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05 08:32:45作者:旧人陌兮来源:用户分享
本文目录一览:
一个人,他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与同行者有关。
人与人的相互影响中,尤以男女关系为最甚。一段情爱,可以成就彼此,也可以毁灭彼此。成就还是毁灭,全在:你遇见的是谁。
遇见合适,末流的人也能变成人上人;遇见错误,人上人亦可变作末流。
“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与“青楼名妓”潘素:一个是妻妾成群的富家子,一个是欢场卖笑的风尘女。
如此的两人,不管你怎么看,在爱情里他们都是二流的人。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的两人遇见后,却谱写了近代最一流的情爱传奇。
潘素本是名门之后,她是清朝名臣“苏州三杰”之一潘世恩的后代,只可惜,潘素父辈时,其家族便已没落。尽管如此,潘素母亲还是聘请名师教她音律和绘画。
母亲病逝、父亲再娶后,会弹琵琶的潘素便被继母卖到了,这年,她年仅13岁。
“沦落青楼”是潘素一生的重大转折,欢场卖笑的日子里,潘素也曾绝望过、颓丧过,但她从未放弃寻找人生的希望。古时的青楼女子,最好的出路便是从良,这也是潘素一直等待的光亮。
潘素在青楼做“花魁”时,她还不叫潘素,她叫潘妃。她体态丰盈、姿容清秀,眉宇间透着灵动,这样的女子,自是无数男子追逐的对象。
1935年,已有三房妻妾的张伯驹,在盐业银行工作。
家世显赫的张伯驹,衣食无虞,平日里除了诗词歌赋外,也在父亲张镇芳创办的盐业银行但任总稽核,每年到上海分行查两次账走走过场。
因为这层关系,张伯驹便经常往返于北京、上海、天津三地,且经常应酬。这年的某日,张伯驹在天香阁应酬时,遇见了他一生的挚爱——潘素。
感情有时就是如此奇特,只需要一眼,张伯驹便爱上了潘素。对,就只一眼,张伯驹便在心底认定了潘素。传闻中的“一眼终身”,大抵如此。
潘素一曲幽怨的琵琶后,被彻底迷住的张伯驹,随即提笔为美人写下了一首诗联:
潘步掌中轻,十里香尘生罗袜。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入琵琶。短短四句诗,不仅将潘妃的名字巧妙镶嵌其中,还以“掌中作舞的飞燕、千里和亲的明君、罗袜香尘的洛神”比之潘素,可见张伯驹的旷世才情。
人说,女人最具吸引力的是其容貌;男子则是才情。张伯驹的才情和风度深深打动了潘素,两人都有相见恨晚之感。
互诉衷肠后,两人便定下了终身之约,这一年,张伯驹37岁,潘素20岁。
两人的相恋很快为他们惹来了麻烦,原来,在与张伯驹互许终生前,潘素已与一个叫臧卓的中将谈婚论嫁。
臧卓闻讯后,嫉恨不已。震怒之下的臧卓将潘素软禁在汉口路一品香酒店里。
心爱之人被霸占后,张伯驹心如刀绞。
寻常人遇到如此强悍的对手,早已打了退堂鼓,但张伯驹岂是轻易放弃的人。挫难面前,张伯驹决定采取行动营救潘素。
当一个男人决心为一个女子冒生命危险时,确系真情无疑了。
几经辗转谋划后,张伯驹花重金买通了看守潘素的卫兵,将她救了出来。
爱情在患难中是最容易被催动的,经过这番生死劫难,两人早已融为一体了。历经劫难重逢后的两人紧紧相拥,他们约定:今生,永不再分离。
为了躲开尘世的纷扰,张伯驹带着潘素来到了她的家乡:苏州。
一个艳阳天里,在柔风浮动的江南,张伯驹迎娶了一生最爱——潘素。
自此,才子与佳人的美好生活便正式拉开了帷幕。
爱情从来都是起于美色,而不隅于美色的,它的落脚点应该是你我的心性、爱好、德行。
张伯驹与潘素的婚恋,大概诠释了世间最好情爱的模样:彼此了解、共同扶持、互相成就。
婚后,张伯驹带她拜访印光法师,皈依佛门,法师为他们取了慧起、慧素的法号。 “慧素”成了她的字,“素”成了她的名,此后,她改“潘妃”名为“潘素”。也是从这以后,俗尘里那个风姿摇曳、艳名远播的风尘女潘妃,便永远成为了历史。
