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4 13:31:44作者:谁为谁伤来源:网络
本文目录一览:
清代将中央及地方的各衙门岗位编制称为“官缺”,官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官缺,仅指官的缺额,如某岗位某官设几名即缺几缺,哪个职位暂时无人,称之位出缺。广义的官缺是指哪种官位由什么人充任,如何分配,如满洲缺、蒙古缺、汉军缺等。
为了更好的了解清代的官缺制,现将几种性质类别的官缺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一,固定授予不同民族、不同身份之人的官缺。
满洲缺,也称满缺,是授予满洲旗人的官缺。蒙古缺,是授予蒙古旗人的官缺。汉军缺,是授予汉军旗人的官缺。内务府包衣缺,是授予内务府包衣旗人的官缺。宗室缺,是授予满族皇族中的宗室人员的官缺。汉缺,是授予汉人的官缺。
以上汉缺之外的几种官缺,都是授予旗人、满族宗室的官缺,这种设置与分配,主要实行于中央各机构中。内阁大学士、学士,部院寺监机构的长官尚书、侍郎、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卿、少卿、祭酒、司业、监正、监副等,均为满汉等额设缺,即满汉双轨制。
其下分支机构的中下级官员,如部院各司等官职,满汉缺并设,一般是满缺多于汉缺。这种官缺设置,是保障满族主体统治、满汉联合的政治措施。满族旧有的机构,理藩院职官为满洲缺,兼用蒙古旗人。八旗各种机构所设官,为旗人官缺,内务府,除包衣缺外,高级官员也是满洲缺。
地方直省,大部分地区不实行满汉官区别任用,只是某个时期个别省如陕西、四川的高级官员曾一度定为满缺。另外,边区的某些道、府、厅、州、县,有定为满缺者,其余所有省以下至县的官缺也可以称为汉缺,不过所有旗人都可以出任。知州、知县及各级佐杂官,主要是由汉人充任,这体现了直省地方基层以汉治汉的统治特点。
边疆民族地区的驻扎大臣,则为满洲缺,如驻藏大臣、西宁大臣,蒙古地区的参赞大臣、库伦大臣,新疆地区的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等。
直省及边疆八旗驻防官,也是以旗人担任。诸种官缺还有互相调剂的制度,如中央机构长官中的满洲缺,宗室人员、蒙古旗人、汉军旗人、内务府包衣旗人也可以选补,此外汉军旗人还可以选补司官以上的汉缺。
外官,包括直省、边疆地区的官缺,蒙古旗人可用满洲缺,满洲、蒙古、汉军、包衣旗人,皆可用汉缺,而汉人不可以用旗人官缺,偶有充任者也是极个别的例子。这种情况到了光绪后期以后,才有所改变,中央各部的尚书、侍郎取消满汉双轨制,不再实行满汉分缺。
另外,乾隆以后,京城的八旗高级武官,如领侍卫内大臣、八旗都统、各兵营统领等,也选蒙古王公担任,其理藩院的额外侍郎一缺,乾隆以后则是蒙古王公的专缺。边疆地区的驻防将军、驻扎大臣,也有任命蒙古王公担任的。
二,按官职重要程度所划分的官缺。
这种情况主要实行于地方的道、府以下的职官。清代以冲、繁、疲、难四个标准来衡量府、厅、州、县的重要程度和治理难易,并据此划分官缺的重要程度,将其定为最要缺、要缺等名目。
冲,是指地理位置最重要,地处要冲;繁,是指需要办理的政务繁多;疲,是指赋税不好征收;难,是指民风彪悍难以治理。如果这四个字全部占全的为最要缺,占三个字的为要缺,两个字的为中缺,一个字或一项也没有的为简缺。有的府或州县占字虽少,但考虑到其他因素,也有定为最要缺、要缺的。
这些缺名所指的官缺,是府州县的长官知府、知州、知县等缺。划分这类官缺,以决定不同人选,因才选职、因地授官,目的是加强对重要府州县的统治管理。
另外,边远省份的烟瘴地区、苗疆及沿海沿河地区,因有特殊因素、某种特殊事项,虽所占冲、繁、疲、难四项少或没有,也定为最要缺、要缺等。见下述。
三,特殊地区之官缺。
