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5 04:25:43作者:及時行樂来源:网友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关羽(160-219):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围襄樊,擒于禁,杀庞德,威震华夏。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生:汉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廿四日辰时(儒略历160.08.13)。
卒:汉献帝建安廿四年己亥十二月初七日(儒略历220.01.29)。
关公一生,策马横刀,驰骋疆场,征战群雄,辅佐刘备完成鼎立三分大业,谱写出一曲令人感慨万端的人生壮歌,被后人推举为“忠”“信”“义”“勇”集于一身的道德楷模,并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农工商广泛顶礼膜拜的神圣偶像。众所周知,关羽未得善终,死后还身首异处。根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公元263年魏灭蜀,庞德的儿子庞会杀死关彝,尽灭关氏家族,关羽没有留下后人。所以关羽应该是个悲剧性的人物,而且不是一般性的悲剧。他的生卒,《三国志》、《资治通鉴》等正史以及三国魏晋时期的其它史料等,并没有可以被用来推测关羽出生年月的相关信息,唯一牵涉到年龄长幼的信息,是关羽比张飞年长数岁,遗憾张飞的年龄,也无任何记载。但是,从宋朝至清朝,统治者为了宣传忠君思想的需要,开始神化关羽,于是关羽摇身一变成为神灵,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此后关于其出生时间和八字开始出现了多种不同版本,直到今天也一直争论不休。主要有四种观点:
第一个版本:庚子、甲申、戊午、庚申。
源于“汉桓帝延熹三年六月二十四日(儒略历160.08.13)”说。
此造源于袁树珊《命谱》。而其所引生日,见于元代巴郡胡琦所编《关羽年谱》“延熹三年六月二十四日”。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解州州守王朱旦据传在浚修古井时发掘出关羽的墓砖,砖上刻有关羽祖、父两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还提到关羽的家庭状况。他因而写了《汉前将军壮缪侯关圣帝君祖墓志铭碑》。依铭所记,关羽生于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六月二十四日,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遇害。此后,光绪13年复印的《山西通志》,清康熙三十二年的《关圣帝君圣迹图志》,山西解州关公故里均持此说。宋朝此说即已提出,流传广,范围大,加之有墓志铭,此说可能性最大。直到今天,中国民间每年都将农历六月廿四日定为关圣帝君诞辰纪念日,民间这日都会通过收集百家米、吃百家饭、参加放生、上香来向关帝圣君祈福、庆祝关帝寿诞,表达对关帝的崇敬,并以祈福平安。
袁树珊《命谱》采用“汉桓帝延熹三年六月二十四日”说,八字为:庚子、甲申、戊午、庚申。庚申时,是袁树珊先生推定的。袁说“延熹三年,岁在庚子,六月节过立秋,月应甲申,二十四日,乃是戊午。其生时《碑记》虽未详载,然以圣帝之正大光明,夺北魏、东吴厉气,忠诚义通,开睢阳、武穆先声,种种经历推之,当为庚申,其他十一时,断难如是。盖月甲、日戊、时庚,三奇顺布,四柱纯阳,始有此至大至刚,乃文乃武之魄力,维持世教,翊赞皇猷之丰功。”可以看出,袁并未按子平法去推断一个人格局高低与文武职别,而仅凭四柱纯阳、三奇顺布这个特征,就定了庚申时。可惜,袁树珊先生把关键的生日干支给弄错了。相也详考其生日干支,汉桓帝延熹三年六月二十四日(儒略历160.08.13),干支是庚子年、甲申月、丙辰日,并非“戊午日”。戊午日是六月二十六日(160.08.15),而非六月廿四日。即非戊午,何以有庚申时乎?袁树珊《命谱》分明列出了生日为六月廿四日,又为何把日干支推为“戊午”了呢?相也怀疑,袁树珊先生是直接取《三命通会》所载关羽“四戊午”八字的日干支,配了汉桓帝延熹三年六月的年月干支而成的。
