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算命

上鹿下土念什么(上鹿下土)

发布时间:2024-03-31 04:21:25作者:孤僻成性来源:互联网

上鹿下土念什么(上鹿下土)

本文目录一览:

每日一字:鹿

史书中,常会用“群雄逐鹿”、“逐鹿中原”这样的词语来描写天下权势的角逐。看鹿在谁手?便问鼎天下!显然这里的鹿有了更深层的指代意。人们为什么会说“逐鹿”,而不是“逐龙”、“逐虎”、“逐马”呢?

汉字在最初造字时以象形为主,即古书所言“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观鸟兽之行迹,察山川风雨之演相,体类象形而造字”,这在鹿字上很明显地体现了出来。《说文解字》中说:“鹿,兽也,象头角四足之形。”鹿的古文字形像一只鹿的侧面,突出鹿头上的两枝角和四肢,这来源于人们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把握。

上古中原大地上,鹿是一个数量很大的动物种类,《诗经》的《吉日》中的“兽之所同,麀鹿麌麌”,《桑柔》中的“瞻彼中林,甡甡其鹿”等,都描述了鹿众多的景象,这从汉字中也可以反映出来。例如,“尘”字的甲骨文字形和小篆字形中,上半部分分别是一只和三只鹿,下半部分是土,《说文解字》将其解释为“鹿行扬土也”,鹿是善于奔跑、喜好群居的动物,当群行时必扬起尘土。从“尘”字的古字形,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在茫茫高原上,一大群鹿跑过,扬起漫天的尘土。以鹿的形象造“尘”字,足以说明当时鹿之数量众多。

既然鹿随处可见,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它自然就成为人们谈话中取譬说理的对象。《孟子·梁惠王上》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 ”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这里的沼,就是梁惠王的苑囿,那里有很多的麋鹿。孟子见到麋鹿,便借此与梁惠王探讨贤者之道,并且进一步引用《诗经·大雅·灵台》这首诗,说周文王在灵囿,鹿就能悠闲地栖于树荫下、鱼就跳跃喜乐,从而希望梁惠王也能向文王学习,做到与民偕乐。这样的取譬说理是多么巧妙自然。

可见,古人从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经常接触的对象中发现了社会生活甚至国家治理中的某些共同事理,这正如修辞学所说,一切巧妙的修辞都来自于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感悟。温顺友善的鹿从本是被追逐捕猎的对象,到变成权力的象征,是因为当人们在目睹统治阶级对权力的追逐时,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日常生活中逐鹿捕猎的情形。《史记》里记载:楚汉相争的时候,韩信被封为齐王。有个叫蒯通的辩士,劝韩信和楚、汉三分天下,韩信不肯。西汉建立后,韩信被杀,刘邦又派人抓到蒯通。蒯通辩解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用失鹿比喻秦失天下,各地涌现的英雄人物互相争之,才能高、行动快者得之,这也正是他劝韩信争天下的原因。刘邦一听有理,便放了蒯通,典故“逐鹿天下”由此而来。此后,“鹿死谁手”中的鹿,就再也不是一只自然界中的鹿,和“问鼎中原”中的鼎一样,成为王权的象征。后来金庸先生作小说《鹿鼎记》,就取意逐鹿及问鼎。

在中国文化的动物形象里,说到鹿,就不可不说鹤。有一句吉祥话叫“鹤鹿同春”,很多古代建筑,如故宫的储秀宫、颐和园的乐寿堂,都在院中放置着铜鹿与铜鹤。“鹿鹤”取其谐音“六合”,合起来便是“六合同春”的美好寓意。

那么,鹿与鹤同时呈现,仅仅是因为谐音的缘故吗?当然没有这么简单。《周易》里讲“一阴一阳谓之道”,中国文化,是一种重视阴阳平衡、刚柔并济的文化。鹿与鹤,就正如是一阴一阳的文化形态代表:鹤,那挺拔的姿态、瘦削的体型、凛然的精神、接近天空的生命状态,就是一种阳刚文化的代表,正如《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那是一种生生不息的气势,是一种君子昂扬的态势;鹿,那温顺的脾性、敦厚的体态、和善的心性、接近大地的生活方式,就是一种阴柔文化的代表,正如《周易》里另一句“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那是一种包容厚德的精神,是一种善待万物的胸怀。

