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4 00:31:09作者:气宇轩昂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根据百度百科,朱炳寅1983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工民建专业;这个南京工学院就是后来恢复名称的东南大学。
根据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高校评估结果,东南大学无论在建筑学还是土木工程,两个一级学科都是A+,综合实力力压清华和同济;看得出老朱当年也是妥妥学霸一枚。
老朱毕业当年分配至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工作6年取得工程师任职资格,再5年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在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开考第三年通过注册考试。看这履历,应该在设计院也没少熬夜画图、挑灯夜战,不知当年是否有头秃的烦恼。在此期间完成了如大同博物馆、昆山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广受好评的作品。
图:大同博物馆
图|昆山文化艺术中心
朱炳寅,对于每一个青年结构工程师来说都是神一般的存在;注册考试也注定将是老朱生命中去不掉的标签。
不仅仅因为这位大师设计水平,更因为他的另一个头衔-注册结构工程师考试命题组组长,也是藉由这个头衔更为大众所熟知。
结构注册考试自1997年开考以来,陆续给社会输送了大量官方认证工程师。但是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存在。
早期的注册考试八股文味道浓重,每年考察的知识点基本相同,甚至偶有只改变个别数据的原题。在这种考情下,复习备考几乎就成了刷题练速度,抛开了对规范深层次的理解,转变为对具体重点考点的刻板临摹。
这种情况在老朱担任命题组组长开始转变。
在2008-2018年期间,老朱一改以往固定出题套路,注重规范理解;题目灵活,题型多变。几年间考题难度呈螺旋上升态势,考题经常出现连环坑、坑中坑;你以为自己已经看透出题人套路,妥妥拿分,实际地下室下还有18层地狱。
题目也更加联系实际,没有工程经验的小白饱受其苦,有时候题目都理解不了。我曾经亲眼见过同考场的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哭着出教室。
这种转变也给老朱带来了负面的评价,每次考完对答案,看着做错的题恨不能带老朱一起去爬山;尽管如此,绝大部分的结构师对老朱是认同的。
对于命题组这个工作,老朱坦言是个“烫手的山芋。”因为注册中心要求“命题专家组”实现“零差错”,还要保证每年注册考试的基本平稳,却没有权利定合格线。
老朱不仅出题风格大变,在扭转命题组形象上也堪称注册考试第一人。老朱应该算是第一个积极回应考生诉求的组长。在微博盛行之前,老朱经营着一个实名博客,几乎每一篇博文都在谈注考,像极了高考前班主任的叮咛嘱咐。
注册考试在他之前神秘感十足,高高在上又疑雾重重。
对于大家最关心的两个问题,通过率和规范争议,老朱一直在积极回应考生关切,努力扭转着注册考试的印象。
每次考完哀鸿遍野,网上对命题组声讨一片。老朱说:
“命题专家组是服务于政府和考生的机构,与考生不是对立面,况且“命题专家组”成员也是结构设计人,理解考生为注册所付出的劳动,于情于理“命题专家组”没有理由,也不会做任何故意为难考生的事情,不违反规定并有利于考生是“命题专家组”的办事的基本原则。”
对于考生的建议,老朱也会在不同场合予以回应:
“砌体结构在大、中设计院可能已很少涉及,但其在基层设计院也许是主要结构体系,砌体结构在我国住宅建筑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砌体命题中已考虑到了砌体结构在我国应用的实际情况。”
后来的微博,老朱和结构师的互动更加频繁了。
开始经常和工程师解答具体专业问题,颇有一些课外辅导老师的味道,就是惜字如金了些。
也是他带领下的命题组,第一次公布了官方版本参考答案和历年真题辅导书,平息了许多争议。
“2011年考试后,出了本《解答与分析》,好让考生答题有章可循,至少有个参考样式,我觉得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多少年来对“主要作答过程”没有规范,考生不知道如何把握尺度,答复杂了,浪费时间,答简单又怕不符合要求。”
封神一博来自于2018年。
在经历了2015年无故停考的黑天鹅事件后,2018年8月还没有开考消息,老朱首先发布考试的消息,给了定心丸。
人无完人,老朱也并不都是优点。作为命题组长,老朱自己也出了很多书;其中几本更是有四大名著一说。
出书无可厚非,但是最近几年陆续有考生发现能在老朱的书里找到真题原型,一时间“既当裁判又当教练”的说法甚嚣尘上。老朱没有正面回应,但是我更愿意相信规范都是相通的。曾有人说“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尤其是上了年纪之后,总是无意识的和同样的人说同样的话,老朱也许是知识串线了。
突然的卸任!
