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4 04:29:56作者:伸手挽明月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663期。在我军十大开国元帅当中,聂帅排名第九位。如果论建国之前的具体带兵战绩和相对的军事水准,他在开国元帅当中确实不属于前列;但在建国之后的工作贡献方面,聂帅却要超过绝大多数元帅,甚至可以进入前三。为何这样讲呢?
在十大元帅里面,聂帅的文化程度较高,有多年的留学(比利时、苏联)经验,深知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的重要性。聂帅发挥自身文化素质高、组织能力强的优势,在战争年代广泛发动群众、开发根据地,抗战时的晋察冀根据地是全国最大的根据地之一,为人民军队培养了数十万精兵。在我军处于兵力弱势的年代,这是尤为珍贵的。很多人认为聂帅后期地位高,和他井冈山的经历以及紧跟主席的因素密切相关,这种看法是狭隘的。聂帅的突出才能和特点,在开国元帅里面是可以说独树一帜,论带兵打仗他确实不如彭总、林帅,但是他擅长的工作领域其他元帅也很难超越。
建国之后,聂帅出任解放军第一副总参谋长,名义上是辅佐总参谋长徐帅,但实际上徐帅因病一直未能到任,总参的工作实际就是由聂帅负责的。在他代理总长期间,志愿军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聂帅给了统帅部很大的辅助和支持作用。而他真正发光发热,其实是在离开总参之后。1954年聂帅成为军委副主席,两年后又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同时主管军事科技工作,负责先进装备的研发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兼任国防科委主席。他向中央提出了一个伟大而超前的军事科技发展方案,后来在我国几乎人尽皆知,被称为“两弹一星”。
聂帅的提案得到了主席的赞赏和支持,不久之后中苏关系却发生了急转直下的变化,苏联撤走专家,给我国的军事现代化建设、尤其是萌芽状态下的核工业带来了巨大困难。当时我国很多与此相关的工厂刚刚建立起来,专家却撤走了,工厂和实验室面对无用武之地的困境。这种局面下,聂帅组织和吸引了大批回国科学家,包括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人,坚持进行两弹一星的研发工作。
聂帅为科学家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制度和条件保障。与此同时,聂帅并没有一些行政干部特有的“不懂专业知识、还爱强行干预”的特征,他把研发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归国的科学家和技术骨干,自己从旁提供支持和辅助,这令科学家们感动不已。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两弹一星全部试验成功,中国终于摆脱了美苏的核威慑、核讹诈,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聂帅的功劳无疑是巨大的,此时他的地位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大部分开国元帅。
聂帅求真务实,对科学家充满敬重和关怀之情。六十年代我国经济条件很差,冬天一些科学家的宿舍里没有暖气,聂帅去了解情况,发现相关的个别行政部门领导作风懒散、养尊处优,一位少将级主管干部看着科学家挨冻,自己屋里却有热乎乎的暖气。聂帅雷霆震怒,当即处分了这名干部,并要求把科学家的屋里全都通上暖气,无论如何也要做到这一点。
