中后门,看到巷角停满的小黄车,两人各骑了一辆往朱自清故居骑,骑行中闪过一庙,停下来看,见庙仪门上写着“永宁寺”,象发现新大陆似的,忙叫回骑在前面的胡炎。永宁巷,也名永宁坊,为温州古城三十六坊之一,这里巷因寺名。寺院为合院式神庙建筑,坐北朝南临巷,庙里供奉有永宁圣王。进仪门,正殿、厢房便全然入目,老式建筑,抬梁黑瓦,主体梁架结构为清早中期风格,建筑构造独特,与宋代营造法式一脉相承,有较高的建筑研究价值与历史价值,现为温州市文保单位。寺庙的来历,说法多种,一种说法是东晋时永嘉郡所属的永宁县治曾设于此处,永宁巷和永宁庙因此得名;还有一种说法来自民间传说《洗马桥祭羹饭》,据说书生刘文龙在金榜题名后,他的一名仆人永宁为他护送马蹄金回乡,途中遇害,后来刘文龙封侯后,建殿纪念忠仆。明朝时,永宁巷被称为“大忠坊”,《弘治〈温州府志〉》记载:“大忠坊”,旧名永宁坊,内永宁庙在焉。古时朔门一带街坊繁华,每逢庙会更是热闹。北宋永嘉郡守杨蟠《永宁桥》诗云:“过时灯火后,箫鼓正喧阗;三十六坊月,一般今夜圆。”现在的永宁巷很冷清,东巷头有家理发店,理发的都是些中老年人,西巷头有家小店卖的花生、菱角味道还不错,我早上出来得早没吃早饭,过路巷口时就买了些拎着吃。东巷口对面有一家温州老字号“八字桥松糕老店”,以前永宁巷里有间“猪油糕”店,提起它来,一些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永宁巷林定寿老人的“猪油糕”是最正宗的,林定寿老人故居在永宁巷205号,现这门手艺据说由老人的外甥接手,店开在巷口对面,还是正宗的味儿,喜欢猪油糕的朋友,在进巷前不妨买一块吃吃,感觉还是蛮不错的,甜甜腻腻的滋味,含在嘴里又软又浓,传统的口感,在老街古巷中似乎更有味儿了。朔门历史街区是温州古城“北埠”的重要组成部分。朔门老街、七枫巷、永宁巷三条横街,东起打绳巷,西至解放北路,我们花不到二个小时,就走完了,从旅游的角度来说,格局稍小了点,老屋也少了点,是不是在保留街区原貌的基础上,将一些民居改为仿古建筑,尽量恢复原来的历史风貌,引入更多的具有温州的特色元素,勾引人们的食欲和记忆,并在街区与海坛山之间建一条直通的登山步道,拓展街区的外延,使人们在游览朔门历史街区之余,登上海坛山,远眺瓯江,怀一绪古城之幽思。本文为作者授权发表,欢迎转发,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