凡边远省份、民族区域、沿海等地区府厅州县,因条件恶劣,或烟瘴、险阻、荒凉,或民情复杂难治,其职官定为特殊之缺。所以又有了边疆、海疆、夷疆、苗疆及烟瘴等项要缺。如云南省元江、开化、广西、广南四府,广西省南宁、太平、思恩、庆远四府,广东省崖州、感恩、昌化、陵水四州县,皆定为烟瘴地的官缺。
云南、贵州、广西、湖南等省的所谓苗疆地区的府州县,定为苗疆缺。云南省昭通府、东川府知府,大关、中甸、维西、鲁甸等厅,贵州省粮驿道,贵阳、安顺等七府知府,长寨、郞岱、八寨等厅及某些州县,称为“夷疆极边各缺”或“夷疆各缺”。
福建沿海之闽县、侯官、福清、晋江、南安、惠安、同安、龙溪、漳浦等县,浙江之乐清、宁波府海防同知等,则定为海疆缺。
以上所列的官缺一般划为要缺,在任用上挑选干练之人,在提升年限上比其他官缺时间要短,多为三年,也有两年者,年满即升。而内地其他官缺一般是任满五年才有提升资格,而且不一定立即提升。
四,专职官缺。
有些专职官,用职务性质命名,以强调其职责。如河务官,有的是专职河缺,有的又兼任地方官事务,而以河缺称之,以强调其主职是河务。如乾隆二十年,山东东平州的州同“改归河缺”,分管运河,仍兼地方事务。二十六年,通惠河的庆丰、通流两闸闸官“改为河缺”。
而有的河务官原本就是河缺,如江南河道总督、河东河道总督,专职管河道的道员,河厅的同知、通判。而负责漕运的直隶、山东、江苏、浙江、湖北等八省卫所官,专职运输漕粮,则称为卫缺。其他如漕运总督、学政、盐政等,也是专职官缺。
五,按选任方式划分的官缺。
1,请旨缺。此类官缺,由皇帝决定人选,相关机构只能提供所出缺的官职、有入选资格之人,开列其名单给皇帝。划归请旨缺的,都是较高级、担任重要或某些特殊职能的官职。
2,题缺、调缺。此类官缺,是一般道、知府缺及中央、地方中下级官员中的较重要的职官。中央机关题缺又称留缺,由各部院长官于本机关属员中选取两名候选人,地方则由督抚于本省属员中选取一名候选人,均提交吏部审查资格,中级官员引见皇帝批准。
其中,题缺和调缺又有区别,调缺是同品级的官员中选取,即所谓的同品调缺,题缺则可于稍低品级的官员中选取升用。
3,拣授缺。此类官缺主要是在资格、才能方面有特殊要求的职官,在较大范围内挑选,皆须引见皇帝批准。
4,考授缺。指某些官职须有某种特殊才能,需经过专业知识的考试选拔。
5,选授缺。凡不属于以上官缺者,都归为选授缺,由吏部选取。划归选缺者,多为中下级官员中较次要的职官。
除了上面的官缺外,八旗武职也有自己的一套官缺体制。如公缺、左右翼缺、旗缺、佐领下缺。因为本文的重点在于说明文职官缺,因此就不深入说明了。
清代官缺的区分与命名,是从多角度进行划分的,每一职官可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缺名,其重要目的,是规定某种官须什么人才可入选,不同级别、性质的职官由谁主选,如何选任。如理藩院尚书,属于满洲缺,户部两个尚书中有一个是满洲缺,规定了是从满洲旗人中选任,此职官又是请旨缺,规定了它必须由皇帝主选,而且又是请旨缺中的“开列”,由吏部开列所有应选者提供给皇帝,由皇帝选择。
清代的官缺制较为复杂,也体现了清代选官制度的细致与深化,这一制度是在沿袭明制的基础上,不断增定、变化形成的。
从总的趋势上看,皇帝在选官权上扩大、强化,吏部的权力不断缩小,乾隆中期以后又有军机处分割其权力。此外,地方督抚被赋予了一定选官权在行政上又具有某种合理性。清末时,这种制度被严重破坏,地方实权派督抚权力膨胀,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朝廷的选官权。
古贤认为,世界是由五种元素构成的,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金、木、水、火、土,统称为五行。\"人在三界内,身在五行中\",这是道家的一句经典名言,那么五行到底是怎么影响我们命运的?