而当聂帅得知一些特点十分突出的科研工作者,因为所谓的“成分”问题而被工作组遣返,或分配到一些不重要的工作部门时,聂帅再次发火,要求各单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不要管什么出身问题。科学家们十分感慨:只有像聂帅这样的首长去领导科技工作,才能取得这样的条件,大家也才能团结一心。真正优秀的人才,才能出现在最合适的岗位上。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晚年回忆两弹一星开发过程时,曾经语出惊人:我们这些科学家“没有本事”,真正靠的是制度、靠的是组织的支持。而钱学森第一个点名感谢的首长就是聂帅。这虽然是钱老自谦的一种态度,却也可以充分看出聂帅的价值。
直到1992年聂帅病逝前,他还在病床前叮嘱后辈和下级:要重视发展国防工业、继续提高科技水平。这是聂帅后半生付出全部心血的伟大工作,直到临终前仍然无法放下。聂帅在他负责的领域,确实做出了空前的成就。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史源历史专栏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作者:白小原
图注:1940年8月,聂荣臻与4岁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在一起
(一)中国《人民日报》日本《读卖新闻》同时刊文寻找“日本小姑娘”
1980年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的文章,并配图《将军与孤女》组照,深情讲述了晋察冀司令员聂荣臻在1940年百团大战中,救出两个日本小女孩,并安排专人悉心照料,冒险将她们送往井陉城内日军据点的故事。
此文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一出,立即引起中日两国的关注和反响,由此掀起中日两国寻找这个被聂帅救助小姑娘美穗子的热潮。其时,日本著名的《读卖新闻》,在头版头条刊登了大标题新闻《美穗子姐妹,中国元帅聂荣臻想念你》。
图注:聂帅安排老乡护送美惠子姐妹回日军据点,但这个老乡后来被日军杀害
《读卖新闻》这篇文章在日本成为热点。通过日本媒体持续的跟踪,终于找到了住在日本九州宫崎县都城市的美穗子姐妹。不过,当年的小姑娘美穗子已是3个孩子的妈妈了。得知救命恩人在找她们,她们十分激动。几经辗转联系,她们决定到中国去,面谢救命恩人。
1980年7月14日,美穗子带着三个女儿,在日本大使吉田健三也的陪同下来到北京,见到了阔别40多年的聂荣臻。1986年5月,美穗子再次来到北京拜望聂荣臻。1999年11月,美穗子又来到中国,出席聂荣臻陈列馆落成仪式。此后,她多次作为中日友好代表来华参与活动。“聂帅救孤”成为的历史佳话。
图注:1980年7月14日,聂荣臻会见美穗子
(二)“聂帅救孤”彰显我军人道主义精神
“聂帅救孤”还得从1940年8月的百团大战说起。
百团大战于8月20日发起。21日,战役指挥所电话不断,其中接到这样一个报告:
昨晚,三团一营攻进井陉矿区,在东王舍车站激烈的炮火中,两名战士救出两个日本小姑娘(大的叫加藤美穗子,六七岁;小的叫加藤琉美子,正在吃奶)。她们的母亲死于炮火,父亲负重伤,后死亡。如果是中国女孩,好办,交给老乡就行。可这是两个日本小姑娘,部队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怎么办?
图注:聂荣臻和八路军战士悉心照料被救助的日本小姑娘美穗子
原来,20日夜,日寇为阻止我军前进,不顾自己的侨民,用迫击炮朝着东王舍村猛轰,正太铁路矿区顷刻间变成火海。美穗子全家躲在紧靠车站的一座日式房子里,日军炮弹从天而降。其母亲当场被炸死,父亲胸部和大腿受重伤。
美穗子姐妹扑在死去的妈妈身上,看着奄奄一息的父亲绝望哭喊。八路军2名机,冒着硝烟将美穗子姐妹和她们的父亲背出烈火,用紧缺的急救包进行抢救。由于美穗子的父亲加藤清利伤势太重,死在八路军包扎所。
接到这一报告,聂荣臻指示:“部队的同志做得好,我们实行革命人道主义,对放下武器的俘虏,八路军还以礼相待,何况是孩子,叫他们立即把小孩送到指挥所来。”
