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6 13:12:15作者:听梦的风尘女来源:网友分享
干祖望(1912-2015), 国医大师,中医现代耳鼻喉学科奠基人之一,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国医大师干祖望的养生秘笈,老先生在100岁的时候尚未退休,如年轻人一样,出诊半天、授课、走楼梯上十几楼的病房……如此高寿健康的秘密,他总结出一句话:认真地向动物学习。
养生经验
干祖望教授去世时104岁,长寿的秘诀与他的养生八字诀:童心,蚁食,龟欲,猴行的养生之道是分不开的。
干老之养生,并非运用中医的针药补虚祛邪,而是讲究顺其自然、心身两养的养生心态,即「任真」二字。而他的养生禁忌和适宜活动亦围绕着这养生「八字诀」而来。
1. 童心
童心,每个人与生俱来,只是随着童年一过而长大成人,童心也便逐渐消失。自古有言:人有妄想则坐卧不安,人有奇想则起坐不定,人有贪想则闻见皆非,人有异想则疑虑必大。
一个人常常浸沉于睡卧不安、起坐不定、闻见皆非、疑虑必大的不良思绪之中,大脑经常受负面情绪的影响,保健养生从何谈起?
因此,干老认为童心具备三个内涵:
一是天真,不心怀怨恨,不忧患未来,不深究世事,不追求名利,应让大脑充分休息,蓄有余力做好本职工作;
二是无邪,决无欺诈、撞骗、陷害、贪图等邪念,应具有纯洁的心;
三是单纯,思想充满美好、愉快,不妄自奢求,应知足而常乐。
养生在于心脑协调一致,实际上一个人的脑力有限,让脑力在积极向上、劳逸结合的基础上运行,才能促进心脑新陈代谢的良性循环。正如《童心说》中所谓:夫童心者,绝非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所以其大大有益于保健养生的关键,就在于此。
2. 蚁食
民以食为天,饮食对于人身的营养健康密切相关。怎样才能吃得健康,自古以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各种饮食、药食进补的方法层出不穷。
干老则推崇蚁食,即像蚂蚁一样饮食微少和食无偏嗜。其中包含两个内涵:一是不求多,二是不求精。
食量适中不过饱,就不会增加脾胃的运化负担,而水谷顺畅化成精津玉液则容易被吸收和利用;食之过饱则会出现消化阻滞,吸收不全反而浪费而且还伤肠胃,故古人有「饱不过七分」之谓,还有「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的古训。
另一方面,饮食无偏嗜、不求精,则更容易摄取丰富多样的营养,以应身体所需。
3. 龟欲
乌龟长寿之特长为世人景仰,归功于其无欲,即与世无争、一无所求。无争欲无贪欲,故物有善藏者,是保其生也。
古今中外,多少贪赃枉法、杀人抢劫、战争毁灭,无不是在欲中孕育出来的。因此,干老提倡向乌龟学习,做人做事保持淡泊名利、心无私欲、安分守己、以静制动。心存坦然,岂不长寿?
4. 猴行
猴子,是攀爬跳跃、机警灵敏的灵长类动物,其机体功能与人类最为相似,其活跃强劲的运动力正是来源于超强度的活动锻炼。运动可以使身心两健、行动灵敏,故华佗在养生五禽戏中将「猿功」置之首位,猿功即模仿猴子的各种动作。
干老年至九旬,却仍能坐如钟、站如松,还能跟年轻人一样跳远攀高,甚至独自于十多层高楼的楼梯中上上下下,非常人能比。原因就是他从小就养成锻炼四肢筋骨的好习惯,从擒拿练功到猴行跳蹦,像猴子那样灵活机敏、多动多跳,坚持不懈,无不说明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
以上的八字诀中,童心与龟欲,为养心;蚁食与猴行,为养身。所以前者力求淡泊,后者力求振奋。淡泊即是随之任之的表现,保持天然的真趣;振奋亦是顺其天赋的生机而发展、生长。
因此,童心蚁食龟欲猴行,养心养身唯有任真——即日常生活中除了工作及嗜好,其余的一切都要随之、任之,顺其自然发展生长,此乃干祖望教授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养生禁忌
除了提出以上养生八大原则外,干祖望教授还总结出一些具体的养生禁忌。
比如“三个不要想”——不要想病、不要想老、不要想为子孙谋福利,意在不要增加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而进入忘我境界,才能专注于自己喜爱的事情上并获得乐趣和健康。
再比如不要陷入“五个误区”——进补与养生等同、有病首先考虑虚、迷信医药、追求舒适享受、狂欢尽兴。
还有要守身如玉、“六勿沾边”——不卷入毫无意义的漩涡、不赶大潮、不贪便宜、不骄不娇、不与人攀比、不做违心与不应该做的事;等等。
这些禁忌旨在说明一个人宝贵的时间与精力,只有倾注于本身的事业、道德和有益于身心方面的事情才能养生成功。
养生的适宜活动
那养生有哪些适宜活动呢?干老提出“七桩好事,要持之以恒”——打抱不平、旅游赶节聊天漫谈、品上等香茗听有益音乐、多站多走多爬楼梯、买书读书藏书教书写书、劳动、在平淡中生活。
干老指出一个身心健全的人,应善良正直、爱好广泛、热爱运动、充实自我、心境淡泊。只有这样的人,才是有底气的“硬里子”,适应于任何时代、任何环境而长存。■
【来源:正安聚友会、本文选自卢传坚主编《当代名老中医养生宝鉴》】
方士的成分很复杂,既有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也有不学无术的江湖骗子。既有从事传统科学技术研究的学者,也有普通的农夫商贾,还有出入宫廷的政客,最多的还是隐士、释道之徒。他们有的不亚于三公九卿,被皇帝作为座上宾。有的类似于乞丐,被百姓列于下九流。历史上的方士是具有特别技能的人。宋代的《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御街应市两岸术士,有三百余人设肆。年夜抱灯,及有多般,或为屏风,或做画,或作故事人物,或作傀儡鬼神,驱邪鼎沸。”这些人各有本领,在江湖上颇具神秘色彩。 因此,对方士的评价不可偏执,不可一概而论。有的方士对中国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扁鹊、葛洪、僧一行、邵雍、张君房,他们在医学、天文历法学、哲学等方面有杰出建树。有的方士,如管辂、萧吉、蔡元定、陈抟、张三丰等,有待重新评价。有的方士丧尽天良,谋财害命,是人类的害虫。 方士是社会的一个复杂群体,在政治、经济、文化中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历代正史都载录了他们的事迹,从《后汉书》到《清史稿》都设有方士传。《后汉书·方术列传》指出“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意为:如果是一个真正的术士,那一定是有真本领的。