一个女子,要体会最好的人生,非得找到自己真正的志趣所在。
为了帮潘素找到她的志趣,张伯驹不惜请名师栽培潘素。很快,潘素在绘画上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21岁这年,张伯驹的帮助下,正式拜师朱德甫学花鸟画,后来又随汪孟舒、陶心如、祁景西、张孟嘉等大师习画,同时她还跟夏仁虎研习古文。
张伯驹的成全下,潘素不仅找到了自己的志趣所在,也慢慢从中体悟了人生的真正内涵。
潘素更加努力地学习绘画、精进技巧,为的是自己能更快突破自我,为的,也是丈夫脸上欣慰的笑容。
大师指点下,勤奋且有天赋的潘素画艺日益精湛,她最终选择专攻青绿山水画,并很快有了极高的造诣。
与画家张大千合作时,她的画被张大千评为:
“神韵高古,直逼唐人,谓为杨升可也,非五代以后所能望其项背。”画文物鉴定家史树青曾为她的《溪山秋》题跋:
“慧素生平所作山水,极似南朝张僧繇而恪守谢赫六,真没骨家法也,此幅白云红树,在当代画家中罕见作者。”后来,潘素的画还做过国礼,她的《临吴历雪山图》赠予英国首相,《游春图》被中国文化代表团送给了日本首相。
短短数年,一代名妓便蜕变成了“名画家”,成功跻身人上人。
潘素蝶变的同时,张伯驹也没闲着。与潘素一起的日子里,他写下了大量格律相谐、化典圆熟的古体诗词和音韵、戏曲论著,其诗词、对联等均达到很高的水平。
此外,他还在潘素的支持下开始变卖家产收集古董字画。收集古董字画,是这对恩爱夫妻平日最大的共同爱好,他们之所以不惜代价收集,乃是因为不想这些“国宝”在战乱中沦落海外。
两人之间,真正做到了:你喜欢的,是我懂的。你懂的,是我擅长的。
好事往往多磨,好的感情也是如此。在两人过了数年神仙眷侣般日子后的1941年,张伯驹遇到了人生最大的坎。
这年,张伯驹惨遭人绑架。
张伯驹失踪后不久,绑匪给潘素打来电话:要她拿两百根金条作为赎金,否则便撕票。
此时的张家已不似先前富有了,危难之际,有人劝潘素卖掉张伯驹收藏的珍贵字画《平复帖》,但这个提议却被潘素否决了。
人命关天之际,明明可以用一幅字画换回命,潘素却执意不肯。凡尘的眼光看过去,潘素多少是让人难以理解的。
有人甚至开始骂潘素冷血,性命和字画,孰轻孰重,难道潘素不懂吗?
一时间,各种难听的话都传到了潘素耳边,但不管旁人如何说,潘素都坚持不肯变卖这幅珍贵字画。
是潘素惜财吗?是潘素心疼字画吗?是潘素不想救张伯驹吗?
答案,通通是否定的。
丈夫蒙难,潘素比任何人更加心急如焚。
可潘素是世间最懂张伯驹的人,正因为她懂他,所以她知道:倘若自己真变卖了珍贵字画换来赎金,而代价是字画流落海外,那么,获得自由的张伯驹也会一辈子良心不安。
潘素后来说:
“假如变卖了此帖,不幸又流失海外,即便他得救了,也将心如枯槁。我已经想过了,假如实在救不了丈夫,我认命,大不了与他九泉下相会。”旁人眼中的冷血里,恰藏着潘素对丈夫最深沉的爱,这爱里的理解,价值万金。
下定决心后,潘素为了救丈夫,走了一条最难的路:她低声下气地四处求人筹集资金,为了凑钱救夫,她将自己这些年的首饰珠宝全部变卖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多方筹集下,潘素终于救出了张伯驹。
张伯驹被绑架的那七个月里,弱女子潘素始终咬紧牙关坚持着。200多个日夜里,潘素几乎未休息过,但再难,她也从未想过放弃营救。
经历后,两人感慨,这世间的一切艰难,大约都只为证明爱。
闯过这次生死劫后,张伯驹仅仅握着潘素的手,泪语凝噎。张伯驹心里感激妻子的营救,更感激她懂他。
晚年,张伯驹与潘素女儿张传彩说:
“父亲说,这是我的命,我死了不要紧,这个字画要留下来,他说不要以为卖掉字画换钱来赎我,这样的话我不出去。魔窟逃生那一刻,他们没说太多的话,但他没说的,她都懂了。
“不论富贵还是贫穷,疾病还是健康,不离不弃”。这是西方婚礼上的宣誓词,但凡尘里,有多少人能做到?
