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4 21:55:25作者:误到人间来源:网友整理
四月初一条视频讲八字为什么不靠谱,本以为顺手普及一点科学思维,没想到遭到如此多的批评和谩骂。谩骂的随它去,像“无知者无畏”“三季人不可语冰”这种也可以一笑而过,因为自己确实知识不够丰富。理性探讨的,我也耐心回复。可是由于评论太多,翻看起来很不方便,所以觉得有必要把这些反对意见分类进行回复,也排除很多人的疑惑。今天的视频可能比较烧脑,聊聊生辰八字的年月日时四柱如何由历法和计时结果确定,如果历法和计时结果不靠谱,八字能靠谱吗?
首先,有命理人士说,生辰八字和历法无关,依据是二十四节气。但是,二十四节气和历法无关吗?当然有关!节气是太阳和地球的相对位置确定的,不可能人人去测量,所以权威机构测量后写进历法,这是最好的方法。公元前104年西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节气的天文位置。后来历经张衡编制《大明历》到元朝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明初沿用《授时历》称为《大统历》已经是不断改进的结果,但仍然然是错误百出。
徐光启说“(郭)守敬集前古之大成,加以精思广测,故所差仅四五刻,比于前代询为密矣。” 大统历是当时最精密的历法了,还差四五刻,试问之前的朝代八字如何确定准确?徐光启借鉴欧洲历法并采用球面三角算法等编制《崇祯历书》,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了更正,尤其是对夏至、冬至对应太阳近地点和远地点进行了纠正。可以想见,古代文盲占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能提供给算命大神的正确的八字少得可怜。
其二,命理人士说生辰八字和历法无关,确定依据是真太阳时。先说一下真太阳时这个概念,就是在当地实测太阳相对于地球位置而确定的当地时间,不再是”北京时间“,具体计算方法比较复杂,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确实,真太阳时可以消除不同地域由于经度不同而产生的时差,说白了,就是太阳影子最短确定为正午12点。但是在生辰八字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几个人去测量当地的“真太阳时”?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节点与地域无关,也就是官方宣布“立春在卯时三刻”是基于官方授时的地点,像今天的“北京时间”,但要确定当地的真太阳时的“立春”时刻,要么自己在当地连续测量,这几乎不可能;要么根据当地与官方测时地点的经度差异来推算当地时间,试问古代命理师有几个能确定经度差并得出计算结果?这里有个非常重要也容易被忽略的点:两人出生的真太阳时完全相同,但是八字不同!因为同样的节气在不同地域对应的真太阳时不一样!可见,所谓真太阳时也不过是掩人耳目,最终还得依赖历法。
其三,确定八字不需要高精度计时。时间是连续的,而八字是跳跃的,所以分界点就非常重要,尤其是节气分界点,比如立春的节点错,四柱全错,节气的节点错,月日时三柱全错,日期节点错,日柱和时柱错,时辰节点错,时柱错。古代粗陋的计时工具,精确到“刻”已经很不容易了,你可以想想会有多少八字是错的。
看到这里的,你是不是需要重新修正自己的八字呢?以上三点从八字的确定上来看看它有多不靠谱,很多人说八字预测的准确率70%,在这么多错误的原始数据输入后,还能有这么高的准确率,这算法已经很神奇了好嘛!
有人指责说,八字是传统文化,几千年了就你聪明?首先这和聪明与否无关,其二,对于传统文化,我们有责任辨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才是对古圣先贤真正的敬畏。
孩子们都在上网课,对孩子是考验,对家长也是考验。
学习中肯定会碰到成语,作为家长,也来学习一下吧!
16个八字成语,若能全认识,算你厉害,快来试试吧!
01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释义】很久没见到过这人,今天看到了,就应当立即重新刮目相看招待。
【出处】《资治通鉴·孙权劝学》中:“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02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释义】蓬:蓬草。麻:麻丛。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也能成为好人。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
【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0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释义】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其花朵美艳,果实可口,人们纷纷去摘取,于是便在树下踩出一条路来;比喻为人真诚笃实,自然能感召人心。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04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释义】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05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释义】东隅:指日出处,借指早晨。桑榆:日将落时余光在桑榆之间,因用以指日落处,借指傍晚。早晨丢失了,傍晚得到了。后比喻开始时或暂时在某一方面失利,但最终得到了补偿。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玺书劳异曰:“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06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释义】形容名气很大,但真实情况可能很难符合。
【出处】《后汉书·左周黄列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07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释义】要想夺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
【出处】《战国策·魏策一》《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08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释义】指不把这种东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是建立不起来的。
【出处】唐·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09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释义】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出处】宋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10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释义】周瑜定计火攻曹操,做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1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释义】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上万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峻而战略性强。
【出处】唐朝李白《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2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释义】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后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四年》:虢射曰“:“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庆郑曰:“弃信背邻,患孰恤之?无信患作,失援必毙,是则然矣。”虢射曰:“无损于怨而厚于寇,不如勿与。”
13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释义】拥有金玉般的外表,里面却像破棉絮,用来比喻比喻外表华美,而实质糟糕。
【出处】刘基《卖柑者言》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饮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像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14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释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出处】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5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dù】
【释义】指常流的水不发臭,常转的门轴不遭虫蛀。
【出处】《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16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释义】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出处】《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来源:微信公众号“古典文学与诗词”
编辑:杭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