一 先秦方士 周朝的政治家姬旦(周公)是一位了不起的术士,他精通卜筮和相地术,为周朝的兴盛立下了大功。 战国时的鬼谷子是谋略术的宗师,他的捭阖之道神秘莫测。 扁鹊是杰出的大夫,他到各地行医,以精湛的技术赢得了人民的爱戴。 邹衍是五行说大师,他精通天文、历法、地理,推而远之,以至窈冥不可考之事。 当时的官臣之家往往收养门客,门客里有不少术士,如战国四公子和吕不韦的门下都有许多身怀绝技的高手,但这些术士隐姓埋名,不为世人所知。 二 秦代方士 秦始皇迷恋长生不死之术,笃信命数。有些怪迂苟合之徒,如卢生、韩终、徐福、侯生,都投奔秦朝。徐福,琅琊(今山东胶南诸城附近)人,他上书秦始皇,称海中有三神山。秦始皇信以为真,派他带领三千童男童女,乘楼船入海求仙山,后不知所终,或许是遇海难,或许是漂到某海岛定居,后者可能性更大,民间传说是到日本去了。 术士卢生,燕(属今河北)人,他四处求访神仙,从海外带回图书,说“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不知道“胡”是胡亥,派三十万人北去击胡,使京城咸阳空虚,外重内轻。卢生又劝秦始皇微行以避恶鬼,恶鬼避,则真人至,使得秦始皇脱离群臣,性格孤僻。卢生自知秦始皇刚愎自用,仙药难求,于是逃离京城,不知下落。秦朝终因术士的误导而亡国。 汉武帝迷恋仙道,重用术士,先后宠信李少翁、李少君、奕大、董仲舒等人,《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 汉自武帝颇好方术,天下怀协道艺之士,莫不负策抵掌,顺风而届焉。 新垣平,赵人,文帝时以望气见闻。《史记·封禅书》: “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上,言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若人冠冕焉……新垣平使人持玉杯,上书阙下献之。平言上曰:‘阙下有宝玉气来者,已视之,果有献玉杯者......’平言曰:‘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溢通泗,臣望东北汾阳直有金宝气,意周鼎出其乎’。” 后来,有人揭发新垣平的望气术都是伪诈,新垣平被诛。 李少君,西汉汉武帝时方士,齐(在今山东)人。他极力劝导汉武帝求仙,受到汉武帝宠信。《史记·封禅书》:“是时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少君言上曰:‘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于是天子始亲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其生之属,而事化丹少诸药齐为黄金矣。居久之,李少君病死。天子以为化去不死,而使黄锤史宽舒受其方。” 传闻李少君有不死之方,尸解为仙。《抱朴子·论仙》: “按董仲舒所撰《李少君家录》云:少君有不死之方,而家贫无以市其药物,故出于汉,以假途求其财,道成而去。又按《汉禁中起居注》云:少君之将去也,武帝梦与之共登嵩山,半道,有使者乘龙持节,从云中下,云太乙请少君。帝觉,以语左右曰,如我之梦,少君将舍我去矣。数日,而少君称病死。久之,帝令人发其棺,无尸,唯衣冠在焉。按《仙经》云,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今少君必尸解者也。” 少翁,不知其姓,齐人。能玩弄幻术,使汉武帝从樵中看见死去的王夫人。又劝汉武帝在宫室画天、地、太一诸神,置祭具以致天神。《史记·孝武本纪》记载,少翁伪造帛书放进牛腹,又诈言牛腹有奇,此事被人揭发,少翁被诛。 奕大,自称与少翁同师,常往来海中,见到过仙人安期和羡门。汉武帝拜他为五利将军,佩六印,贵振天下。后被诛。 西汉末年,王莽改汉朝为新朝。王莽借用术数为改朝换代服务大造符命,举行神秘的祭祀,声称要学黄帝成仙。方士苏乐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建议在宫中修建八风台,酿仙液,敬鬼神,当王莽被农民起义军围困时,有数千朝臣到南郊哭天,乞求上苍显灵。 方士刘守,精通星历、谶记,为王莽出谋划策,称“刘氏当兴,李氏为辅”,企图在新朝捞一把。其后,又见风使舵,投奔刘秀。 东汉光武帝刘秀迷恋方术,身边有不少专门研究谶记和王气的术士,并且四处笼络术士。如公孙述好为符命鬼神瑞应之事,认为孔子作《春秋》,为赤制而断十二公,汉代至平帝有十二代,历数已尽。刘秀写信给公孙述,劝他归顺汉室,不可造次。术士为刘秀登基及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东汉淮南王刘安的门下有一批术士,其中有八人被称为八公,他们分别是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录异记》说他们八人“各能吹嘘风雨,震动雷电,倾天骇地,回日驻流,役使鬼神,鞭挞魔魅,出入水火,移易山川,变化之事,无所不能”。 《后汉书·方术列传》称“张衡为阴阳之宗,郎凯咎征最密,余亦班班名家焉”。张衡精通阴阳学,擅长占星术。 张角等人本是术士,为人请祷咒符水以疗病,分别创立了太平道和五斗米教。道、术不分。后来,道徒起义,波及全国,形成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给东汉统治以沉重打击。 东汉的荆州刺史谢夷吾从小就受到术数文献的熏陶,《后汉书·谢夷吾传》记载他“少膺儒雅,韬含六籍,推考星度,综校图录,探赜圣秘,观变历征,占天知地,与神合契,据其道德,以经王务”。 术士樊英在壶山传授术数,《后汉书·樊英传》记载他“善风角、星算、《河》、《洛》、七纬、推步灾异,隐于壶山之阳,受业者四方而至”。 郎宗,字仲绥,善风角、星算、六日七分,能望气,占候吉凶,常卖卜自奉。曾推测某日某时京师有大火,后果如其言。其子郎少传父业,昼研精义,夜占象度,闻名州郡。 张楷,汉桓帝时人,《后汉书·张霸传》记其“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时关西人裴优亦能为三里雾,自以不如楷,从学之,楷避不肯见”。 甘始,精通长生之术,老而有少容,自言曾在南海作金,投数万斤金于海。 封君达,陇西人。传闻他服黄连五十余年,入鸟举山修炼,服水银百余年。常乘青牛,号青牛道士。为人治病,以腰间竹管中药给人服用,或下针,应手皆愈。 孟节,上党(今山西长县西)人。能辟谷不食,含枣核,又能结气不息,身不动摇。 于吉,又称干吉,干室。琅琊(今山东临沂北)人。传闻他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道教以他为创始人之一,把《太平经》托名于他。
三国时期,方士受到各国重视。《三国志·吴范传》记载吴国“募三州有能举知术数如吴范、赵达者,封千户侯”。 曹魏方士如云。曹操搜罗了许多擅长养生术的方士,如甘始、左慈、郄俭名噪一时。华佗不愿意依附曹操,竟被杀害。 左慈,字元放,庐江(今安徽庐江县)人。在天柱山修道,得金丹仙经。《后汉书·左慈传》记载左慈有幻术,“尝在司空曹操坐,操从容顺众宾曰:‘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吴松江鲈鱼耳。’放于下坐,应曰:‘此可得也,’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于盘中,须臾引一鲈鱼出。”左慈还变出了生姜等物,宾客哗然。 曹魏名声最大的方士有管辂,他是山东人,据《三国志》本传,他多次为人算命,一次,广平刘奉林妇病困,已习棺器。时正月也,使辂占,曰:“命在八月辛卯日日中时,林谓必不然,而妇渐差,至秋发动,一如辂言”。这是预测女命的死期。又有一次,吏部尚书保晏请管辂算命,管辂面对权贵,没有阿谀,而是指出:“位峻者颠,轻豪者亡,不可不思害盈之数,盛衰之期,……未有损已而不光大,行非而不伤败。”后来,这两位大臣都受诛连。 管辂在世时,受到很多士大夫的崇敬,安平人赵孔曜荐管辂做官,说:“辂雅性宽大,与世无忌,仰观于文则同妙甘公、石申,俯览《周易》则齐思季主。今明君方垂神幽薮,留精九皋,辂宜蒙阴和之应,得及羽仪之时。”然而,管辂并没有受重用,只当了个治中别驾。他谈自己的命说:“天与我才明,不与我年寿,恐四十七八间,不见女嫁儿娶妇也。……吾本命在寅,加月食夜生,天有常数,不可行讳,但人不知耳。”后来他果然在48岁死了。 据《梁书·刘峻传》,梁高祖萧衍曾经为管辂可惜,认为他“有其才而位不达”。刘峻则认为命不可知:“臣观管辂天才英伟,璋特秀,实海内之髦杰,岂日者卜祝之流。而官止少府臣,年终四十八,天之极施,何其寡欤?然而高才而无贵仕,饕餮而居大位,自古所叹,焉独公明(管辂字)而已哉。