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06 10:11:39作者:相见陌路来源:网友整理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合适的结婚年龄,但自己大概到了接近结婚年龄的时候,家里人都会给我们提醒,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适合我们在一起,什么样的人,我们一定不能与他们在一起,因为另一半对我们整体的影响是非常的大的,所以说也是需要我们去慎重考虑的。
整体命运
这个时候出生的人其实从古代流传到现在来看他们是不幸运的可以算是命差的一类人。七夕节出生的女孩天生劳碌命,姻缘不佳,一生虽能过得安稳但也容易经受挫折。但是,七夕节出生的女孩具备织女的优良品格,她们温柔善良,心灵手巧,看似柔软却又一颗永不会被打倒的坚强的内心。
一生辛苦艰难
他们一生都过得不太好,比较困难。此日出生,命主极阴,生来辛苦,六亲少靠,人生路上需自身加倍努力方可实现人生宏愿,往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婚后一人持家,含辛茹苦。虽然自身辛劳,但再穷的男人也能被她们拉扯富贵,孩子享福,家道日盛,她们算是把福气全给了别人,命格价值千金。
性格活泼开朗
不过七夕出生的人性格是特别好的,所以他们的朋友也很多。主动、积极,灵活,精力充沛,喜欢接受各种挑战;口齿伶俐,擅长社交,容易和人建立亲密关系。优点是心思灵敏,果决,行动快速,能够掌握时机,迅速应变。缺点是善变,不安定,凡事喜欢插手和掌控一切。
在贾府,有两个小姐的生日最为特殊,一个是元春,另一个就是巧姐。
元春生于大年初一,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曾感叹“这就奇了”,探春曾道:“大年初一日也不白过,大姐姐占了去。怨不得他福大,生日比别人就占先。”,俗话说“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元春很幸运地进宫被封为妃,也正是应了这句话。
对于姑姑元春,巧姐出生的日子不仅比不及,而是令人沮丧的,只因巧姐出生于七月初七。
农历七月初七,便是乞巧节,自古便有乞巧节出生命不好的说法,民间有句俗语“七月七,泪水滴,牛郎织女不容易”,牛郎织女的故事虽浪漫感人,但一年一相见的结局也令人唏嘘,在人们看来,这是段不幸的姻缘,所以这天出生的孩子,父母多少会有担忧。
更有民间有将七月成为鬼月的说法,传说中七月就是鬼门关大开之时,鬼魂满处游走,寻找命格较弱的人纠缠啃噬,而刚出生的婴儿也是最容被诅咒的人,如此便导致这个婴儿体格不好,不好养大。
巧的是巧姐体格一直不好,比如贾琮贾环贾兰这些孩子都没有得痘疹,偏偏巧姐得了;又比如众人陪刘姥姥逛大观园,即便板儿一般大的孩子都没事,巧姐回来后便发烧了。更巧的是巧姐每次出现不好都是在贾府花团锦簇之后,元春省亲后巧姐便出痘了,贾府一众姑娘们陪刘姥姥取乐了几天后巧姐便发烧了,这与《金瓶梅》中李瓶儿的儿子极为相似,宝贝似的孩子每次在他父亲笙歌放纵之时都受到惊吓,倒也是一种讽刺,更是一种隐喻,暗示这个家族运数将近,所以这小一辈的孩子才会经不住这笙歌鼎沸、红飞翠舞。
在四十二回,王熙凤求刘姥姥为巧姐取名,称巧姐出生的日子不好,刘姥姥很快便道:
“这个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他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
此处脂批:“狱庙相逢之日始知“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实伏线于千里,哀哉伤哉!”。巧姐后来如何遇难成祥、逢凶化吉的?巧姐的判词: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巧姐的《红楼梦曲》: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大意是贾家大势已去,别再提之前的富贵,也别再说亲情,幸好因为帮助过刘氏,最后才得到这个恩人的帮助。刘氏便是曾经被王熙凤帮助过的刘姥姥。据前八十回的线索可知,巧姐最后被“狠舅奸兄”卖到烟花柳巷,正是刘姥姥知道后将其赎了回来,还将其娶为外孙子媳妇。这不正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吗?
其实细细想来,巧姐的命运便是注定了的,即便在刘姥姥为其取名前也已经遇难成祥了一次,就是出痘一事,出痘即是天花,在医疗水平有限的古代,天花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得了此病全听天由命,传说清朝初期的皇帝顺治就是得了天花而死。可是巧姐却活了下来,岂不是逢凶化吉吗?
而巧姐出生于七月初七还有一个深远的寓意。
自汉朝起,每到七月初七,女孩们陈列花果和自己作的女红朝拜织女,以便向织女星乞巧智慧和手艺。巧姐出生于次日多少要与女红纺织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从巧姐判词的那副画中,我们知道巧姐最终嫁为乡野村妇,坐在荒村野店里纺织,人巧姐这个贵族小姐的女红技艺自然离不开上天赋予。
所以,巧姐即便不叫巧姐,她的命运早已注定,她的尊贵出身、她与板儿的姻缘、她在家族败落后的伶俜无依、她最后成为乡野村妇,都被上天写好了似的。而这种结局,对于其他十二钗已算不错,尤其是相比姑姑元春,煊赫一时却如炮仗般,“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当初大家称赞“先人一步”的元春最后还不如出生日子不好的巧姐,怎么不是种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