第二个版本:庚子 甲申 甲寅 □□。
源于“汉桓帝延熹三年六月二十二日(儒略历160.08.11)”说。
此说源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立于石磐沟关羽祖茔的《祀田碑记》延熹三年六月二十二日。清张镇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编修的《解良关帝志》延熹三年六月二十二日。《文化关羽》、光绪十三年付印的《山西通志》等,都尊此说。那时,解梁州守鄞山王朱旦还没有在浚修古井时发现关羽的另一块墓砖。他所撰的《圣帝祖墓碑记》还没出世,所以只能采集石磐沟关羽祖茔的《祀田碑记》说。这个日子,比“二十四”日早了两天。八字是:“庚子 甲申 甲寅”
当代有人,也有尊“甲寅”为关帝之造者,如盲派段建业等人,即尊甲寅日说,并定时辰为“乙丑”,并写博文《忠义英雄关羽》析之,看上去析之圆满。实则硬伤难解,不值一驳。因为“庚子、甲申、甲寅、乙丑”造,为煞印相生格。1.年时干支遥合,乙庚合,子丑合,劫财合煞,财星累印,断然不符关羽性格之气傲。2.此造日柱甲寅,至庚寅运己亥流年,亥子丑三会水局,印星强旺,化煞生身,有力有情,且甲己合,乙庚合,断然不会惨遭敌手杀害。3.刘备死于公元223年癸卯年,癸卯年乃木之旺地,刘备怎么会死于该年呢?可见,段建业拿本身不靠谱的甲寅日说事,又自定乙丑时,纯属自娱自乐。也有人认为是甲寅日丁卯时,同样毫不沾边,不值一驳。
第三个版本:庚子 壬午 丙子 □□。
源于“汉桓帝延熹三年五月十三日(儒略历160.07.04)”说。
袁树珊《命谱》载“旧书,有谓圣帝生于汉桓帝延熹三年五月十三日(160.05.23)”。乾隆二十一年(1756)刊印的《关帝志》,又说关羽出生于五月十三日。到后来,尊此说者,亦就不管生于何年,只记“五月十三日”了。郭茂泰《荆州府志》、赵衍《东阳新志》、《燕都游览志》、《玉匣纪》等都不加辨别地尊了此说。《中华全国风俗志·江苏六合》:“(五月)十三日乃关帝诞辰,官民祭享,演戏建酿,龙舟游舫如五日。”清许起《珊瑚舌雕谈摘抄》云:“关圣帝君,早载祀典,顺治元年沼建庙,岁以五月十三日遣官致祭。”道教亦尊其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每逢五月十三,都举行“关帝庙会”,祭祀关帝,祈其显灵,驱邪避灾,普降甘霖,以解民忧。故这天又称“关公磨刀日”, 一般此日降雨,称“雨节”,民间有句农谚:“大旱不过五月十三”,若逢降雨,被称为“关老爷磨刀雨”。此日降雨,主全年风调雨顺。
此说,实在是个天大的误传,因为“五月十三日”是关羽之子关平的生辰。这一点,史载是很清楚。《关帝志》载:“(关羽)稍长娶妻胡氏,于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五月十三日生子关平。”《历代神仙通鉴》卷九·第八节“(关毅)夫妇欲妻子易养,乳名寿。幼从师学,取名长生。及长,膂力敌万夫,读书明《易象》,尤好《春秋》。娶妻胡氏,于光和戊午岁五月十三日,生子名平。”《关圣太子事略》载:“关圣帝君之长子也。名平,字坦之,祖籍山西省河东解梁州常平村宝池里。生於汉灵帝光和元年戊午(西元178年)五月十三日。年少时随帝君任事,躬矢石,临阵不离左右,被执於汉献帝建安廿四年己亥岁(219年)十二月初七日,同帝君於临沮(在今湖北省当阳县东北)全忠孝,享年四十有二。”如是,关公19岁戊午生关平,公元219年,关平和关羽父子同时被擒遭斩,关公六十岁,关平四十一岁。
第四个版本:戊午 戊午 戊午 戊午。
源于《三命通会》“六戊日戊午时断”“四戊午”造。
此造,是关公最早的一个八字。早已被史载否则。相也只所以放在最后来评,就是要揭示这个关帝伪造的真相。关平的生辰一清,亦就自然解开了《三命通会》所载关羽“四戊午”造的真伪之谜了。《三命通会》载关圣帝君四“戊午”造。“戊午年”即汉灵帝光和一年(公元178年),正是关羽之子关平的诞辰之年,父与子同庚生,岂不成天大的笑话。且“四戊午”造本身并不存在,因为是年戊午月,芒种后、小暑前,压根没有“戊午”日。故汉灵帝光和一年“四戊午”造并不存在。这一点,袁树珊老先生也明确指出来了:“旧书又谓圣帝为四戊午者,更谬。查戊午乃灵帝熹平四年(即汉灵帝光和一年),是年芒种后、小暑前,并无戊午日,安有戊午时耶?”