故性命之道,穷通之数,夭阏纷论,莫知其辨。”管辂确实有才,但他是什么才?以预测为业的人,这种才到底对社会有什么作用?何况,他的故事都是真实的么?有谁能证明这些道听途说? 传说诸葛亮相信命理。明代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述:蜀吴联合抗魏,诸葛亮屡次出兵都不利,久劳成疾,他夜观天象,大呼:“吾命在旦夕矣!”并对姜维说:“吾见三台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隐,相辅列曜以变其色,足知吾命矣!”诸葛亮祈禳以避凶,命令姜维率领49个士兵环绕帐外,自于帐中设得花祭物,中布7盏大灯,顺布49盏小灯,内安1盏本命灯。每天祝告天帝,披发仗剑,踏罡步斗,压镇将星。不料,魏延鲁莽地进入帐内,碰灭了主灯。诸葛亮长叹:“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主灯已灭,吾岂能存乎?不可得而禳也!”不久,诸葛亮长辞于世。 这段描述,反映了明代的星命习俗。在诸葛亮所在的那个时代,虽有命理观念,但还没有完备的星命法式,文学作品有夸张和神化的成分。
晋代一百多年,方术盛行,出现了不少方士。按方士数量比较,东晋多于西晋,南方多于北方。这时的方士出现一个新动向,即方士形成一个个群体。以葛洪的传承为例。 葛洪从祖父师葛玄师承三国初年的左慈,葛玄常服气饵术,能用符,每醉则潜入水底,经日方出,被道教尊奉为“太极左仙公”、“冲应真人”。葛玄传业给郑隐。 郑隐从小研习儒学,明辨五经,对九宫、三奇、推步、天文、河洛、谶记均有涉猎。他从葛玄学习方术,受《九鼎丹经》《太清丹经》,年80而体力充沛,后隐居霍山,不知所终。 郑隐把方术传给葛洪。葛洪得到《金银液经》等书。郑隐有弟子50余人,壮大了左慈一派。 葛洪还向岳父鲍靓学习。鲍靓担任南海太守时,结识了在罗浮山修炼的葛洪,以女妻洪。鲍靓的方术源于汉末阴长生,阴长生传给魏伯阳,魏伯阳传给淳于叔通和徐从事。鲍靓将阴长生的授道诀和尸解法传给葛洪,并授给他与世不同的《三皇文》,使葛洪大长见识。 葛洪以方术传给侄子葛望、葛世,弟子滕升、黄野人等。 由于晋代以派别承传方术,使得有名望的方士增多,史书上也作了大量记载。以下简要介绍一些方士的事迹。 陈训少好秘学,天文算历、阴阳占候无不毕综,尤善风角,以望气推测朝代兴替,以相术判断人之祸福。 步熊精通卜筮,为成都王颖射覆,无所不中。他有众多门徒。 韩友也善于易占,能图宅相冢,行厌胜之术。 萦明习阴阳天文,尤善术数占候,能以占梦预测吉凶。 幸灵少言寡语,有痴态,自称能以水治人病,并能驱鬼怪。 魏华存学辟谷,服胡麻散和茯苓丸,被后世上清派奉为宗师。传闻她是司徒魏舒之女。 单道开能吞食细石,治疗眼疾,起居无常,晚年隐于罗浮山。 以上,单道开和萦都是敦煌人,说明西域与中原文化加强了交流,魏华存既是道人,也是方士,方士和道士没有明显的区别。
自公元420年刘裕代晋,至589年隋灭陈,南方历经宋、齐、梁、陈四个,史称南朝。自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至581年隋代北周,北方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几个,史称北朝。 荆州人邓郁隐居衡山之岭,断谷30多年,唯以涧水服云母屑。 陆法和隐居江陵百里洲,为人置宅图墓以避祸求福,梁以法和为郢州刺史。法和后入北齐,被文宣帝重用。他预知死期,坐绳床而终。其事迹见于《北史》。 《北史·艺术传》对方士多人记载,如: “王早,勃海南皮人也。明阴阳,九宫及兵法,善风角。明元时,丧乱之后,有人诣早,求问胜术,早为设法,令各无咎,由是州里称之。”王早还能以符化凶,占风测事,观天报雨。 “耿玄,巨鹿宋子人也。善卜占,有客叩门,玄在室已知其姓字,并所赍持及来问之意,其所卜筮,十中八九,别有《林占》,时或传之。” 颜恶头,妙于卜筮,预测生育及死亡事。后不为彭城王卜筮,被杀。 许遵,明易善筮,兼晓天文、风角、占相、逆刺,齐武帝引为馆客。 《魏书·释老志》也记载有方士事迹: 京兆人韦文秀本是关右豪族,隐居不仕。太武帝问其炼丹事,答曰:“神道幽昧,变化难测,可以暗遇,难以预期。”太武帝派尚书崔赜与他一起到王屋山炼丹。 河东人祁纤善于相术。 颍阳人绛略、闻喜人吴邵善于导引养气,活到一百多岁而神气不衰。河东人罗崇之常饵松脂,不食五谷,自称受道于五条山。 南北朝方士的特长大抵有两类,一是据《周易》作卜筮,预测人事。一是追求长生术。方士的形象很神秘,受到统治者宠信。 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丹阳秣陵(今属南京)人。据《南史·陶弘景传》介绍: 陶弘景在10岁时得到一本葛洪的《神仙传》,昼夜研习,有志养生之道。永明十年(492年),陶弘景正式开始修道:“始从东阳孙游岳受符图经法,遍历名山,寻访仙药。身既轻捷,山水,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 陶弘景兴趣广泛,“性好著述,尚奇异,顾惜光景,老而弥笃。尤明阴阳五行,风角星算、山川地理、方图产物、医术本草。” 陶弘景与梁武帝关系密切。当梁武帝代齐之时,“弘景援引图谶,数处皆成‘梁’字,令弟子进之。”梁武帝对他“恩礼逾笃,书问不绝,冠盖相望。”“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之山中宰相。”梁武帝为他建朱阳馆、太清玄坛,以示支持。 陶弘景热衷炼丹成仙。“弘景既得神符秘诀,以为神丹可成,而苦无药物。帝给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后合飞丹,色如霜雪,服之体轻。及帝服飞丹有验,益敬重之。” 陶弘景的著述很多,现存《真诰》二十卷,《登真隐诀》三卷,《真灵位业图》一卷,《养生延命录》二卷,《华阳陶隐居集》第二卷。他还撰有《占候》、《玉匮记》、《学苑》等书,已佚。他在天文、历算、地理、医药、文学都有很深的造诣,受到世人的充分肯定。 由于陶弘景一直隐居在茅山,在整理道教上清派的文献方面很有成就,使茅山成为上清派的中心,陶弘景因之成为茅山道教的开山,人称茅山派祖师。 邓郁隐居衡山,在山顶上搭了两间小木屋,断谷30多年,惟饮涧水,服云母屑,日夜诵《大洞经》,又为梁武帝炼丹,丹成而供于楼。 梁元帝在位时,请术士画武陵王萧纪的像在木板上,亲自钉萧纪的肢体,作为厌胜之术。 据《魏书·术艺列传》,有位术士叫殷绍,他“少聪敏,好阴阳术数,游学诸方,达《九章》、《七曜》。世祖时为算学博士”。他跟随隐士成公兴、法穆钻研术数,“演隐审五脏六腑心髓血脉,商功大算端部,变化玄象、土圭、《周髀》。”又编撰《四序堪舆》传世。 有刘灵助者,先是卖术于市,后来事从尔朱荣。他自以为有神灵相助,煽动民众,起兵为燕王,妄说图谶,作诡道厌祝法,结果战败被杀。 北齐世祖武成皇帝高湛相信算命,术士魏宁推知他的死期。《北齐书·方技传》记载:“魏宁,巨鹿人,以善推禄命征为馆客。武成亲试之,皆中。乃以己生年月托为异人而问之,宁曰:‘极富贵,今年入墓。’武成惊曰:‘是我!’宁变辞曰:‘若帝王有法’。又能阳子术,语人曰:‘谣言:卢十六,雉十四,犍子拍头三十二。且四八天之大数,太上之祚,恐不过此。’既而武成崩,年三十二也。”可见这时的算命是以出生年月为基准,尚无日时算命法。魏宁“善推禄命”,已有了一套理论,并且得到社会的承认,征为宾僚,已经作为一种职业了。