图注:1980年7月,美穗子第一次来华感谢聂荣臻
(三)战事紧张,聂荣臻依然悉心照料日本小姑娘
两个日本小姑娘很快被送到指挥所。百忙之中,聂荣臻抱起只有几个月的小姑娘(就是后来的美穗子,其妹在送石家庄治疗不久病故),安排人在附近找奶妈喂奶。他俯身问美穗子叫什么名字,美穗子听不懂中国话,面有惊恐,说“兴子、兴子”。这个回答,深深地印在了聂荣臻脑中。他没有再问,找了几个当地的梨递给美穗子。此后,美穗子对他不再害怕,愿意让他牵手了。
图注:晚年美穗子作为友好使者多次来华
在指挥部,美穗子一直和聂荣臻在一起。几乎是聂荣臻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1940年深秋的一个下午,美穗子拽着聂荣臻的裤腿,来到指挥部东边操场,工作人员拍下了几张“将军与孤儿”的镜头。
后来战事愈发紧张,聂荣臻找来可靠老乡将美穗子姐妹送往石家庄井陉城日军据点,并附信一封,斥责日军侵华造成深重灾难,宣扬八路军人道主义精神。这封信没有封口,为的是让经手的日军都能看到。
图注:美穗子(左)与聂荣臻女儿聂力在一起
晚年,聂荣臻回忆“救孤”之事时说:“孩子是无罪的,应该很好地安置她们。我考虑或是由我把她们养起来,或是把她们送回去。我想,如果养起来,激烈的战事不知何时结束,边区的环境不仅艰苦,而且敌人‘扫荡’频繁,部队经常转移,照顾两个小孩子,将有不少困难。再说,两个孤苦伶仃的孩子,留在异国他乡,大的五六岁了,已经开始懂事,留下来她很可能会伤感的。她们失去了父母,只剩姐妹二人,不在本国的土地上,将来也会给她们造成痛苦。送回去,爸爸妈妈虽然死了,她们家里总还会有亲戚朋友可以照顾罢,想来想去,我决定还是把她们送回去。”
图注:美穗子
(四)昔日被聂帅救助的小姑娘,成为友好使者
如今,得到聂荣臻救助的美穗子成为友好事业的热心人士。2005年,美穗子第六次访华,出席和平友好交流大会,时年近70岁的她深情地说:“没有聂元帅,就没有我的今天。”
2007年,一位领导人在日本国会演说时深情提到:“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聂荣臻元帅在战场上救助日本孤儿美穗子,亲自精心照料,并设法把她送回到亲人身边。1980年,美穗子携家人专程看望聂帅,这个故事感动了许多人。”
图注:美穗子时隔多年回到曾被聂荣臻救助的抗日根据地
最近,《人生之路》热播,除了一众年轻面孔外,剧中还有一个不断“刷脸”的老戏骨林永健。
他化身村支书,身穿蓝色半旧开襟,满口方言,面容苍老,一副眼镜耷拉在鼻梁上,像极了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乡镇干部。
然而就在不久前,林永健还是科幻剧《三体》里的上校将军,沉稳儒雅、孔武有力,。
可是,谁能想到,如此气度的林永健,居然是靠扮演汉奸一举成名的?
而自知貌丑的他,更是压根没想到自己能当演员,以至于走上影视之路,还是被家人“逼”的。
01. 姐姐的鼓励,他迈出了人生转折的一步
大龅牙,八字眉,眯眯眼。
《敌后武工队》中一脸奸笑的刘魁胜,直到今日都堪称汉奸天花板。拍这部剧时,林永健才进入影视圈没多久,很快靠出色表现赢得了“优秀演员奖”的称号。
但其实,林永健的演戏之路根本没有那么顺利,反而处处充满坎坷。
1969年出生在山东青岛的林永健,家境贫寒。
自小他唯一热衷的事情就是看战争片。有时候,他可以拿着夹着咸菜的馍,双腿盘在地上,边吃边看一天的露天电视。
看完之后,他还热爱模仿,特别是剧中的反派人物,被他模仿地惟妙惟肖。以至于在学校,同学们看了他的表演,都说他给人一种贼眉鼠眼的感觉。
可即使这样,林永健也没想过自己有当演员的可能。
就这样,学了水利专业的林永健,毕业之后到离家两小时路程的崂山水库上班。
有一天,林永健的姐姐跟弟弟说,“要不你去考青岛话剧团,考上了,你就可以在家门口上班,走路五分钟就到了,多方便。”
林永健听到这话,大吃一惊,问道,“我不行的,人家进出剧院的都是帅男靓女,我长成这样哪行?”