一鹿一鹤,就构成了一阴一阳的平衡与完善。六合同春,刚柔既济,喻示着万事万物各得其所,是“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是阴阳有序、社会和谐。而中国文化在方方面面,都呈现出阴阳并道、刚柔并存的互补性,这正是其如此有张力、有活力、有耐力的重要原因。(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武则天的一生:扬州叛乱——失意官僚不得人心的造反

唐高宗去世(683年12月27日)和唐中宗被废(684年2月26日),是武则天政治历史前后两段过渡的界碑。从此开始了她真正“圣衷独断”的武则天时代,史称“则天朝”。  废唐中宗后,她立第四子李旦为皇帝(唐睿宗),但居于别殿,不许参与政事。武则天自此“常御紫宸殿,施惨紫帐临朝”。一切大政由她以太后身份裁决。形式上她还为皇帝立了皇后刘氏和皇太子李成器(睿宗长子),并改元文明,以示郑重。

亲信大臣刘仁轨上疏,“陈吕后祸败之事,以申规谏”。武则天谦恭地“玺书慰喻”,解释自己临朝称制的原因是:“皇帝谅闇不言,眇身且代亲政。”表示会谨守太后立场,实际上开始了改朝换代的准备,这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唐宗室人人自危,众人愤惋”。一时朝廷内外气氛紧张,武则天为防患未然,派左金吾将军丘神勣去巴州逼死废太子李贤,开了杀戒。但只整儿子,稳不住局势。扬州仍率先发难,公开起兵,打出反武旗号。