五行全的人是比较有福的命,一生平稳,不会有多大的起伏与波澜,即使有些许不顺,也能转危为安。假如你的命中有一项五行弱或者没有,那么你必将会缺失一些东西。这就是人常听说的\"五行缺什么,哪方面就会不顺\"。但是五行有缺,必然意味着五行有多,也说明很多地方会更有成就。
命中缺木
五行木为自然界花草树木,对应到人的性格上,木旺的人拥有勇敢果断和坚韧不拔的性格,有着奋发向上、永不退缩的精神。如果八字中五行木弱或者缺失,那么这个人往往缺乏做事的动力,遇事容易退缩,难以坚持。
命中缺火
五行火为自然界的阳光火焰,对应到人的性格上,火旺的人彬彬有礼,有谦让之风,有着强烈的积极性与热情。如果八字中五行火弱或者缺失,那么这个人就会礼仪欠佳,缺少做事的积极性,通常会比较懒惰,难以成事。
命中缺土
五行土为自然界的大地泥沙,对应到人的性格上,土旺的人诚实稳重,同时也给人一种有威信、可靠的感觉。如果八字中五行土弱或者缺失,那么这个人就会缺乏诚信,难以取得他人的信任,做事容易冲动。
命中缺金
五行金为自然界的金矿玉石,对应到人的性格上,金旺的人有正义感,嫉恶如仇,杀伐果断,极具威严,往往是成大事者不可或缺的。如果八字中五行金弱或者缺失,那么这个人就会极度缺乏威严感,做事犹豫不决,畏首畏尾。
命中缺水
五行水为自然界的江河湖海,对应到人的性格上,水旺的人机智好学,思维比较敏捷,同时懂得变化之道,为人处事比较圆滑。如果八字中五行水弱或者缺水,那么这个人通常会不懂变化,做事急躁,缺少谋略。
此外,在八字命理中,你所缺少的五行,也会对应到具体的事项,这就是\"十神\"。十神是一个八字中的核心所在,代表着财运、亲情、兄弟、事业、感情等,缺的五行对应着哪个十神,该方面的运势就会极差。
命中缺印星
\"印星\"代表着学业、事业、家庭、父母等。如果八字中所缺五行为印星,就表明此人与母亲缘份浅,不易获得学历文凭,工作事业不稳定,固定资产也不易建立,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
命中缺食伤
\"食伤\"代表着一个人的情商、才艺、想象力、创造力等。如果八字中所缺五行为食伤,就表明此人才艺得不到发挥,不懂得巧言令色,赚钱的门道也较少。如果是女命,则会与子嗣缘分浅薄。
命中缺财星
\"财星\"代表着一个人的财运、理财能力、机遇等,同时也代表着父亲。如果八字中所缺五行为财星,就表明此人与父亲缘份浅,对于钱财没有概念,不会精打细算,求财缺乏机遇,比较吃力。如果是男命,则会与妻子缘分比较浅薄。
命中缺官杀
\"官杀\"代表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执行力、自我约束力。如果八字中所缺五行为官杀,就表明此人自身约束力差,我行我素,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容易懒散,也容易大起大落,不易得到大家的尊敬和认可。如果是女命,则会与丈夫缘分浅薄。
命中缺比劫
\"比劫\"代表着一个人的兄弟、朋友、同事、社交能力等。如果八字中所缺五行为比劫,就表明此人不善交友,做事缺乏主观意识,随波逐流,为人不够豪爽,过于拘谨。
古贤认为,世界是由五种元素构成的,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金、木、水、火、土,统称为五行。\"人在三界内,身在五行中\",这是道家的一句经典名言,那么五行到底是怎么影响我们命运的?
