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07 05:44:46作者:樱花飘落来源:网络
挖掘鲜为人知的宁夏明朝历史,讲述你不熟悉的宁夏历史,我是威叔!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宁夏风情!
《明朝宁夏传奇》
塞上传奇三百年,金戈铁马湮尘烟。
惟留贺兰依旧在,西风萧萧讲从前。
前言
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明太祖第二次北伐失利,考虑到天下初定,全国还没有完全统一,明王朝一时兵力不济,暂时无力据守宁夏,而鞑靼强大起来后,不断骚扰边境,于是廷议的时候,有大臣提出“废府空城”的办法。
就是将宁夏中北部人口全部迁往陕西关中,造成无人区,让鞑靼骑兵劫掠无所获,待全国统一后,再移民实之。
1
其实,早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徐达率师击败王保保于沈儿峪不久,明朝廷便改元宁夏路为宁夏府,废元之应理州(今宁夏中卫市)和灵州,并且将灵州和鸣沙居民全部迁往关中。
到了五年的时候,明朝廷又废宁夏府,将其民也全部迁往陕西西安一带。这样,宁夏、灵州、鸣沙等城成为空城,在宁夏中北部造成无人区,以为缓冲地带。
这就是宁夏历史上有名的两次空城之一。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随着天下大定,明朝廷命长兴侯耿炳文弟耿忠为指挥使,立宁夏卫,隶陕西都司,徙五方之人实之。
就这样,宁夏又开启了新的一轮发展时期。
2
那么,这个耿忠是谁?
熟知历史的人们都知道,明朝之初,那是名将如云,帮朱元璋打天下的将领个个都是赫赫有名。而这个耿忠就显得籍籍无名了。志书上在他名字前还前缀“长兴侯耿炳文之弟”为什么要派他来?
要知道,宁夏作为大明北境沿长城一字型摆开的九边重镇之一,战略位置相当重要。古人总结有诸多,比如:“背名山而面洪流,左河津而右重塞”、“左距丰胜,右带兰会”、“黄河绕其东,贺兰贺兰耸其西,西北以山为固,东南以河为险”。这些总结看似好像宁夏镇(今银川)有贺兰山和黄河的天然屏障就固若金汤,实则不然。
“虏浮洪涛而西渡,视黄河犹坦途;逐水草而转徙,依贺兰为勍穴,东西戒严无时少缓为备,实难于诸边......”
这句话的意思是虏寇可以坐船渡黄河如平地;可以从贺兰山的诸多山口入侵,让人防不胜防,难以防守。
3
明朝廷派耿忠来是有原因的。
别看耿忠在明史里没有什么名气,但是他的哥哥耿炳文在守卫长兴一战,却是对明朝建立的功劳最大的。明太祖排列功臣,将耿炳文与大将军徐达列为一等。
耿忠,凤阳人,长兴侯之从弟,号耿三舍。—《皇明开国功臣录卷一七》
长兴侯耿炳文用兵精要在于一个“守”字,因为耿忠跟随麾下多年,深得其兄用兵要义,宁夏正好也需要一个能“守”的统帅,派那些名将来偏守一隅,有些大材小用,所以他来了!
“耿忠,谋识高远,洪武九年率兵立宁夏卫,披荆棘立法制,招徕抚降,恩威并施,然守以镇静,境土以宁”
这句话简单意思就是说耿忠性格沉稳,能吃苦,具有远瞩的眼光,来到宁夏镇后,重新修复城墙,对内严格,对外采取怀柔策略,使得宁夏镇虽然被荒废了几年,但是很快就恢复了生机和活力。
4
一开始他以宁夏镇(银川城)为中心,在周边增设宁夏前卫、宁夏左屯、右屯、中屯为五卫,把“五方之人”分散到各处。
后来鞑靼侵扰严重,人手有些捉襟见肘,于是把中屯拆分到左右二卫,变成了四卫。(到洪武三十五年,藩王朱栴从韦州徙宁夏镇,置中护卫为扈从,至正德五年,改中护为中屯恢复五卫。)
立城之初相当艰苦,鞑靼想趁明军立足未稳,频频“浮洪涛而西渡”,或者“勍穴于贺兰山频出各山口”进行侵扰。
耿忠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不过其防守能力出众,调兵遣将有方,并且大力开疆拓土,收复之前空城后被鞑靼占据的大片地方。在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更是有力支持了由沐英率领的第三次北伐大军。
沐英夜袭脱火赤军营,生擒脱火赤、爱足而还。
5
也是因为这场让沐英雪耻之战,沐英和耿忠结为儿女亲家。
可惜的是,这位对宁夏建城有着重要贡献的战将身经百战,却不得善终,受牵连于“胡党案”,也算是敌国破,谋臣亡。
然而,宁夏明朝战将录里应该有他一席之地!
下集更精彩,敬请关注威叔《大明宁夏战将录》系列文章2!
这里是宁夏!发现宁夏之美,感受宁夏的历史!
我是威叔,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宁夏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