姐姐鼓励他:“你可以演济公,这样还能加点动作,如果动作出彩,说不定就能过了呢?“
林永健鼓起勇气面试,果然面试官一看他的长相再三摇头,但还是给了他一个机会表演。
表演完,林永健丧丧地回去,他以为肯定没戏。
但没想到,居然接到了录取通知。
但还是有个前提条件,试用一年,如果不达标,哪里来,回到哪里去。
压力山大的林永健为了不被赶走,拼命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央视《人与人》节目组到青岛话剧院选小品,林永健参与演出的三个小品都被选中了。
自此,林永健成了青岛话剧团的台柱子。
但成了角的他,开始不安分。
1989年,林永健南下广州,考入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圆了穿军装又能当演员的梦。
只可惜,军装是穿上了,此时的他却成了一个拉大幕,做杂活的龙套演员。
偶然的一次机会,团里排小品,其中有一个主角有事演不了,林永健被临时安排上台。
没想到林永健在台上的表演炸场了。
从此林永健受到团里重用,从一个龙套变成了主角。
再后来,虽然林永健对广州的C位依依不舍,但还是听从了张丰毅的建议,拎着两个箱子北漂了,“要到北京去,那里有更大的舞台。”
02. 从反派到正派的路,源于突破长相限制的披荆斩棘
北漂的生活没有那么容易,刚开始时,林永健一年难得接到一部戏,而且出演的角色小到没什么镜头。
他一度没什么存在感,甚至有时候怀疑“从广州来到北京错了吗?”但念头转瞬即逝,过往的经历让他明白:我能熬,一旦给我机会,我准灿烂。
直到2002年,让他崭露头角的戏是《铁齿铜牙纪晓岚续》,他饰演的卢焯面对和坤的栽赃陷害,在堂上气血攻心,吐血而亡。
本来是短短一分钟的死亡镜头,但林永健情绪饱满,让导演瞬间把镜头从主角转移到他身上,事后还夸奖他演的真好。
渐渐的,林永健的事业打开局面,赢得了业内人士的认可,还加入了北京空政话剧团。
次年,林永健迎来了历史性转折的一刻。
小品《装修》在央视春晚一炮打响。
林永健一人饰三角:头顶长卷发,身穿红色紧身衣的泼辣精明天津大姐,一出场的“干嘛呢、干嘛呢、干嘛呢”三个霹雳问句至今犹言在耳。
身穿工装服,手抡大锤的胆小装修工和头发锃亮,身着笔挺西装的六楼业主。
三分钟的小品,林永健无缝切换三个身份迥异的角色。表演之精彩让观众笑声连连。
这个小品让林永健红遍全国,事业运开始转好了。
2007年,林永健再度大火,这次是因为电视剧《金婚》,他饰演的是庄心玉,一个表面上吊儿郎当,到处拈花惹草,实际重情重义的男人。
记得剧中有一幕,庄嫂在医院去世了。
大庄抱着庄嫂嚎啕大哭,豆大的泪珠从小眼眶里嘀嗒落出,他时而双手捶打着床铺,时而拍打庄嫂双肩,仿佛要把她摇醒。
林永健的精湛演技感动了现场的所有人,连庄嫂的饰演者李菁菁都说,“我差点哭了,要不是因为死人不能哭,我的眼泪也出来了。”
虽然林永健的长相在娱乐圈处于垫底状态,可是丝毫不妨碍他用演技一点点征服了观众。
他是《喜耕田的故事》里幽默风趣、勤劳朴实的农民;他是《我叫王土地》里淳朴善良,爱耍小聪明的水利专家王土地;他是《王贵与安娜》里憨厚朴实的大学老师。
凭借着这些或正或反的小人物,他收获了诸多桂冠。
曾经那个因长相问题自卑,差点进不了青岛话剧团的林永健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对演技相当自信的他。
所以当2013年,剧组找他饰演开国元勋聂荣臻时,林永健想都不想,立马答应。因为他认为这是演绎生涯中一座又高又大的山,必须翻过去。
但观众不看好,同行在质疑,连聂帅的女儿都反对。
但经过多年的磨砺,林永健相信自己能演好。