五行全的人是比较有福的命,一生平稳,不会有多大的起伏与波澜,即使有些许不顺,也能转危为安。假如你的命中有一项五行弱或者没有,那么你必将会缺失一些东西。这就是人常听说的\"五行缺什么,哪方面就会不顺\"。但是五行有缺,必然意味着五行有多,也说明很多地方会更有成就。
命中缺木
五行木为自然界花草树木,对应到人的性格上,木旺的人拥有勇敢果断和坚韧不拔的性格,有着奋发向上、永不退缩的精神。如果八字中五行木弱或者缺失,那么这个人往往缺乏做事的动力,遇事容易退缩,难以坚持。
命中缺火
五行火为自然界的阳光火焰,对应到人的性格上,火旺的人彬彬有礼,有谦让之风,有着强烈的积极性与热情。如果八字中五行火弱或者缺失,那么这个人就会礼仪欠佳,缺少做事的积极性,通常会比较懒惰,难以成事。
命中缺土
五行土为自然界的大地泥沙,对应到人的性格上,土旺的人诚实稳重,同时也给人一种有威信、可靠的感觉。如果八字中五行土弱或者缺失,那么这个人就会缺乏诚信,难以取得他人的信任,做事容易冲动。
命中缺金
五行金为自然界的金矿玉石,对应到人的性格上,金旺的人有正义感,嫉恶如仇,杀伐果断,极具威严,往往是成大事者不可或缺的。如果八字中五行金弱或者缺失,那么这个人就会极度缺乏威严感,做事犹豫不决,畏首畏尾。
命中缺水
五行水为自然界的江河湖海,对应到人的性格上,水旺的人机智好学,思维比较敏捷,同时懂得变化之道,为人处事比较圆滑。如果八字中五行水弱或者缺水,那么这个人通常会不懂变化,做事急躁,缺少谋略。
此外,在八字命理中,你所缺少的五行,也会对应到具体的事项,这就是\"十神\"。十神是一个八字中的核心所在,代表着财运、亲情、兄弟、事业、感情等,缺的五行对应着哪个十神,该方面的运势就会极差。
命中缺印星
\"印星\"代表着学业、事业、家庭、父母等。如果八字中所缺五行为印星,就表明此人与母亲缘份浅,不易获得学历文凭,工作事业不稳定,固定资产也不易建立,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
命中缺食伤
\"食伤\"代表着一个人的情商、才艺、想象力、创造力等。如果八字中所缺五行为食伤,就表明此人才艺得不到发挥,不懂得巧言令色,赚钱的门道也较少。如果是女命,则会与子嗣缘分浅薄。
命中缺财星
\"财星\"代表着一个人的财运、理财能力、机遇等,同时也代表着父亲。如果八字中所缺五行为财星,就表明此人与父亲缘份浅,对于钱财没有概念,不会精打细算,求财缺乏机遇,比较吃力。如果是男命,则会与妻子缘分比较浅薄。
命中缺官杀
\"官杀\"代表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执行力、自我约束力。如果八字中所缺五行为官杀,就表明此人自身约束力差,我行我素,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容易懒散,也容易大起大落,不易得到大家的尊敬和认可。如果是女命,则会与丈夫缘分浅薄。
命中缺比劫
\"比劫\"代表着一个人的兄弟、朋友、同事、社交能力等。如果八字中所缺五行为比劫,就表明此人不善交友,做事缺乏主观意识,随波逐流,为人不够豪爽,过于拘谨。
清代将中央及地方的各衙门岗位编制称为“官缺”,官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官缺,仅指官的缺额,如某岗位某官设几名即缺几缺,哪个职位暂时无人,称之位出缺。广义的官缺是指哪种官位由什么人充任,如何分配,如满洲缺、蒙古缺、汉军缺等。
