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07 09:18:29作者:饕餮少女来源:互联网
《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
在上一节中,我们学习了《黄帝内经》对于人的寿命的解读,进而了解到了一种长寿的秘密,那就是,过有规律、贴近自然的生活,体贴和呵护我们的身体。
那么,在接下来的这一节中,我们来说说《黄帝内经》中的节气、八字、阴阳这些概念,看看在这些概念中,又蕴含了哪些养生之道。
“节”和“气”的不同
首先来看节气。说到节气,大家都不陌生。二十四节气是我们从小就会背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实,节气中的“节”和“气”是不一样的,它们的性质和功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我们先从节气的起源出发,看古人是如何划定节气的。
其实,只要我们稍稍回忆一下二十四节气的顺序,就会发现,这二十四个节气,被古人放到了四季当中,平均分配,每个季节各有6个节气。因为,节气的设定,就是为了划分四季的自然变化,遵循的则是四季变迁的内在规律。
在古代,人们观察到,四季的变化有着鲜明的规律,便由此总结出了72个“物候”。所谓物候,就是指自然环境中的树叶、花果这类事物,在四季中发生的变化。物候大概每五天就会有一次变化,一年里一共72次,这就是七十二物候。
和五天一次的七十二物候相对应,就出现了二十四节气。古人说,“三候谓之气”,也就是说,每隔三个物候就是一个节气,节气是十五天一变的,一年一共二十四次,每个月两次。
而在每个月都有的两次节气中,前后的节气承担着不同的作用,这就是节和气的不同。
月初的那个节气,称为“节”,后面的那个节气,称为“气”。节指的是气的转换,是一个月份的开始,而气,则是延续。
我们可以拿竹子来举例。竹节是一段一段的,有的部分是直挺顺滑的,那这部分就相当于“气”,而两个竹节之间的连接处,也就是突出来的那一圈,就可以理解为“节”。而竹节的“节”字,就有着开始、转换的意思。
所以,现在我们常说的“节气”,其实是包含着两层含义。
那么,既然有了这样的划分,节气中到底是节重要还是气重要呢?
其实,节和气都很重要。在二十四节气中,标志着四季开始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都是属于“节”;而标志着四季最关键节的“两分两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则都是“气”。所以说,节和气,二者缺一不可。
中国八字和西方星座的区别
那既然说到了节气,就会涉及到时间,以及人和天地的关系。古人说的“天人合一”,它的基本理念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和宇宙万物紧密联系的。
因此,在传统社会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有各自的理论,把人的命运和自然联系起来。在我们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八字”;而在西方,最让人耳熟能详的,就是“星座”了。
这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和星座相比,八字学说是一个更加复杂的概念。
我们对西方的星座学说大概都有些了解。这套理论的基本内容就是,一共有十二个星座,我们出生在哪个时间段就是什么星座。每个星座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方,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命运。这套理论非常的简单明了。
八字则不同。它看起来只是把每个人的出生时间列了出来,某年某日某时,对应上某种命运,好像是一查便知。其实,八字没有那么简单,列出来的天干地支,隐藏着相当丰富的信息,很难一眼就能看得明白。
因为,八字里面包含的八个字,分别是一个人出生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所谓的天干地支,就是既有天又有地,处处有阴阳、处处是五行,相互影响、变化莫测。
比如,如果一个人的八字里有“丙寅”,一般而言这代表着外向、阳刚,但他的八字里可能还会同时出现“庚辛”,庚辛会削弱丙寅的力量。
所以,八字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而不是西方星座那样的固定说法。在八字系统里,蕴藏着生命的很多秘密,揭示了宇宙万物生成、变化、消亡的规律。
阴阳变换:生命的最大秘密之一
如果说八字揭示了某些宇宙万物的规律,那么,今天我们要讲的第三个概念:“阴阳”,就更是在直接点明世界运转的道理。可以说,阴阳变换,是生命的最大秘密之一。
我们知道,《黄帝内经》的核心理念是顺应自然、追求上古之人的那种清静无为的生活状态。这就意味着,我们要观察自然的变化,从中找到规律。在古人的世界里,最直观也最有规律性的自然现象,就是阴和阳的交换。
大家听说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句话,这其实就是我们的上古先民在生活里得出的经验。太阳是阴阳里最有代表性的“阳”,夜晚则代表了与之对应的“阴”。
为了让身体的阳气得到充分的舒展,让自己健康、有活力,古人早就强调,要主动地向太阳靠拢,跟着它的规律安排我们的作息。
太阳出来了,我们就起来,随着天地之间阳气的增长,我们自己的阳气也跟着起来。到了傍晚,太阳落山,我们身体的阳气也开始收敛,要在夜晚休息、积蓄力量。
但是我们现代人却几乎做不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论是加班工作,还是聚会娱乐,晚睡变成一种普遍现象。但在中医的观点中,这是非常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因为,熬夜最催人老,睡觉可以补心、补肾。
如果我们该睡觉的时候,不好好睡觉,就会白白丢掉这样的滋补机会。而且,如果你指望通过人参、枸杞,来补益自己长期熬夜的身心,其实是本末倒置,不得其法的。