王远知是隋唐时期的神秘人物。其母怀孕时,白昼梦见有灵凤集于身。有沙门宝志预测“生子当为神仙之宗伯也”。王远知从小聪敏,博览群书,入茅山师事陶弘景,后又师事宗道先生臧兢。 王远知历三朝而宠不衰,其父昙选曾任陈朝扬州刺史,陈主闻远知名声,召入重阳殿,令讲论,甚见嗟赏。隋炀帝为晋王时,曾召见王远知问策。炀帝即位后,对王远知执弟子之礼。 李渊图谋起事时,王远知密传符命,太宗平王世充,王远知断言其“方作太平天子,愿自惜也”。太宗于贞观九年敕润州于茅山置大受观,降玺书云:“先生操履夷简,德业冲粹,屏弃尘杂,栖志虚玄,吐故纳新,食芝饵术,念众妙于三清之表,返华发于百龄之外,道迈前烈,声高自古,非夫得秘诀于金坛,受幽文于玉芨者,其孰能与此乎!”是年,王远知卒,终年126岁。高宗时溢为升真先生,武则天时改谥升玄先生,恩宠不衰。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文化也相当发达,出现了一大批博学的方士。如,韩愈《昌黎集》卷36《毛颖传》记:“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在众多的方士中,有以下几类最突出: 命理学宗师李虚中事迹,在唐代文献中很少记载。据考,李虚中,生于公元761年,卒于813年,字常容,祖籍陇西(今甘肃陇西南),生于河南。进士及第,试书判入等补秘书正字,后授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唐人韩愈在《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称李虚中“喜学,学无所不通,最深于五行书,以人之始生年、月、日所直日辰支干相生胜衰死王相,斟酌人寿夭贵贱利不利,辄先处其年时,不失一二”(见于《昌黎文集》)。《四库全书》的编纂者在《李虚中命书》题解称李虚中是魏侍中李冲的八世孙,唐代没有载录他的《命书》,到宋代才见记载,郑樵的《通志·艺文略》、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都有其书目。历代自诩为算命大师者,多如牛毛,然而,李虚中是中国算命术的第二号知名人物,第一号人物是徐子平,他们两人是公认的命理宗师。 方士张果的事迹,《旧唐书》本传记载“张果者,不知何许人也。则天时,隐于中条山,往来汾、晋间,时人传其有长年秘术,自云年数百岁矣。……有邢和璞者,善算人而知夭寿善恶,玄宗令算果,则懵然莫知其甲子”。文中没有提及张果是否会算命。《四库全书》馆臣为《星命渊源》作的提要论及《果老星宗》,但没有收录其书。现存托名于张果的《果老星宗》有10卷,题明陆位辑校,是一本命理术大杂烩。 相士袁天纲知道命理,曾经为武则天等人看相,推断生男生女、贵贱贫富。《新唐书·袁天纲传》记载他给张行成、马周看相说:“马君伏犀贯脑,背若有负,贵验也。近古君臣相遇未有及公者。然面泽赤而耳无根,后骨不隆,寿不长也。张晚得官,终位宰相。”据说,袁天纲竟然常有灵验,人以为有神助。 僧一行,精通历象、阴阳、五行之学,他曾到天台山国清寺访求算法,又研习推步之术,撰写了《大衍论》、《摄调伏藏》、《天一太一经》、《太一局遁甲经》、《开元大衍历经》。 李淳风擅长历法和术数,曾制作浑天仪,有《乙已占》传世。《新唐书·李淳风传》记载:“淳风于占候吉凶,若节契然,当世术家竟有鬼神助之,非学习可致,终不能测也。” 叶法善掌握阴阳、占繇、符架之术,能厌劾怪鬼。睿宗时担任鸿胪卿,封越国公。 严善思通晓预测术。圣历二年有荧惑入舆鬼,皇后问吉凶如何,严善思说有大臣将死,果然王及善卒。 金梁凤知人贵贱夭寿。裴晏在河西做官,金梁凤断言他可以升为御史中丞,后来果然如此。玄宗和肃宗都很器重金梁凤。 许元长,金陵(今江苏南京)人,能日行千里。康骈《剧谈录》:“武宗曰:‘东都常进石榴,时已熟矣,卿是今夕当致十颗,’元长奉诏而出,及旦,寝殿始开,金盘贮石榴,置于御榻。” 明崇俨,洛州偃师(今属河南)人,能作法取远处物。《新唐书·方技传》:“盛夏,帝思雪,崇俨坐顷取以进,自云往阴山取之。” 俞灵,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人,在衡山修道,自称掌握了回风术,能坐见天下事。 刘玄靖,在衡山石穴隐居,炼气绝粒,以“少和寡欲”为养生之旨。 羊,曾任夹江县尉,罢归,隐居委羽山。辟谷,食青云芝,惟饮水。 此外,还有炼丹的、择吉的、卜筮的方士,术数在唐代得到充分的发展,以清高和神秘的面孔出现在民间。
五代至宋时,陈抟隐于华山,擅长预测术、黄白术、飞升术,被后世术士推崇为宗师。《旧五代史·周书十》记载:“陈抟,陕西人,能为诗,数举不第,慨然有尘外之趣,隐居华山,自是其名大振,世宗之在位也,以四方未服,思欲牢笼英杰,且以抟曾践场屋,不得志而隐,必有奇才远略,于是召到阙下,拜左拾遗。抟不就,坚乞归山,世宗许之。未几,赐之书,敕陈抟:‘朕以汝高放射夫寰,栖心物外,养太浩自然之气,应少微处士之星,既不屈于王侯,遂甘隐天岩壑,乐我中和之化,庆乎下武之期。’”可见,陈抟在世时,就受到周世宗重视,使之名声大振。考证史籍,陈抟的事迹愈传愈神,诸如《无极图》、《太极图》、《先天图》都归功于陈抟的创造,宋代学者在这些图式基础上,把《周易》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 北宋徐子平是算命术的宗师。徐子平,名居易,生平事迹不详,传闻他在五代末年与陈抟一起隐居华山,著有《徐氏珞 子赋注》二卷,他在李虚中的三柱法(年、月、日推算法)的基础上,发明了四柱法(年、月、日、时推算法)。以四柱的干支为八字,以八字中的生克制化关系推测人生命运,这套算命方法对社会影响尤为广泛,以致于八字法称为子平法。元代刘玉在《已疟编》云:“江湖谈命者有子平、有五星。相传宋有徐子平,精于星学,后世术士宗之,故称子平。”清人顾张思在《土风录》专列《子平算命》,作为一种民俗。港台流行的《渊海子平》,就是以“子平”为名的算命术名著。历代相信算命的人都把徐子平奉为神灵,崇拜之至。实际上,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惟一的“功劳”是把算命复杂化了。 宋代邵雍(1011~1077),字尧夫,谥康节,创立了理学的象数学派。他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太极。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宋史·邵雍传》记载他“探赜索隐,妙吾神契,洞彻蕴奥……著书十余万言行于世,然世之知其道者解矣。”司马光、张载、程颢、程颐对邵雍执教师之礼。现存邵雍的《皇极经世书》是一部演绎之书,书中认为天地间的一切都有数,象数是最高准则。邵雍是一位杰出的术数大师,但很少有人研究他。 张行成,人称“观物先生”,他根据邵雍的《先天图》和《观物外篇》,参考扬雄的《太玄》、司马光的《潜虚》,写成《述衍》一书。他以象数解释世界的图式,以理作为宇宙的本源。象数学的发展使术数由浅层次走向深化,哲学的内涵增多了。 宋代周克明精于数术,凡律历、天官、五行、谶纬及三式、风云、龟筮之书,靡不究其指要。一次,有大星出氏西,群臣莫能辨,或言凶兆,周克明据《天文录》、《荆州占》断言,其星名曰周伯,是德星,见之则国大昌。 楚衍,开封人,对于《九章》、《缉古》、《缀术》、《海岛》诸算经尤得其妙,谙熟相法及《聿斯经》,善推步、阴阳、星历之数,谈论休咎无不中。 王仔昔,洪州人,自称遇仙人许逊,得《大洞》、《隐书》豁落七元之法,出游嵩山,能道人未来事,徽宗赐他为冲隐处士。 孙守荣是个盲人,擅长风角、鸟占之术,以音律推五数,播五行。测度万物始终盛衰之理,与人交谈片刻,就知道休咎。类似于他这样的盲人术士还很多,俗语说“盲人心静”,盲人算命比明眼人更能揣摩对方心理。 宋朝有不少算命师,各有神通。 王讷——宋太宗时人,王赞宁任史馆编修,王讷推算王赞宁命孤薄、无贵寿。 马处谦——因病失明,其父使学《易经》以赡衣食。又跟随隐士学星算之诀,为赵匡胤推测寿命。 程惟象——以占算游京师,言人贵贱祸福。宋英宗在潜邸,请程惟象预言其兆,后来又赐御书给他。他给张宣徽算命,竟然说中了张的死期。 张衍——以算命术游历于士大夫中间,认为古有命格,今不可用,古者贵人少,福人多,今贵人多,福人少。