为了更好的了解清代的官缺制,现将几种性质类别的官缺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一,固定授予不同民族、不同身份之人的官缺。
满洲缺,也称满缺,是授予满洲旗人的官缺。蒙古缺,是授予蒙古旗人的官缺。汉军缺,是授予汉军旗人的官缺。内务府包衣缺,是授予内务府包衣旗人的官缺。宗室缺,是授予满族皇族中的宗室人员的官缺。汉缺,是授予汉人的官缺。
以上汉缺之外的几种官缺,都是授予旗人、满族宗室的官缺,这种设置与分配,主要实行于中央各机构中。内阁大学士、学士,部院寺监机构的长官尚书、侍郎、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卿、少卿、祭酒、司业、监正、监副等,均为满汉等额设缺,即满汉双轨制。
其下分支机构的中下级官员,如部院各司等官职,满汉缺并设,一般是满缺多于汉缺。这种官缺设置,是保障满族主体统治、满汉联合的政治措施。满族旧有的机构,理藩院职官为满洲缺,兼用蒙古旗人。八旗各种机构所设官,为旗人官缺,内务府,除包衣缺外,高级官员也是满洲缺。
地方直省,大部分地区不实行满汉官区别任用,只是某个时期个别省如陕西、四川的高级官员曾一度定为满缺。另外,边区的某些道、府、厅、州、县,有定为满缺者,其余所有省以下至县的官缺也可以称为汉缺,不过所有旗人都可以出任。知州、知县及各级佐杂官,主要是由汉人充任,这体现了直省地方基层以汉治汉的统治特点。
边疆民族地区的驻扎大臣,则为满洲缺,如驻藏大臣、西宁大臣,蒙古地区的参赞大臣、库伦大臣,新疆地区的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等。
直省及边疆八旗驻防官,也是以旗人担任。诸种官缺还有互相调剂的制度,如中央机构长官中的满洲缺,宗室人员、蒙古旗人、汉军旗人、内务府包衣旗人也可以选补,此外汉军旗人还可以选补司官以上的汉缺。
外官,包括直省、边疆地区的官缺,蒙古旗人可用满洲缺,满洲、蒙古、汉军、包衣旗人,皆可用汉缺,而汉人不可以用旗人官缺,偶有充任者也是极个别的例子。这种情况到了光绪后期以后,才有所改变,中央各部的尚书、侍郎取消满汉双轨制,不再实行满汉分缺。
另外,乾隆以后,京城的八旗高级武官,如领侍卫内大臣、八旗都统、各兵营统领等,也选蒙古王公担任,其理藩院的额外侍郎一缺,乾隆以后则是蒙古王公的专缺。边疆地区的驻防将军、驻扎大臣,也有任命蒙古王公担任的。
二,按官职重要程度所划分的官缺。
这种情况主要实行于地方的道、府以下的职官。清代以冲、繁、疲、难四个标准来衡量府、厅、州、县的重要程度和治理难易,并据此划分官缺的重要程度,将其定为最要缺、要缺等名目。
冲,是指地理位置最重要,地处要冲;繁,是指需要办理的政务繁多;疲,是指赋税不好征收;难,是指民风彪悍难以治理。如果这四个字全部占全的为最要缺,占三个字的为要缺,两个字的为中缺,一个字或一项也没有的为简缺。有的府或州县占字虽少,但考虑到其他因素,也有定为最要缺、要缺的。
这些缺名所指的官缺,是府州县的长官知府、知州、知县等缺。划分这类官缺,以决定不同人选,因才选职、因地授官,目的是加强对重要府州县的统治管理。
另外,边远省份的烟瘴地区、苗疆及沿海沿河地区,因有特殊因素、某种特殊事项,虽所占冲、繁、疲、难四项少或没有,也定为最要缺、要缺等。见下述。
三,特殊地区之官缺。
凡边远省份、民族区域、沿海等地区府厅州县,因条件恶劣,或烟瘴、险阻、荒凉,或民情复杂难治,其职官定为特殊之缺。所以又有了边疆、海疆、夷疆、苗疆及烟瘴等项要缺。如云南省元江、开化、广西、广南四府,广西省南宁、太平、思恩、庆远四府,广东省崖州、感恩、昌化、陵水四州县,皆定为烟瘴地的官缺。