步入晚年后,张伯驹的生活很是清苦。为了收藏国宝,张伯驹几近家财散尽。
在收藏国宝事业中,张伯驹与潘素:一个特别败家,一个还鼎力支持败家。这样的境况说起来真是天下少。
抗战胜利后,末代皇帝溥仪从故宫带出的1200件国宝很多流入市场。为了守护国宝,张伯驹和潘素四处打探国宝下落。
1946年,听说古玩商马霁川要将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以20000美金的价格贩至海外,张伯驹赶紧找到故宫博物院,请求他们买入,可博物院当时并无经费,张伯驹只好故意将此事公之于众,他说:
“《游春图》有关中华民族历史,谁为了金子转手洋人,谁就是民族败类。”事情闹得满城风雨,马霁川不敢卖到国外,最后答应以220两黄金卖给张伯驹。张伯驹因为不久前刚以110两黄金买进范仲淹的《道服赞》,手头拮据,无奈之下,他将占地15亩的李莲英旧宅卖掉了。
很多年后,张伯驹的女儿张传彩回忆说:
“那里有四五个院子,花、果树、芍药、牡丹都有啊,好几个会客厅、长廊。父亲十分喜爱这个宅子,但为了买下《游春图》,他还是变卖了自己最爱的住宅。“他们拼却一生收藏的字画,却只收不卖。最后,张伯驹曾立字据将这些字画赠送给潘素。
然而,潘素却没有要这些价值连城的字画,而是和张伯驹一起,将这些败光了他们家产、差点要了他们命的字画,全部捐赠给国家。
195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收到了一份神秘大礼:八件价值连城的宝贝。其中包括了晋代陆机的《平复帖》、唐代杜牧的《张好好诗》、宋代范仲淹的《道服赞》、黄庭坚的《诸上座贴》等。
这些国宝进献者,正是张伯驹和妻子潘素。
事后,国家奖励的二十万元,夫妻二人也辞让不受。
你愿意做的事,我不仅鼎力支持,还愿意陪你一起,即便冒着失去一切的风险,张伯驹与潘素便是如此。
晚年,张家家中财产悉数耗尽后,张伯驹还时不时要经受无缘无故的诬陷与批斗。
困境中,当时张伯驹身边的人,都因忍受不了贫穷和压迫而纷纷离他而去了。唯潘素,一直陪伴他左右。
潘素对张伯驹说到:
“今生你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此生我必把自己都毫无保留地给你。”潘素说的话,她都做到了。
面对不离不弃的潘素,张伯驹充满了感激和爱。
晚年,张伯驹每次去餐厅用餐后,总是小心翼翼地用手帕将面包包好,带回家给潘素吃。这些从餐厅带出来的面包,一度成了他们当时最好的食物。
即便在最艰难的年月里,张伯驹与潘素也依旧每日吟诗作画,下棋聊天,依旧是神仙眷侣一般。
1975年张伯驹因暂别潘素去他们的女儿家里小住,期间,思妻心切的他还满怀深情地为潘素写下了一首《鹊桥仙》:
不求蛛巧,长安鸠拙,何羡神仙同度。百年夫妇百年恩,纵沧海,石填难数。白头共咏,黛眉重画,柳暗花明有路。两情一命永相怜,从未解,秦朝楚暮。最好的感情,应都如张伯驹与潘素:他成就了她,她也成就了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因为张伯驹,潘素破茧重生;因为潘素,张伯驹懂得情为何物,从此一世一双人。
未遇张伯驹前,她是风尘里的卖笑女,遇见他后,她洗尽风尘、专心学艺,成了最知名的山水画家。
未遇见潘素前,他爱文物、爱读书、爱女人,算得上纨绔子弟。遇见她后,他的人生里,只剩下:爱文物、爱读书、爱潘素,堪称一流名士。
1982年2月26日,和潘素相伴47年的张伯驹离世。1992年4月15日,潘素也因病在北京逝世。
自此,世上再无张伯驹与潘素,但他们的传奇故事将经久不衰......
【看完记得点关注,更多惊喜(偶尔惊吓)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