昔之命出格者作宰执,今之士大夫自朝官便作两制,忽罢去,不能荫袭于子孙,贫约如初,所以贵而不福。 邹元佐——涉猎群籍,以人之年月日时分配金木水火土而推其生旺休囚,附以官贵禄马刑杀,考其寿夭祸福贵贱贫富。京师的贵人争相登门求他算命,遂成大富。邹元佐曾说:凡看命,须随所见即谈,无不言中,若稍涉思虑则相去遂远。著有《洪范福极彝伦奥旨》五卷,《贵命四十九格》行于世。 孙黯——擅长命理术。何文缜在太学时请孙黯算命,孙黯说他命极贵,位极人臣,但当死于异域。后来,何文缜廷试第一,又拜为少宰,随皇帝北狩,死于边塞。边塞即异域,在家乡之外的地方都是异域,何文缜走上仕途就意味着要客死异域,孙黯说出的不过是常理。 刘童子——四川人,以年月日时推测命运,强调天地合德,曾为韩平原算命,推测其财禄和气数。 宋代有不少名医,如:庞安时,钱乙、刘翰、王怀隐等。有些医家精于方术,以察脉预测人的祸福,如“僧智缘,随州人,善医。嘉末,召至京师,舍于相国寺,每察脉,知人贵贱、祸福、休咎,诊父之脉而能道其子吉凶,所言若神,士大夫争造之。王与王安石在翰林,疑古无此,安石曰:‘昔医和诊晋侯,而知其良臣将死。夫良臣之命乃见于其君之脉,则视父知子,亦何足怪哉!’”诊脉而断他人吉凶,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进步的思想家王安石却相信诊脉的奇效,说明神秘观念普及人心。 方士参与国政。苏澄隐以养生之术而著称,他告诉太祖赵匡胤:“臣之养生,不过精思练气尔,帝王养生即异于是。老子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正。’无为无欲,凝神太和,昔黄帝,唐尧亨国永年,得此道也。” 以上史料出自《宋史·方技传》。此外,宋代其他文献也记载了方士的事迹。如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云:“宣和末,又以方士刘知常所炼金轮,颁之天下神霄宫,名曰:‘神霄宝轮’。知常言其法以录炼成金。” 宋代方士还有丁少微、陈崇政、陈楠、甄栖真等。
蒙古国大臣耶律楚材身兼巫卜之职。《续资治通鉴宋纪·宁宗》记载:“楚材通术数之学,尤遂于《太玄》,蒙古主每征伐,必令楚材预卜吉凶,亦自烧羊胛以符之,然后行。”嘉定十七年(1224)蒙古主得一鹿身马尾的怪兽,问楚材是否有凶。楚材回答:“此角角端,解四夷语,是恶杀之象。今大军征西已四年,上天恶杀,遣告陛下,愿承天心,宥此数国人命,实无疆之福。”蒙古主于是收兵。 元朝有个俞竹心,算命有名声,陶宗仪在《辍耕录》记载:“至元(元惠宗年号)己卯(1339)间,娄敬之为本路治中,尝以休咎叩之。答曰:‘公他日直至一品便休。’娄深信其说,弃职别进,适值壬午(1342)更化俯就省掾,升除益都府判,改换押字,宛然真书‘一品’二字,未几卒于官所。此偶然耶?抑数使然耶?”陶宗仪是元末明初的一位务实学者,不好谈鬼神,而对此事感到惊奇,说明俞竹心算命很神奇。娄敬之的仕途被俞竹心偶然言中,这应归于俞竹心的全面考察。如果娄敬之是个庸常之辈,俞竹心能够说他官至一品?大凡一个人的前程,根据他目前的表现是可以推测出未来的,至少可以推测个大概。
谈到明代方士,《明史·方技传》有一段论述:“夫艺人术士,匪能登乎道德之途。然前民利用,亦先圣之绪余,其精者至通神明,参造化,讵曰小道可观已乎。明初,周颠、张三丰之属,踪迹秘幻,莫可测识,而震动天下,要非妄诞取得宠者所可几。张中、袁拱,占验奇中,夫事有非常理所能拘者,浅见鲜闻不足道也。” 明初,有几位方士以预测而知名。 有位方士叫张中,常戴铁冠,人称张铁冠。他隐居幕府山,间或至城镇,为人算命,多次为朱元璋预测战事,一时称为神算子。这些算命先生为朱元璋取代元朝制造神的依据,朱元璋借以神化自己,以示君权神授。他自称“先知先觉”预言必中。他经常接受朱元璋的咨询。朱元璋平定南昌,兵不血刃,张中预测将会有流血事,后来康泰谋反,一如中言。还有一位方士叫周颠,沿街乞食,疯疯癫癫。太祖讨厌他,命以巨缸盖住,积薪烧之,薪尽而颠无恙。 洪武年间,朱元璋亲自撰写《周颠仙传》,这个周颠,没有名字,因为语言无恒,时人就称他为颠,然而,周颠帮助朱元璋预测战争形势及胜败,每言必中。 与此同时,大臣刘基也以方术辅佐朱元璋,从征战到定都,从用人到礼仪,都由刘基从方术论证。刘基,人称刘伯温,《明史》有传。 袁珙,精通相人术,其法以夜中燃两个火炬,视人形状气色,参以所生年月,所相士大夫数百,其于死生祸福,迟速大小,并刻时日,无不奇中。他居住鄞城西,自号柳庄居士。 周述学,博学通识。《明史》本传记载他:“读书好深湛之思,尤遂于历学,撰《中经》。用中国之算,测西域之占。又推究五纬细行,为《星道五图》,于是七曜皆有道可求。与武进唐顺之论历,取历代史志之议,正具论舛,删其繁芜。又撰《大统万年二历通议》,以补历代之所未及。”明代流行幻术,有个方士叫何九师,山东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在大旱季设坛求雨,行符术,求雨,他还能在湖边呼唤鱼出。 名医葛乾孙兼通阴阳、律历、星命之术,以怪诞的方法为人治病。《明史·葛乾孙传》记载一个事例:“富家女病四肢瘘痹,目瞪不能食,众医治无效。乾孙命悉去房中香奁之属,掘地坎,置女其中。久之,女手足动,能出声。投药一丸,明日女自坎中出矣。盖此女嗜香,脾为香气所蚀,故得是症,其疗病奇中如此。” 方术大多掌握在道士手上,道士除了修道,还以术数混迹于世。道人实际上也是方士。 道士刘渊然自称能呼召风雷,先后受到太祖、成祖、仁宗、宣宗四朝宠信,赐号大真人。 张三丰的事迹最为传奇。《明史·张三丰传》说他“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欣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书经目不忘,游外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传闻他预言武当山异日必大兴,后来武当山果然成为道教圣地。又传闻他死而复活,踪迹奇幻。 龙虎山上清宫道士邵元节极受世宗器重,让他总领道教,专司祷祀。凡雨雪愆期,皇嗣未建,都要建醮求神,邵元节偶有灵验,世宗就大加赏赐,修建真人府,以40名校尉供其洒扫。恒用,要有未可遂废者。
万民英重视算命术理论,面面俱到,近乎繁杂。但行文通俗,读书人都能看懂他的书,明代命理家在江湖上兜售其术,五花八门,各有神通。如: 郭景夏——少得刘伯温秘籍,精通星命,尝判某家命云:双双燕子入池塘,又见美人梁下立。后来,这家的两个儿子竟然溺死池中,妻子见之遂缢于梁。这件事载于《福建通志》。 郑希诚——在山中遇异人,授以《果老五星》一帙,乃以五星推命,其法问人生辰即写出七政四余和化曜于盘上,倒悬仰观,就可以知道人的寿夭祸福。有《占词》传世。事见《温州府志》。 万祺——字维寿,南昌人,精禄命,多奇中,由掾史升为主簿。景帝不豫,石亨将谋复辟,以问万祺,万祺赞其决,遂有夺门之功。英宗时官至工部尚书太子少保。事见《江西通志》。 金鬼谷——家住苏州醋库巷,以命理术闻名于吴中。事见《苏州府志》。 高平川——延安府人,精通星命,为李某算命,李后来竟然官至丞相,李欲封他为官,他说:“宁日不再食,勿以薄分辱名器。”年80而卒,贫不能葬。事见《延安府志》。 胡日章——少学禄命,得异人诀。每与人算命,作绝句一首,多有奇中,言必依于孝友忠信。年90余卒。事见《喜兴府志》。 刘兴汉——字思吾,邵阳人,工日者术,每与人言,必以修命造命是训。有一友人由贫贱成为显宦,刘兴汉不相求,逮友人事败,多有受牵累者,惟刘兴汉超然事外。事见《宝庆府志》。
