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06 21:58:14作者:旧事重提来源:网络
张世杰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是宋末三杰中最具有军事指挥能力的人才。然而,大伙都知道,他跟灭宋的元朝大将张弘范出自一个家族,古人并没有多少民族主义情绪,为蒙元效力的汉人大将更是举不胜举,可为什么张世杰要选择背叛蒙古归附宋朝呢?
张世杰叛蒙归宋,是在张柔戍杞县之时。
1241年,顺天万户、节制河南诸翼兵马征行事的张柔驻军杞县,管辖周围三十余城。当时蒙古对宋战争的东路军总指挥是党项人察罕,副总指挥就是张柔。
而此时,宋蒙战争基本处于焦灼状态,在淮泗一线拉锯,互有胜败谁也占不上便宜。
而成吉思汗死后,前后掌握朝政的窝阔台、乃马真后、贵由,前后都对汉人世侯势力有所猜忌。除了和窝阔台个人关系较好的刘黑马(刘柏林之子)等人外,一些汉人世侯都因为和蒙古贵族势力、色目人势力出现矛盾,而受到猜忌。
比如东平万户严实,因为严厉反对蒙古贵族在中原毁田放牧,就遭到蒙古贵族的嫉恨。虽然在耶律楚材的帮助下,最终毁田放牧被朝廷制止,但代价就是严实不得再参与作战,丧失了进一步取得军功的权力。
真定万户史天泽(史秉直的儿子),严厉打击辖区内色目商人的,因此得罪了很多色目人,为了避嫌。主动带着侄子史楫去拜见窝阔台,表示自己的万户是死去的哥哥史天倪的职位,应该让史楫继任万户,实际上就是向窝阔台表示分割真定万户的实力,窝阔台对史天泽大加嘉奖,表示满意。史天泽用分割自己的个人实力的行动,才获得了朝廷的信任。
而张柔,则在1245年,也就是蒙古军和宋军在淮泗拉锯的时候,忽然遭到一个女真人小吏夹谷显祖的诬告,诬告内容是啥现在已经不清楚了,但后果非常严重。
当时没有大汗,因为还没有选举出来。掌管朝政的是窝阔台的老婆乃马真后,乃马真后下令将张柔拘捕到和林审问。估计诬告内容,就是张柔里通南宋,否则也不会这么严重。
当时还只是张柔同族的张世杰,就在这种情况下逃走,逃到了宋朝。
而当时张弘范只有7岁,你让一个7岁的小孩干啥?
然而,张柔真的没有里通宋朝,所以很快张柔被官复原职,放回前线继续主持对宋朝的战争。诬告者夹谷显祖被处死。
张世杰为什么在宋朝的资料中,只留下说他“有罪,遂奔宋”呢。以张世杰的身份,是张柔的亲属,即使有罪,也不至于叛逃到宋朝啊。如果这个罪很严重,那么张柔肯定也受牵连。如果这个罪不严重,那么张柔完全能帮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以他的身份,如果叛逃,为什么甘愿做一个小兵呢?
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张世杰在张柔被拘捕到和林的时候,错判了形势,以为蒙古朝廷会将张家清洗,于是便逃到宋朝,隐瞒自己的身份只当一个宋朝小兵。可是张世杰这么一逃,难保不会被人发现,那么张柔里通宋朝的罪名就有可能会被坐实,所以张世杰在逃到宋朝后肯定是觉得自己对不起张柔的。这也是张世杰一直隐瞒身份的原因。
然而,张柔却被无罪释放官复原职了。
张世杰也根本没脸回去,就这么想隐姓埋名做一个宋朝小兵了。他的“有罪”实乃托辞。如果宋人知道他是因为这种原因逃来的,肯定会骂他对张柔不忠不义不孝。毕竟张柔的逃离,是把个人的生死放在了家族利益的前面,以古人的道德观是不允许的。
所以,说到最后。
我知道有很多人想要看啥东西,说白了就是想用现代的民族主义来强行套给古人,然后给张弘范扣一个汉奸帽子。说张世杰是反正的英雄好汉。
但能这么说吗?