他说“我不可能为了形似聂帅,去割一个双眼皮,但可以通过努力演出他的神韵气质。”
开演之前,他做足案头功夫,走访聂帅的老家,翻看所有聂帅的书籍和纪录片。
拍摄时,他自行带入人物精魂,笔挺的站姿,不怒自威的神态,活脱脱就是一副大将军的派头。
电视剧播出后,口碑爆棚,特别是聂元帅的女儿还专门打电话感谢林永健,把父亲演活了。
面对傲人的演绎事业,他眯着小眼儿一脸神秘地对媒体说,“我的事业起飞是从结婚之后开始的,我娶了一个好媳妇,她旺我。”
03.闪婚的婚姻持续了20年,靠的是责任和担当
其实年轻时候的林永健,没想到自己会结婚那么早。
主要是当时父亲得了癌症,时日不多,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在走前看到林永健结婚成家。
孝顺的林永健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急中生智间,他想到了周冬齐。
周冬齐是林永健在空政话剧团的同事,两人因合作小品渐渐熟识。
林永健第一眼就喜欢上这个外貌美艳,个性洒脱的军花,而周冬齐虽然时不时心里吐槽一下这个男人眼睛太小,但同时也欣赏他的幽默风趣。
所以当林永健喝酒壮胆来“求婚”时,周冬齐竟然爽快地答应了。
就这样,2003年,认识不到一年,求婚不用三天的林永健抱得美人归。
但结婚后的林永健,“原形毕露”了。
他简直抠门的没边了。
老婆想吃三块五的冰棍,他嫌贵了不买;老婆买了五百块钱的皮鞋,5800元的裤衩,他暴跳如雷,嚷嚷着要退。
因为消费观的问题,他们俩经常吵架。
部队家庭出身,从小花钱随意的周冬齐,气得经常写离婚报告,但每次林永健看完都振振有词地说:“理由不充分,观点不明确,不批准。”
周冬齐无可奈何,跑到父母那里告状,没想到父母都维护林永健。
刚结婚那会,他们小两口忙于事业,没有时间管父母,后来有了孩子,周冬齐一心扑在孩子身上,顾不上父母。
但林永健都记在心上,事业刚有起色他就立马借钱买了房子,把岳父母接过来一起住。
岳母生病,他忙前忙后的跑医院。岳父中风,他也是衣不解带地侍候,还买了轮椅回来,时常推着岳父出去晒太阳遛弯。
周冬齐看得都嫉妒:“他对我父母,比对我还好,比我对他们还孝顺。”
也难怪岳父母袒护林永健了,这样质朴孝顺的女婿,打着灯笼也难找呀。
虽说林永健的抠门让人无语,但时间长了,妻子也理解他的“抠”,在苦水里泡大的人,想不节约都难。
但好在,林永健是一个懂得反省和改进的人。
他逐渐明白:拼命拍戏挣钱是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
现在的他在吃喝拉撒穿的事情上不再干涉妻子的决定。以前的他,喜欢在大排档吃饭,现在妻子说在哪里吃饭就在哪里吃。
闪婚的他们,婚后忙于拼事业,忙于家庭的琐碎。两人经常处于聚少离多的状态,沟通很少。
可自从林永健参加《爸爸去哪儿了》以后,他改变了很多。因为他发现自己对儿子不了解,经常误会儿子。陪伴妻子过少,不懂她的孤单和寂寞。
节目中儿子把桌上的饮料都装进包里,他不问青红皂白把儿子批评一通。后来才知道儿子是给其他小朋友准备的。
节目最后,化了老年妆的周冬齐和林永健面对面谈话。妻子泪如雨下,他也坦白自己对她做的不够好。
录完节目以后的林永健改变不少。他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妻儿,有空就带着他们旅游,到处吃喝玩乐。
儿子对他也日益亲近起来,甚至还很崇拜,林永健曾自豪地说,“儿子能把他小品的台词一字不漏地说出来。”
他也随时表达对妻子的支持理解和帮助。周冬齐说:“有一次,他拍完戏回来,看见我在训儿子。”他也毫不留情说儿子“你怎么又惹妈妈生气了?”