云南、贵州、广西、湖南等省的所谓苗疆地区的府州县,定为苗疆缺。云南省昭通府、东川府知府,大关、中甸、维西、鲁甸等厅,贵州省粮驿道,贵阳、安顺等七府知府,长寨、郞岱、八寨等厅及某些州县,称为“夷疆极边各缺”或“夷疆各缺”。
福建沿海之闽县、侯官、福清、晋江、南安、惠安、同安、龙溪、漳浦等县,浙江之乐清、宁波府海防同知等,则定为海疆缺。
以上所列的官缺一般划为要缺,在任用上挑选干练之人,在提升年限上比其他官缺时间要短,多为三年,也有两年者,年满即升。而内地其他官缺一般是任满五年才有提升资格,而且不一定立即提升。
四,专职官缺。
有些专职官,用职务性质命名,以强调其职责。如河务官,有的是专职河缺,有的又兼任地方官事务,而以河缺称之,以强调其主职是河务。如乾隆二十年,山东东平州的州同“改归河缺”,分管运河,仍兼地方事务。二十六年,通惠河的庆丰、通流两闸闸官“改为河缺”。
而有的河务官原本就是河缺,如江南河道总督、河东河道总督,专职管河道的道员,河厅的同知、通判。而负责漕运的直隶、山东、江苏、浙江、湖北等八省卫所官,专职运输漕粮,则称为卫缺。其他如漕运总督、学政、盐政等,也是专职官缺。
五,按选任方式划分的官缺。
1,请旨缺。此类官缺,由皇帝决定人选,相关机构只能提供所出缺的官职、有入选资格之人,开列其名单给皇帝。划归请旨缺的,都是较高级、担任重要或某些特殊职能的官职。
2,题缺、调缺。此类官缺,是一般道、知府缺及中央、地方中下级官员中的较重要的职官。中央机关题缺又称留缺,由各部院长官于本机关属员中选取两名候选人,地方则由督抚于本省属员中选取一名候选人,均提交吏部审查资格,中级官员引见皇帝批准。
其中,题缺和调缺又有区别,调缺是同品级的官员中选取,即所谓的同品调缺,题缺则可于稍低品级的官员中选取升用。
3,拣授缺。此类官缺主要是在资格、才能方面有特殊要求的职官,在较大范围内挑选,皆须引见皇帝批准。
4,考授缺。指某些官职须有某种特殊才能,需经过专业知识的考试选拔。
5,选授缺。凡不属于以上官缺者,都归为选授缺,由吏部选取。划归选缺者,多为中下级官员中较次要的职官。
除了上面的官缺外,八旗武职也有自己的一套官缺体制。如公缺、左右翼缺、旗缺、佐领下缺。因为本文的重点在于说明文职官缺,因此就不深入说明了。
清代官缺的区分与命名,是从多角度进行划分的,每一职官可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缺名,其重要目的,是规定某种官须什么人才可入选,不同级别、性质的职官由谁主选,如何选任。如理藩院尚书,属于满洲缺,户部两个尚书中有一个是满洲缺,规定了是从满洲旗人中选任,此职官又是请旨缺,规定了它必须由皇帝主选,而且又是请旨缺中的“开列”,由吏部开列所有应选者提供给皇帝,由皇帝选择。
清代的官缺制较为复杂,也体现了清代选官制度的细致与深化,这一制度是在沿袭明制的基础上,不断增定、变化形成的。
从总的趋势上看,皇帝在选官权上扩大、强化,吏部的权力不断缩小,乾隆中期以后又有军机处分割其权力。此外,地方督抚被赋予了一定选官权在行政上又具有某种合理性。清末时,这种制度被严重破坏,地方实权派督抚权力膨胀,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朝廷的选官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