清代的方士已经完全退居社会末流地位,代之而起的是精通数学、医学、建筑、天文历法的畴人。从《清史稿》看,方士已经失去了昔日作为宫廷贵宾的显赫地位,沦落江湖。 民间流行相地术。清初的相地大师是蒋平阶,他向祖父学习了十年相地,又遍证大江南北的名墓,撰写了《地理辨正》一书。他认为事贵心授,非可言罄,古书充栋,半属伪造。其弟子有张仲罄、骆士鹏、吕相烈、姜尧、胡泰征、毕世持等。清代还有一位相地名流叫章攀桂,尤精形家言,为明人张宗道的《地理全书》作注。当时的相地大师偏重于相阴宅,以葬地论大吉凶。而对阳宅过于忽略,说明相地术的迷信色彩加剧。 徐大椿——探研《易》理,好读黄老与阴符家言,凡星经、地志、九宫、音律、技击、句卒、赢越之法,靡不通究,尤邃于医,世多传其异迹。 刘禄善风角,曾经为清世祖占卜,预测粮草的到达之期,又善相人,谓张廷玉、史贻直将来都可以成为太平宰相。 戴尚文,有奇术。《清史稿·艺术传》称他:“从鸿泸卿罗典学,凡天官星卜诸书,无不究览。尝曰:‘吾治经,师罗先生。吾术数,未知孰可吾师者?’闻江南某僧精六壬、奇门,经师焉,尽得其秘。归,应乡试长沙,同舍生失金,尚文占曰:‘君金若干,盗者青衣,手鱼肉,前行,后一白衣随之,肩荷重物。以某时,候驿步门外,可获也。’如其言往,果验。尝侍母夜坐,心动,知偷儿入宅。取进泥涂灶门,忆符封之,偷下得去。”这位戴尚文还会测字、射覆、观天象、设坛作法,名震三湘。 清代盛行推步之学,荟萃中西历算,开古学之榛芜,补西人之罅漏。薛凤祚、王锡阐、梅文鼎、明安图把传统的天文学、数学与西方学术相结合,颇多建树,他们已经成为具有近代意义的科学家。 本世纪以来,算命术仍然风行。上海的袁树珊就是一个世代算命为业的术士,他生于晚清,撰《命理探原》八卷,这是一部命理学巨著。前五卷叙述算命的基本理论,后三卷叙述有关算命的言论、实例、注意事项。第八卷《星家十要》强调算命的职业道德,应当具备学问、常变、言语、敦品、廉洁、劝勉、警励、治生、济贫、节义这十方面的修养。他说:“为富贵者宜勉其学宽,为聪明者亦劝其学厚,为士者宜劝其敦品劝学,为家者宜劝其尽力田畴,为工者劝其专心技艺,为商者劝其诚信无欺。此皆星命家应尽之天职,不可不知。”看来,袁树珊试图把算命术往健康的道路上指引。但是,算命本身就是一个迷信活动,又怎么可能健康?除了《命理探原》,袁树珊还整理出版了清人任铁樵撰注的《滴灭髓阐微》,使这个罕见的孤本刊行于世。
文:盛夏
绘图:王伟宾
沈丘,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豫皖交界处,西邻项城,东与安徽省界首市接壤。
它历史悠久,春秋时它为楚国寝丘邑。它交通便利,古代有“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之称。自隋开皇三年(583年)确立沈丘县名,沿用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
它历史文化资源厚重,是中华蒙学经典《千字文》作者周兴嗣的故里。《千字文》被称为“千古奇书”,从南北朝至清末,流传一千多年,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使用时间最久、影响最大的识字课本,它顽强的生命力,令人惊叹。作为“浓缩的中国文化纲要”,它深深扎根在广大百姓心灵中。周兴嗣一夜白头写就《千字文》的传奇故事,在他的故里长久流传。
相传神医华佗葬于沈丘,沈丘至今存留华佗墓等遗迹,流传着多种华佗传说。
沈丘县槐店回族镇“文狮子舞”,2008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沈丘文狮子舞是多元文化在中原地区长期积淀和融合而成,具有独特的史学价值、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十三世纪蒙古帝国西征带来了人类的大迁徙、大融合,也带来中西文化的大交流,而文狮子舞就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沈丘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宇说。
千字文广场
◎流芳华夏万民尊
沈丘县城槐店回族镇西南与项城毗邻处的沙颍河畔,漯界公路北侧,有一个大土堆,大如小山包,当地人称华骨冢,又叫华佗冢。相传名医华佗安葬于此。
1979年1月,当时的沈丘县革命委员会把它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沈丘县人民政府把冢前道路更名为华佗路。
凛冬时节,我们抵达此地。热闹的华佗路北侧,建有两间小庙,庙后是一个生满杂树的大土堆,就是华佗冢。冢周边,全是密集民居。冢的不远处就是古称黄金水道的沙颍河。
两间小庙,一间供的是伏羲,一间供的是华佗。据称,它们是当地居民所建,烧香祭奠者络绎不绝。农历九月初九,此地有庙会,香火更旺。
周边村民传说,有一年春天,华佗带弟子们行医经过沈丘,遇上黄痨病(黄疸型肝炎)流行。华佗采集春三月的茵陈(沈丘人叫迷尔蒿)熬成药汤,分发给百姓,治好了槐店周边几十个村庄流行的黄痨病。
至今沈丘还流传着一首据说是华佗编的民谣:“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世切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
华佗和沈丘的又一次交集,是他蒙难之后。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初期人,家在今天的安徽省亳州。他行医无师传,全靠自己刻苦钻研,最终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以外科著称。他发明的“麻沸散”,比欧洲使用麻醉剂早了1600年左右。他的“五禽戏”,是重要的养生健身操。
华佗长啥样儿?南宋名画家马远曾绘华佗像,这是古代人物画名作。画中的华佗,大脑门八字眉单眼皮,削肩鹤颈,穿兽皮包边的长袍。此画影响太大,后世对华佗的想象不外如此。
据《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华佗行医足迹,遍及今江苏河南安徽山东等地。曹操闻而相召,让华佗为自己治疗头风病。华佗用针灸令其疼痛立止。
曹操当了丞相,总揽军政大权后,他让华佗长留府中。华佗不乐意,推托妻子有病回家,几次延期不归。曹操多次催促,派专人查看。最终华佗被押解回许昌。曹操以欺骗罪和不从征召罪,关押华佗,拷打致死。
华佗临死前,取出所著医书《青囊经》,交给狱吏说:“此书传世,可活苍生。”狱吏不敢收,华佗只好烧掉。
华佗为何不愿留曹操身边呢?《三国志》说是“华佗恃能厌食事”,招来杀身之祸。一般通行说法是,华佗愿以医济世,为老百姓治病,不愿为曹操一人服务。
据公开报道,存世华佗墓有多座,许昌也有华佗墓。有人考证称,华佗死在许昌后,弟子们要把他运回亳州故里。正值大夏天,陆路不好走,想从漯河上船走水路,沿沙颍河东下。十几天到槐店镇后,华佗遗体已腐,弟子决定先把遗体暂厝在这里,天凉了再起灵回去。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捐资起造墓冢,老百姓用筐抬用盆端用衣服兜土,三天三夜,堆成了大坟冢。秋天,华佗后人来起运灵柩时,看见这高大土冢,只好作罢。
周边百姓,在华佗冢南半公里处建了占地48亩的华佗寺,寺周边慢慢形成村落,叫华佗寺村。今华佗寺已毁,村名犹存。
村民王新胜家住华佗墓附近,他家数代人敬仰华佗,义务为华佗守墓。
王新胜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俺父亲王希文一直守墓。原来墓比现在大一倍,后来老百姓去墓上取土,我父亲制止,因为这还挨了批斗。”
王新胜回忆:“上世纪七十年代,墓的东北角发现一个盗洞,俺父亲用绳子绑住俺母亲的腰,让她下到洞里,发现盗墓贼丢下的一堆蜡头。顺盗洞走到头,一片水,盗墓贼也没盗走啥东西。后来文物部门的人把洞封住了。”