事后,周冬齐又好气又好笑,说他,你都不知道是什么事情,瞎批评啥呢?
林永健呵呵一笑,表示自己要永远跟她站一边。
曾有媒体问周冬齐:“你们婚姻持续这么久的原因是什么?”她答道:“他很孝顺,又有责任和担当,这就够了。”
谁说闪婚的婚姻不靠谱呢?其实不管认识多久进入婚姻,最终还是要在婚姻中修行前进。
年过半百的林永健还在继续攀登事业的高峰,回顾过往,每一步都是随时准备好,拼劲全力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才有了现在的事业。面对婚姻这座围城,他也不断反省,时刻进步。
现在的他,坦言很幸福,有戏拍,每天醒来看见儿子满地跑,老人在身旁,妻子在忙活,生活都是幸福的味道。
努力经营事业和家庭的人,运气不会差。
聂荣臻故居坐落在重庆市江津区吴滩镇郎家村,背倚鼎山,面朝长江,占地面积563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
旧居原名石院子,坐西向东,三重堂建筑,共有房屋17间。
聂荣臻青少年时代在此生活了15年,1914年聂荣臻全家迁往邻近的狮山院子佃居,1919年,聂荣臻赴法勤工俭学后,再没回过旧居。
1923年秋,石院子遭土匪焚烧,仅存西北角两间偏房。
1989年,江津县政府按旧居原貌修复,旧居中有5间按聂帅在家居住时旧貌布置,陈列家具45件,全是原物。
其中有衣物、玩具、书籍、砚台、笔筒、墨迹、成绩表、信函等,另有133幅图片。
陈列馆主体建筑采用碑馆合一的巧妙构思,36米高的碑体高高耸立在主馆中央,寓意升腾的火箭,象征着聂帅对我国国防科技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聂帅陈列馆由主馆和铜像广场组成,占地约20亩,铜像广场宽阔平坦,两组大型浮雕分列左右,聂帅铜像耸立中央。
来源:央广网
翻开厚重的中国百年党史,从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到迈向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记录了一段段直抵人心的红色故事、一个个继往开来的历史瞬间,是中国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最好的见证。
建党百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联合推出《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3月22日起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正式开播,同步在总台央视新闻、央广网、云听等新媒体平台上线。100位讲述人,用“最美声音”刻录百年记忆。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演员郭晓东。我要讲述的这件文物是一张定格于1940年抗日战争时期百团大战期间的老照片。这张泛黄的照片现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八路军战士给美穗子喂饭,右为聂荣臻
照片的远景,山峦起伏;近景里,年轻军人端着盘子,在给小女孩儿喂饭;年长一些的军人俯下身,慈爱地看着。很难想象,残酷的战争中,偶尔会闪现这样温情的瞬间。估计你也会好奇,怎样的机缘巧合让军人和孩子在炮火中相遇?他们之间的这段故事,结局又如何?