  起兵的头子徐敬业是宿将李勣即徐世勣徐茂公的孙子,祖父赐姓李,所以他当时叫李敬业。和他一起策划起兵的骨干分子是一伙因事被贬官而心怀不满的中小官僚,如徐敬业本人由眉州刺史贬为柳州司马,其弟周至令李敬猷免官,给事中唐之奇贬括苍令,长安主簿骆宾王贬临海丞,詹事司直杜求仁贬黟令,还有从御史、周至尉一贬再贬的魏思温,“各以失职怨望,乃谋作乱,以匡复庐陵王为辞”。  他们设计以谋反罪名抓了扬州长史陈敬之,而后徐敬业乘官驿车来,冒充新任扬州司马,奉密旨发兵讨高州酋长冯子猷,打开府库取出财物,驱囚徒、丁役和铸钱作坊的工匠数百人为兵,占据了扬州。  扬州处在运河与长江交汇处,距出海口——当时在海陵,今泰州——远比今时为近,是国内外交通的重要枢纽,9世纪的大食地理学家伊本·考尔大贝称誉扬州为古代东方四大商港之一。国内商业城市“扬一益二”,比成都更加发达,号称富甲天下。长安、洛阳两京的粮食仰给于江浙,靠扬州转运,数量多达一年数百万石。扬州控制着隋、唐时期经济命脉的运河,地位十分重要。自隋代平陈毁建康城后,扬州又成为控制东南的军事重镇。徐敬业起兵一下子就占领了扬州,对武则天临朝未久的不啻是当头一棒。  事情还不仅如此。北边又有楚州(今江苏淮安)司马李崇福率所部山阳、盐城、安宜三县响应,楚州属县惟一不从反叛的盱眙刘行举不久也被徐敬业将尉迟昭攻陷了都梁山,这样就打通了江淮间邗沟段运河。他们十来天中就聚集起一支十来万人的军队,本可以渡淮北上,直取洛阳,一决,这也是他们军师魏思温主张的上策。但多数人本意在割据东南,以为“金陵王气犹在,大江设险,可以自固”。决定先南取常、润等州“以为霸基”,掉头南向渡江攻润州(今江苏镇江)去了。  这批造反的野心家选择了错误的战略方向,走向了失败。但他们的舆论造的很厉害,骆宾王起草了一篇有名的后来称作《词武曌檄》的文字。文章精彩,值得一读:  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尝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密隐先帝之私,阴图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上鹿下匕)。加以虺蝎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鷰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廷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胤,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旧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舳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地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师,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裂山河。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武则天读到这篇极尽谩骂攻击之能事的檄文,竟丝毫没有生气动怒的样子,平静地询问作者是谁?当她知道是骆宾王所写,说:“宰相之过也。人有如此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竟能以爱才之心压抑了遭辱骂的怒火。  鲁迅先生在他的《捣鬼心传》一文中提到这篇檄文,对武则天看过之后“不过微微一笑”,“如此而已”的姿态颇为赞赏。武则天这一极有政治家风度的表演,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话虽那么说得很轻松,但叛火燃起扬州失陷事情非同小可,行动上武则天不敢有一丝怠慢,紧急调动30万大军,派淮安王李神通(李渊堂弟)之子李孝逸统率,从洛阳沿运河汴水东南而下。这时已攻陷润州的徐敬业急忙回军,将兵力部署在运河沿线的高邮、淮阴、都梁山三处。李孝逸军进至临淮(古泗州,在淮水北岸,1680年淮河泛滥后古城没入洪泽湖)与叛军隔水对峙。  战幕在盱眙都梁山拉开。都梁山今称第一山,得名于米芾诗。北宋时他从汴京南航,一路平川,由汴入淮时初见这淮南雄山,留诗:  京洛风尘千里还,船头出汴翠屏间。  莫论衡霍撞星斗,且是东南第一山。攻守之战便从这制高点的争夺开始了。  李孝逸因初战不利,按兵不动,或者以他李唐宗室的立场,对这战事并不热心。监军魏元忠警告他:“朝廷以公王室懿亲,故委以阃外之事,天下安危,实资一决”,如果大军留而不进,难逃逗挠之罪,“祸难至矣”。孝逸才又出兵,击斩尉迟昭于都梁山,但叛军别将韦超仍占据山头,凭险自固。山陡难攻,步骑兵都施展不开,仗怎么打发生争议。多数将领主张放弃攻山,绕过盱眙,直取江都,或与下阿徐敬业主力决战。但盱眙地处汴水入淮口,支度使薛克扬认为盱眙之战是全局关键,不仅要解除对洛阳的危胁,而且“举都梁,则淮阴、高邮望风瓦解”。魏元忠也认为不能先打敬业,应先打守淮阴的敬猷,敬猷兵弱,可一战而克,等敬业得到消息,想救援也不及。然后乘胜进攻敬业,势不可挡。于是唐军猛攻盱眙,韦超夜遁,又顺流而下击走敬猷,最后在高邮下阿溪与徐敬业决战。  唐军后军总管苏孝祥率五千兵渡溪作战,战败阵亡,士卒溺毙溪中者过半。李孝逸又欲退兵,魏元忠坚持要打,建议改用火攻,终于大败叛军,斩首七千级,溺死者无数,徐敬业、敬猷、骆宾王等溃逃江都,想出海奔高丽,在海陵因风阻不得启航,部将王那相将他们斩首降唐,余党唐之奇、魏思温等也被抓获,传首东都。  从九月丁丑到十一月乙丑,前后49天,扬、润、楚三州俱平,10万叛军烟消云散。这场虽来势汹汹,毕竟只像几片轻飓的浮云漂荡而去,“扬州构逆,殆有五旬,而海内晏然,纤尘不动”。没有带来真正的风雨,也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便消逝了。武则天安然渡过一生中最大的一场军事危机。  武则天能够迅速取胜,首先是有明显的军事优势,除军队是30万对10万之外,武则天还能派出左鹰扬大将军黑齿常之为江南道大总管,配合扬州道大总管李孝逸军,实际这一路人马未动前方已经告捷。  军事优势之外,人心向背也是重要因素。农民和其它被统治阶层“思安久矣”,不支持徐敬业等人企图割据的战争,最先被胁迫卷入事变的是人身不自由的囚徒和身份低于编户的杂户工匠。普通地主们也普遍地不支持反武起兵,仅一部分门阀官僚地主有反武倾向,但没有来得及行动起来。因此局部的叛乱没能动摇全国基本稳定的政局。当时地方官响应徐敬业者只有寥寥一二个,相反倒很有一批文武官员都以死表示对中央对武则天的忠心。如徐敬业的叔父润州刺史李思文即不从叛乱,先秘密遣使报告敬业阴谋反叛的消息,后又拒守润州,力屈城陷。润州司马刘延嗣被俘后也不降。曲阿令尹元贞率兵救润州,战败被擒,“临以白刃,不屈而死”。跟随苏孝祥渡下阿溪攻徐敬业的果毅都尉成三郎被俘将斩时大呼:“我死,妻子受荣,尔死,妻子籍没,尔终不及我也!”当地百姓也不支持叛军,而且唐军还有监军魏元忠等非常得力的积极策谋平叛方略的中坚人物,阻止主将李孝逸的观望后退,终于一鼓作气,取得全胜。  在策略上,武则天当时只临朝称制,形式上保存李唐皇帝,政治上比较主动。半年前她又毫不迟疑地派人杀了李贤,也就防止了一场奉真李贤来同她对抗的事变,使徐敬业只能找一貌类故太子贤的人来冒充,欺骗众人:“贤不死,亡在此城中,令吾属举兵。”可见武则天杀李贤是有远见的政治行动。这些都可见武则天政治上的机智,当然也是残忍的。  我们还不能忘记,正是大运河为30万唐军的调动和粮秣供应提供了运输方便,这场在运河线上进行的统一战争顺利平叛成功,有开凿未久的大运河默默贡献的一份力量。  武则天扬州平叛的胜利是一件有积极意义的历史事件。王夫之已看出:“李敬业起兵讨武氏,所与共事者,骆宾王、杜求仁、魏思温,皆失职怨望,而非果以中宗之度为动众之忱也……观其取润州,向金陵,以定霸基而应王气,不轨之情,天地鬼神昭鉴而不可欺。”可以设想,这场战火若不能迅速平息,再回复一个世纪以前南北局面,历史又要走一段曲折的路,初唐社会经济持续上升的势头将被中断,30年后的开元盛世也会化为乌有。