为什么张世杰在宋朝的资料却是“有罪出奔”,而不是心向大宋、反蒙复汉呢?所以说,这题目下扯张弘范是汉奸、张世杰是反正好汉的,都是垃圾。
最后我个人的评价就是。
张弘范为元朝效力天经地义,他不是金朝人,他爹张柔才是金朝人。张弘范自出生起就是蒙元辖下的汉人贵族,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他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名将。
说张弘范是汉奸的,你也得问问宋朝元朝有没汉奸这个词儿。
而张世杰,早年为个人的生死,背弃家族,是其瑕疵。但其中晚年,力抗强大的蒙元,在宋朝举朝投降后,依然坚持扶立新的宋帝,直到崖山之后才溺海而亡。其中晚年,无愧忠臣义士之名。所以在近代民族主义兴起后,张世杰能和文天祥、陆秀夫共同被推上“民族英雄”的称誉。
你要拿张世杰去贬低张弘范,张家被蒙元朝廷冤枉的时候,你私自叛逃到了宋朝,这不是火上浇油嘛!
你要拿张弘范去贬低张世杰,张世杰是力保宋朝社稷的大忠臣义士,是能让百姓们立庙祭祀的英雄。而张弘范,元朝没了张弘范,照样骨碌碌地转。 文章来源:关毛的野生历史
崖山战役是一场对于中国影响极大的战争,有很多网友提及这场战役都痛心地说,崖山之后国之不存。而有专家分析,其实宋元对战,包括崖山战役,实际上是同族两兄弟,张世杰和张弘范之间的交手。
而经崖山一战后,宋王朝彻底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元朝时期。
张世杰是汉族人,但出生在金国,金国被蒙古覆灭后就投奔了张柔,后不幸因获罪逃至南宋。到了南宋后,虽然毫无根基,好在才华满腹,后因屡获战功,得到了重用。和文天祥、陆秀夫并称为宋末三杰。
而张弘范和张世杰是同宗兄弟,张世杰所投奔的张柔就是其父。张弘范是汉族人,但却是生活在蒙古统治时期的汉族人,自父亲起,就为蒙古效力,骨子里已经将自己当成了蒙古人。他战功显著,也很得忽必烈的信任,被任命为蒙古汉军都元帅。
曾有人反对张弘范领导元军,连张弘范自己也多有推辞之意。但是忽必烈的意思很坚决,还夸了张弘范一族从张弘范的父亲张柔开始就一直对蒙古忠心耿耿,最后赐了一套剑甲给张弘范。
崖山战役,张弘范是蒙古军的统帅,在其带领下蒙古军大获全胜,彻底粉碎了南宋最后一丝复国希望。战后,张弘范意气风发地在山崖上刻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明朝时候,心学奠基者陈献章特意在这句话前,加了一个“宋”字,借此讽刺其乱臣贼子一般的行径。
早在元军即将兵至临安城下时,南宋王朝大厦将倾,张世杰和文天祥都是想要背水一战。可是依当时的情况来看,与元军大战是极其不明智的选择。虽然这样可以保全自己心中的气节,但是结局只会是全军覆没,那就一点复国希望都没有了。
这一提议被否决了,后来张世杰又劝皇帝和太后逃至南边的海上,以避元军,为宋王朝留得一线生机。这一提议依然遭到了反对,有大臣称,不如占据一城,偏安一隅,休养生息,待时机成熟后再谋大事。
就在几番争论中,蒙古的铁蹄打了过来。仓皇中,张世杰和陆秀夫只能带着两个儿皇帝“宋端宗赵昰、宋末帝赵昺”逃走,按照自己的计划边打边退,一路南下,最终到了崖山。而他的同宗弟弟张弘范作为蒙古军统帅,也追击到崖山。
身为同族,张弘范一开始还是想劝降张世杰,并且派张世杰的外甥去游说张世杰,但被无情拒绝,张世杰是铁了心要与南宋共存亡。
张世杰的英雄气节可歌可泣,但指挥作战能力比张弘范还是有所差距,因为他的部署失误,崖山两头出海口被元军把持,宋军被元军包了饺子,最后在两面夹击下溃不成军。眼看大势已去,张世杰本想着带着幼主宋末帝逃走,但被陆秀夫拒绝。
陆秀夫深知已无力回天,便先是将自己妻女推下海,然后给小皇帝穿上龙袍,背着小皇帝投海自尽了。
听说宋少帝已经身亡,张世杰也无心再战,将士们劝张世杰先上岸,张世杰摇头拒绝悲悸道:亡了一君又立一君,现在又亡,我对赵氏能做的都做了,我活着是想再立新主从头再来,但事已至此,都是天意。随后张世杰随风浪溺死在海中。