2019年4月24日老朱微博发布消息,不再担任命题工作。
“紧急通知,刚刚接到通知,由于我们单位不同意,我不再参加注册命题工作啦。谢谢大家的关心和支持。”
寥寥几个字,看得出是不乐意,不甘心;不过人终归是要退的。
卸任之后的老朱依旧热心,弄了一个微博系列【老朱思库每日分享】至今保持着每天更新。
老朱1960年生人,按照传统的说法已经是61岁的老人。这个年纪加之在专业领域的地位,很多人觉得或许称呼他为朱老更合适。不过我更愿意用老朱,因为他就像是个邻家退休老头,对有的事情很执拗,放不下一辈子从事的工作,有着传统知识分子的自律;同时有一丝的顽皮,也会四处走穴搞讲座。在老朱之外,没有见到其它注册考试专家组能如此公开透明;在老朱之后,或许不会再有一个老头一边命题一边答疑。
可能,朱炳寅之后再无老朱。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
军人之间的情谊,纯粹而深厚。一起训练、一起扛枪、一起保家卫国的日子,在记忆里,总是熠熠闪光。然而,由于山河阻隔、通讯不便、住址迁移等原因,退伍后,不少战友因此失联,成为人生遗憾。
2020年5月,头条寻人联合头条军事 ,共同发起#老战友,你还好吗#公益项目,希望借助技术和平台的力量,帮助老兵们与失联战友团聚。
1.“他是我在部队时的带路人”从左到右依次为:谢庚志妻子,谢庚志,朱炳坤
“谢股长,您好啊,我是炳坤!” 68岁老兵朱炳坤兴奋地拨通了电话。
稍顿,电话那头传来了熟悉的男中音:“炳坤呐,叫我好想你呀!”
“我也想您呀!”朱炳坤脱口而出。1970年12月,18岁的朱炳坤参军入伍,成为基建工程兵第21支队的一员。在那里,他第一次遇见了谢庚志。
”他是我在部队当兵时的启蒙老师和带路人,是我部队生涯中时间最长的上司,还是我婚姻大事的政审把关者和见证人。”朱炳坤说。
37年前,从部队退伍后,时间的流逝和地址的变迁,却令朱炳坤与谢庚志失联。直到2020年6月,在头条寻人的帮助下,两人才重新取得联系。
放下电话,朱炳坤翻看手机上的地图发现,老战友的住处居然离他住的地方不足三公里。如此近在咫尺,却无情地阻隔了他三十七年的思念。
6月24日,两个老战友相见的那一刻,他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久久说不出话来。
2.“这种感觉,当过兵的一定都懂”辛建(右二)和俸彬(左一)当年的合影
“快看!你的战友在找你,你上头条啦!”2020年5月13日,家住湖北黄石下陆区的辛建通过同事的转发,看到了一条寻人信息《26年未见,湖北黄石籍战友辛建,你还好吗?》。
“这不就是我吗?”打开头条,辛建发现寻找自己的正是已失联26年的老战友俸彬,“这些年原来不止我在找他,他也在找我!”