这些鹿字头的汉字都是些什么神兽?

鹿lù:哺乳动物,四肢细长,尾短。(其他含义:方形的粮仓、粗,粗劣、姓氏)

甲骨文是典型的象形字。寥寥数笔把鹿这种动物的美丽、温顺而又行动敏捷刻画的活灵活现,惟妙惟肖。金文用高度概括的的写意手法,突出鹿最具代表性的角、目、肢,足见古人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造型能力。

麚jiā:雄鹿。

麑ní幼鹿。

麛mí幼鹿、泛指幼兽。

麀yōu:雌鹿,泛指母兽。

䴟huán、huàn:一岁的鹿。(《玉篇》解释:鹿一岁。)

䴤shēng《字汇》中解释:鹿二岁也。《玉篇》中解释:兽,似鹿。

麂jǐ: 哺乳动物的一属,像鹿。通称“麂子”。

麋mí:麋鹿。

麔jiù雄性麋鹿。

麎chén雌性麋鹿。

䴠yǎo幼麋。

麇jūn: 古书上指獐子。

麏jūn古同“麇”,指獐子。

麌yǔ雄性獐子。

麜lì 雌性獐子。

麆zhù幼獐。

麈zhǔ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拂尘。

麍liú古书上说的一种鹿类动物。

麖jīng马鹿,体形高大。雄的有角,为名贵药材。

麝shè哺乳动物,形状像鹿而小,无角。雄的脐部有香腺,能分泌麝香。

麠jīng水鹿。亦称“马鹿”、“黑鹿”。

䴩piáo:鹿类动物《玉篇》毗招切,音瓢。鹿属。

麡qí〔麡狼〕古书上说的一种像鹿的动物。

䴦rén yín传说中的怪兽,形状像貉、眼睛像人(《山海经》扶豬山有獸,如貉,人面,曰䴦)。

䴪lù[天~]又作“天鹿”,一种神兽。

塵chén “尘”的繁体字。会意字,用群鹿奔跑时扬起尘土来表示灰尘,尘土。《说文》: “(尘)鹿行扬土也。 ”