所以,想要让身体处在一个最佳状态,最好的保养方法就是“不熬夜”,跟随自然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好了,关于“节气”、“八字”、“阴阳”三个概念的解读,《黄帝内经》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些经典的论断,构成了中医文化,甚至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通过对这些概念的重新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其中的精华。
比如,认识到了节和气的区别,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哲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既要关注平安顺遂的人生阶段,也要沉着应对人生中的艰难时刻,因为它们就像是节气中的“节”一样,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再比如,在了解了更多的关于八字的知识之后,我们至少可以不再那么茫然,也不会简单片面地理解八字,而是更多地认识到,生命的发展变化是非常复杂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清楚全部的秘密,我们命运的机会,更多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气,是中国古代人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在2016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十四节气有“节”、“气”之分,“节”为一月之始。
为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作为表示四季变迁的历法,是风水知识体系中的基础概念,是命理择日的基础知识。
如我们常说的生辰八字和择取吉日,比如说2018年5月5日早上八点出生,亦或择吉时2018年5月5日早上八点结婚、进宅等,这都牵涉到时间历法的转换,2018年5月5日(农历三月二十)早上八点转换后就是戊戌年丁巳月丁酉日甲辰时,戊戌丁巳癸丑丙辰,这就是“八字”。
而有趣的是,相隔一天2018年5月4日(农历三月十九)早上八点历法转换是戊戌年丙辰月丙申日壬辰时,为何都是农历三月,一个是丁巳月作4月算,一个是丙辰月作3月算。这就涉及到二十四节气的问题,5月4日这天刚好是立夏,在历法中过“节”即按下一个月算。
注:八字由天干地支组成,以戊戌年丁巳月丁酉日甲辰时为例。
戊戌年,戊为天干,戌为地支。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结合地支,甲子、乙丑、丙寅……排列组合后,以六十为一轮回,即六十甲子花,表示年月日时。
丁巳月,月份以寅为正月,顺推即巳月为四月,天干如何匹配则有年上起月法。
丁酉日,根据农历(即三月十九)査万年历才能得知对应何日。
甲辰时,时辰以子时(晚上十一点)开始,一个时辰两个小时,天干如何匹配则有日上起时法。
二十四节气与八卦二十四山向匹配,立春艮,雨水寅,惊蛰甲,春分震,清明乙,谷雨辰,立夏巽,小满巳,芒种丙,夏至离,小暑丁,大暑未,立秋坤,处暑申,白露庚,秋分兑,寒露辛,霜降戌,立冬乾,小雪亥,大雪壬,冬至坎,小寒癸,大寒丑。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正对应艮巽坤乾卯酉离坎八卦。
二十四节气昼夜炎冷的循环变化规律,与风水中阴阳消长平衡的思想如出一辙,在风水命理学上,无论是八字格局还是择日评课,其中的核心思想也是追求阴阳平衡为上。
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增加
惊蛰:天气转暖,春雷震动,蛰伏动物苏醒
春分:昼夜相等,北半球春季开始
清明:草木始发新芽,春耕春种
谷雨:雨水滋润大地,五谷生长
立夏:炎夏将临,雷雨增多,万物生长旺盛
小满:作物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
芒种: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
小暑:初伏前后,天气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天的开始
处暑:暑气将散,暑天终止
白露:地面水汽结露,天气转凉
秋分:昼夜相等,北半球秋天开始
寒露:露水渐多,凝结成珠
霜降:天气已冷,开始霜冻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气温下降,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增多,地面积雪
冬至: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小寒:冷气积久而寒,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最冷的时候
几乎每一种易占都运用二十四节气作为标记符号,因为节气依据天球内太阳位置制定,以二十四节气占据一周,本质上一周即回归年一年,所以易占的式盘实际运转起来没有误差。
无论模型上如何设置对应关系,二十四节气在传统文化各学术内基本都为了真实运行的太阳一周度数。现代都认为二十四节气出自西汉,实际上比这个时间点早的多,只是在远古是作为周天的易数节点表达,而到了汉代统一以包含寓意的文字来代替。我们难以以哪本书籍最早记录作为其起源时间。节气的来源与太阳历的运用密不可分,必定是出现在阴阳合历之前。
建月
四柱八字的运用中以“建月”为一年之始,建月的发展过程经历了不同时期的不同定位,比如:夏建寅,商建丑, 周建子,秦建亥,汉恢复建寅,一直到现代。
建月的改变不能完全以春分点的西移时间来解释,而会融合当时帝王登基时的,十二星次位置所发生的天象。因为古代君权神授,一般会以特殊的天象作为指引,作为帝制开始。而且完全以岁差的时间去排布,是不可能得出这些王朝之间的“建月”原因的,因为2000多年才退一宫,时间上不符合。
在先天图中有:天起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的说法。是大体符合天象历法以及物候对应规律的。四柱八字的模型在汉后逐渐完善,自然是要以“建寅”为始。而且四柱八字的研究对象是“人”,脱离了“天地人”三才的因素,便不完整,便没有使用的场景。连“人”都没有了,给谁用呢?
