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4 04:35:57作者:几分真心来源:互联网
说起马季,大家都熟,1984年春晚,马季老师以一段《宇宙牌香烟》征服了全国观众,甭管您是懂相声的,还是不懂的,只要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观众都不会没在电视上看过这段相声。
马季先生在相声界当中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很多“马家军”的后辈们在相声的表演和创作当中出现瓶颈之时,马季都会对他们做出指导。
有一种天赋叫做“老天爷赏饭”,这说的就是马季这类人,在生活中他一张嘴就是包袱。其实很多时候,相声演员之间聊天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有趣,因为大家都是“喜剧工作者”,每天的工作就是给别人制造欢乐,所谓的包袱大家天天埋,天天翻,时间一长也就没了新鲜感,就和厨子吃自己做的饭不香是一个道理。
1984年春晚舞台上的马季
但马季的搞笑本领可不一般,他的包袱不但随手就来,而且用的巧妙。有一次,马季带着姜昆和梁左去香港访问,那时候的马季身材已经开始微微发福,再加上香港汇集了五湖四海的美食,在这里待上一个月,油水自然也足,整个人看上去显得极为富态。
当几个人在逛商场的时候,一身西装,昂首挺胸走在前列的马季被服务员认定为大款,她一直跟在马季身后给他推销产品。
“先生好眼光,这套西服是最新式的啦!”
“哦,真好,真好”。
“做工也很考究,颜色也很适合您的啦!”
“嗯,不错,不错”。
“而且还很便宜,打八折只要两千八百元的啦”。
马季扭头走了,小声冲着身后的二位说:“您快收好吧,我要买它我是孙子”。
姜昆、赵炎、马季
说罢两人哈哈大笑,后来这个梗被用了很久,但凡碰到价格和自己收入不成正比的物件时,姜昆和梁左都会默契的用这句话作为形容。
还有一次,马季的一位朋友要请他吃饭,但那天马季有事没答应,后来马季带着梁左和爱徒姜昆出去办事,途中正好路过那位朋友的家,三个人从早晨一直忙乎到中午,饥肠辘辘,马季心想,不如咱今天就归了朋友那里吧。
朋友一看马季来了,非常热情:“马先生来了,欢迎欢迎,你们几位吃了没有?”。
这下姜昆和梁左面面相觑,心想,这话咱可不好接呀,说吃过了吧,万一人家实在,以为你真吃过了,不再跟你客套,也不再提吃饭的事了怎么办,饿着肚子是小事,关键还得罪人,咱们等于硬生生又拒了人家一回。
说没吃吧,也显得不好听,咱们大中午的跑人家里来,还声称没吃饭,这不明摆着上人家蹭饭来了吗?
这时候马季张嘴替他们回答了:“啊,我们不忙”。
马季和徒弟姜昆
这些都是传统相声中抖包袱的一贯手法,却被马季用在了生活上,让人忍俊不禁。马季的幽默体现在一些不经意间,一些小细节就看出他的与众不同。
有一次,姜昆的朋友在厨房里做饭,这位年轻人笨手笨脚,一看平日里就不怎么勤快,整个厨房传出来一阵阵锅碗瓢盆的碰撞声。
马季在客厅里冲着厨房喊了一声:“嘿,逮着了吗?”。
姜昆笑了,而那位年轻人也笑了,心想,这是马先生讽刺自己动作不利索,像逮老鼠一样,弄出这么大动静。
马季和徒弟冯巩
马季之于相声发展的功过定论有人评价马季是中国新相声的奠基者,在五六十年代,以马季为首的一批相声艺术家创作出了一批歌颂型相声作品,如《登山英雄赞》、《找舅舅》、《英雄小八路》等等。
尽管很多人对于此类相声形式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那个时代,马季确实用自己的方式为相声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对于马季的批评其实可以联想到今天的郭德纲,很多人觉得德云社的相声不伦不类,失去了传统的底蕴与风格。