麗lì“丽”的繁体字。最初指成对和对称,用突出鹿角来表示动物的美丽,“丽” 自此指美好,美丽。

鏖 áo形声字。从金,鏕声。本义:温器,假借为熬、苦战、激烈战斗。(鏕:一种古代炊具,原本读lù,鹿为声旁,后演变为读áo)。

成语“牝鸡司晨”的“牝”字,其中的“匕”到底是何意?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今天是第130课,今天我们讲六个字,都是《说文》540部中“牛”部部属汉字。分别如图:

(今天要讲的六个汉字)

1、牝。读pì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牝,畜母也。从牛,匕声”,在许慎的文字体系下,这是个形声字,本义是指的雌家畜或雌兽类,并不专指雌牛,匕字只提供声音。现在一般的辞书也认为它是形声字,其实它很可能是从会意字转成形声字的,我们看下字形:

(牝的字形演变)

在甲骨文时期,“牝”字的本义也是指的雌家畜或雌兽类,到小篆时字义并没有变化,只是字形上,分别以表示牛、马、羊、猪、虎、鹿等图形加上一个共用的符号“匕”(形状)到后来因为社会的发展,区分这些畜类与兽类的专用字渐成死字,于是合并成一个字“牝”,以表示牛的象形字“牛”,加上“匕”来表示所有的雌性畜类和兽类。在这个字形演变过程中,合并成一个字后世很好理解,唯独这个“匕”字,大家意见不统一。

(郭沫若)

有的人认为“匕”部分是一个反站着的人,这是从小篆字形去分析,似乎并不合理,也不具说服力;更多的字书认为这个“匕”(图形)字就是表示雌性性别的。至于如何表示,基本都省去不说。倒是郭沫若先生的《甲骨文研究》中明确表示:牝、牡两字“均从丄、匕象形,丄、匕为何?丄、匕即祖、妣之省也。古文祖不从示,妣不从女”并且“且实牡器之象形,故可省为丄;匕乃匕柶字之引伸,盖以牝器似匕,故以匕为妣若牝也。”这里讲得很明确的意思有两重:1、这个用“匕”表示的象形符号是雌性的的象形,“牝”字跟“牡”字是一对字,除了牛之外的部分,取义方法一致;2、“匕”是古代“柶”的象形,所谓的柶,一般认为是古代取粮食的器具,样子类似今天的勺子,匕字最早的意思,指的也是这种餐具,并不是指现在的“匕首”,柶的样子像牝器,如图:

(柶的样子)

不管是勺子还是雌性,牝在最初都可能是会意字,我们认为郭沫若先生论断合理,大家理解就好,没必要展开论述。

本义之外,牝字常用的还有如下几个意思:(1)雌性。比如《书.牧誓》称:“牝鸡无晨。”母鸡不会晨鸣。再比如《淮南子.时则》:“游牝别其群。”高诱注说:“是月牝马怀胎已定,故别其群,不欲腾驹蹄伤其胎育。”把怀孕的雌马额外饲养,避免别的马的误伤。

(母马和小马)

(2)古代军阵的阵名。《国语.越语下》中有:“凡阵之道,设右以为牝,益左以为牡。”《武经总要.制度.本朝八阵法》:“右牝阵即黄帝五行之水阵,孙子之牝阵,吴起之曲阵,诸葛亮之龙腾,刘裕之却月也。”这是“牝阵”的历代不同军事家阵法中的不同称呼。

(3)古代锁具容受键的部分。这个跟前面的牡字对照,容易理解。不再引文,只放张旧图:

(古代锁的各部分)

(4)表示溪谷。这也跟牡相对,《大戴礼记.易本命》称“丘陵为牡,溪谷为牝”。

(溪谷)