四柱的排盘方式
任何一门易占都会有很多种的起盘方式,这是由模型所决定的,也就是在真实运行的度数与模型处理的度数之间的“不可调和”的因素所导致。
比如奇门起盘,有置闰、拆补、不闰不补的方式,还有一些其它的方式,就是在处理日辰与“节气”之间的同步问题。自然会出现三种方式,理论上来说,没有对错可言,习惯用哪种就用哪种即可。
四柱八字也有很多种的起盘方式,比如下面这几种:
1、立春,春节与冬至还有大雪换年柱之争,导致年柱排出来的结果不同
2、节气与中气换月柱之争,导致月柱排出来的结果不同
3、23点与0点换日柱之争,也是早晚子时的争论,导致时柱排出来的结果不同
4、真太阳时,平太阳时,夏令时之争,导致时柱排出来的结果不同
不仅上面这四种,还有一些其它的,比如:有些人提出按经纬度变月令的理论,生在黄河流域之外的八字排盘月支都需按经纬度做出变动调整;还有南北半球的八字,八字排盘月支要变为对冲月……
假如我们懂易学模型的原理的话,那么有几种就很好分辨“对错”,不错需要注意的是“仅就四柱起盘的易学原理”角度来看的“对错”,至于为什么要强调这点,后面我们会解释。
1、以冬至、大雪或者春节来换年柱的方式
正如上面所说的,四柱八字是为了“人”而服务,假如不依据这个原则,那四柱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不仅是四柱八字,任何一门易占,甚至包含整个易学,都必须参考“人”的因素,不融入“人”的因素,这个系统便没有使用的场景,给谁去用呢?谁来用呢?最后还得是“人”。所以四柱八字的换年,必须以立春寅月为准。
如果以冬至来交年,那么这个系统就不是主要为“人”服务的。所谓“交年”,就是模型的起点设置问题。当然不同的模型会考虑到这一点,会设置不同的起点,比如五运六气,以“大寒”开始,实际上是以“冬至”开始,然后模型处理了其中的度数,但是五运六气的目的是模拟周天的运行,不是模拟“人”的运行,所以在“人”健康的判定上,除了人自身的状况,还必须兼顾“五运六气”的影响因素,否则就不可能全面,不知道疾病爆发的“起止”点,作为传统中医的部分从业者,去否定“五运六气”,说明这些人并非真正懂中医原理。
2、节气与中气换月柱之争
这样会导致排出来的“月柱”不同,要理解到底是用节气还是用中气,就必须懂四柱八字模型成立的易数原理,从易数原理角度,必须以“节气”换月。原理之前我们已经在别的文章里说过了,不清楚的可以翻翻。四柱八字模型的完善时期比较晚,而且其模型处理很精密,不同于早期的其它易占模型,比如大六壬,早期风水的符号设置这些,很多易占是以“中气”为准,但是四柱八字以“节气”换月,就是从模型上的设置结果。
3、早晚子时的设置
这会导致日柱的排法不同。四柱八字本身,在测定应期时,往往脱离模型的范畴,从古至今,在准确率测定这块,都会找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子时出错较多,又因为历法上会区分设置早子时和晚子时,于是就有人想出了这么个主意,无论是用来作为解释,还是其它目的,都可以很好的遮掩住学术本身的局限性。
历法上分早、晚子时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因为历法需要精确的度量和测定,不同于易占的模型,易占模型只要制定一个系统能够自动循环即可。所以历法需要精确度量每个节气的交节准确时间,到分和秒,易占不需要,易占只要在历法测定之后,拿来用就行。
再者,模型的设置上,就是以“年日”、“月时”对应,将“时”人为地打破“12”的分法,从模型上来看,就是不合理的。
4、真太阳时,平太阳时,夏令时之争
这块其实没什么太大争论,无论什么“时”,以当地的太阳位置所表现出来的时间为准即可,即“真太阳时”。
以上是一些四柱八字起盘的主要争论,理解它们在“易学”模型上正确与否,需要懂“象数”的来源,才能真正的辨别对错。
易占中“应期”的特殊性
虽然我们可以从易学原理上,来区分“对错”,但是往往在实践过程中,有时候发现错排可断对,而对排亦会断错,这是什么原因?
这就涉及到了“应期”的特殊性。假如不从“应期”角度出发来看,从常态规律上分析,并且忽略断卦人的水平问题。“对”排就能得出对的结论,“错”排必定得出不全面,甚至错误结论,这个是没有争议的,因为这是有标准可言的。
但是往往在一些脱离了模型范畴的“应期”问题上,往往会出现“错排断对”的偶尔情况。这个原因本质上还是跟人的水平挂钩,而人的水平影响因素就非常多了,比如熟练程度,悟性,人当时的状态,心性,灵感,……,等等因素。
所以最后一般是这样建议,哪种用得舒服,用的习惯就用哪种方式。因为对于水平不够的人来说,排对排错,区别不大,该不对还是不对。而对于已经非常熟练,运用很娴熟的人来说,追求大体规律,则需要按符合易学原理的方式排;追求“应期”上的准确率,则怎么舒服怎么排,你自创其它排法也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