华佗在医学上的极高成就,令后人敬仰。多地留存墓冢留下传说,也是敬仰先贤的一种表达。
华佗墓
◎一夜白头《千字文》
沈丘,是《千字文》作者周兴嗣的故里。
沈丘县槐店回族镇赵古台村,相传是周兴嗣老家。赵古台村南侧是沙颍河,大堤下有个古墓群,“老百姓传说这个古墓群是周氏祖坟,有一半坟冢埋到河堤里去了。”村支书毕金榜说。
沈丘县城北有槐园,槐园内建有千字文广场,《千字文》被镌刻在巨型竹简上,立在雪花飘飞的广场上,很壮观。
沈丘人怀念先贤周兴嗣,在这座千字文广场上,曾有过500多名青少年诵读《千字文》的壮观场面。
周兴嗣,字思纂,南朝齐时陈郡项(今河南沈丘)人,是西汉太子太傅周堪的后代。他13岁开始到京城建康(今南京)游学,十几年后,已成文章大家。
公元502年,萧衍代齐建梁,为梁武帝。周兴嗣陆续写出《休平赋》《铜表铭》《栅塘碣》《北伐檄》《次韵王羲之书千字》等文章,每成一篇,梁武帝都会称赞赏赐,还升周兴嗣为员外散骑侍郎。
据说,周兴嗣的双手,常年患有风疽(湿疹)病,又染上不好医治的流行疫病,左眼失明。梁武帝抚摸着他的手,感叹地说:“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亲笔抄写了治病秘方赐给周兴嗣。南朝著名文学家任昉曾说,周兴嗣如果没病,十天内就能当上御史中丞。
周兴嗣有著作多种,流传最广最久远的是《千字文》。
千字文是我国传统启蒙教育经典教材之一,与《三字经》《百家姓》合称“三百千”,它是“三百千”中成书最早,也是唯一知道成书时间和作者的书。
《千字文》的创作,流传着不少故事。唐代《尚书故实》记载,梁武帝为教育子孙,让殷铁石从刻着王羲之字迹的石碑上拓下一千个不同汉字,作为临摹兼识字的材料。字字孤立,不便记忆,梁武帝把拓片交给周兴嗣:“卿有才思,为我韵之。”传说周兴嗣一夜编成,心力交瘁,头发眉毛胡子全白了。
正史《梁史》没说一夜白头的事,只记载:“上以王羲之书千字,使兴嗣韵为文,奏之,称善,加赐金帛。”
此事还有另一个版本,国学大师南怀瑾撰文称,周兴嗣和梁武帝本是文字之交,曾有同僚之谊,后来变成君臣,伴君如伴虎,关系并不好处。周兴嗣得罪了梁武帝,梁武帝罚他一夜用一千个不同的字写篇好文章。这才有了一夜白头《千字文》。
南怀瑾对《千字文》评价很高,他认为用一千个不同汉字,写出有关宇宙、物理、人情、世故的文章,等于写了一篇精简的中国文化纲领,尽管只写到南北朝时期的梁朝。它写出了中国文化基本的大要,“是一本了不起的好书”。
作家李国文撰文称:“自问世以来,一千多年间还没有第二个才子,尝试另编一本《千字文》,足以说明编纂难度及其权威性。”
周口师范学院教授米学军撰文分析:“这本书是梁武帝让周兴嗣为诸王子编的蒙学教材,他所选的这一千个汉字,都是当时最简单最常用的。我们把这一千个汉字与现在的《汉字频度统计——速成识读优选表》中频度由高到低排列的前两千个汉字进行逐字比较后发现,1500多年过去了,只有249个汉字不在这个两千字常用汉字表中,仍有75.1%的汉字在前两千个汉字中。”
《千字文》除了神奇的识字效果,还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是一首构思奇特、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四言长诗,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它“绝妙文章”。
当下的沈丘,多次开展《千字文》诵读、《千字文》知识演讲赛、《千字文》书法大赛等活动,激活千字文文化和人们身上的德善因子。
周兴嗣塑像
◎弘扬感恩与孝道
沈丘学者倪胜章说:“文狮子舞,是在沈丘县槐店回族镇流行的民间舞蹈,它起源于元代,距今有700多年历史。”
“蒙古军平定中原后,一个名叫海鼻耳的波斯人,跟随蒙军将领察罕·乃蛮台征战到槐店,留居此地。他引进西域狮子舞,编创出一套既反映中原人民的风俗,又能展示西域文化的文狮子舞。”倪胜章说。
文狮子舞有多重寓意,既表现对母爱的歌颂,对孝道的弘扬,又表现了老百姓对仁政的期许。
据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袁五伦纂修的《槐枋厅志·艺文志》记载:“狮为兽中之王,如怒吼一声,百兽震恐,不敢出山。雌狮闻之劝曰:不须这样,应和睦相处,仍不失尊威。雄狮点头,一改故态,远近之间,群皆赞拥。自此狮王位益尊,威益重。今教门人习尚舞狮由来于此。”
倪胜章说:“这段记载,道出了海鼻耳创编文狮子舞的一种寓意,狮喻元朝统治者,表达人民对当权者多施仁政的希冀。”
常见的是武狮子舞,夸张热闹,有精湛的杂技动作。而槐店文狮子舞作为一种原生态艺术,与其他地方的舞狮形式迥异。表演时演员擂动重音大鼓,锣钹镲敲击有节,别里子(波斯螺号)吹奏虎啸、狮吼、麒鸣之音,此起彼伏,荡气回肠。
“文狮子”就是母狮子,舞蹈集中刻画了母狮子文雅、温驯、慈爱的形象。表演时,以击鼓、打锣、拍镲指挥舞者转换舞蹈步法,以别里子的吹奏,转换出场顺序和情节。
完整的文狮子舞表演,出场先后顺序是独角虎、麒麟、狮子。独角虎和麒麟表演后,文狮子出场了。它有巡山、饮水、观景、舔毛、抖身等一系列表演,之后,文狮子看见象征“卵”的笼绣后,闻嗅、吻啃,围着欢快起舞,然后吞笼绣入肚受孕。
文狮子舞的压轴戏,是文狮子分娩生小狮子,只见文狮子努力扒着地,全身抖颤,神形兼备地表现了分娩的艰难。小狮子落地后,先是贴地轻轻抖动,几次想站立而不能,母狮子上前舔仔,给以鼓励。几经努力,小狮子慢慢站起,晃晃悠悠开始跑动。
文狮子舞
对感恩与孝道的弘扬,在这场表演中传达得淋漓尽致。
“沈丘文狮子舞在继承传统基础上,还进行了再创作,增加了‘三狮闹春’‘狮子望月’等情节,突出了文狮子舞的趣味性,成为当地重大节庆活动的重头戏。”倪胜章说。
沈丘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文狮子舞的传承,分别在东城回民中学和槐店回民中学,建立了校园文狮子舞传承基地。
孩子们所用的舞狮道具是特制的,彩画鲜明稚拙可爱,极富童趣。
东城回民中学校长李陆锋说:“学校从2011年开始培训学生,一批30个人,一年培训一批。培训时要请老师专业授课一个星期左右。学员是六年级男同学,按个头、身高、体力搭配好表演团队,还要找低年级孩子饰演刚出生的小狮子。除了表演者,还要培训伴奏者。”
孩子们很喜欢文狮子舞,学起来十分用功。铿锵顿挫的锣鼓声中,老师腾、挪、闪、移,趴地示范,孩子们也会趴地上看细节。伴随欢快节奏,孩子们扮演的小狮子翻滚、跳跃、摆尾、回转,技巧青涩表演本真,十分动人。
倪胜章说:“槐店文狮子舞,具有传奇性、稀有性、多源性、共存性等特征,是沈丘节庆中不可缺少的民俗文化活动。沈丘现有一个传习所两个校园传承基地,先后培训学员400余人次,每年民俗节日,都会表演30余场次。”
《河南日报》2019年1月25日第11版
古时候, 陕西长安县发了洪水,百姓流离失所,不少房子被淹,粮食也颗粒无收,一时间全城百姓欲哭无泪,纷纷在大街上跪拜乞求老天放晴,勿要再降雨。可这么做似乎没什么作用,大雨仍旧没有停下的迹象,百姓脸上如同这天气一般,阴云满面。城里有个家财万贯的财主名叫尹丰,他利用这个机会收购粮食再高价售卖,百姓怨声载道却也无能为力。
这天,城里来了爷孙俩,老人自称吕翁,两人全然不顾倾盆大雨竟当街摆摊算卦,围观者寥寥数人。到了午时,爷孙俩仍旧没有收摊的迹象。这时候一个中年人走过来劝说道:“眼下大雨滂沱,您还是走吧,这里百姓吃饭都困难,谁还有银两算卦啊!”
吕翁笑着说道:“你错了小兄弟,老夫今日是为了解百姓之疾苦,并不为了银两!老夫今天想给这富丽堂皇的府邸主人算一卦!只要他肯拿出点银子解百姓之疾,老夫可救他性命!”
吕翁笑了笑不以为然,中年人继续说道:“你可知这里是什么地方?你身后不远的府邸是当地最富有的人家,此人名叫尹丰,家财万贯,认识无数能人术士,此地九成良田都归他所有,方圆百里的江河也都属他一人,此人你得罪不起,也绝不需要你帮忙,你还是赶紧离开吧!”