在部队时,两个人时常一起去镇上采购,或者在田里抓鱼。“有时候想家,有战友陪着,心里就不难受了。”俸彬说。
1994年,辛建退伍。之后,因为号码更换,两人失联。为了找回战友,辛建托朋友打听重庆的退伍老兵信息,去网上搜俸彬的名字,然而一无所获。俸彬也在不遗余力地寻找,给黄石社保局打电话、给银行打电话,但杳无音信。
2020年5月12日,头条寻人发布了俸彬寻找辛建的信息。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成功帮助老兵团聚。
“虽然这么长时间没见,但是感觉还像是在部队一样亲切,这种感觉我说不出来,但当过兵的一定都懂!”俸彬说。
3.“我以为一辈子都见不到他了”郭猛(右一)为胡文才(右二)包扎伤口
一张照片,记录下了战友互助的瞬间。
照片里,二十岁出头的郭猛穿着军绿色短袖,正在为受伤的胡文才包扎伤口。这份情谊,胡文才一直记挂在心里。1996年,两人退伍后回到各自省份,由于种种原因,失去联系。向战友打听、回原来部队寻找,这些年胡文才一直在寻找郭猛,可始终没有结果。
2020年7月,在浏览今日头条时,胡文才注意到了头条寻人发布的寻找战友的消息,“我看到你们帮助好多战友团聚了,就相信你们一定能帮我找到郭猛。”7月8日,发布不到4个小时,郭猛便在手机上看到了这条寻人信息。
“看到老战友在找我,感到很吃惊也很感动,我以为一辈子都见不到他了。”看到这张照片,郭猛仿佛回到了24年前那段和战友们一起训练、一起生活的青葱岁月。
4.“这么多年还有战友在找他,很感动”头条寻人工作人员与罗来凯微信截图
“罗老,您好,我是石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工作人员。黄运雄的照片您看了是吧?是您的战友是吗?”
“是我的战友。请问他本人与家里电话号码。”罗来凯回复。
“我爸走了快10年了。”黄运雄女儿黄丽梅接话道。
……
2020年7月12日晚,在头条寻人和石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帮助下,64岁的老兵罗来凯与黄运雄的家人,通过微信进行了一次特殊的“云见面”。
40多年前,两人是炮兵部队的同班战友,一个是瞄准手,一个负责发送炮弹。他们曾一起走上战场,在战壕里互相掩护,是过命的交情。
可惜1980年从部队退伍后,两人再没见过。分别40年,再次取得联系时,两人已是阴阳永隔。
“这么多年了,还有战友找他,很有心,很感动。”黄运雄的妻子温必銮对罗来凯说,“黄运雄不在了,有机会,如果我在家里,欢迎你来家里坐坐。”
5.“要是早一点找到他就好了”钱菊生妻子宋秀宝与曾正根进行视频聊天
这是一场迟到了半个世纪的“见面”。
在找寻了50年,历经三代人,辗转多个地方后,七旬老兵曾正根终于找到了那个“照顾我、器重我、不厌其烦教我”的老战友钱菊生。
钱菊生是曾正根当兵时的上司。在曾正根眼里,老领导平易近人,为人慷慨,“他去中队、连队开会的时候会给大家带吃的。谁家里困难,他也会把自己的工资寄过去。”
遗憾的是,钱菊生已于2016年病逝。
2020年6月29日,在头条寻人和上海民警的协助下,曾正根与钱菊生的妻子进行了视频通话。
”我好想念他,但是他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我心里好难过,要是早一点找到他就好了……”曾正根的语气里,充满了遗憾。
“大嫂,你把地址发给我孙女,我跟我全家商量好了就去找你!我去看看你,也去他坟前看看他……”泪眼汪汪中,一个老兵的朴素心愿得以实现。
.
.
.
截至2020年7月30日,头条寻人已发布92条寻找战友的信息,成功帮助60名老兵找了到昔日战友。
最后,留言说说深藏于你记忆中,那些与“战友”相关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