此外,还有一些特别的用法,比如成语“牝鸡司晨”,出处也是《尚书.牧誓》,指母鸡来掌管报晓的事,一般用来比喻妇人篡权乱政。后来又有“牝朝”的说法,唐人称武则天当政为“牝朝”,即女人主政的朝代。

(武则天画像)

牝的小篆写法如图:

(牝的小篆写法)

2、犢。读dú。因为賣简化为卖,现在简化字里的犢写作犊。《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犢,牛子也。从牛,渎省声”。显然,这又是一个形声字。本义就是小牛。古今用法一致,现在我们也称小牛为牛犊。比如陆游《新岁》有:“山坡卧新犢,园木转幽禽。”山坡上卧着新生的小牛,园子的树下各种禽类在无声无息地走动。小牛一般指未成年的牛,样子如图:

(牛犢)

也用来指代牛。比如《三国志.吴志.鲁肃传》:“乘犢车,从吏卒,交游士林。”意思是:(我们可以)乘牛车,吏卒跟随。与众多士大夫交游。这是鲁肃劝孙权不能投降曹操的话,这里的犢当然不是小牛,古人爱惜牛,一般不会用小牛拉车。现在有些地方的农村,仍然有牛车,样子如图:

(牛车)

本义之外,犢还用作姓。《尚友录》里有载,齐国有个人叫犢牧。

这个字是形声字,名词词性,不需要过多理解,只需要注意:小篆的“犢”字里,右边的“賣”与楷书并不相同,注意区别,用小篆字形时不要写错。看犢字的小篆写法:

(犢的小篆写法)

3、㸬。读bèi。《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二岁牛,从牛,市声”很简单,本义就是二岁的牛。这个字,不同的典籍说法不一样:《说文》称就是二岁牛,《广韵.泰韵》相同。但是《玉篇.牛部》则称:“㸬,牛体长。”即体长的牛。《集韵.冭韵》则称:“㸬,牛足长大曰㸬。“似乎没有定论。我们可以从字形上稍稍猜想一下:左边一个牛,不用说了,右边的“巿”,本义是指古代祭祀用的祭服,也就是说,㸬的本义可能是指牛成年了,可以用以祭祀了。现在我们确定一头牛是不是成年,一般也是以24个月为分界线的,也就是二岁牛是成年牛,当然,二岁牛,体形也长大了,脚也长大了,几种典籍的记载的基本不冲突。

顺带说一下,牛的年龄,影响牛的价值,所以在农耕社会判断一头牛是几岁牛很重要,通常情况下,一头牛的准确牛龄,可以通过牙齿发育程度来判断,这也是牲口买卖中,要看牙齿的原因。后来贩卖人口的人称为“牙保、人牙子”,也是这个原因。

二岁牛的体形大致如图:

(二岁牛的大致体形)

㸬的小篆字形如图:

(㸬的小篆字形)

(4)犙。读sān。《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三岁牛,从牛,参声”。很简单,本义就是三岁的牛。参本身就有三的意义。所以,这个字容易懂。但《正字通》认为这个字应当参考骖字来理解,可能是“牛车之副”,这个意义,了解就可以了,我们还以记住《说文》的本义为主。牛的准确年龄外表极难判断,因此这个字义就不再上图了。

犙的小篆写法如图:

(犙的小篆写法)

(5)牭。读sì。《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牭,四岁牛。从牛,从四,四亦声。”依此类推,牭的本义就是四岁的牛。字义从字形就能看出,不需详解。《本草纲目.兽部.牛》:“(牛)四岁曰牭。”

本义之外,牭还指牛凶狠。《广雅.释诂三》:“牭,很也。”很的本义是“不聽从也。”成年大牛,通常脾气倔强,就是牛脾气。所以,四岁的牛,就会犟。所以,这个引申义很合理,你看,我们常说西班牙斗牛,就是源于牛的这个特性,如图:

(西班牙斗牛)

牭的小篆写法如图:

(牭的小篆写法)