但是,戊午年戊午月,却是关平的生年月。关平生于汉灵帝光和元年戊午五月十三日(儒略历178.06.16),八字前三柱为:戊午、戊午、壬辰。这样,“旧书,有谓圣帝生于汉桓帝延熹三年五月十三日(160.05.23)”的生日如何捏造出来的,就非常清楚了。是拿关帝“汉桓帝延熹三年”的生年,加关平“五月十三日”的生月日,配对而成的。用父亲的年,加儿子的月日,凑出了一个关帝的生辰。自然,第三个版本壬午月丙子日,属于无中生有之造。而民间流传的“五月十三日”关帝庙会日,也是以以关平生日为纪念的。由此,相也可以肯定,《三命通会》“四戊午”造,本意是关平造,但日时错了,非关羽八字。是错把儿子当老子,错把关平写成关羽了。因为“四戊午”造,对关平来说,年月是对的,唯一生日干支是错,关平是壬辰日生人,而非戊午日生。
通过以上分析,关羽的诞辰,就剩下汉桓帝延熹三年六月二十四日与六月二十二日两种观点了,现今仍未有确切可信的资料。如《关帝志》内容多出自《三国演义》,非严谨的史料;《祀田碑记》和《前将军关壮穆侯祖墓碑铭》又未经严格考究。学术界的考证仍旧在继续,但比较倾向的意见是六月二十四日。诸如田福生就认为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六月二十四日最可信。值得注意的是所有出生年相关的资料首次出现的时间相距三国时期都超过一千年,可信度有疑。等正史再出铁证几无可能。但是,中国命理学,是世界独一无二的神秘文化。我们可以用命理的方法反证这两个诞辰,看六月二十二日“甲寅”与六月二十四日“丙辰”,这两个八字,何者更象关公“武圣”。相也认为六月二十四日之八字,最符合关羽一生也。也就是说,袁树珊先生在《命谱》中所载关公生日是正确的,可惜,他把日干支“丙辰”,错成了“戊午”。至于时辰,袁树珊先生定申时,周易玄先生也定申时,认为是庚子年甲申月丙辰日丙申时。周易玄先生在易学界的影响颇大,所以他的这个关羽八字,在今天流传也最广。但相也经过仔细推敲,认为“壬辰”时最确。所以,关公的八字是:庚子、甲申、丙辰、壬辰。若不武断,当留丙申、壬辰两说,最为妥当。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楚霸虽雄,败于乌江自刎;汉王虽弱,竟有万里江山。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乘龙之才,一生不遇。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三餐,及至遇行,腰悬三尺玉印,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时来配作夫人。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窖,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上人宠,下人拥。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译文天上有预测不到的风云变幻,人也会有早晚遇到的灾祸与喜事。蜈蚣有上百只足,但却不如蛇行走得好。家鸡翅膀虽然很大,却不能像鸟一样飞行。马虽然能行走千里之遥,但没有人驾驭也不能自己到达目的地。人有远大的理想,但缺乏机遇就不能实现。人们常说: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孔子的文章写得超过世人却被围困于陈国。拥有文韬武略的姜子牙也曾在渭水垂钓等待机会。孔子的学生颜回虽然早亡,但绝非凶恶的人。盗跖虽然活得长,却不是善良人。尧、舜虽然英明,却生下不肖的儿子。舜的父亲瞽叟顽固愚蠢,反而生下舜这样的大孝子。张良原来只是普通百姓,萧何也只是县吏。晏子的身高不到五尺,却被封为齐国宰相。孔明居住在茅草屋里,却能担当蜀国的军师。项羽虽然强大,却兵败而自刎乌江;刘邦虽然弱小,最终取得了国家。汉将李广虽有射虎石的威名,却终身都未获得封侯。冯唐虽有治国安邦的才能,却一生怀才不遇。韩信时运不济时,连饭都吃不上,等到运气来了,成为掌印的大将军,而一旦运气衰败,又死于阴毒人的计谋。
有的人先富裕后贫穷,也有人老年富裕少年衰落。满腹锦绣文章,直到老年还没有考上功名;才疏学浅的人,可能很年轻就金榜题名。皇帝的妃娥在中可能沦为妾妓,风流的,时来运转也能做贵夫人。青春美丽的女子嫁了愚蠢的丈夫,俊秀的青年倒找了丑陋的妻子。蛟龙没有机遇,只能藏身于鱼鳖之间,君子没有机会时,只能屈从于小人。衣服虽然破旧,常保持恭敬礼仪,面带忧愁却可能怀有兼济天下的志向。不得志时,只能安于贫穷和本分,心中坦荡一定会有扬眉吐气的一天。君子贫寒也有一身傲骨,暴富的小人脱不了内心的贫寒。
天气不好时,就见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光辉;土地没有合适的气候条件时,草木都不会生长。水得不到恰当的环境时,就会掀起疾风巨浪;人若得不到机遇时,好运就不畅通。富贵荣华命中都有安排,谁不想要呢?人如果没有依从八德而生活,哪里能做高官当宰相?