卖药笑笑说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老夫要等到他再说!”
话音未落,一个目露凶光的家丁走到卖药跟前,中年男子眼里满是恐惧见状慌忙离开,这家丁趾高气扬问吕翁道:“谁让你在此卖药的?快快离开,莫要惹我家老爷心烦!”
吕翁默不作声地看着他,一脸平静,家丁怒上心头,欲上前给他几耳光。吕翁煞有介事地说有要事要见尹老爷,家丁怒骂几声之后还是回到府中将此事告诉了尹丰,不多时尹丰带领数十人来到吕翁爷孙面前。
尹丰见老人一身褴褛,皮肤黝黑,并非富贵之相便走上前不屑地问道:“你这老翁来此所为何事?”
吕翁说道:“老夫别无长处,略通天文地理,阴阳学说,今日以想来给您卜一卦,测算吉凶,不知您是否愿意?”
尹丰迟疑一下,对吕翁说道:“既然老先生愿意,在下求之不得,说完便伸出手掌让吕翁算卦。”
吕翁看看他的手和舌头然后摆摆手笑道:“其实前几天见到过你,老夫心里早就有了底,今日不过确认而已。您身体有恙,寿命不足一年期。今老夫欲救你一命,若您拿出点银两救百姓于水火老夫可赠你药方。”
尹丰听后面露尴尬之色,心里揣测一番愤怒问道:“老先生何出此言?莫非是你存心戏弄我?”
吕翁说道:“并非如此,老夫本意是帮你。想必你心里清楚那万贯家财的来历,那财富无非是巧取豪夺的民脂民膏,老夫好心劝你拿出银两还给穷苦百姓不算过分。”
吕翁话音未落,那家丁插嘴道:“你这个老不死的真是一派胡言,眼下分明是天灾,和我们家老爷有什么关系?我看你就是不识抬举,赶紧给我滚!”
吕翁平静笑道:“倘若您不信老夫也没办法,不过还希望您能听老夫一句劝。”
家丁面红耳赤,尹丰这时怒火中烧说道:“一派胡言,你们这些江湖术士说的话决不能当真,我壮如牦牛,你骗不了我!”他原本狠狠教训老翁一番,可又担心老者所言不虚,便带着家丁拂袖而去。
吕翁笑道:“十日为期,老夫在此等你十日。十日之后您若回头是岸,我便救你,十日之后若是您我行我素,老夫便云游四海,到时候怕是神仙也救不了你了!”
离开之时家丁对吕翁吐了吐口水,一群人围着尹丰说道:“老爷莫听他胡言乱语,您面色红润,洪福齐天,哪里会有什么煞气?绝不可能会有!”
尹丰虽觉得管家之言有点道理,可越想越不舒服,他与江湖上不少知名大夫都是朋友,便去挨个拜访一番,这些朋友都对他说那老者所言绝不可信,那老翁没有望闻问切就断定他有恙在身定是危言耸听,并称赞尹丰身体康健,身强力壮,怎么都不像是只有一年寿命的人。尹丰问这些好友他能活多久,他们都称尹丰能长命百岁,无病无灾。
尹丰仍不放心,便到处打听吕翁的来历,管家很快打听到消息,这吕翁只是一个江湖大夫而已,没有什么名望,和尹丰认识的那些名医无法相提并论。
尹丰听后松了一口气,他是个睚眦必报之人,于是找到吕翁大骂道:“好你个老东西,不仅诅咒老子,还冒充算卦的,那你算算我接下来打你掌?”
吕翁丝毫不惧笑道:“看来您并不相信老夫所言?又或者是您根本舍不得那万贯家财?”
尹丰对着吕翁的脸上狠狠抽打十多个响亮的耳光,打的吕翁口鼻窜血,那孩童上来阻止也被尹丰狠踹几脚。尹丰还不解恨,继续问道:“我今天就要砸了你的摊子,看你如何骗人!”
吕翁从地上爬起来说道:“算卦的摊子您要砸便砸,老夫的确不是算卦的,但那个药箱还请您不要动,否则您会后悔。”尹丰不顾吕翁的请求,派人将摊子砸了还将药箱给一把火烧掉了。
尹丰这才觉得解了气,对吕翁说道:“你赶紧给我滚,再让我看见你,我一定让你不得好死!”
吕翁沉默许久,拍拍身上的尘土带着孩童离开了尹丰家的门口。自他们离开之后就再也没有在尹丰家门前出现过。半月之后,尹丰觉得胸口奇痛难忍,面色黄如枯草,找了许多大夫都没能治好,他十分着急,这时候有人对他说:“这病怕是只有‘赛华佗’能治好!”
尹丰忙问道:“这‘赛华佗’姓甚名谁?快告诉我!”
这大夫说道:“他名叫吕翁,医术十分精湛,但性格古怪,常以给人算卦为借口给人治病!”
尹丰听后愣了许久,只觉如五雷轰顶一般。思来想去还是派管家去请“赛华佗”吕翁,可当他们到访之时,发觉吕翁家已搬空,他早就预感尹丰会派人请他,临走前留下一封信:“能医其疾药方已付之一炬,其余百药难医,唯自食苦果。散千金于民或能延其寿,然恶业如山,积重难返,故余生终将不足三年!”
管家将这封信带给尹丰,尹丰心急如焚,他每天闭上眼睛就想起当初怒斥吕翁的那句话“不得好死!”谁知如今报应到自己身上,散尽千金于民,三年后还是命丧黄泉。
关注我,明天的故事会更精彩!
本故事为纯原创民间故事,寓教于乐,旨在丰富读者业余文化生活,所有情节根据民间口述整理而成。纯文学作品,借古喻今、明道讲理,勿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抄袭、侵权必究!
#三国杀移动版#小伙伴们大家好,这里依旧是手打不易,需要点赞助力的小肖。手杀始计篇开启了新神将的浪潮,可是原定的十个武将到现在只出了神郭嘉、神荀彧、神太史慈和神孙策。原定三服同出的神张角到了手杀也没有下文,就在11月的测试服神华佗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历史背景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据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145年),卒于建安十三年(208年)。著名医学家。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行医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已佚。
技能介绍【五灵】:出牌阶段限一次,你可以选择一名未拥有“五灵”标记的角色,按照你选择的顺序向其传授“五禽戏”。拥有“五灵”标记的角色拥有你选择的效果,并在准备阶段切换为下一种。
五灵效果
虎:若你使用的牌仅指定唯一目标,则此牌对目标角色造成伤害时,此伤害+1。
鹿:你获得“鹿灵”标记时,回复1点体力,移除判定区所有牌。你不能成为延时锦囊目标。
熊:你受到伤害时,此伤害-1。
猿:你的出牌阶段开始时,选择一名其他角色,随机获得其装备区里的一张牌。
鹤:你的出牌阶段开始时摸两张牌。
【游医】:弃牌阶段结束时,你可以将此阶段弃置的牌置入“仁”区。出牌阶段限一次,你可以弃置所有“仁”区的牌,令所有角色回复1点体力。
技能解析【五灵】技能相当于给队友加特技。一般来说,最长使用的是熊灵和鹤灵,熊的效果可以使得伤害都会-1,没有加伤手段就不会破防,鹤灵相当于一个大【英姿】,毕竟多摸牌永远都不会太弱。需要注意的是,神华佗可以传授自己“五禽戏”,而且每个回合只有一种“五禽戏”的效果,这就需要玩家根据场上局势选择合适的传授顺序。在华佗传授自己“五禽戏”的时候,千万不能传授猿和鹤,因为此时已经过了“出牌阶段开始时”,相当于浪费了一次拥有特效的回合。“五禽戏”并不是永久存在的,在次数用完之后需要华佗第二次向其传授,是有一点尴尬的。
【游医】这个技能可谓是槽点满满。这个技能的设定就相当于华佗每回合可以开一次【桃园结义】,不能说收益多大,在很多时候还会有资敌的效果。
最后点评神华佗的技能看起来都很简单,但是其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就太多了。作为一个辅助武将,简直要被阎象完爆了,完全抵不了谋诸葛亮的一根毫毛。为了让这个武将看起来更有牌面,策划还给神华佗做了一个五禽戏的特效,但我个人角色神华佗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为了后续推出新神将做铺垫了。小伙伴们觉得神华佗这个武将怎么样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