6、犗。读jiè。《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犗,騬牛也。从牛,害声”騬的本义是“犗馬也”两字互训,具体是什么意思呢?王筠的《说文句读》:“騬,今谓之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称:“牛曰犍,曰犗,马曰騬……皆去势之谓。”去势,就是阉割,因此犗的本义就是阉割过的牛。比如《庄子.外物》:“任公子为大鉤巨缁,五十犗以为饵。”意思是:任国公子做成了巨大的钓钩和钓丝,用五十头牛作为鱼饵。

(任公子钓大鱼图)

本义之外,犗又专指阉割。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三称:“犗,以刀去阴也。”就是割去雄性畜类的。

另外,犗还指健壮的牲畜。《增韵.怪韵》:“犗,凡畜健强者皆曰犗。”犗的小篆写法如图:

(犗的小篆写法)

本课讲的字相对前几课为多,但六个字都相对简单,其中多个字只有一个字义,且以名词词性为主,并不难理解记忆。

(【说文解字】之130,部分图片引自网络)

古代“夭”字指什么?世上究竟有多少种妖?

前面两篇文章告诉了大家,古人曾见到过280种“鬼”和28种“神”,今天这篇文章要告诉大家世上究竟有多少种“妖”。

要弄清世上究竟有多少种妖,首先要从“妖”字的起源说起。

我们都知道,目前,我国出现最早的文字就是甲骨文,那么甲骨文的“妖”字是怎样的图形结构呢?如图所示:

夭与妖的甲骨文

上述《说文解字》中告诉我们,原来“妖”字的初文就一个“夭”字,而在甲骨文中的“夭”字就是“妖”的象形字。如图所示:

夭字的来源

上图表示,所谓的“夭”就是一个人摇头摆臂的样子,好像在跳舞一样,这就是甲骨文原本对“夭”的最原始的象形描述,至于后来,把“夭”字引用于会意字,如“夭折”、“妖艳”等,那都是后来人进行再创作的结果。

而原本创造甲骨文“夭”字的本意,真的就是描述一个人在摇头摆臂地舞蹈吗?

显然不是,因为,古人看到这个“夭”决不是在跳舞的意思。

而说这个“夭”在跳舞,也只是后来的文人看到这个“夭”字好像在跳舞一样,于是唯心解释为摇头摆臂地舞蹈着。

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什么根据吗?

因为,在甲骨文中已经有一个“舞”字,若古人看到一个人是在跳舞,就直接用“舞”字来表示,干嘛要用一个“夭”字呢?如图所示:

舞字的来源

上图形象地表示一个人在舞蹈的样子,若看到一个人在舞蹈,就直接用这个“舞”字来表示就行了,没有必要用“夭”字来表达。

由此可见,古人所看到的“夭”并描述下来,并不是舞蹈的意思,而是表示这个“夭”本身就是这个形象。如图所示:

夭与妖在甲骨文金文的写法

从上述的几种甲骨文、金文等字形中,能真正表示了这个“夭”的形象:

1.与普通人一样有四肢;

2.习惯高举一只手臂,也有不举手臂的;

3.头部有正方形的,也有长条形的,并且还是向后仰的。更像考古发现的 “长头人”的形状。

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断,古代甲骨文“夭”字应指“长头人”的形象。

有关“长头人”的人头骨,在埃及、欧洲、中国、秘鲁等多地已有大量考古发现,时间跨度在15000年-3000年前,而在南美洲的秘鲁的多个古墓中,竟然发现有不同时期的300多具带有“长头”特征的木乃伊。

考古发现的长头人头骨

就在2017年,专家将秘鲁的“帕拉卡斯”古墓中一棵长头人骨进行DNA检测,化验得出的结论是:

此长头人骨的母系祖先,曾经在1万5千年前生活在中东、欧洲等地,但却在三千多年前又突然出现南美洲的秘鲁土地上,并与当地其他种族的基因完全不同。同时又发现此长头人骨的Y染色体,在整个地球上的灵长类动物,以及其他生物中都找不到,也就是说,他们的基因中的一部分,在地球上已知的基因库中根本找不到,通俗地说,他根本就不属于地球上的任何一种物种。

埃及壁画中的长头人母子

通过以上推断,古人所看到的“夭”应为“长头人”的形象,而“长头人”又是地球之外的生物,由此可见,古人所看到的“夭”人,应与所看到“鬼”“神”一样,都是外星人,只是由于当时古人认知有限,只能“神化”他们了。

那么,我们古人究竟看到过多少种“夭”呢?