以前,我在洛阳 ,白天到寺庙里吃斋饭,晚上住在寒冷的窑洞里。所穿衣服不能避寒,吃的粥饭抵御不了饥饿。上等人憎恨我,下等人讨厌我,都说我卑贱,是我没有机遇啊。现在我入朝为官,官职做到最高层,地位达到三公,地位只在皇帝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拥有管理百官的权利,有惩罚卑鄙悭吝官员的权力。穿衣服是绫罗锦缎,吃的则是山珍海味,出门有武士保护,回家有仆人侍奉,皇上宠爱我,百官拥戴我,所有的人说我尊贵,不是我真有多大本领,这是我得到天时和命运的眷顾啊。
所以人活在世上,居富贵不能尽情享用,处贫贱也不要自暴自弃,听从天地的循环和周而复始吧!
赏析1、吕蒙正简介
吕蒙正(944或946—1011),北宋大臣。字圣功,洛阳(今属河南省)人。公元977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丁丑科状元。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再著作郎,入值史馆。公元980年(太平兴国五年),拜左补阙,知制诰。后任参知政事。公元988年(端拱元年),拜为宰相。为人质厚宽简,素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不允者,必不强力推行。与开国元老赵普同在相位,关系极为融洽。公元991年(淳化二年),贬为吏部尚书。两年后复以本官入相。公元995年(至道元年),再度罢相。真宗即位,任命吕蒙正为左仆射。公元1001年(咸平四年),第三次登上相位。后封莱国公,授太子太师。不久,因病辞官,回归故里。卒谥文穆,赠中书令。
吕蒙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直接从平民出身的宰相,他读书中状元,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吕蒙正宽厚正直,对上遇礼敢言,对下则宽容有雅度。他有一篇流传了上千年的《命运赋》。
2、创作背景
吕蒙正出身贫寒,幼时被父亲遗弃,曾与母同住寒窑,以乞讨为生,受尽人间贫寒冷眼,了解穷人的苦难。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和寇准一起在破窑读书,体会了人间冷暖。后来,他读书勤奋、工作勤奋、爱民勤奋,做了宰相,更体会到人心的宠辱。所以他写出了一篇《命运赋》,又称《破窑赋》、《寒窑赋》,也系吕蒙正之《劝世章》。
吕蒙正曾任当时太子(即位后为宋真宗)的太子太傅,这篇文章相传吕蒙正也是为了劝诫太子而创作的。以吕蒙正的语气自述从贫苦到富贵的经历,并列举了历史上诸多名人的起伏命运,来说明一种自然循环的人生思想。此文题材并不是赋,文辞对仗近乎于元曲里面的俚语,与明清章回体小说的标题也很相似,与明清时期成书的《增广贤文》里面的内容、形式都很接近,经后人考据《宋史》亦无相关记载。
由于受传统观影响太深,有人认为吕蒙正的思想过于保守消极,因此吕蒙正的许多文章典籍都已失落,而在《吕文穆公传》中这首《破窑赋》被看作是吕蒙正的经典之作。
吕蒙正曾三次入相,兼任太子的老师。当时太子(后来的宋真宗)青春年少,目中无人,没有哪个太师敢当面教训太子。吕蒙正决定写一篇文章,来告诫太子。于是写了这篇。这篇文章,虽然内容短小,但是却包含了无穷智慧,聪明的太子一下子就懂得其中的道理。据说太子读过此文后,一改常态,常虚心向他人请教。
3、作品简析
文章以自己从凄惨到富贵的经历,引述历史上大量的事实,说明这世界人生命运的起落,如今读来,朗朗上口,其状物之精、明理之深,堪称一代奇文,与大家共赏。
文章透出的是人生命运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的思想,文章以自己从凄惨到富贵的经历,列举了自古以来历史上诸多名人经历的各种命运和磨难,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明这世界人生命运的起起落落。
人生的始与终,在无运与有运、得时与失时的这种天地时空自然变化循环中,会产生天差地别和意想不到的人为和自然变化。只有经历过太多苦难沧桑和大起大伏的人,才能够体会到最深刻的天道无常和人情冷暖的巨大变化,才会体会到在人困、人为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中,命运的巨烈沉浮与很多人生无奈的结局。
文章透出的是人生命运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的思想,文章以自己从凄惨到富贵的经历,列举了自古以来历史上诸多名人经历的各种命运和磨难,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明这世界人生命运的起起落落。