对于相声传统的坚守固然重要,但与时俱进似乎在相声遭遇到时代变迁的时候也尤为重要,到底是“站着死”,还是“跪着生”,很多时候我们总要在之间做出选择。
马季
在老舍先生的小说《断魂枪》当中,主人公沙宝龙没有委屈求全,他让自己技艺在沉默中消亡,这固然可歌可泣,但对于一门传统技艺来说,也何尝不是一种残忍。而京戏《赵氏孤儿》里,程婴和公孙杵臼在分工之时也曾提到:死掉容易,活着却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马季选择的这条路其实是不容易走通的。
马季师承于相声泰斗侯宝林先生,并且受到郭启儒、郭全宝、刘宝瑞等名家影响,可以说,他是受到传统相声的熏陶成长起来的,那些传统手法和技巧他都能了熟于心、运用自如。他的天赋在同时代的相声界少有人能够企及,甚至这位相声界的好苗子还引起了刘宝瑞和侯宝林的“哄抢”。
可见当时的马季是如何的被寄予厚望。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把相声引向另外一条路上的始作俑者,竟会是他。尽管距马季去世已经过去了十三年,但人们对于马季的盖棺定论,仍然存在着争议。
侯宝林、刘宝瑞、马季同台
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于马季的人品也产生了质疑,但相声界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向来是局外人难以说清楚的,作为广大听众们来说,我们更多的关注点应该在艺术本身的层面,而那些捕风捉影的私人恩怨就让它烟消云散吧。
“歌颂型”相声其实并非马季所首创,在此之前在相声界已经有过很多人创作并表演过所谓的“歌颂型”相声。只不过相对技艺水平和影响力都很有限,所以这个现象没有被大肆关注。直到马季将其发扬光大,才引起了一番波澜,枪打出头鸟,人们对于“歌颂型”相声的批判总要有个靶心,一时间马季成为了众矢之的。
无论是“歌颂型”相声,还是“讽刺型”相声,亦或是后来被冠以“三俗”标签的郭氏相声,其实都是顺应时代的产物,在粉丝经济时代,就连传统相声前辈眼中离经叛道的郭德纲都坦言那些在台上举着灯牌,喊着“某某某我爱你”的相声形式确实在继承这门传统手艺的时候有点跑偏。
马季和儿子马东
但一大群人总要吃饭,总要活着,这是观众们的选择,相声发展到今天似乎已经没有太多资格去摆谱儿了,别人喜欢怎么听,他们就怎么说,在他们眼中,这可能对大家都好。
抛开对于艺术形式的批判,我们得承认,马季等相声艺术家们合力将传统相声以新的主题和形式代入到21世纪,让这门传统技艺得以保存,这样的功劳对于相声来说虽然谈不上再造之恩,但起码也是对相声的传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光是这一点,马季先生就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
马季
2006年12月20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突然心脏骤停,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72岁。马季的离去让许多人都悲痛万分,12月24日,老先生的葬礼在北京举行。
许多鼎鼎有名的曲艺界人士都前来吊唁,其中也包括郭德纲,但他现身后却被指耍大牌,这是为什么呢?