用“夭”字与其他字进行组合,就知道古代人看到多少种妖怪。目前从字典中找到30种与“夭”字组成的妖怪。因许多字电脑显示不出来,只好用图形来显示:

30种妖怪的组合字

上述的带“夭”部字的解释:

“妖”字指女妖;

“沃”字指水妖;

“枖”字指木头妖;

“岆”字指山上的妖;

“鹿+夭”字指像鹿一样的妖,或说是鹿变成的妖;

“訞”字指讲人话的妖;(山海经记载炎帝之妻:听訞,应是这种“妖”)

谢谢各位关注、审阅!!

更多精彩
  • 大林木命缺什么怎么补(大林木命缺什么)大林木命缺什么怎么补(大林木命缺什么)
    什么是缺木怎样你的生辰八字五行缺什么呢?怎样你的生辰八字五行缺什么呢?怎样你的生辰八字五行缺什么呢?什么是缺木风水知识五行里的相生相克指什么?相生,是指两类
    2024-03-31
  • 梦见被龙卷风卷起来(梦见自己被龙卷风卷起有什么预兆)梦见被龙卷风卷起来(梦见自己被龙卷风卷起有什么预兆)
    梦见被龙卷风卷起来,梦见自己被龙卷风卷起似乎是一种比较恐怖的梦境。在梦中经历这种情景的人往往会在醒来后感到惊恐和不安。那么,这种梦究竟有什么预兆和寓意呢?。首先,我们需
    2024-03-31
  • 八字测算表格(八字求测表)八字测算表格(八字求测表)
    怎样算八字 八字的含义详解怎样算八字 八字的含义详解最后看大运流年与命局的作用结果。比如,一个人命局中正官为用旺,在行旺运,事业官运肯定顺利,在这十年旺运发中
    2024-03-31
  • 瑜五行属什么,什么寓意(瑜五行属什么)瑜五行属什么,什么寓意(瑜五行属什么)
    五行缺金的宝宝名字 好听时尚带解释带「瑜」字知书达礼的女宝名字,个个都干净纯粹五行缺金的宝宝名字 好听时尚带解释五行缺金的宝宝名字 好听时尚带解释五行缺
    2024-03-31
  • 梦见自己满口牙都掉了(梦见自己满嘴牙都掉了是什么意思)梦见自己满口牙都掉了(梦见自己满嘴牙都掉了是什么意思)
    《梦见自己满口牙都掉了,梦见自己满嘴牙都掉了是什么意思》。梦境是人们心灵深处的一种表达方式,每个人在睡觉时都有属于自己的梦境。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做了一些奇怪的梦,其中
    2024-03-31
  • 瑾名轩起名(瑾名轩周易起名馆)瑾名轩起名(瑾名轩周易起名馆)
    《瑾名轩的周易起名馆》。瑾名轩是一家专门从事周易起名的机构,以其独特的方法和精准的预测能力在业界享有盛誉。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父母希望能够给自己的
    2024-03-31
  • 夫妻如何阴阳互补皋(夫妻如何阴阳互补)夫妻如何阴阳互补皋(夫妻如何阴阳互补)
    夫妻之道:万物阴阳结合,才能地久天长夫妻之道:万物阴阳结合,才能地久天长夫妻之道在于阴阳互补、刚柔并济,这几类女人比较强势好的婚姻,是性格的“互补”夫妻之道:万物
    2024-03-31
  • 已婚妇女梦见猫(已婚女梦见小猫是什么预兆)已婚妇女梦见猫(已婚女梦见小猫是什么预兆)
    已婚妇女梦见猫,已婚女梦见小猫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梦境。根据一些心理学家的分析,梦见猫或者小猫可能预示着一些重要的信息。下面笔者就来为大家分析一下已婚妇女梦见猫和已婚女
    2024-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