故事要从照片里人物的身份说起。你看,那个头发乱蓬蓬却掩不住可爱的小女孩儿,叫美穗子。一听名字,你应该就能猜到,她是日本人。更令人惊讶的是,照片右侧那位慈爱地看着她的军人,是当时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后来的共和国元帅聂荣臻。
聂荣臻将军在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门前
1940年8月,百团大战刚刚打响,八路军攻占了日军控制的井陉煤矿。日军不顾矿上还有尚未撤走的日侨,疯狂地向矿区开炮。当时,晋察冀军区部队的两名战士冒死从日军炮火下救出了两个孩子,也就是当年才四五岁的美穗子和妹妹。
日军为阻止八路军进攻,炮轰井陉煤矿
国防大学教授吴琼告诉我们,战士们在战场上和日本法西斯浴血搏杀,从来义无反顾;当他们面对两个日本孩子并做出收留的决定时,同样义无反顾。
吴琼:当时,日本在我们国家可以讲是无恶不作,八路军战士对他们的仇恨是非常正常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实施的是革命人道主义,我们救了这两个小女孩,我们不后悔。
在今天的小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叫《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还原了当年的片段:
聂将军慈爱地拉过那个大一些的女孩,亲切地问她叫什么名字。她不会说中国话,只是不停地说:“妈妈死了,妈妈死了……”聂将军见这孩子两眼里流露出惊恐的神色,就拿过一个洗干净的梨子,和蔼地说:“这梨洗干净了,吃吧!”美穗子见聂将军和善可亲,便接过梨慢慢地吃起来。
《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插图
这世上唯有孩子的反应最为天真直接,你对她好,她就会报以依赖。几天以后,美穗子就一点都不拘束了,她用小手拽着聂荣臻的马裤,跟着将军跑前跑后。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聂荣臻唯一的女儿聂力还生死未卜,而他却为了帮助这两个日本小女孩儿寻找亲人,寄了一封没有封口的亲笔信。为什么不封口?聂荣臻在回忆录里这样说道:
这封信没有封口,是让每一名接手这封信的日本人都有机会看到。我们进行抗日战争,不只是打仗的问题。如果你拿着枪同我们打,那我们绝不客气;但是,一旦解除了你的武装,我们就坚决执行“宽待俘虏”的政策。
——聂荣臻回忆录
聂荣臻将军写给日本官兵的信
美穗子的传奇经历,在日军中引起强烈震撼。战争末期,大批日军俘虏投入反战的大旗下。
聂荣臻送别美穗子
1945年,这场具有中国民族解放斗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双重性质的正义之战胜利落下帷幕。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发表,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日联合声明》发表,中日邦交正常化
被送走四十多年后,已经人到中年、成为三个孩子母亲的美穗子,专程来中国寻亲。她终于再次见到了聂荣臻。聂帅的女儿聂力,仍然清晰记得重逢的场面。
聂力:我到机场接的她,见到我父亲,美穗子的眼泪就下来了,她把额头就贴在老人家的手背上,那个动作是自然的。她在表达深深的感激。
聂荣臻会见美穗子
美穗子激动得哭出了声。聂帅也很激动,轻轻抚摸着她的头顶,就像四十年前面对童年时代的美穗子一样。聂力回忆说,这段故事迅速在日本传为佳话。
聂荣臻会见美穗子
聂力:我到日本,大阪市长来见我,他说美穗子的故事,说简直不可思议,两国战争打得这样,你们还这么(有)人道主义精神,他们永远不忘记这个。日本那些旧军人,对对华战争的罪恶表示道歉,赞扬八路军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还记得刚才提到的那封聂荣臻的亲笔信吗?原文还有一句话,它代表了人民军队对人道主义的守护,对日本人民的态度。信中写道:八路军,至仁至义,有始有终。
左为美穗子,右二为聂荣臻女儿聂力
余此伶仃孤苦之,一女仅五六龄,一女尚在襁褓中,彷徨无依,情殊可悯,经我收容抚育后,兹特着人送还……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
——聂荣臻亲笔信片段
讲解员俞浩宏:我是聂荣臻元帅陈列馆的讲解员俞浩宏,出生于1996年,今年25岁。这张纪实照片记录了聂荣臻元帅“战场救孤儿”的感人往事。战争无情人有情。聂荣臻元帅宽广的胸怀和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令我们钦佩,这也诠释了人伟大的人格风范。如今再次重温这段故事,仍让人感动不已。至仁至义,情满山川,我愿把这段抗战情缘讲述给更多的人听,我们也将珍惜、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总监制丨刘晓龙 顾玉才
监制丨高岩
总策划丨樊新征 崔欣
策划丨丁飞 孙鲁晋
协调丨冯烁 朱敏 刘梦雅 赵初楠 韩雪莹
记者丨纪梦楠 张闻 陈鹏
编辑丨李昊
讲述人丨郭晓东
聂荣臻回忆录及书信诵读丨郭鹏
制作丨初熙
图片丨彭兆伟 韩靖
新媒体丨杜希萌 王远 孔颖 江晓晨
顾问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徐鹏堂
鸣谢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