马季追思会
当年为求主流相声圈的认可,郭德纲曾拜师侯耀文,侯耀文对这位徒弟也是倾囊相授。
当时马季师从侯耀文的父亲侯宝林,一来二去之下,两人便认识了。作为郭德纲的师叔,马季时常会告诉他一些说相声的技巧。
侯宝林与马季
郭德纲成立德云社后,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师叔马季,希望他能够为自己成立的这个社团写一块牌匾。见郭德纲这么有诚意地上门求字,马季自然是一口答应下来。
当时,郭德纲在同行眼里是离经叛道、不尊重传统的不入流之辈,因此常被排挤、被边缘化。
郭德纲
而马季名声好,人也好相处,大家都爱与他来往。所以他为郭德纲题字,自然有人看不惯。甚至有人特地打电话给马季,跟他说郭德纲不是什么好人,不要与这种人来往。
怎料马季也是个直肠子,一听到这话,不等对方说完直接就把电话给挂了。
马季为德云社题字
虽然马季自己也是个“正统”相声演员,但他对于相声发展的道路却抱有开放的态度。
他认为传统不是坏事,但也不必万事都循规蹈矩。跳出传统的条条框框,未必不能给相声形式带来新的发展。他甚至认为,郭德纲很可能就是相声的未来。
马季谈郭德纲
如今回首,马季确实没有说错。
而且他与郭德纲早有接触,自然也不会因为旁人嚼几句舌根,就改变自己的想法。
马季
可以这么说,在创立德云社初期,能得到马季这样的人物的肯定与鼓励,对郭德纲来说意义非凡。
所以得知马季去世的消息后,郭德纲震惊心痛之余,也毫不犹豫地带着徒弟出席了他的葬礼。
由于当天的天气有些寒冷,老郭便穿了一件黑色的貂皮大衣。怎料被媒体拍到后,竟引起了热议。原来大家觉得他出席师叔的葬礼,还打扮得这么隆重,有些“不尊重人”。
对此郭德纲也是很无奈,事后他直言,自己如果不敬重马季的话,根本不会前来吊唁。那些议论自己衣着的人,肯定从来都没有穿过貂皮大衣。
郭德纲与侯耀华出席马季追思会
确实,出席葬礼看的是一个人的心意,而不应该因为衣着去评判别人。
当天在葬礼上,马季的妻子崩溃大哭,几度需要人搀扶。儿子马东也悲痛万分,神色难掩低落。葬礼的仪式十分简洁,没有多余的环节。
马东
许多民众也自发来到现场悼念马季,他们井然有序地排队对遗体告别,马季这几十年来的艺术成就影响力可见一斑。
民众自法前来悼念马季
演火“歌颂型”相声的马季马季属于“老天爷赏饭吃”的人,小时候他有一位同学的亲戚是开茶馆的,于是他就经常去那儿听相声。
初中毕业后,他去书店里当了卖书员,但对相声的兴趣依然不减,不用上班的时候,他总是自己练习相声表演。
马季年轻时候
经过了几年的努力与磨练,马季参加了好几次大型演出会,渐渐拥有了名气,最后他拿下了业余曲艺演出会的全国冠军。
这也让当时的几位相声大家注意到了他,侯宝林等人都想收他为徒,他也正式进入了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工作,不再是业余爱好者了。
马季与众好友
能全凭自学、观摩别人的演出就走到这一步,其天赋可见一斑。
马季在生活中也很幽默,可以说他把相声表演时那一套捧哏逗哏的模式,潜移默化地带进了生活里。有时候他甚至都没有刻意编排,但总能说出几句引人发笑的话。
马季相声表演
有一次他在商场看中一套西装,问售货员多少钱,售货员说了一个价,马季觉得很贵,于是脱口而出:“我要是买了我是你孙子!”
这话一出口,顿时拉满喜剧效果。这就是马季作为相声演员的一种职业本能,这样的情形发生了好多次,足以见得他是真的爱相声,也把自己的生活变成了灵感来源。
马季
上世纪50年代,以讽刺型的相声为主流。有一次马季去福建做慰问演出,随即创作了一个以歌颂英雄为目的的相声。
见演出效果不错,他又创作了几个同类型的相声。其他创作者也如法炮制,“歌颂型”相声的风潮就这样被马季给带了起来。
马季相声演出
但创新总会遇到些非议,当时马季也承受了一些批评,有些人认为他失去了相声创作的初心。说白了,就是认为他“跪着挣钱”。
其实马季也挺冤枉的,因为歌颂型的相声并不是他首创的,只不过是被他演火了。再说了,多一种表达形式,对于相声来说也是利大于弊的,有何不可呢?