其实一开始宋军还是有望翻盘的,整体来看,元军一共才两万兵马,还分道进行南征。张弘范作为先锋,也就是说实际上在张弘范手中的兵马还不到两万。而南宋那边,有足足二十万人,可惜这里面有一部分都是毫无战斗力的兵将家属和行政官员。
这其实对于用兵来说是很不利的,因为行军的速度会变慢许多。但是,如果不将这些人一起带着逃亡,士兵们自然不会同意,也怕由此引起军心不定,甚至是哗变就更糟糕了。所以,这实在是无奈之举。
再加上,张世杰的决策还是有失误的地方。当时有人提议抢先占领海湾,以便最后有一条向西后撤的生路。张世杰听后大为生气,认为这是士兵畏惧元军,想要潜逃。于是,用大火自毁行宫,逼得全部的人都只能决一死战。
张世杰此举属于活生生地将自己的生路给断绝了,放弃了出海口,又没有准备足够的水资源。没有水的士兵怎么可能打得好仗呢,张弘范就是趁着南宋士兵虚弱又疲惫的时候,大举进攻,一次拿下张世杰七艘战船。
但如同文天祥写就的《过零丁洋》一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世杰的赤胆忠心,也永远被记载了历史的丰碑上。而和他同族的张弘范则受尽后人的辱骂,谴责他是无耻之徒,身上的血都是白流了。
张弘范年仅四十出头就病死,孙子一辈在争权夺位上站错了队,五个孙子及其族亲全部处死。有网友说这也许就是报应,张弘范自己深受忽必烈信任,为元朝立下奇功,后辈却被元朝皇室灭了族。
但在现在看来,不过是各谋其政,各为其主罢了。
张世杰
南宋民族英雄
张世杰(?—公元1279年),涿州范阳(今属河北范阳)人。宋末抗元名将,民族英雄。与文天祥、陆秀夫并称为宋末三杰。
早年随吕文德征战四方,历任诸军都统制、知高邮军等职。不久后因形势危急,张世杰升任保康军承宣使,带兵抵抗元军入侵,期间互有。随后又先后担任制置副使、保康军节度使、检校少保等重要职务。
宋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元军逼近临安。张世杰奉益王、卫王南逃组织小朝廷抵抗元军南下。后任签书枢密院事。成为小朝廷中的核心人物。南下途中,元军多次派人招降,张世杰坚决拒绝。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正月,元军攻打雷州,数次皆未获胜。张世杰因功升任少傅、枢密副使。同年四月,宋端宗驾崩,张世杰主持立卫王为帝。并将朝廷转移到崖山。不久后,陆秀夫背卫王赵昺投海自杀。南宋灭亡。张世杰也在同年死于平章山下。
本名
张世杰
所处时代
宋末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涿州范阳
去世时间
公元1279年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张世杰,范阳人。少时随从张柔戍守杞州,有犯法的行为,于是奔逃到宋州,隶籍淮兵中,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阮思聪见到他认为他是奇才,告诉了吕文德,吕文德征召他为小校。多次立功升到黄州武定诸军都统制。攻打安东州,战斗猛烈,与高达援救鄂州有功,迁调官职十阶。不久随从贾似道进入黄州,战于騣草坪,夺回敌人所俘获的东西,加官环卫官,历任知高邮军、安东州。
驻守鄂州
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元军修筑鹿门堡,吕文德向朝廷请求增兵,调张世杰与夏贵前往。等到吕文焕带着襄阳投降元军,朝廷命令张世杰率领五千人驻守鄂州。张世杰用铁索封锁两城,夹以火炮、弓弩,其显要之地都散布木桩,设置攻打器具。元军攻破新城,长驱而下,张世杰奋力战斗,使元军不能前进,元军派人招降他,张世杰不顺从。元丞相伯颜阳明着攻打严山隘,暗中从唐港以水军冲锋陷阵进入汉水,东攻鄂州,鄂州投降。
入朝勤王