人生的始与终,在无运与有运、得时与失时的这种天地时空自然变化循环中,会产生天差地别和意想不到的人为和自然变化。只有经历过太多苦难沧桑和大起大伏的人才能够体会到最深刻地天道无常和人情冷暖的巨大变化,才会体会到在人困、人为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中,命运的巨烈地沉浮与很多人生无奈的结局。
吕蒙正寻求的是他的听天地循环变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的的人困人为的人生智慧。开篇就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以及最后“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并且要“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吕蒙正在作品中透出这样一种思想:在特定的并且是之前意想不到的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的变化中,人要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的人困人为努力的思想。天尚有不测之风云,人尚有旦夕之祸福,吕蒙正提示人们要重视自然界的星移物换,随着时间变迁,人与事都会带来巨大落差并对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天地循环周而复始,所以人必须坦然面对坦途与坎坷。
吕蒙正用相当大的篇幅列举了自古以来历史上诸多名人各种命运起伏的得时与失时、成功与磨难的巨大落差,他特意要列举这么多数量,是因为要说明很多人想胜天,实际是多数人胜不了天。很多人活在这世上,不会接受现实和应对变化。“马有千里之蹄,无人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运不能腾达。”有的人虽然“满腹经纶”,但“白发不第”就是到老也当不上官,有的人虽然“才疏学浅”但却“少年登科”,就是年纪轻轻就当官了,这就叫“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命好”。文章正是提示人们天道无常和人情冷暖是人世间的常态,提示人们要接受现实和应对天地时空的变化。
关于吕蒙正,另外有极多的典故和故事。吕蒙正少时家道败落,父母双亡,贫寒交加,风餐露宿,求助亲朋旧故无门,沦为乞丐,其凄凉悲惨及至人间极限。所以民间论到谁人穷极,则有“穷过吕蒙正”之喻。有一年过年,吕蒙正见家中空无一物,悲伤之余,写下一副春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为“南北”。暗喻“缺衣少食”,“没有东西”。一时间传为奇谈。
尽管贫穷,吕蒙正还是少立大志,奋发苦读,终于中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丁丑科状元。之后,皇帝赐予状元府。于是,亲朋故交、士绅旧故、达官贵人、商贾巨富,成百上千,皆携重礼厚金登门祝贺,一时门庭若市。吕蒙正管家佣人无不雀跃喜极,报知吕蒙正。吕蒙正却说:“我只有亲人一家,何来如许亲朋?”管家忙将贺喜礼单送上,曰:“大人亲朋故旧遍四海,怎说仅有一家?”吕蒙正笑而不答,只吩咐闭门谢客。三天后,吕蒙正唤来管家说:“我的亲人已到了。我有一联,将其张贴于大门,只有挺胸而进者,即为亲朋,不得怠慢。”管家忙将对联贴上。上联为:“旧岁饥荒,柴米无依靠。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亲外戚,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下联为:“今科侥幸,吃穿有指望,夺取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亦扬,不论王五马六,踵门庆贺,尽来锦上添花。”送礼之人看了大为羞愧,纷纷离去。只有一个衣着补丁、手提一串豆腐干的五旬老汉昂首而入。吕蒙正闻报喜极,亲至前门迎进,并设酒席与老汉尽欢。据说,吕蒙正以后还多次屈尊老汉家,老汉也成了吕蒙正家中座上常客。原来,这老汉及老伴乃以做豆腐为生的贫民,当吕蒙正饥寒交加时,老汉为其处境困极而苦读所感,识之为英才,常以粗茶淡饭、水酒豆腐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