再联想到很久以后郭德纲被批“不入流”时,马季站出来支持他,这也就不难理解了,毕竟两人都曾因为创新被指责抛弃传统。
那几年,马季在相声界的地位稳步上升,也相当高产,创作了不少相声作品
马季与赵炎
1966年后,马季遭到了长达五年的批斗、流放。他被罚刷厕所,被发配去农村劳动。在此期间,马季积累了不少生活经验。
等这一切都结束后,他又回到了北京,继续从事相声行业。他的相声表演也愈发成熟,甚至上了春晚,一出《宇宙牌香烟》,使得全国人民都认识了他。
马季上春晚
相声巡演惹出祸端1987年,马季萌生了搞相声巡演的想法,于是他集结了冯巩、刘伟等相声演员,组成了一支队伍。
班底有了,他们便开始排节目。整合了一些经典相声和新创作的相声后,他们仅用了十二天,就把十五个节目都排好了。
马季、冯巩与刘伟
班底和节目有了,下一步就要开始找场地了。可那些体育场、剧场,以个人名义去租是租不下来的。马季只能四处奔走,最后找来了中央说唱团当合作方。
巡演开始后,他们去了不少地方,演了两个多月,跟现在的巡回演唱会一点儿区别都没有。
而且他们不是只以盈利为目的,学校、工厂之类的地方,他们也会去进行慰问演出。大兴安岭发生火灾时,马季他们直接捐了两场演出的收入过去。
马季与冯巩
当时马季的巡演十分火爆,门票钱也哗哗入账。很快,找茬的人也来了。
一次演出结束后,场地方却迟迟不给他们进行财务结算,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树大招风,马季被当地的税务局给盯上了,而且据说“只重点查他一个人”。
马季相声巡演
好在马季并不是贪财之人,每场演出只拿自己应得的劳务费,其余的在付清各项开支后,通通上交给广播说唱团。
但就算这样,马季还是因为没有遵守规定流程,违规购买音响而被罚款三万元。
马季
这次罚款对马季的心态影响很大,他本想再举办一次巡演,但想到这些弯弯绕绕的事情,还是打消了念头。
自此之后,他再也没有举办过如此规模的全国巡演。
马季的妻子叫于波,从事音乐行业。两人恋爱的过程也挺有意思,他们是经人介绍相识的。
见到马季的第一面时,于波并没有给他打高分。因为对面这个男人有些黑,又有点儿胖,实在不是第一眼就会喜欢的类型。
马季与妻子于波
马季倒是很坦然,没聊两句就告诉于波,自己刚挨过批斗。于波觉得这个男人的脑回路很清奇,有点意思,于是逐渐产生了兴趣。
过了几天,马季约于波出来走走,本以为是什么浪漫约会,怎料他却带于波去看批斗自己的大字报。
大部分女孩子应该会觉得他是神经病,可于波却很吃这一套,她愈发意识到这个男人的特别。两人就这样谈起了恋爱,并结了婚。
马季
婚后两人生下了一个儿子,也就是马东。
马季与儿子马东
马季说过,他不太愿意马东也干相声这一行。他说相声是好的,可说相声的队伍“烂了”。
意思是相声行业里有太多令人看不惯的人和事。但马东从小耳濡目染,几岁时就会自己说相声了。
马东年轻时候
马季表演自己新创作的相声给马东看时,他甚至还能点评几句。
如今马东虽然没有从事相声行业,但也从事着脱口秀、观点输出类综艺节目的编排与主持。其对喜剧的理解形成,必然是受到了父亲马季的影响。
马东
如今马季已经去世十五年了,他在相声表演、相声创作方面的成就之卓越,是不可否定的。
同时他也影响了很多人,是真正值得尊敬的表演艺术家。
相关推荐:
“步步血泪”郭德纲:马季葬礼穿貂皮被骂,三次进京都经历了什么
张玉浩为什么打苗阜?他和卢鑫三拒郭德纲,自创门户叫板德云社
2018年尹笑声去世,当年曾痛批郭德纲“偷活儿”,两人到底有啥仇