张世杰率领所部军队入卫临安,又经过饶州,才入朝廷。当时正危急,召诸将救援朝廷大多没有到达,只有张世杰来到,宋度宗叹息惊异。张世杰从和州防御使不到几个月多次加官到保康军承宣使,总都督府兵。派遣将领四处出击,取得浙西各郡,收复平江、安吉、广德、溧阳诸城,军势颇为振奋。七月,与刘师勇等将领大规模出师焦山,命令用十条船结为并船,下碇停泊在江中,没有命令不得启碇,表示以必死的决心。元主帅阿术载着张满弓弩的士兵用火箭攻打并船,张世杰军队乱了阵脚,没人敢启碇,投江而死的有一万多人。张世杰大败,奔逃圌山。向朝廷上奏疏请求救援的军队,没有得到答复。不久提升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十月,升任沿江招讨使,改任制置副使、兼知江阴军。不久元军到独松关,朝廷召文天祥入卫,以张世杰为保康军节度使,知平江。不久也被征召入卫朝廷,加官检校少保。
张世杰画像
移兵海上
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元军迫近临安,张世杰请转移皇帝、皇后、太后三宫进入海上,而与文天祥合兵背城一战,丞相陈宜中正派人向元军请和,张世杰不同意,报告太皇太后阻止。没有多久,和议也终止。元兵到达皋亭山,张世杰于是领兵进入定海。石国英派都统卞彪劝说张世杰投降,张世杰以为卞彪是来随从自己一起南下,用椎杀牛让他享用,酒吃到一半,卞彪从容说话,张世杰大怒,割断他的舌头,在巾子山把他裂尸。
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四月,张世杰随二王进入福州。五月,与陈宜中尊奉赵昰为君主,张世杰被任命为签书枢密院事。王世强引导元军攻打南宋,张世杰于是侍奉益王进入海上,而自己率领陈吊眼、许夫人等畲族军队攻蒲寿庚,没有攻克。十月,元军主帅唆都率领军队来支援泉州,宋军于是撤兵退去。不久唆都派人招降益王,又派经历孙安甫劝说张世杰,张世杰把孙安甫拘留在军中不让他回去。元军招讨刘深攻打浅湾,张世杰战败,把益王移居井澳,刘深又来攻打井澳,张世杰击退了刘深,因而迁到硇州。
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正月,元军派大将王用攻打雷州,王用战败。四月,南宋益王死,卫王赵昺被立为皇帝,拜张世杰为少傅、枢密副使。五月,元派琼州安抚张应科攻雷州,三战都不顺利。六月,再次决战于雷州城下,张应科战死。张世杰认为硇州已不能久居,将赵昺转移到新会的崖山。八月,张世杰被封为越国公。朝廷散发琼州的粮食供给军队。十月,南宋派凌震、王道夫袭击广州,凌震战败。
兵败崖山
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元军主帅张弘范等人的军队到达崖山,有人对张世杰说:“北兵用水军堵住海口,我军就不能进退了,为什么不先占据海口。侥幸取胜,这是国家的福份;不能取胜,仍然可以向西撤退。”张世杰担心军队长时间在海上有离散之心,就说:“连年航行在海上,什么时候是个了呢?现在应该与敌人决一。”全部烧毁了皇帝临时驻地的集市,将一千多艘大船连结起来做成水寨,以为死守之计,人人都感到形势危险。
崖山海战图
不久,张弘范的兵开到,占据海口,打柴、汲水的道路全被堵死,宋军啃干粮啃了十多天,口渴了,向下捧海水来喝,海水味咸,喝了就呕吐泄肚,宋军极度困乏。[9]张世杰率领苏刘义、方兴每天大战。张弘范得到张世杰一个姓韩的外甥,给他官做,三次派他前去招降张世杰,张世杰历数古代的君臣说:“我知道投降了,不仅能生存而且能富贵,但是我为皇帝死的志向是不能动摇的。”二月二十日,张弘范等人攻打崖山,张世杰战败,退保卫王所乘坐的船。元军接近宋军的中军,张世杰才割断拴船的绳子,带着十一艘大船冲出港口,其余的人收军回到崖山。元军的刘自立击败了他们,降服了他们的将领方遇龙、叶秀荣、章文秀等四十多人。
坠海溺亡
张世杰还想侍奉杨太后寻求赵氏的后代而立位,再图后举;但杨太后在听闻宋帝赵昺的死讯在后亦赴海自杀,张世杰将其葬在海边。飓风忽大作,将士劝张世杰登岸,张世杰说了句:“不必了。”然后登上柁楼,露香祝道:“我为赵氏,能做的事都做尽了,一君亡,又立一君,现在又亡。我还没有死的原因是希望敌兵退,再另立赵氏以存祀啊。现在到了这个地步,岂非天意啊!”不久张世杰在大风雨中溺卒于平章山下(约今广东省阳江市西南的海陵岛对开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